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
(一)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
(二)
背景技術(shù):
雙鉤魚鉤是一種具有兩個鉤子的彎折的魚鉤,其在成型時需要將已 在兩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在中間進行彎折。三錨魚鉤是一種具有三個 鉤子的魚鉤,其在成型時需要將已在兩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在中間進 行彎折,然后再焊接上第三個鉤子。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對己在兩端成型出 鉤子的條形鉤進行彎折采用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其對已在兩端 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進行彎折時,其彎折處難以嚴(yán)格控制在條形鉤的中 點處。
(三)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對已在兩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進行彎折的上述不 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對己在兩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進行彎折時, 其彎折處可嚴(yán)格控制在條形鉤的中點處的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自動定中雙鉤魚 鉤、三錨魚鉤成型機,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具有一工作臺面,還包 括位于所述工作臺面下方的腳踏杠桿,所述腳踏杠桿的尾部鉸接于所 述的機架上,所述腳踏杠桿的頭部設(shè)有踏板;所述的腳踏杠桿上還鉸 接有立向的連桿,所述連桿的頭部鉸接有彎折塊,所述彎折塊的頭部
伸出所述的工作臺面;
所述的工作臺面上設(shè)有橫向滑塊,所述橫向滑塊的頭部與所述彎折塊的頭部觸碰,所述橫向滑塊的尾部設(shè)有向下傾斜的斜面;
所述橫向滑塊的上方設(shè)有一彎折的折桿,該折桿鉸接在所述的機 架上,所述折桿的尾部位于所述斜面的后方,所述的斜面迎向所述折 桿的尾部;所述折桿的頭部與一立向滑塊的頭部觸碰,所述的立向滑 塊與一升降架連接,該立向滑塊的下部設(shè)有魚鉤彎折型芯;
所述立向滑塊的前方設(shè)有一立向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板上鉸 接有對稱的左定中桿和右定中桿,所述的左定中桿與左定中爪鉸接, 所述的右定中桿與右定中爪鉸接,所述的左定中爪與所述的右定中爪 亦對稱;
所述左定中桿和右定中桿的上方設(shè)有定中中心桿,所述定中中心 桿的下端為一圓錐,所述的圓錐對準(zhǔn)所述左定中桿和右定中桿之間空 隙的中心;所述升降架的頭部位于所述定中中心桿的正上方;
所述左定中爪和右定中爪的下方設(shè)有對稱的左滑塊和右滑塊,所 述左滑塊和右滑塊的下方為魚鉤彎折下模,所述的魚鉤彎折型芯對準(zhǔn) 所述左滑塊和右滑塊之間的空隙;所述的左滑塊與第一左連桿鉸接, 所述的第一左連桿還與第二左連桿鉸接,所述的橫向滑塊的尾部對準(zhǔn) 所述的第二左連桿;所述的右滑塊與第一右連桿鉸接,所述的第一右 連桿還與第二右連桿鉸接,所述的橫向滑塊的尾部亦對準(zhǔn)所述的第二 右連桿;所述的第一左連桿與第一右連桿對稱,所述的第二左連桿與 第二右連桿對稱。
進一步,所述的腳踏杠桿和所述的機架之間還通過第一復(fù)位拉簧 連接,所述的第二左連桿和第二右連桿的尾部之間通過第二復(fù)位拉簧 連接。進一步,所述橫向滑塊的頭部設(shè)有沿其滑動方向的凹槽,所述彎 折塊的頭部位于該凹槽內(nèi);所述立向滑塊的頭部設(shè)有沿其滑動方向的 凹槽,所述折桿的頭部位于所述的凹槽內(nèi)。
進一步,所述的定中中心桿包括定中套筒,所述的定中套筒內(nèi)自 上而下依次設(shè)有相互連接的壓桿、第一壓簧、過渡塊、第二壓簧和圓 錐頭。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將已在兩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置放在 左滑塊和右滑塊上,然后腳踩腳踏杠桿的踏板,腳踏杠桿的尾部下擺, 從而帶動連桿下拉、彎折塊的尾部下沉、彎折塊的頭部向后推動橫向滑 塊從而導(dǎo)致橫向滑塊的向后滑動。
橫向滑塊向后滑動時,其尾部的斜面與折桿的尾部相接觸,使折桿 的尾部沿斜面上爬,從而折桿的頭部向下沉,因此折桿的頭部將立向滑 塊的向下壓。
立向滑塊向下滑動,同時帶動升降架下降,升降架下降至一定程 度后其下壓定中中心桿,定中中心桿下降,其下端的圓錐進入到左定 中桿和右定中桿之間的間隙內(nèi),從而使左定中桿和右定中桿外擴,因 而帶動左定中爪和右定中爪內(nèi)縮,直至左定中爪和右定中爪將已在兩 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定位。
繼續(xù)踩踏腳踏杠桿的踏板,使得橫向滑塊繼續(xù)向后滑動,立向滑 塊繼續(xù)向下滑動,立向滑塊的下部的魚鉤彎折型芯開始與條形鉤接觸 并在進一步下移的過程中將條形鉤彎折。
繼續(xù)踩踏腳踏杠桿的踏板,橫向滑塊繼續(xù)向后滑動,直至橫向滑 塊的尾部與第二左連桿、第二右連桿接觸并進一步對其施力從而使得第二左連桿、第二右連桿外擴,因而帶動第一左連桿、第一右連桿內(nèi) 縮從而推動左滑塊和右滑塊合攏,完成對條形鉤的彎折。 機構(gòu)的復(fù)位由第一復(fù)位拉簧和第二復(fù)位拉簧完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具有對稱的左定中桿、右定中桿, 對稱的左定中爪、右定中爪,對稱的左滑塊、右滑塊以及定中中心桿, 因此可將條形鉤準(zhǔn)確定位,使工件保持對稱狀態(tài)下一次在中心彎曲成形。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xì)說明。
一種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包括機架,所述的機 架具有一工作臺面,還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臺面下方的腳踏杠桿,所述 腳踏杠桿的尾部鉸接于所述的機架上,所述的腳踏杠桿和所述的機架 之間還通過第一復(fù)位拉簧連接,所述腳踏杠桿的頭部設(shè)有踏板;所述 的腳踏杠桿上還鉸接有立向的連桿,所述連桿的頭部鉸接有彎折塊, 所述彎折塊的頭部伸出所述的工作臺面;
所述的工作臺面上設(shè)有橫向滑塊1,所述橫向滑塊1的頭部與所 述彎折塊的頭部觸碰所述橫向滑塊l的頭部設(shè)有沿其滑動方向的凹 槽,所述彎折塊的頭部位于該凹槽內(nèi);所述橫向滑塊的尾部設(shè)有向下 傾斜的斜面2;
所述橫向滑塊1的上方設(shè)有一彎折的折桿,該折桿鉸接在所述的 機架上,所述折桿的尾部位于所述斜面的后方,所述的斜面2迎向所 述折桿的尾部;所述折桿的頭部與一立向滑塊3的頭部觸碰所述立向滑塊3的頭部設(shè)有沿其滑動方向的凹槽,所述折桿的頭部位于所述 的凹槽內(nèi),所述的立向滑塊3與一升降架連接,該立向滑塊3的下部
設(shè)有魚鉤彎折型芯4;
所述立向滑塊3的前方設(shè)有一立向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板上 鉸接有對稱的左定中桿5和右定中桿6,所述的左定中桿5與左定中 爪7鉸接,所述的右定中桿6與右定中爪8鉸接,所述的左定中爪7 與所述的右定中爪8亦對稱;
所述左定中桿5和右定中桿6的上方設(shè)有定中中心桿9,所述定 中中心桿9的下端為一圓錐,所述的圓錐對準(zhǔn)所述左定中桿5和右定 中桿6之間空隙的中心;所述升降架的頭部位于所述定中中心桿9的 正上方。其中所述的定中中心桿9包括定中套筒,所述的定中套筒 內(nèi)自上而下依次設(shè)有相互連接的壓桿、第一壓簧、過渡塊、第二壓簧 IO和圓錐頭11。
所述左定中爪7和右定中爪9的下方設(shè)有對稱的左滑塊12和右滑 塊13,所述左滑塊12和右滑塊13的下方為魚鉤彎折下模,所述的魚 鉤彎折型芯4對準(zhǔn)所述左滑塊12和右滑塊13之間的空隙;所述的左 滑塊12與第一左連桿14鉸接,所述的第一左連桿14還與第二左連桿 15鉸接,所述的橫向滑塊1的尾部對準(zhǔn)所述的第二左連桿15;所述的 右滑塊13與第一右連桿16鉸接,所述的第一右連桿16還與第二右連 桿17鉸接,所述的橫向滑塊1的尾部亦對準(zhǔn)所述的第二右連桿17; 所述的第二左連桿15和第二右連桿17的尾部之間通過第二復(fù)位拉簧 連接,所述的第一左連桿14與第一右連桿16對稱,所述的第二左連 15桿與第二右連桿17對稱。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將已在兩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置放在 左滑塊12和右滑塊13上,然后腳踩腳踏杠桿的踏板,腳踏杠桿的尾部 下擺,從而帶動連桿下拉、彎折塊的尾部下沉、彎折塊的頭部向后推動 橫向滑塊1從而導(dǎo)致橫向滑塊1的向后滑動。
橫向滑塊l向后滑動時,其尾部的斜面2與折桿的尾部相接觸,使 折桿的尾部沿斜面上爬,從而折桿的頭部向下沉,因此折桿的頭部將立
向滑塊3的向下壓。
立向滑塊3向下滑動,同時帶動升降架下降,升降架下降至一定 程度后其下壓定中中心桿9的壓桿,壓桿下降推定圓錐頭11下降,圓 錐頭11進入到左定中桿5和右定中桿6之間的間隙內(nèi),從而使左定中 桿5和右定中桿6外擴,因而帶動左定中爪7和右定中爪8內(nèi)縮,直 至左定中爪7和右定中爪8將已在兩端成型出鉤子的條形鉤定位。定 中中心桿的第一壓簧和第二壓簧10的作用在于:第一第一壓簧和第二 壓簧10的彈性力與條形鉤的彈性力相配合,第一壓簧和第二壓簧10 可感知左定中爪7和右定中爪對條形鉤的夾持力,當(dāng)左定中爪7和右 定中爪對條形鉤的夾持力即將大于條形鉤的彈性力時(即條形鉤將要 產(chǎn)生變形時),第一壓簧和第二壓簧10的彈性力抵抗壓桿的下壓力, 圓錐頭11不再下壓以避免造成條形鉤的變形。
繼續(xù)踩踏腳踏杠桿的踏板,使得橫向滑塊1繼續(xù)向后滑動,立向 滑塊3繼續(xù)向下滑動,立向滑塊3的下部的魚鉤彎折型芯4開始與條 形鉤接觸并在進一步下移的過程中將條形鉤彎折。
繼續(xù)踩踏腳踏杠桿的踏板,橫向滑塊l繼續(xù)向后滑動,直至橫向 滑塊1的尾部與第二左連桿15、第二右連桿17接觸并進一步對其施力從而使得第二左連桿15、第二右連桿17外擴,因而帶動第一左連 桿14、第一右連桿16內(nèi)縮從而推動左滑塊12和右滑塊13合攏,完 成對條形鉤的彎折。
機構(gòu)的復(fù)位由第一復(fù)位拉簧和第二復(fù)位拉簧完成。
10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具有一工作臺面,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臺面下方的腳踏杠桿,所述腳踏杠桿的尾部鉸接于所述的機架上,所述腳踏杠桿的頭部設(shè)有踏板;所述的腳踏杠桿上還鉸接有立向的連桿,所述連桿的頭部鉸接有彎折塊,所述彎折塊的頭部伸出所述的工作臺面;所述的工作臺面上設(shè)有橫向滑塊,所述橫向滑塊的頭部與所述彎折塊的頭部觸碰,所述橫向滑塊的尾部設(shè)有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橫向滑塊的上方設(shè)有一彎折的折桿,該折桿鉸接在所述的機架上,所述折桿的尾部位于所述斜面的后方,所述的斜面迎向所述折桿的尾部;所述折桿的頭部與一立向滑塊的頭部觸碰,所述的立向滑塊與一升降架連接,該立向滑塊的下部設(shè)有魚鉤彎折型芯;所述立向滑塊的前方設(shè)有一立向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板上鉸接有對稱的左定中桿和右定中桿,所述的左定中桿與左定中爪鉸接,所述的右定中桿與右定中爪鉸接,所述的左定中爪與所述的右定中爪亦對稱;所述左定中桿和右定中桿的上方設(shè)有定中中心桿,所述定中中心桿的下端為一圓錐,所述的圓錐對準(zhǔn)所述左定中桿和右定中桿之間空隙的中心;所述升降架的頭部位于所述定中中心桿的正上方;所述左定中爪和右定中爪的下方設(shè)有對稱的左滑塊和右滑塊,所述左滑塊和右滑塊的下方為魚鉤彎折下模,所述的魚鉤彎折型芯對準(zhǔn)所述左滑塊和右滑塊之間的空隙;所述的左滑塊與第一左連桿鉸接,所述的第一左連桿還與第二左連桿鉸接,所述的橫向滑塊的尾部對準(zhǔn)所述的第二左連桿;所述的右滑塊與第一右連桿鉸接,所述的第一右連桿還與第二右連桿鉸接,所述的橫向滑塊的尾部亦對準(zhǔn)所述的第二右連桿;所述的第一左連桿與第一右連桿對稱,所述的第二左連桿與第二右連桿對稱。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腳踏杠桿和所述的機架之間還通過第一復(fù)位拉簧連 接,所述的第二左連桿和第二右連桿的尾部之間通過第二復(fù)位拉簧連 接。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 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滑塊的頭部設(shè)有沿其滑動方向的凹槽,所述彎 折塊的頭部位于該凹槽內(nèi);所述立向滑塊的頭部設(shè)有沿其滑動方向的 凹槽,所述折桿的頭部位于所述的凹槽內(nèi)。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中中心桿包括定中套筒,所述的定中套筒內(nèi)自 上而下依次設(shè)有相互連接的壓桿、第一壓簧、過渡塊、第二壓簧和圓 錐頭。
5. 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中中心桿包括定中套筒,所述的定中套筒內(nèi)自上 而下依次設(shè)有相互連接的壓桿、第一壓簧、過渡塊、第二壓簧和圓錐 頭。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定中雙鉤魚鉤、三錨魚鉤成型機,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具有一工作臺面,還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臺面下方的腳踏杠桿,所述腳踏杠桿的尾部鉸接于所述的機架上,所述腳踏杠桿的頭部設(shè)有踏板;所述的腳踏杠桿上還鉸接有立向的連桿,所述連桿的頭部鉸接有彎折塊,所述彎折塊的頭部伸出所述的工作臺面與折彎機構(gòu)連接。還包括對恤加工條形鉤進行自動對準(zhǔn)彎折中心的對中機構(gòu),使得條形鉤準(zhǔn)確定位,使工件保持對稱狀態(tài)下一次在中心彎曲成形。
文檔編號B21F45/12GK201405013SQ20092012139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6月1日
發(fā)明者孫漢琪 申請人:孫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