本發(fā)明涉及定位夾裝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焊裝夾具是保證汽車零部件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定位壓緊方式是夾具設計的關鍵。焊裝夾具可以精準的確定工件位置,將其牢固加緊,以接受加工的工藝設備。其結構緊湊,操作迅速,方便等,可以保證產品加工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橫梁總成1’主要的部件為后下橫梁總成2’和后下支承3’組成。請參照圖1,圖1為現有技術公開的橫梁總成的結構示意圖。由于后下支承3’與后下橫梁總成2’的組成部件之一的后支承組件4’屬于半包圍式結構,且工藝限制該總成結構需采用立式放置,兩者配合裝配處在壓緊點的選擇及壓緊形式設計較為困難,采用傳統(tǒng)支撐壓緊方式需要多個工裝協作完成,結構復雜,成本較高。
請參照圖2,圖2為現有技術中公開的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包括安裝板5’、安裝塊6’、定位塊7’、定位銷8’、支撐塊9’、壓緊塊10’和旋轉臂11’;安裝塊6’安裝在的安裝板5’上,定位銷8’通過定位塊7’安裝在安裝塊6’上,用于從第一側對待定位件進行定位,支撐塊9’安裝在安裝板5’上,用于從第一側對待定位件進行壓緊;旋轉臂11’可轉動地安裝在安裝板5’上,壓緊塊10’安裝在旋轉臂11’靠近支撐塊9’的一側,用于從第二側對待定位件進行壓緊。如此,通過轉動旋轉臂11’從兩側對待定位件實現定位及夾緊。但是橫梁結構較為復雜,在使用圖2中公開的定位裝置進行定位的過程中需要重新設計,且重新設計后的定位工裝結構復雜,操作不方便。
如何對橫梁總成進行定位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它能夠大大簡化橫梁總成定位裝置的結構。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設置;第一安裝座,所述第一安裝座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第二安裝座,所述第二安裝座安裝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安裝座與所述第一安裝座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側;氣缸,所述氣缸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座上,所述氣缸上設有滑動安裝的氣缸桿;下鎖緊塊,所述下鎖緊塊的數量為兩個,兩所述下鎖緊塊的下端均與所述氣缸桿伸出所述氣缸的一端鉸接;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支撐塊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座的兩側,所述支撐塊沿從下到上的方向向外側傾斜,形成v形結構;所述支撐塊的內側面上設有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擋塊,所述擋塊上設有兩固定塊,兩所述固定塊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座上;所述擋塊與所述第二安裝座配合形成活動通道;上鎖緊塊,所述上鎖緊塊的數量為兩個,且與所述下鎖緊塊一一對應,兩所述上鎖緊塊均穿過所述活動通道;所述上鎖緊塊的中部與所述擋塊鉸接,形成x形結構,所述上鎖緊塊的下端與對應的所述下鎖緊塊的上端鉸接,所述上鎖緊塊的上端的外側面上設有夾緊部。
如上所述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還包括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安裝在所述氣缸桿伸出所述氣缸的一端,所述連接塊與所述下鎖緊塊的下端鉸接。
如上所述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上鎖緊塊的外側設有用于避讓所述擋塊的避讓槽。
如上所述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氣缸桿的軸線與所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連線平行。
如上所述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支撐塊包括支撐桿和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支撐桿的第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部位于所述支撐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撐部位于所述支撐桿的中部。
如上所述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擋塊位于兩所述支撐塊之間,所述支撐桿位于所述活動通道的兩側。
如上所述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還包括連接銷,所述連接銷貫穿所述擋塊、兩所述上鎖緊塊和所述第二安裝座,所述連接銷的兩端均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內安裝有開口銷。
如上所述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支撐塊與所述第二安裝座之間安裝有調整墊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固定設置的成v形結構的兩個支撐塊對后下支承上的兩個斜面分別進行支撐,通過將兩個下鎖緊塊的下端鉸接在氣缸桿上,兩個下鎖緊塊的上端分別與對應的上鎖緊塊的下端鉸接,由于兩個上鎖緊塊的中部鉸接,通過移動氣缸桿能夠控制上鎖緊塊的上端分別與對應的支撐塊配合形成夾緊力。從而能夠實現對橫梁總成的支撐和定位,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大大簡化橫梁總成支撐定位工裝的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公開的橫梁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公開的支撐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使用時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支撐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上鎖緊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下鎖緊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擋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橫梁總成,2’-后下橫梁總成,3’-后下支承,4’-后支承組件,5’-安裝板,6’-安裝塊,7’-定位塊,8’-定位銷,9’-支撐塊,10’-壓緊塊,11’-旋轉臂;
1-底座,2-第一安裝座,3-第二安裝座,4-氣缸,5-氣缸桿,6-下鎖緊塊,7-支撐塊,8-第一支撐部,9-第二支撐部,10-擋塊,11-固定塊,12-上鎖緊塊,13-夾緊部,14-連接塊,15-避讓槽,16-支撐桿,17-連接件,18-連接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圖3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使用時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支撐塊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上鎖緊塊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下鎖緊塊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擋塊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照圖3到圖9,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提出了一種橫梁總成支撐定位裝置,其中,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固定設置;第一安裝座2,所述第一安裝座2安裝在所述底座1上;第二安裝座3,所述第二安裝座3安裝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第二安裝座3與所述第一安裝座2位于所述底座1的同一側;氣缸4,所述氣缸4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座2上,所述氣缸4上設有滑動安裝的氣缸桿5;下鎖緊塊6,所述下鎖緊塊6的數量為兩個,所述下鎖緊塊6的下端與所述氣缸桿5伸出所述氣缸4的一端鉸接;支撐塊7,所述支撐塊7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支撐塊7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座3的兩側,所述支撐塊7沿從下到上的方向向外側傾斜,形成v形結構;所述支撐塊7的內側面上設有第一支撐部8和第二支撐部9;擋塊10,所述擋塊10上設有兩固定塊11,兩所述固定塊11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座3上;所述擋塊10與所述第二安裝座3配合形成活動通道;上鎖緊塊12,所述上鎖緊塊12的數量為兩個,且與所述下鎖緊塊6一一對應,兩所述上鎖緊塊12均穿過所述活動通道;所述上鎖緊塊12的中部與所述擋塊10鉸接,形成x形結構,所述上鎖緊塊12的下端與對應的所述下鎖緊塊6的上端鉸接,所述上鎖緊塊12的上端的外側面上設有夾緊部13。
請參照圖4和圖5,具體使用時,控制氣缸4收縮,在此過程中,氣缸桿5下移,下鎖緊塊6的下端隨之下移,下鎖緊塊6的上端在下移的同時向中間靠攏;兩上鎖緊塊12在下鎖緊塊6的作用下轉動,兩上鎖緊塊12向中部攏。保持氣缸4收縮,將橫梁總成放置到本支撐定位裝置上,將上鎖緊塊12從后下支承總成上的開口處穿過,使第一支撐部8和第二支撐部9從外側抵靠在后下支承總成斜面上;控制氣缸4伸長,在此過程中,氣缸桿5上移,下鎖緊塊6的下端隨之上移,下鎖緊塊6的上端在上移的同時向兩側打開,從而將上鎖緊塊12的上端從內側壓緊在后下支承總成的內側面上。從而能夠實現對橫梁總成的支撐定位。本方案結構簡單,在保證穩(wěn)定支撐夾緊的同時提升了橫梁總成的焊接質量。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請參照圖3和圖4,還包括連接塊14,所述連接塊14安裝在所述氣缸桿5伸出所述氣缸4的一端,所述連接塊14與所述下鎖緊塊6的下端鉸接。進一步地,所述氣缸桿5的軸線與所述第一安裝座2和第二安裝座3連線平行。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請參照圖7,所述上鎖緊塊12的外側設有用于避讓所述擋塊10的避讓槽15。如此,能夠防止在夾緊的過程中上鎖緊塊12與擋塊10之間發(fā)生干涉。具體地,所述避讓槽15為半圓形槽。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請參照圖6,所述支撐塊7包括支撐桿16和連接件17,所述連接件17與所述支撐桿16的第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部8位于所述支撐桿16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撐部9位于所述支撐桿16的中部。進一步地,所述擋塊10位于兩所述支撐塊7之間,所述連接件17位于所述活動通道的兩側。如此,能夠保證兩上鎖緊塊12的與兩支撐塊7位對齊,從而能夠保證從后下支承總成的內外兩側形成穩(wěn)定的夾緊力,提高穩(wěn)定性。具體實施時,所述連接件17通過一個螺栓和兩個銷的方式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座3上。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還包括連接銷18,所述連接銷18貫穿所述擋塊10、兩所述上鎖緊塊12和所述第二安裝座3,所述連接銷18的兩端均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內安裝有開口銷。如此,能夠防止連接銷18發(fā)生竄動而導致的上鎖緊塊12脫落。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塊7與所述第二安裝座3之間安裝有調整墊片。如此,通過設置調整墊片能夠對支撐塊7的支撐位置進行調整。
具體實施時,兩所述上鎖緊塊12相互靠近的一側設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活動通道內,兩所述凹槽相互扣合。如此,能夠防止兩所述上鎖緊塊12錯位。更具體地,兩所述上鎖緊塊12的外側面分別抵靠在所述擋塊10和所述第二安裝座3上,如此能夠保證上鎖緊塊12運動時的穩(wěn)定性。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凹槽的深度為所述上鎖緊塊12厚度的一半。
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的是,氣缸4是通過一種常用的控制伸縮的部件,僅僅通過常用的齒輪齒條機構或者蝸輪蝸桿機構替換氣缸4得到的方案也應當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fā)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fā)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