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軸類零件熱處理固定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止焊液側溢的擋板架。
背景技術:
軸類零件在進行修復等加工之前,通常需要進行熱處理,從而除銹,除油污,改善工件的性能,為后續(xù)加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工件的熱處理通常在加熱爐中進行,加熱爐底部為滑動小車,從而搬運大的工件,滑動小車堵在加熱爐的下部,也對加熱爐起到密閉作用。然而軸類工件難以固定,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將軸類工件放在耐高溫的磚塊上,兩側用阻擋物阻擋,防止輥軸滾動,這種情況下,軸類工件的下部難以受熱,極易造成熱處理不均,影響后續(xù)加工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防止焊液側溢的擋板架。
一種防止焊液側溢的擋板架,包括相互平行放置的左擋板、右擋板,所述左擋板的右端面設有導套,右擋板的左端面設有與導套配合的導柱,所述左擋板的右端面、右擋板的左端面上均設有螺紋柱,所述螺紋柱垂直于對應的左擋板或右擋板,左擋板與右擋板之間設有雙頭螺紋套,所述雙頭螺紋套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螺紋柱配合。
所述左擋板的左端面、右擋板的右端面上均設有斜向上的倒刺,所述倒刺上掛有石棉。
所述左擋板的上端面與右擋板的上端面均固定有用于固定夾緊石棉的夾子。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采用板間距可調的兩個擋板,實現(xiàn)了對軸類零件或其他埋弧焊零件焊接過程中焊液外溢的阻擋,與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預先在零件側端面焊接一面金屬板的方式相比,本發(fā)明可拆卸,左擋板與右擋板互為依托,可同時阻擋兩側的焊液溢流,使用效果好,阻擋效果明顯,石棉不燃,有利于現(xiàn)場焊接安全,且更換靈活。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fā)明進一步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防止焊液側溢的擋板架,包括相互平行放置的左擋板1、右擋板2,所述左擋板1的右端面設有導套3,右擋板2的左端面設有與導套3配合的導柱4,所述左擋板1的右端面、右擋板2的左端面上均設有螺紋柱5,所述螺紋柱5垂直于對應的左擋板1或右擋板2,左擋板1與右擋板2之間設有雙頭螺紋套6,所述雙頭螺紋套6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螺紋柱5配合。
所述左擋板1的左端面、右擋板2的右端面上均設有斜向上的倒刺7,所述倒刺7上均掛有石棉8。
所述左擋板1的上端面與右擋板2的上端面均固定有用于固定夾緊石棉8的夾子9。
使用時,將石棉8附在左擋板1、右擋板2的外端面上,然后利用倒刺7避免石棉8滑落,調整雙頭螺紋套6,推動左擋板1、右擋板2分開,并將左擋板1、右擋板2分別壓在待焊接零件凹槽的兩個側壁上,在對零件,尤其是針對具有多個加工面的軸類零件進行埋弧焊時,能夠有效防止焊液從加工面流向加工面之間的凹槽,避免焊瘤在凹槽側壁上的大量出現(xiàn)。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