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護罩的機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具有保護罩的機床,其具備:床體;以及配設于床體上的支柱、直動引導件、支撐于引導件的床鞍、配設于支柱與床鞍之間的保護罩。床鞍被引導件引導且在接近或者遠離支柱的方向上移動。保護罩具有:上面部;與床鞍的移動方向平行的側面部;以及從側面部的下端朝向引導件折回的至少一個折回部,折回部前端的高度低于引導件的安裝面的高度。
【專利說明】具有保護罩的機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保護罩結構,在機床中所述保護罩結構適用于防止因機床的使用而使切屑進入機床內(nèi)部。
【背景技術】
[0002]如日本特開2007-61952號公報所公開,在作為機床的自動換刀數(shù)控機床中一般采用如下方式:為了防止加工中產(chǎn)生的切屑堆積于驅動部件及其周圍,利用保護罩來覆蓋驅動部件及其周圍。
[0003]在此,就用于保護在機床的前后方向上驅動床鞍的進給絲杠和直動引導件免受切屑影響的罩而言,安裝于床鞍的保護罩與床鞍的移動連動地前后移動,一邊出入于支柱下的空間一邊防止切屑堆積于進給絲杠或直動引導件。另外,如日本特開2007-61952號公報的圖5所示,在支柱上安裝有掃落堆積于保護罩上的切屑的擦拭部件,隨著保護罩的前后移動,除去堆積于保護罩表面的切屑。
[0004]但是,就保護罩的一般形狀而言,雖然為了防止切屑從下側進入保護罩內(nèi)部而采用在直動引導件附近向直動引導件方向彎曲的形狀,但是在彎曲部分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比直動引導件安裝面更靠上的情況下,不能避免切屑堆積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或者位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端部的倒角部。當保護罩在這種狀態(tài)下移動時,附著于保護罩的端部的切屑在直動引導件安裝面或者位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的倒角部上移動,由于沒有阻擋這些切屑移動的部件,因此結果為發(fā)生切屑向支柱下的空間落下的現(xiàn)象。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因此,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備保護罩的機床,所述保護罩具有防止切屑堆積于直動引導件的安裝面的結構。
[0006]本發(fā)明的機床具備:床體;以及配設于上述床體上的支柱、引導件、支撐于上述引導件的床鞍、配設于上述支柱與上述床鞍之間的保護罩,并且,上述床鞍被上述引導件引導且在接近或者遠離上述支柱的方向上移動,上述保護罩具有:上面部;與上述床鞍的移動方向平行的側面部;以及從上述側面部的下端朝向上述引導件折回的至少一個折回部,使上述折回部的前端的高度低于上述引導件的安裝面的高度。
[0007]上述機床能夠采用上述折回部向下傾斜的結構。
[0008]本發(fā)明通過具備以上的結構,能夠提供具備保護罩的機床,所述保護罩具有防止切屑堆積于直動引導件的安裝面的結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通過參照附圖進行的以下實施例的說明,使本發(fā)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或特征更加明確。這些圖中:
[0010]圖1是從機床正面觀察的示意圖。
[0011]圖2是放大說明了圖1的C部分的圖。
[0012]圖3是從圖1的機床的左側觀察的圖。
[0013]圖4是在圖3所示的A-A截面中從箭頭方向觀察保護罩的圖。
[0014]圖5A、圖5B是放大說明了圖4的D部分的圖。
[0015]圖6A、圖6B、圖6C、圖6D是說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與保護罩折回部前端的位置關系的圖。
[0016]圖7A、圖7B、圖7C是說明端部形狀不同的保護罩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首先,如圖1所示,機床100具備床體11和從床體11后方的上部豎立設置的柱狀的支柱3。支柱3在上部前方具備主軸頭13。在主軸頭13的前方安裝有主軸7。在主軸7上裝配有工具8。
[0018]在支柱3前方的床體11上形成有從工件9朝向支柱3方向的一對直動引導件安裝部6、6。如圖2所示,直動引導件安裝部6、6上側的面形成為固定直動引導件5、5的直動引導件安裝面6a、6a。直動引導件5、5的上部側可滑動地支撐固定于床鞍2下部的直動引導件承受部12、12。根據(jù)該結構,床鞍2能夠向圖1的紙面面內(nèi)方向移動。床鞍2在其上部具備工作臺I,該工作臺通過移動機構能夠在圖1的紙面的左右方向移動。在工作臺I上搭載有工件9。
[0019]床鞍2和工作臺I由機床100的未圖示的各自的驅動馬達進行驅動,上述驅動馬達由未圖示的控制裝置進行控制。使搭載于工作臺I的工件9相對于裝配在主軸7上的工具8在正交2軸方向移動,進行規(guī)定的加工。
[0020]圖3表示從圖1所示的機床的左側觀察的狀態(tài)。保護罩4在床鞍2的一對直動引導件5、5的延伸方向上被未圖示的螺栓固定。保護罩4設置為,不會使驅動床鞍2的未圖示的滾珠絲杠或直動引導件5、5等機構部夾入因工件加工而產(chǎn)生的未圖示的切屑。
[0021]如圖3所示,在支柱3的床鞍2側的面上設置有凹部。若床鞍2沿圖3的紙面左右方向移動,則左側的保護罩4的前端部嵌入于設置在支柱3的凹部。在設置于支柱3的凹部的入口周圍安裝有將堆積于保護罩4上部的切屑掃落的擦拭件10。擦拭件10防止切屑隨著保護罩4的移動而進入設置于支柱3的凹部內(nèi)。
[0022]圖4表示在圖3所示的A-A截面中從箭頭方向觀察保護罩的狀態(tài)。如圖4所示,保護罩4具備:從中央部朝向側部具有降低坡度的上面部4c ;從上述上面部4c的側部沿鉛垂方向延伸的側面部4b ;以及從側面部4b的下端向內(nèi)側折回的折回部4a。圖5A、圖5B表示放大了圖4左側的D部分的狀態(tài)。圖5A表示折回部4a沒有傾斜的形態(tài),圖5B表示折回部4a有傾斜的形態(tài)。
[0023]圖6A、圖6B、圖6C以及圖6D表示直動引導件安裝面與保護罩折回部前端的位置關系。圖6A所示的保護罩4是沒有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的倒角且也沒有保護罩的折回部前端傾斜的形態(tài)。圖6B所示的保護罩是有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的倒角且沒有保護罩的折回部前端傾斜的形態(tài)。圖6C所示的保護罩是沒有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的倒角且有保護罩的折回部前端傾斜的形態(tài)。另外,圖6D所示的保護罩是有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的倒角且有保護罩的折回部前端傾斜的形態(tài)。
[0024]如圖6A、圖6B、圖6C以及圖6D所示,通過使從保護罩4下端向直動引導件5方向折回的折回部4a的高度方向位置低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6a,來防止切屑堆積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6a。此時,在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的端部具有倒角部6b的情況下,也可以使保護罩4的折回部4a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低于該倒角部6b。
[0025]為了使保護罩的折回部4a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低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6a,調整保護罩4以及保護罩的折回部4a的形狀和固定位置。即使在折回部4a傾斜的情況下,也能夠同樣地進行調整。
[0026]此時,在直動引導件安裝面6a的端部具有倒角部6b的情況下,保護罩的折回部4a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低于倒角部6b。另外,確保保護罩的折回部4a的前端與安裝有直動引導件的床體11的規(guī)定的間隙,以便即使保護罩移動也不發(fā)生干涉。
[0027]在此,對于該折回部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從保護罩4的下端朝向直動引導件方向而向下傾斜,使該傾斜部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低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面6a,由此防止切屑堆積于直動引導件安裝部6a。另外,確保該折回部4a的前端與安裝有直動引導件5的床體11的規(guī)定的間隙,以便即使保護罩4移動也不發(fā)生干涉。
[0028]根據(jù)上述結構,能夠防止切屑堆積于保護罩內(nèi)部的直動引導件安裝面或直動引導件安裝面的端部所具有的倒角部。
[0029]圖7A、圖7B以及圖7C表不端部形狀不冋的保護罩的例子。圖7A表不在兩側端部具備彎折部的保護罩的形態(tài),圖7B表示在附圖左側的側面部具備彎折部的保護罩的形態(tài),圖7C表示在附圖右側的側面部具備彎折部的保護罩的形態(tài)。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保護罩的機床,其具備:床體;以及配設于上述床體上的支柱、引導件、支撐于上述引導件的床鞍、配設于上述支柱與上述床鞍之間的保護罩,上述具有保護罩的機床的特征在于, 上述床鞍被上述弓I導件引導且在接近或者遠離上述支柱的方向上移動, 上述保護罩具有: 上面部; 與上述床鞍的移動方向平行的側面部;以及 從上述側面部的下端朝向上述引導件折回的至少一個折回部, 使上述折回部的前端的高度低于上述引導件的安裝面的高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護罩的機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回部向下傾斜。
【文檔編號】B23Q1/01GK104162790SQ201410200336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15日
【發(fā)明者】佐藤直樹 申請人:發(fā)那科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