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具體是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零件的夾具。
背景技術:
在航空、航天的零部件中有大量L型(2通)管嘴、T型(3通)、十字型(4通)管嘴類車削加工零件,傳統(tǒng)的加工方式為通過用四爪卡盤配合拼裝夾具定位夾緊,實現(xiàn)車削加工,缺點是夾緊過程需要手動多次調整加工特征軸線與車床軸線共線,裝夾及找正時間長,且加工特征軸線找正誤差大;另外拼裝夾具重,設計安裝繁雜,成本高等因素帶來效率低下,加工成本不斷提高等問題。
如專利申請?zhí)枮镃N 201320338806.2,申請日為2013.06.14,名稱為“一種T型接頭用氣動控制焊接夾具”的實用新型專利,其具體內(nèi)容如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T型接頭用氣動控制焊接夾具,由上氣囊、壓板、散熱板、夾具主體和下氣囊組成,待焊接筋條及板類零件置于夾具主體的活動鉗口處,壓板末端處的散熱板抵在待焊接板類零件上,上氣囊置于壓板的上方,下氣囊置于夾具主體的下方;所述夾具主體包括殼體、活動鉗口和搖臂組件,其中殼體和活動鉗口裝配連接,搖臂組件固定于殼體和活動鉗口之中;活動鉗口上,在鉗口的兩側分別設有接管嘴,在平板的側面設有通氣孔。上述專利雖然對夾具進行了改進,但是仍然存在設計復雜、成本過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零件的夾具。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零件的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均包括一個主定位圓柱面,所述主定位圓柱面的兩個側邊上均設置有一個副定位圓柱面,所述副定位圓柱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定位導向圓柱面,所述主定位圓柱面的頂部設置有裝夾方位防錯面,所述裝夾方位防錯面的外側頂部設置有夾具體軸肩。
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之間設置有縫隙。
所述縫隙大于等于0.2mm,小于等于0.4mm。
所述主定位圓柱面的兩側為豎直面,所述副定位圓柱面設置在豎直面上。
所述夾具體軸肩為豎直面,向上凸起,所述夾具體軸肩側面整體呈圓形。
所述裝夾方位防錯面呈橫向平面設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便,具有自適應貼合定位功能和防錯功能,實現(xiàn)自動找正,提高了找正精度,并大大提高了管嘴零件的裝夾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是本專利的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類零件的夾具的夾具體及零件裝配半剖視軸測圖。
圖3是本專利的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類零件的夾具的夾具體及零件裝配軸測圖。
圖4本專利的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類零件的夾具的夾具體與機床卡盤安裝軸測圖
圖中所示標號說明:
主定位圓柱面1、副定位圓柱面2、定位引導圓弧面3、裝夾方位防錯面4、夾具體軸肩5,第一被定位圓柱面6、第二被定位圓柱面7、待加工特征8、縫隙9。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零件的夾具包括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均包括一個主定位圓柱面1,所述主定位圓柱面1的兩個側邊上均設置有一個副定位圓柱面2,所述副定位圓柱面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定位導向圓弧面3,所述主定位圓柱面1的頂部設置有裝夾方位防錯面4,所述裝夾方位防錯面4的外側頂部設置有夾具體軸肩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便,具有自適應貼合定位功能和防錯功能,實現(xiàn)自動找正,提高了找正精度,并大大提高了管嘴零件的裝夾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實施例2
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零件的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均包括一個主定位圓柱面1,所述主定位圓柱面1的兩個側邊上均設置有一個副定位圓柱面2,所述副定位圓柱面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定位導向圓弧面3,所述主定位圓柱面1的頂部設置有裝夾方位防錯面4,所述裝夾方位防錯面4的外側頂部設置有夾具體軸肩5。
所述夾具體上半部分和夾具體下半部分之間設置有縫隙9。所述縫隙9大于等于0.2mm,小于等于0.4mm。所述主定位圓柱面1的兩側為豎直面,所述副定位圓柱面2設置在豎直面上。所述夾具體軸肩5為豎直面,向上凸起,所述夾具體軸肩5側面整體呈圓形。所述裝夾方位防錯面4呈橫向平面設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便,具有自適應貼合定位功能和防錯功能,實現(xiàn)自動找正,提高了找正精度,并大大提高了管嘴零件的裝夾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實施例3
一種快速裝夾管嘴類零件的夾具,如圖1、2、3和4,包括:夾具體上半部分、夾具體下半部分、待裝配零件,夾具體上下兩部分對稱。夾具體上半部分包括特征如下:主定位圓柱面1、副定位圓柱面2、定位引導圓弧面3、裝夾方位防錯面4、夾具體軸肩5。夾具體上下兩部分存在縫隙9。
待裝配零件包括特征如下:第一被定位圓柱面6、第二被定位圓柱面7、待加工特征8。
適用于L型(2通)管嘴、T型(3通)、十字型(4通)管嘴類車削加工零件,定位原理是基于型面包容原理選擇兩段不同軸圓弧面用對應形狀的圓弧面定位,主定位圓柱面1與第一被定位圓柱面6為間隙配合,最大間隙為0.05mm。
具有快速裝夾功能以及自適應定位功能,夾具體上下兩部分夾緊后外側為整圓柱,使用三爪卡盤裝夾具有不用調整卡爪,自定心功能,卡盤與夾具體軸肩5貼合實現(xiàn)Z向的快速定位;通過定位引導圓弧面3,使裝夾過程實現(xiàn)自動找正,夾緊過程不需要手動調整定位精度,就能滿足加工特征軸線與車床軸線同軸度要求。
壓緊定位過程中,除了主定位圓柱面1與第一被定位圓柱面6、副定位圓柱面2與第二被定位圓柱面7兩對特征貼合,參與定位,零件上其他面沒有和夾具體上下兩部分接觸,避免影響定位精度以及產(chǎn)生過定位。
具有裝夾方位防錯功能,通過裝夾方位防錯面4和夾具體軸肩5,約束待加工特征8的安裝方向。
夾具體上下兩部分通過整體一分為二,分離面經(jīng)適當磨削,使夾緊后夾具體上下兩部分之間產(chǎn)生縫隙9,因而實現(xiàn)夾緊,0.2mm≤縫隙9≤0.4mm。
本申請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便,具有自適應貼合定位功能和防錯功能,實現(xiàn)自動找正,提高了找正精度,并大大提高了管嘴零件的裝夾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第一步,如圖1和2所示,根據(jù)裝夾方位防錯面4和夾具體軸肩5與待加工特征8的相對位置關系,首先將管嘴零件放入夾具體下半部分中, 使主定位圓柱面1與第一被定位圓柱面6、副定位圓柱面2與第二被定位圓柱面7兩對特征基本對齊,以達到初步限位的作用。
第二步,如圖3所示,將夾具體上半部分按圖示方向蓋住零件,使夾具體上半部分,夾具體下半部分分別與零件的定位面之間達到松弛配合狀態(tài),并用手保持這種狀態(tài)。
第三步,如圖4所示,將已達到松弛配合狀態(tài)的夾具體上下兩部分和零件組成的整體嵌入三爪卡盤內(nèi),直到三爪卡盤輕微夾緊夾具體外圓柱面時,敲擊夾具體端面,使卡爪端面與夾具體軸肩5貼合,實現(xiàn)Z向定位,貼平后迅速夾緊三爪卡盤,完成定位和夾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