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孔類多功能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孔類多功能刀具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孔類零件加工領域,涉及一種專用刀具,具體的涉及一種孔類多功能刀具。
背景技術:
[0002]生鐵件和鋁件有孔類零件在工業(yè)縫紉機中使用較為廣泛,且用量較大,在目前整個用工荒和節(jié)能減排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提高效率,節(jié)約勞動力是擺在每個企業(yè)面前的一道難題。[0003]參見圖1所示的孔類零件,現(xiàn)有的技術中,該種零件的孔類加工工序為鉆孔一鏜孔一鉸孔一珩孔。此種加工方法的弊端為工序繁雜,人員需求大。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4]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的孔類多功能刀具。[0005]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0006]一種孔類多功能刀具,其包括一體設置的四刃直槽鉆、第一擴孔刃部、第二擴孔刃部、粗鉸刃部、精鉸刃部和柄部,所述四刃直槽鉆、第一擴孔刃部、第二擴孔刃部、粗鉸刃部、 精鉸刃部和柄部依次連接。[0007]進一步的,所述柄部還連接有一連接部。[000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09]1、本實用新型的孔類多功能刀具是在結(jié)合中心鉆、直刃鉆頭和鉸刀特性的基礎上提出的,它有中心鉆的定心功能,鉆的去余量功能和鉸刀的高光潔度特性,是三位一體的刀具,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0010]2、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孔類多功能刀具,在加工孔時,只需鉆孔一珩孔即可完成,使此類零件的加工實現(xiàn)了節(jié)約2/3勞動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效率提高了 60%,節(jié)約了電力資源70%。[0011]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0012]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gòu)成本申請的一部分, 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0013]圖1為一孔類零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孔類多功能刀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15]圖中標號說明1、四刃直槽鉆,2、第一擴孔刃部,3、第二擴孔刃部,4、粗鉸刃部,5、精鉸刃部,6、柄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jié)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0017]參見圖2所示,一種孔類多功能刀具,其包括一體設置的四刃直槽鉆1、第一擴孔刃部2、第二擴孔刃部3、粗鉸刃部4、精鉸刃部5和柄部6,所述四刃直槽鉆1、第一擴孔刃部 2、第二擴孔刃部3、粗鉸刃部4、精鉸刃部5和柄部6依次連接。[0018]進一步的,所述柄部6還連接有一連接部7。[0019]優(yōu)選的,所述四刃直槽鉆1的直徑為10mm,所述第一擴孔刃部2的直徑為14mm,所述第二擴孔刃部3的直徑為18mm,所述粗鉸刃部4的直徑為21. 5-21. 515mm,所述精鉸刃部 5的直徑為21. 91- 21. 925mm,所述柄部6直徑為16mm,所述連接部7的直徑為12. 95_13mm。[0020]優(yōu)選的,所述四刃直槽鉆1的刃長為8mm,所述第一擴孔刃部2的刃長為8mm,所述第二擴孔刃部3的刃長為8mm,所述粗鉸刃部4的刃長為6mm,所述精鉸刃部5的刃長為 16mm0[0021]本實用新型的孔類多功能刀具在制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0022]1、粗鉆,精鉆孔至擴孔之間單邊余量太大,最好不可超2mm,否則切削力太大;[0023]2、擴孔和鉸孔之間單邊余量最好在0. 2-0. 3mm范圍內(nèi),否則光潔度不良或孔壁沒鉸出;[0024]3、孔徑如果大于Φ 13mm,最好前側(cè)增加去余量的粗鉆臺階,否則切削力太大;[0025]4、工件厚度最好在20mm以下,因為此刀具采用臺階式,工件太厚,則刀具長度加大,孔易失圓,同時也會使刀具剛性降低。[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孔類多功能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體設置的四刃直槽鉆(1)、第一擴孔刃部(2)、第二擴孔刃部(3)、粗鉸刃部(4)、精鉸刃部(5)和柄部(6),所述四刃直槽鉆(1)、第一擴孔刃部(2)、第二擴孔刃部(3)、粗鉸刃部(4)、精鉸刃部(5)和柄部(6)依次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孔類多功能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6)還連接有一連接部⑴。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孔類多功能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刃直槽鉆(1)的直徑為10mm,所述第一擴孔刃部(2)的直徑為14mm,所述第二擴孔刃部(3)的直徑為18mm,所述粗鉸刃部(4)的直徑為21. 5-21. 515_,所述精鉸刃部(5)的直徑為21. 91- 21. 925_,所述柄部(6)直徑為16mm,所述連接部(7)的直徑為12. 95_13mm。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孔類多功能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刃直槽鉆(1)的刃長為8mm,所述第一擴孔刃部(2)的刃長為8mm,所述第二擴孔刃部(3)的刃長為8mm,所述粗鉸刃部(4)的刃長為6mm,所述精鉸刃部(5)的刃長為16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孔類多功能刀具,其包括一體設置的四刃直槽鉆、第一擴孔刃部、第二擴孔刃部、粗鉸刃部、精鉸刃部和柄部,所述四刃直槽鉆、第一擴孔刃部、第二擴孔刃部、粗鉸刃部、精鉸刃部和柄部依次連接,所述柄部還連接有一連接部。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孔類多功能刀具,在加工孔時,只需鉆孔→珩孔即可完成,使此類零件的加工實現(xiàn)了節(jié)約2/3勞動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效率提高了60%,節(jié)約了電力資源70%。
文檔編號B23B51/08GK202291547SQ2011203630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徐福明, 董琰 申請人:江蘇萬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