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到堆焊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低溫堆焊方面的應用,尤其涉及到一種耐壓磨輥的低溫堆焊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代水泥、電力等廣泛使用研磨設備,在研磨設備中,研磨輥是對物料進行粉碎的重要部件,其使用壽命不僅影響著產(chǎn)量的高低,同時研磨輥的安全運行更是決定這企業(yè)產(chǎn)生效益的實現(xiàn),然而在以往的研磨輥的加工制作的堆焊過程中往往是因為技術的局限性,往往要求較高的預設溫度,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堆焊過程中能源的大量浪費,既降低了生產(chǎn)的效率又大量提高了生產(chǎn)成本。
因此,提供一種耐壓磨輥的低溫堆焊工藝,以期能夠通過對焊件的預熱溫度的方法進行調節(jié)改進,通過多級多次進行預熱,大大提高了在預熱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焊件的堆焊溫度,減少堆焊能源的浪費,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就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耐壓磨輥的低溫堆焊工藝,以期能夠通過對焊件的預熱溫度的方法進行調節(jié)改進,通過多級多次進行預熱,大大提高了在預熱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焊件的堆焊溫度,減少堆焊能源的浪費,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所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耐壓磨輥的低溫堆焊工藝,包括堆焊工藝步驟為:
(1)堆焊前表面處理,堆焊前通過化學方法或者機械方法將焊件進行表面打磨處理,先通過砂紙進行表面打磨,將表面的銹斑和雜質進行清除,然后使用酒精或者丙酮對表面進行進一步的清洗。
(2)焊件預熱處理,表面清理完成后,將焊件放置到預加熱爐內進行預加熱處理,在加熱時對預加熱爐內的溫度進行可控調節(jié),將預熱溫度分為三級預熱,且預熱的溫度設為85—120℃。
(3)焊件堆焊加工,將預熱完成后的焊件進行堆焊加工,在堆焊加工時,將焊件分為三次進行堆焊,且分別為:第一焊絲堆焊、第二焊絲堆焊、第三焊絲堆焊;
第一焊絲堆焊:通過第一焊絲堆焊在焊件表面構成2mm的打低層,然后進行冷卻,時間設為10—15分鐘。
第二焊絲堆焊:通過第二焊絲堆焊在焊件的打底層上進行堆焊1.5mm的加強層,然后進行冷卻,時間設為5—8分鐘。
第三焊絲堆焊:通過第二焊絲堆焊在焊件的加強層上堆焊耐磨層直至預設的厚度。
(4)焊后熱處理,堆焊完成后,將檢測合格后的焊件立即進行回火后進行熱處理。
優(yōu)選地,所述的步驟2中的預加熱分為三次進行加熱,且三次的預熱溫度設為:一次預熱30—40℃、二次預熱60—70℃、三次預熱90—115℃,通過多級多次進行預熱,提高預熱的程度,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焊件內外的溫度差和應力差。
優(yōu)選地,所述的步驟4中的焊后熱處理先通過熱處理到70℃時,在進行自然風冷,能夠消除焊接的殘余應力,提高焊件的塑形和加工性能。
本發(fā)明通過對堆焊時的預加熱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改進調節(ji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焊件在預熱時的預熱程度,減少焊件內外的應力差和溫度差,降低在堆焊時的堆焊溫度,同時通過多級多次進行預熱,大大提高了在預熱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焊件的堆焊溫度,減少堆焊能源的浪費,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對焊件的預熱溫度的方法進行調節(jié)改進,通過多級多次進行預熱,大大提高了在預熱的程度。
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焊件的堆焊溫度,減少堆焊能源的浪費,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一種耐壓磨輥的低溫堆焊工藝,包括堆焊工藝步驟為:
(1)堆焊前表面處理,堆焊前通過化學方法或者機械方法將焊件進行表面打磨處理,先通過砂紙進行表面打磨,將表面的銹斑和雜質進行清除,然后使用酒精或者丙酮對表面進行進一步的清洗。
(2)焊件預熱處理,表面清理完成后,將焊件放置到預加熱爐內進行預加熱處理,在加熱時對預加熱爐內的溫度進行可控調節(jié),將預熱溫度分為三級預熱,且預熱的溫度設為95℃。
(3)焊件堆焊加工,將預熱完成后的焊件進行堆焊加工,在堆焊加工時,將焊件分為三次進行堆焊,且分別為:第一焊絲堆焊、第二焊絲堆焊、第三焊絲堆焊;
第一焊絲堆焊:通過第一焊絲堆焊在焊件表面構成2mm的打低層,然后進行冷卻,時間設為13分鐘。
第二焊絲堆焊:通過第二焊絲堆焊在焊件的打底層上進行堆焊1.5mm的加強層,然后進行冷卻,時間設為8分鐘。
第三焊絲堆焊:通過第二焊絲堆焊在焊件的加強層上堆焊耐磨層直至預設的厚度。
(4)焊后熱處理,堆焊完成后,將檢測合格后的焊件立即進行回火后進行熱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2中的預加熱分為三次進行加熱,且三次的預熱溫度設為:一次預熱35℃、二次預熱65℃、三次預熱95℃,通過多級多次進行預熱,提高預熱的程度,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焊件內外的溫度差和應力差。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4中的焊后熱處理先通過熱處理到70℃時,在進行自然風冷,能夠消除焊接的殘余應力,提高焊件的塑形和加工性能。
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