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強度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螺紋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螺紋鋼屬于長條材,主要為建筑用鋼材,是一個相對比較古老的產(chǎn)品。但隨著高速 公路等諸多基礎建設以及房地產(chǎn)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螺紋鋼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要求都有了大 幅度提高。而國內(nèi)高品位鐵礦石少,許多鋼廠均依靠進口鐵礦石以維持生產(chǎn),故螺紋鋼的成 本較高。因而,希望生產(chǎn)高強度、低成本的螺紋鋼筋已引起技術人員的高度關注。以20MnSi 螺紋鋼為例,為了提高強度,許多鋼廠在合金中添加價格比較昂貴的Nb、V、Ti等合金元素 [張孟一,盧定才,呂瑞國,HRB400螺紋盤條的試制,江西冶金,2005 (1)],然后根據(jù)這些元 素的合金化的特點,進行控軋、控冷。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最終產(chǎn)品的強度,但卻使產(chǎn)品 的成本增加。同時,這些元素的添加量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chǎn)生其所形成化合物的聚集,降 低產(chǎn)品的綜合力學性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旨在克服現(xiàn)有技術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種成本低、綜合性能高的高強度螺 紋鋼及其制造方法。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20MnSi螺紋鋼的化學組分基礎 上,冶煉時外加20MnSi螺紋鋼的0. 001 0. Iwt %的Ti、0. 0008 0. 5wt %的B和 0. 5wt%&V,經(jīng)連鑄或半連鑄成鑄坯;再將鑄坯均熱,在1000°C 1200°C條件下粗軋,變形 量為40 80% ;然后在950°C 1100°C條件下中軋,變形量為30 70% ;最后在700°C 900°C條件下精軋,變形量為10 40%。所述的20MnSi鋼的化學組分是C為0. 17 0. 23wt% ;Mn為1. 3 1. 7wt% ;Si 為 0. 4 0. 7wt% ;Ni ≤ 0. 03wt% ;Cr ≤ 0. 03wt% ;P ≤ 0. 045wt% ;S ≤ 0. 045wt% ;其余 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所述的冶煉時外加是指以冶煉的20MnSi螺紋鋼的化學組分為IOOwt %,另外再添 加元素的添加量為20MnSi螺紋鋼質(zhì)量的百分比;添加硼時鋼水中的自由氧和氮含量分別 為3 15ppm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利用比較廉價的硼來代替Nb、V等價格較高的元 素。硼在元素周期表中是一種比較靠前的元素,其位置接近碳,原子半徑小,可以直接處在 鐵的八面體間隙中,通過固溶強化,使鐵的晶體學點陣產(chǎn)生畸變,位錯運動時受到柯垂爾氣 團的拖拽阻礙作用,達到提高鋼強度的目的;強度提高的同時,延伸率降低不大,所制造的 螺紋鋼比同規(guī)格普通20MnSi螺紋鋼強度高出100 150MPa,而且有較好的綜合性能。另外,硼有向晶界偏聚的傾向,因此必須控制好硼的微觀分布。本發(fā)明對微觀分 布的控制主要是通過控軋、控冷技術實現(xiàn)的,不僅提高了產(chǎn)品的強度,還降低產(chǎn)品的成本100 300元/噸。Nb、V主要是在鋼中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通過碳化物阻礙位錯運動來 使合金變形抗力增加,是以彌散強化的方式來提高鋼的強度。彌散強化在提高強度的同時, 其延伸率也會有較大下降。因此,本發(fā)明具有成本低、強度高和綜合性能好的特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描述,并非對保護范圍的限制。本具體實施方式
所涉及的20MnSi螺紋鋼的化學組分是C為0. 17 0. 23wt%;Mn 為 1. 3 1. 7wt% ;Si 為 0. 4 0. 7wt% ;Ni 彡 0. 03wt% ;Cr 彡 0. 03wt% ;P 彡 0. 045wt% ; S ( 0. 045wt% ;其余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為避免重復,在實施例中不再贅述。實施例1一種高強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在20MnSi螺紋鋼的化學組分基礎上,冶煉時外加 20MnSi 螺紋鋼的 0. 001 0. 01wt%^ Ti、0. 0008 0.和 0. 001 0. 05wt%^ V,經(jīng)連鑄或半連鑄成鑄坯;再將鑄坯均熱,在iooo°c iioo°c條件下粗軋,變形量為40 60% ;然后在950°C 1050°C條件下中軋,變形量為30 50% ;最后在700°C 800°C條件 下精軋,變形量為10 30%。本實施例在添加硼時鋼水中的自由氧和氮含量分別為8 15ppm實施例2一種高強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一種高強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在20MnSi螺紋鋼 的化學組分基礎上,冶煉時外加20MnSi螺紋鋼的0. 01 0. Iwt % ^ Ti、0. 05 0. 5wt%^ B和0. 05 0. 5襯%的V,經(jīng)連鑄或半連鑄成鑄坯;再將鑄坯均熱,在1000°C 1100°C條件 下粗軋,變形量為40 60% ;然后在950°C 1050°C條件下中軋,變形量為30 50% ;最 后在700°C 800°C條件下精軋,變形量為10 30%。本實施例在添加硼時鋼水中的自由氧和氮含量分別為8 15ppm實施例3一種高強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在20MnSi螺紋鋼的化學組分基礎上,冶煉時外加 20MnSi螺紋鋼的0. 001 0. Olwt %的Ti和0. 0008 0.B,經(jīng)連鑄或半連鑄成鑄 坯;再將鑄坯均熱,在1000°c 1100°c條件下粗軋,變形量為40 60% ;然后在950°C 1050°C條件下中軋,變形量為30 50%;最后在700°C 800°C條件下精軋,變形量為10 30%。本實施例在添加硼時鋼水中的自由氧和氮含量分別為3 IOppm實施例4一種高強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一種高強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在20MnSi螺紋鋼 的化學組分基礎上,冶煉時外加0. 01 0. Iwt %的Ti和0. 05 0. 5襯%的B,經(jīng)連鑄或半 連鑄成鑄坯;再將鑄坯均熱,在1000°c 1100°c條件下粗軋,變形量為40 60% ;然后在 950°C 1050°C條件下中軋,變形量為30 50% ;最后在700°C 800°C條件下精軋,變形 量為10 30%。本實施例在添加硼時鋼水中的自由氧和氮含量分別為3 IOppm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比較廉價的硼來代替Nb、V等價格較高的元素,硼在元素周期表中是一種比較靠前的元素,其位置接近碳,原子半徑小。在鋼中,硼原子可以直接處在鐵的八面體間隙中,通過固溶強化,使鐵的晶體學點陣產(chǎn)生畸變,位錯運動時產(chǎn)生柯垂爾氣 團及拖拽阻礙作用,達到提高鋼強度的目的;強度提高的同時,延伸率降低不大,所制造的 螺紋鋼比同規(guī)格普通20MnSi螺紋鋼強度高出100 150MPa,而且有較好的綜合性能。另外,硼有向晶界偏聚的傾向,因此必須控制好硼的微觀分布。本具體實施方式
對 微觀分布主要是通過控軋、控冷技術來實現(xiàn)。通過合適的控軋控冷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產(chǎn)品 的強度,還可以降低產(chǎn)品的成本100 300元/噸。Nb、V主要是在鋼中形成碳化物和氮化 物,通過碳化物阻礙位錯運動來使合金變形抗力增加,是以彌散強化的方式來提高鋼的強 度。彌散強化在提高強度的同時,其延伸率也會有較大下降。因此,本具體實施方式
具有成本低、強度高和綜合性能好的特點。
權利要求
一種高強度螺紋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20MnSi螺紋鋼的化學組分基礎上,冶煉時外加20MnSi螺紋鋼的0.001~0.1wt%的Ti、0.0008~0.5wt%的B和0~0.5wt%的V,經(jīng)連鑄或半連鑄成鑄坯;再將鑄坯均熱,在1000℃~1200℃條件下粗軋,變形量為40~80%;然后在950℃~1100℃條件下中軋,變形量為30~70%;最后在700℃~900℃條件下精軋,變形量為10~4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螺紋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0MnSi螺紋 鋼的化學組分是C為0. 17 0. 23wt % ;Mn為1. 3 1. 7wt % ;Si為0. 4 0. 7wt % ; Ni ^ 0. 03wt% ;Cr ^ 0. 03wt% ;P ^ 0. 045wt% ;S ^ 0. 045wt% ;其余為 Fe 及不可避免的 雜質(zhì)。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螺紋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冶煉時外加硼是 指在添加硼時,鋼水中的自由氧和氮含量分別為3 15ppm。
4.如權利要求1 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高強度螺紋鋼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高強度螺紋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螺紋鋼及其制造方法。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20MnSi螺紋鋼的化學組分基礎上,冶煉時外加20MnSi螺紋鋼的0.001~0.1wt%的Ti、0.0008~0.5wt%的B和0~0.5wt%的V,經(jīng)連鑄或半連鑄成鑄坯;再將鑄坯均熱,在1000℃~1200℃條件下粗軋,變形量為40~80%;然后在950℃~1100℃條件下中軋,變形量為30~70%;最后在700℃~900℃條件下精軋,變形量為10~40%。本發(fā)明采用比較廉價的硼來代替Nb、V等價格較高的元素,所制造的高強度螺紋鋼比同規(guī)格普通20MnSi螺紋鋼強度高出100~150MPa,還可降低成本100~300元/噸。該螺紋鋼與原有20MnSi螺紋鋼相比,不僅提高了強度,且延伸率降低不大,綜合性能較好。
文檔編號B21B37/16GK101831596SQ20101018331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18日
發(fā)明者吳志方, 朱遠志, 李俊超, 梁冬梅 申請人:武漢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