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機床,具體是一種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它特別適合用作對閥門閥體進行加工,它也能適合對其它零件進行銑削、鉆削、鏜削、磨削和銑直齒等加工,具有一機多能的特點。
背景技術:
閥門是管路流體輸送系統(tǒng)中的控制元件,它是用來改變通路斷面和介質(液體、 氣體和粉塵等)流動方向,具有導流、截止、調節(jié)、節(jié)流、止回、分流、溢流、卸壓等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流體控制設備,在石油、化工、冶金、燃氣、城建、電力、航天、長輸送管道線、醫(yī)藥和食品等國民經(jīng)濟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在國內外的閥門加工行業(yè)中,閥門閥體零件的加工通常是采用普通機床或數(shù)控機床來完成的,對于大型閥門閥體零件則需要立式車床、鏜床等設備來加工,使得同一個零件加工需要經(jīng)過多次裝夾、校正、拆卸和搬移,甚至每一次裝夾還需要設計制作專用的夾具,這不僅使得閥門閥體零件加工操作十分繁瑣,嚴重降低了企業(yè)生產(chǎn)效率,加大了工人勞動強度,增加了企業(yè)生產(chǎn)成本,不利于企業(yè)規(guī)?;a(chǎn),制約了企業(yè)市場競爭力。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工作臺能自行旋轉、 換位,以及刀具類型能方便更換的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包括床身、刀架機構、主軸箱、立柱機構和操控系統(tǒng),所述立柱機構固定在床身上,所述主軸箱裝配在立柱機構上,所述刀架機構連接在主軸箱上,所述床身上固定有回轉工作臺,所述回轉工作臺主要由回轉臺、主軸、機架和伺服電機構成;所述回轉臺上設有用作固定零件的夾具,回轉臺固定在主軸上;所述主軸伸入機架內,主軸通過上、下兩端軸頸處的軸承安裝在機架上,兩端軸承之間的主軸上設有套筒和蝸輪;所述機架固定在床身上,在機架上設有與主軸上蝸輪相嚙合的蝸桿軸;所述伺服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用作驅動蝸桿軸。所述刀架機構為角銑頭、磨頭和車削刀座中的任一種。所述主軸箱通過托板機構裝配在立柱機構上,所述托板機構主要由托板和回轉托板構成;所述托板連接在立柱機構的線性滾動導軌副上,并與立柱機構上的滾珠絲桿副通過連接塊連接;所述回轉托板通過螺釘固定在托板上,回轉托板與托板之間連接有轉軸。所述主軸箱主要由箱體、主軸、拉桿、調速電機、滾珠絲桿副和伺服電機構成;所述箱體固定在托板機構上,箱體分為上下兩部分,箱體具有箱蓋;所述主軸為通孔結構,橫向安裝在箱體的上部,主軸的前端至中部套有套筒,套筒外設有固定在箱體上的端蓋,套筒與端蓋和箱體之間形成一封閉空間,該空間內設有套在套筒上的彈性套筒和活塞,主軸的中部和前端與套筒之間安裝有軸承,主軸后端通過軸承安裝在箱體上,并在該端連接有大齒輪;所述拉桿從主軸的后端伸入主軸內,伸至主軸的前端處;所述調速電機固定在箱蓋上,調速電機用作驅動主軸上的大齒輪;所述滾珠絲桿副通過兩端的軸承橫向安裝在箱體的下部,滾珠絲桿副與設在箱體上部的套筒之間通過連接座連接,在滾珠絲桿副上設有與安裝在箱體上的蝸桿軸相嚙合的蝸輪;所述伺服電機固定在箱體上,用作驅動蝸桿軸。所述立柱機構主要由立柱、配重、滾珠絲桿副和伺服電機構成;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在床身上,頂端設有橫梁,在橫梁上固定有滑輪組,立柱上設有線性滾動導軌副;所述配重設在立柱內,連接在配重上的鋼絲繩通過滑輪組與主軸箱連接;所述滾珠絲桿副的上端通過軸承固定在立柱上,滾珠絲桿副上設有連接塊,滾珠絲桿副的下端連接有接長軸,接長軸通過軸承固定在立柱上,接長軸上設有與安裝在立柱上的蝸桿軸相嚙合的蝸輪;所述伺服電機固定在立柱上,用作驅動蝸桿軸。所述回轉臺上設有用作罩住零件的護罩。所述主軸箱的主軸通孔前端為標準的內錐結構。所述床身上儲備有冷卻潤滑液,所述冷卻潤滑液通過冷卻泵輸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結構的機床在保證對零件加工精度的同時,實現(xiàn)了工作臺自行旋轉、換位,以及加工刀具類型方便更換,使得零件只需一次裝夾、校正即可實現(xiàn)多道工序加工,包括零件的不同角度加工,及不同類型刀具的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機床的加工功能;對于普通零件而言,只需兩次裝夾、校正就能加工成品。本實用新型極大的簡化了零件加工的操作,提高了企業(yè)生產(chǎn)效率,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了企業(yè)生產(chǎn)成本,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經(jīng)濟效果顯著,利于企業(yè)對零件規(guī)?;a(chǎn),有助于提高企業(yè)市場競爭力。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左視圖。圖3是
圖1中刀架機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左視圖。圖5是
圖1中主軸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左視圖。圖7是
圖1中立柱機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右視圖。圖9是圖8的A-A視圖。
圖10是圖8的局部B放大圖。
圖11是圖8的局部C放大圖。
圖12是圖9的局部D放大圖。
圖13是
圖1中回轉工作臺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4是
圖13的左視圖。
圖15是
圖1中托板機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6是
圖15的俯視圖。圖中代號含義1 一床身;2—刀架機構;3—主軸箱;4一立柱機構;5—回轉工作臺;6—托板機構;7—冷卻泵;2-1—殼體;2-2、2_3 —錐齒輪;2_4—油杯;2_5 —圓錐滾子軸承;2_6—套筒;
2-7—圓螺母;2-8—拉桿;2-9—主軸;2-10—平鍵;2_11—上端蓋;2_12—下端蓋;2_13— 刀具;2-14、2-16—螺釘;2-15—蓋板;2-17—滑塊;2-18—調整墊圈;3-1—油杯;3-2—調速電機;3-3 —斜齒輪;3-4、3_22、3_48—平鍵;3-5—雙聯(lián)斜齒輪;3-6—支撐塊;3-7、3-16、3-沘一深溝球軸承;3-8、3-38、3-14、3-40、3-42、3_45— 端蓋;3-9—調整圓螺母;3-10—軸;3-11—大齒輪;3-12、3-15、3-37、3-41、3-43—螺釘;
3-13—花鍵套筒;3-17、3-30—套筒;3-18—螺母;3-19、3_27、3_35—圓螺母;3-20—推力球軸承;3-21、3-31—滑動軸承;3-23—鍋桿軸;3_24—鍋輪;3_25—滾珠絲桿副;3_26—主軸;3- —連接座;3-32—活塞;3-33—箱體;3_34—彈性套筒;3_36、3_44—圓錐滾子軸承;3-39—拉桿;3-46—伺服電機;3-47—墊圈;3_49—六角螺栓;3_50—箱蓋;4-1 一后滑輪;4-2、4_23—六角螺栓;4-3 —前滑輪;4-4一橫梁;4-5—深溝球軸承;4-6—軸承座;4-7—隔套;4-8、4-19、4-M、4-36—端蓋;4-9一滾珠絲桿副;4-10—線性滾動導軌副;4-11 一連接塊;4-12—連接套;4-13 —圓錐銷;4-14、4-16、4-26、4-30、4_34、
4-37、4-38—螺釘;4-15—套筒;4_17、4_22—圓螺母;4_18、4_25 —圓錐滾子軸承;4-20— 軸套;4-21—蝸輪;4-27—蝸桿軸;4- 一平鍵;4- 一伺服電機;4_31—配重;4_32—鋼絲繩;4-33—立柱;4-35—接長軸;5-1—零件;5-2—夾具;5-3 —回轉臺;5-4、5-7、5-10、5-16、5_20—螺釘;5-5—主軸;5-6、5-17、5-19、5-22—端蓋;5_8、5_21 —圓錐滾子軸承;5_9 —大端蓋;5_11—油杯;
5-12—機架;5-13—套筒;5-14—蝸桿軸;5_15—蝸輪;5_18、5_23—平鍵;5_24 —伺服電機;5-25—護罩;6-1—托板;6-2—回轉托板;6-3—螺母;6-4 — T型螺栓;6-5—銅套;6-6—墊圈;
6-7—圓螺母;6-8—轉軸;6-9、6-10、6-11—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和圖2 本實用新型包括床身1、刀架機構2、主軸箱3、立柱機構4和操控系統(tǒng),其中床身1上固定有回轉工作臺5,該工作臺與上方刀架機構2相對應,床身1上儲備有冷卻潤滑液,該冷卻潤滑液通過冷卻泵7和管道用于冷卻潤滑被加工零件及刀具,立柱機構4固定在床身1上,主軸箱3通過托板機構6裝配在立柱機構4上,刀架機構2連接在主軸箱3上,操控系統(tǒng)為現(xiàn)有已公開的數(shù)控和電氣控制的PLC控制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的刀架機構2為角銑頭、磨頭和車削刀座中的任一種(本實施例的刀架機構以角銑頭為例,磨頭和車削刀座為現(xiàn)有公開技術,不再贅述)。以下對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機構具體結構做詳細說明。參見圖3和圖4 刀架機構2 (角銑頭)主要由殼體2-1、拉桿2_8、主軸2_9和刀具 2-13構成。其中,殼體2-1通過螺釘2-14固定在主軸箱3的套筒3_30端部,在殼體2_1上設有注入潤滑液的油杯2-4,為了便于裝拆與調試,在殼體2-1上設有蓋板2-15,蓋板2-15 通過螺釘2-16固定在殼體2-1上;主軸2-9為通孔結構,主軸2-9的通孔下端為內錐結構, 與刀具2-13的刀柄部位相適配,主軸2-9通過上、下兩端軸頸處的D級精度圓錐滾子軸承 2-5豎向安裝在殼體2-1上,上端軸承安裝在主軸2-9與殼體2-1之間,在軸承外端的主軸2-9上設有套筒2-6,圓錐滾子軸承2-5的軸向間隙由調整圓螺母2-7來實現(xiàn),在套筒2_6 的外周上設有上端蓋2-11,上端蓋2-11與套筒2-6之間以0型圈形成密封,上端蓋2-11 的止口抵在上端軸承上,下端軸承安裝在主軸2-9與殼體2-1之間,在軸承下部設有下端蓋 2-12,下端蓋2-12通過螺釘固定在殼體2-1上,下端蓋2-12與主軸之間以0型圈形成密封,在兩端軸承之間的主軸2-9上,也就是殼體2-1內的主軸2-9上設有錐齒輪2-3,主軸 2-9與錐齒輪2-3之間安裝有平鍵2-10,該錐齒輪2-3與銜接在主軸箱3上的錐齒輪2_2相嚙合,兩個錐齒輪之間的嚙合間隙通過主軸2-9上的調正墊圈2-18調整,銜接主軸箱3的錐齒輪2-2內設有滑塊2-17,通過滑塊2-17將主軸箱3主軸316上的轉矩傳遞至錐齒輪
2-2;拉桿2-8從主軸2-9的上端伸入主軸2-9內,刀具2_13的刀柄從主軸2_9的下端伸入主軸2-9內,拉桿2-8和刀具2-13在主軸2-9內以螺紋方式連接在一起。 參見圖5和圖6 主軸箱3主要由箱體3-33、主軸346、拉桿3_39、調速電機3_2、 滾珠絲桿副3-25和伺服電機3-46構成。其中,箱體3-33通過螺栓固定在托板機構6上, 箱體3-33分為上下兩部分,箱體3-33具有箱蓋3-50,在箱體3_33上設有3個注入潤滑液的油杯3-1 ;主軸346為通孔結構,主軸346的通孔前端為標準的內錐結構,與刀架機構2 上的錐齒輪2-2相適配(主軸316與鏜孔工具連接時,主軸通孔前端的內錐結構與鏜孔工具的錐柄相適配),主軸3- 橫向安裝在箱體3-33的上部,主軸3- 的前端至中部套有套筒3-30,套筒3-30的外周設有端蓋3-40,端蓋3_40通過螺釘3_41固定在箱體3_33上,套筒3-30與端蓋3-40和箱體3-33之間形成一封閉空間,該空間內設有套在套筒3_30上的彈性套筒3-34和活塞3-32,主軸3- 的中部與套筒3_30之間安裝有D級精度深溝球軸承
3-28,該軸承通過外端的圓螺母3-27固定,主軸3- 的前端與套筒3_30之間安裝有D級精度圓錐滾子軸承3-36,該軸承的外圈通過修正端蓋3-38的止口固定,端蓋3-38以螺釘 3-37固定在套筒3-30的端部,圓錐滾子軸承3-36的內圈通過裝在主軸346前端軸頸上的圓螺母3-35和墊圈固定,主軸3- 的后端設有花鍵套筒3-13,花鍵套筒3-13與固定在箱體3-33上的套筒3-17之間設有深溝球軸承3-16,該軸承的外圈通過端蓋3_14固定,端蓋 3-14以螺釘3-15固定在套筒3-17的端部,深溝球軸承3_16的內圈通過花鍵套筒3_13內側的螺母3-18和墊圈固定,在花鍵套筒3-13上通過螺釘3-12連接有大齒輪3_11 ;拉桿3_39 從主軸3- 的后端伸入主軸3- 內,伸至主軸3- 的前端處,當主軸3- 連接鏜孔工具時,該拉桿3-39用作拉緊鏜孔工具;調速電機3-2通過六角螺栓3-49固定在箱蓋3_50上, 調速電機3-2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斜齒輪3-3,斜齒輪3-3與調速電機3-2的輸出軸之間設有平鍵3-4,斜齒輪3-3下方的箱體3-33上通過支撐塊3_6設有軸3_10,該軸3_10通過深溝球軸承3-7、端蓋3-8和調整圓螺母3-9連接有雙聯(lián)斜齒輪3-5,雙聯(lián)斜齒輪3_5分別與斜齒輪3-3和大齒輪3-11嚙合,也就是調速電機3-2通過雙聯(lián)斜齒輪3-5驅動主軸346上的大齒輪3-11 ;滾珠絲桿副3-25通過兩端的滑動軸承(3-31、3-21)橫向安裝在箱體3_33 的下部,滾珠絲桿副3-25后端處的滑動軸承3-21兩側設有推力球軸承3-20,推力球軸承 3-20外側設有圓螺母3-19,滾珠絲桿副3-25與設在箱體3_33上部的套筒3_30之間通過連接座3- 連接,在滾珠絲桿副3-25上設有蝸輪3- ,滾珠絲桿副3-25與蝸輪3- 之間設有平鍵3-22,蝸輪3-M與安裝在箱體3-33上的蝸桿軸3_23相嚙合,蝸桿軸3_23通過兩端的圓錐滾子軸承3-44安裝在箱體3-33上,兩端軸承分別通過以螺釘3-43固定在箱體 3-33上的端蓋(3-42、3-45)定位;伺服電機3_46固定在箱體3_33上,伺服電機3_46與箱
7體3-33之間設有墊圈3-47,伺服電機3-46的輸出軸與蝸桿軸3_23相連接,伺服電機3_46 的輸出軸與蝸桿軸3-23之間設有平鍵3-48,伺服電機3-46用作驅動蝸桿軸3_23。參見圖7至
圖12 立柱機構4主要由立柱4-33、配重4-31、滾珠絲桿副4-9和伺服電機4- 構成。其中,立柱4-33的底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床身1上,立柱4-33的頂端設有橫梁4-4,橫梁4-4通過六角螺栓4-23連接在立柱4_33上,在橫梁4_4上通過六角螺栓
4-2固定有前滑輪4-3,在橫梁4-4上還固定有后滑輪4-1,前、后滑輪形成滑輪組,線性滾動導軌副4-10通過螺釘4-30固定在立柱4-33上;配重4_31設在立柱4_33內,連接在配重4-31上的鋼絲繩4-32通過滑輪組與主軸箱3連接;滾珠絲桿副4-9的上端通過兩組深溝球軸承4-5和軸承座4-6安裝在立柱4-33頂端的橫梁4_4上,兩組深溝球軸承4_5之間設有隔套4-7,端蓋4-8通過螺釘4-34固定在橫梁4_4上,兩組深溝球軸承4_5之間的間隙由修正端蓋4-8的止口來實現(xiàn),端蓋4-8與滾珠絲桿副4-9之間以0型圈形成密封,滾珠絲桿副4-9通過螺釘4-38固定有連接塊4-11,滾珠絲桿副4_9的下端通過連接套4_12和圓錐銷4-13與接長軸4-35連接為一體,接長軸4-35通過圓錐滾子軸承4_18、套筒4_15、圓螺母4-17和螺釘4-16固定在立柱4-33上,上端蓋通過螺釘4_14固定在套筒4_15上,下端蓋4-19通過螺釘固定在套筒4-15上,在下端蓋4-19的內孔與軸套4_20之間設有0型圈密封,接長軸4-35上設有蝸輪4-21,蝸輪4-21通過接長軸4_35下端的圓螺母4_22緊固,該蝸輪4-21與安裝在立柱4-33上的蝸桿軸4-27相嚙合的,蝸桿軸4_27通過兩端的圓錐滾子軸承4-25、端蓋(4-24、4-36)、螺釘(4-26、4-37)安裝在立柱4_33上;伺服電機4- 固定在立柱4-33上,伺服電機4- 的輸出軸與蝸桿軸4-27相連接,伺服電機4- 的輸出軸與蝸桿軸4-27之間設有平鍵4-28,伺服電機4- 用作驅動蝸桿軸4_27。參見
圖1、
圖13和
圖14 回轉工作臺5主要由回轉臺5_3、主軸5_5、機架5_12和伺服電機5-24構成。其中,回轉臺5-3上設有用作固定零件5-1的夾具5-2,回轉臺5_3通過螺釘5-4固定在主軸5-5頂端,回轉臺5-3上設有用作罩住零件5-1的護罩5_25 ;主軸
5-5伸入機架5-12內,主軸5-5通過上、下兩端軸頸處的圓錐滾子軸承5-8安裝在機架5_12 上,上端軸承安裝在主軸5-5與大端蓋5-9之間,大端蓋5-9通過螺釘5-10固定在機架5_12 上,在上端軸承外端設有端蓋5-6,端蓋通過螺釘5-7固定在大端蓋5-9上,下端軸承安裝在主軸5-5與機架5-12之間,在下端軸承外端設有端蓋5-17,端蓋5_17通過螺釘5_16固定在機架5-12上,在兩端軸承之間的主軸5-5上設有套筒5-13和蝸輪5_15,主軸5_5與蝸輪 5-15之間設有平鍵5-18 ;機架5-12通過螺栓固定在床身1上,機架5_12上設有注入潤滑液的油杯5-11,在機架5-12上設有與主軸5-5上蝸輪5-15相嚙合的蝸桿軸5_14,蝸桿軸 5-14通過兩端的圓錐滾子軸承5-21、端蓋(5-19、5-22)、螺釘5_20安裝在機架5_12上;伺服電機5- 固定在機架5-12上,伺服電機5- 的輸出軸與蝸桿軸5-14相連接,伺服電機
5-24的輸出軸與蝸桿軸5-14之間設有平鍵5-23,伺服電機5- 用作驅動蝸桿軸5_14。參見
圖15和
圖16 托板機構6主要由托板6_1和回轉托板6_2構成。其中,托板
6-1通過螺釘6-10連接在立柱機構4的線性滾動導軌副4-10上,并通過螺釘6-11與立柱機構4滾珠絲桿副4-9上連接塊4-11連接;回轉托板6-2通過T型螺釘6_4和螺母6_3固定在托板6-1上,回轉托板6-2與托板6-1之間連接有轉軸6-8,轉軸6_8的外周上設有銅套6-5,通過墊圈6-6、圓螺母6-7和螺釘6-9將轉軸6_8安裝在回轉托板6_2與托板6_1 上。[0043]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平鍵(齒輪)連接必須要消除連接間隙。本實用新型在加工閥門閥體零件時,只需兩次裝夾(即上、下面掉頭)就可以采用角銑頭,對閥門閥體零件上法蘭的外圓、端面、止口、水紋槽、倒角進行全部加工,并完成,閥體端面圓周上的多孔在回轉工作臺實現(xiàn)自動換位的情況下,全部采用角銑頭鉆削加工完成;當閥門閥體零件的上述部位加工完成后,將安裝在主軸箱的主軸上的角銑頭折除,在主軸箱的主軸上裝配鏜桿和鏜刀就可鏜削閥體安裝支架的端面和內孔。本實用新型除了對閥門閥體零件進行加工外,還可以對其它零件的外圓、端面、內孔或錐孔等進行銑削、鉆削、倒角、磨削、鏜削和銑削直齒等加工,如果在主軸箱的套筒上安裝車削刀座還可以進行車削加工。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具有一機多能的機床,本實用新型減少了閥門生產(chǎn)行業(yè)和其它機械行業(yè)對設備的投入數(shù)量,節(jié)省了投資,同時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省時省力,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增加了閥門生產(chǎn)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包括床身(1)、刀架機構(2)、主軸箱(3)、立柱機構 (4 )和操控系統(tǒng),所述立柱機構(4 )固定在床身(1)上,所述主軸箱(3 )裝配在立柱機構(4 ) 上,所述刀架機構(2)連接在主軸箱(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1)上固定有回轉工作臺 (5),所述回轉工作臺(5)主要由回轉臺(5-3)、主軸(5-5)、機架(5-12)和伺服電機(5-24) 構成;所述回轉臺(5-3)上設有用作固定零件(5-1)的夾具(5-2),回轉臺(5-3)固定在主軸(5-5)上;所述主軸(5-5)伸入機架(5-12)內,主軸(5-5)通過上、下兩端軸頸處的軸承安裝在機架(5-12 )上,兩端軸承之間的主軸(5-5 )上設有套筒(5-13 )和蝸輪(5_15 );所述機架(5-12)固定在床身(1)上,在機架(5-12)上設有與主軸(5-5)上蝸輪(5_15)相嚙合的蝸桿軸(5-14);所述伺服電機(5-24)固定在機架(5-12)上,用作驅動蝸桿軸(5-1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機構(2)為角銑頭、磨頭和車削刀座中的任一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箱(3)通過托板機構(6 )裝配在立柱機構(4 )上,所述托板機構(6 )主要由托板(6-1)和回轉托板(6-2 ) 構成;所述托板(6-1)連接在立柱機構(4)的線性滾動導軌副(4-10)上,并與立柱機構(4) 上的滾珠絲桿副(4-9)通過連接塊(4-11)連接;所述回轉托板(6-2)通過螺釘固定在托板 (6-1)上,回轉托板(6-2 )與托板(6-1)之間連接有轉軸(6-8 )。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箱(3)主要由箱體(3-33 )、主軸(3-26 )、拉桿(3-39 )、調速電機(3-2 )、滾珠絲桿副(3_25 )和伺服電機(3-46)構成;所述箱體(3-33)固定在托板機構(6)上,箱體(3_33)分為上下兩部分,箱體(3-33)具有箱蓋(3-50);所述主軸(3-26)為通孔結構,橫向安裝在箱體(3_33)的上部, 主軸(3-26)前端至中部套有套筒(3-30),套筒(3-30)外設有固定在箱體(3-33)上的端蓋 (3-40),套筒(3-30)與端蓋(3-40)和箱體(3-33)之間形成一封閉空間,該空間內設有套在套筒(3-30)上的彈性套筒(3-34)和活塞(3-32),主軸(3-26)的中部和前端與套筒(3-30) 之間安裝有軸承,主軸(3-26)的后端通過軸承安裝在箱體(3-33)上,并在該端連接有大齒輪(3-11);所述拉桿(3-39)從主軸(3-26)的后端伸入主軸(3_26)內,伸至主軸(3_26)的前端處;所述調速電機(3-2)固定在箱蓋(3-50)上,調速電機(3-2)用作驅動主軸(3-26)上的大齒輪(3-11);所述滾珠絲桿副(3-25)通過兩端的軸承橫向安裝在箱體(3-33)的下部, 滾珠絲桿副(3-25 )與設在箱體(3-33 )上部的套筒(3-30 )之間通過連接座(3-29 )連接,在滾珠絲桿副(3-25)上設有與安裝在箱體(3-33)上的蝸桿軸(3-23)相嚙合的蝸輪(3-24); 所述伺服電機(3-46 )固定在箱體(3-33 )上,用作驅動蝸桿軸(3-23 )。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機構(4)主要由立柱(4-33)、配重(4-31)、滾珠絲桿副(4-9)和伺服電機(4-29)構成;所述立柱(4_33) 的底端固定在床身(1)上,頂端設有橫梁(4-4 ),在橫梁(4-4 )上固定有滑輪組,立柱(4-33 ) 上設有線性滾動導軌副(4-10);所述配重(4-31)設在立柱(4-33)內,連接在配重(4-31)上的鋼絲繩(4-32)通過滑輪組與主軸箱(3)連接;所述滾珠絲桿副(4-9)的上端通過軸承固定在立柱(4-33 )上,滾珠絲桿副(4-9 )上設有連接塊(4-11),滾珠絲桿副(4-9 )的下端連接有接長軸(4-35 ),接長軸(4-35 )通過軸承固定在立柱(4-33 )上,接長軸(4-35 )上設有與安裝在立柱(4-33 )上的蝸桿軸(4-27 )相嚙合的蝸輪(4-21);所述伺服電機(4-29 )固定在立柱(4-33)上,用作驅動蝸桿軸(4-27)。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臺(5-3)上設有用作罩住零件(5-1)的護罩(5-25)。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箱(3)的主軸 (3-26)通孔前端為標準的內錐結構。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1)上儲備有冷卻潤滑液,所述冷卻潤滑液通過冷卻泵(7)輸送。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立式組合加工機床,包括床身、刀架機構、主軸箱、立柱機構和操控系統(tǒng),立柱機構固定在床身上,主軸箱裝配在立柱機構上,刀架機構連接在主軸箱上,床身上固定有回轉工作臺,回轉工作臺主要由回轉臺、主軸、機架和伺服電機構成;回轉臺上設有用作固定零件的夾具,回轉臺固定在主軸上;主軸伸入機架內,主軸通過上、下兩端軸頸處的軸承安裝在機架上,兩端軸承之間的主軸上設有套筒和蝸輪;機架固定在床身上,在機架上設有與主軸上蝸輪相嚙合的蝸桿軸;伺服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用作驅動蝸桿軸。它在保證加工精度的同時,實現(xiàn)了工作臺自行旋轉、換位,以及加工刀具類型方便更換,增加了機床的加工功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經(jīng)濟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B23B19/00GK202240443SQ20112033671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8日
發(fā)明者田孝福 申請人:田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