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鈑金件折彎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數(shù)控折彎安全輔助治具。
背景技術:
鈑金件折彎時,因工件外形尺寸較大,折彎操作時工件擺放困難、定位不準,且現(xiàn)有的折彎機在進行大型機柜鈑金件折彎時,需要工人手工扶持位于折彎機外側的鈑金件,使得員工操作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數(shù)控折彎安全輔助治具,其能夠準確快速將機柜鈑金件進行定位,且保證員工的安全。
一種數(shù)控折彎安全輔助治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治具底座,所述治具底座的前部設置有頂料板,所述治具底座的底部下凸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橫排布置的定位孔,所述頂料板朝向機臺位置形成頂料槽結構,所述治具底座的上端面設置有平行向布置的線性導軌,所述線性導軌沿著所述治具底座的長度方向布置,所述頂料板的后部緊固連接有連接塊,所述線性導軌上設置有可移動的連接塊、頂料塊,所述頂料塊的前部通過導向柱連接所述連接塊的后部,所述頂料塊的后部外接有直線氣缸的推桿,所述直線氣缸的推桿平行于所述線性導軌移動。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直線氣缸后置于所述治具底座的上部位置后方,所述治具底座的上 端面的后部位置固裝有導向支座,所述導向支座上設置有導向孔,所述直線氣缸的推桿貫穿所述導向孔后螺紋連接所述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緊固連接所述頂料塊的后部位置;
所述線性導軌的數(shù)量為兩條,兩條所述線性導軌具體為精密線性導軌;
所述導向柱的外環(huán)面套裝有直線彈簧,所述直線彈簧的兩端分別頂裝于所述頂料塊的前部、連接塊的后部,直線彈簧確保對連接塊的作用壓力;
所述頂料槽結構包括定位水平面、斜向頂位面,所述斜向定位面用于緊貼產(chǎn)品的外側端面,定位水平面用于支承產(chǎn)品的底端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通過螺栓貫穿對應的定位孔后將連接板和機臺立面相連接,并確保頂料板的水平高度,根據(jù)產(chǎn)品件的大小在機臺的長度方向設置足夠數(shù)量的折彎安全輔助治具,之后將產(chǎn)品放置于刀口平面、頂料板的產(chǎn)品支承平面所組成的整體平面,通過直線氣缸帶動頂料塊、進而連接塊前進,使得頂料槽結構緊貼機柜鈑金件的外側端面,其縱向利用線性導軌定位達到精確定位,且利用直線氣缸控制縱向線性定位使得裝夾快速方便,綜上,其能夠準確快速將機柜鈑金件進行定位,且保證員工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所對應的名稱如下:
治具底座1、頂料板2、連接板3、定位孔4、頂料槽結構5、線性導軌6、連接塊7、頂料塊8、導向柱9、直線氣缸10、推桿11、導向支座12,導向支座12、導向孔13、連接座14、直線彈簧15、定位水平面16、斜向頂位面17。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數(shù)控折彎安全輔助治具,見圖1:其包括治具底座1,治具底座1的前部設置有頂料板2,治具底座1的底部下凸有連接板3,連接板3上設置有橫排布置的定位孔4,頂料板2朝向機臺位置形成頂料槽結構5,治具底座1的上端面設置有平行向布置的線性導軌6,線性導軌6沿著治具底座1的長度方向布置,頂料板2的后部緊固連接有連接塊7,線性導軌6上設置有可移動的連接塊7、頂料塊8,頂料塊8的前部通過導向柱9連接連接塊7的后部,頂料塊8的后部外接有直線氣缸10的推桿11,直線氣缸10的推桿11平行于線性導軌移動。
直線氣缸10后置于治具底座1的上部位置后方,治具底座1的上端面的后部位置固裝有導向支座12,導向支座12上設置有導向孔13,直線氣缸10的推桿11貫穿導向孔13后螺紋連接連接座14,連接座14緊固連接頂料塊8的后部位置;
線性導軌6的數(shù)量為兩條,兩條線性導軌6具體為精密線性導軌;
導向柱9的外環(huán)面套裝有直線彈簧15,直線彈簧15的兩端分別頂裝于頂料塊8的前部、連接塊7的后部,直線彈簧15確保對連接塊7的作用壓力;
頂料槽結構5包括定位水平面16、斜向頂位面17,斜向定位面17用于緊貼產(chǎn)品的外側端面,定位水平面16用于支承產(chǎn)品的底端面。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nèi)容僅為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