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削刀具,具體地說是一種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
背景技術(shù):
我們知道,在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需要對橡膠、聚胺酯等非金屬彈性材料工件進行精密車削加工,但是經(jīng)一般的車刀加工后工件的表面比較粗糙度,遠不能達到精度要求。如果用模具加工這些工件,往往其成本又比較高,所以不太適用。公告日為1987年8月26目的中國專利ZL86205315公開了這樣一項技術(shù),根據(jù)非金屬彈性材料難于切削易于銼削的原理,把切削改為銼削,即把車刀改為銼刀,每個銼齒就是一個刀刃,但這種車刀的形狀不能修磨,由于工件的多樣化,所以要求車刀的形狀也與其相應的多樣化,并制成粗牙和細牙,以適應不同加工形狀和精度的要求。同時,普通車刀加工非金屬彈性材料時也存在斷屑、排屑困難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加工制造簡單、生產(chǎn)成本低、能夠修磨、易于排屑的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其包括刀體和刀頭,其前角α=60°~75°,前刀面是由在刀頭上沿前角方向延伸的平面與刀體上的圓弧曲面相接組成,修光刃的長度為2~3mm,主切削刃與修光刃采用r=2~3mm的過渡圓弧連接。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較大角度的前角,前刀面采用平面和圓弧面相結(jié)合的方式,2~3mm的修光刃,切削刃與修光刃采用圓弧過渡連接,對照現(xiàn)有技術(shù),本實用新型的大前角可以增加刃口的鋒利度,采用平面和圓弧面相結(jié)合的前刀面可以更方便排屑,采用2~3mm的修光刃,切削刃與修光刃圓弧過渡連接,可以提高工件表面加工的精度。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1.刀體,2.刀頭,3.前刀面,4.修光刃。
具體實施方式
從
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一種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其包括刀體1和刀頭2,其前角α=60°~75°,前刀面3是由在刀頭2上沿前角方向延伸的平面與刀體1上的圓弧曲面相接組成,修光刃4的長度為2~3mm,主切削刃與修光刃4采用r=2~3mm的過渡圓弧連接,刀體1上的圓弧曲面為R=25~35mm,其它參數(shù)為主偏角Kr=60°,副偏角Kr‘=60°,主后角α。=10°,副后角α。‘=5°。
本實用新型采用角度較大的前角,可以使刃口變得更加鋒利,前刀面3采用平面和圓弧曲面相結(jié)合的方式,則更有利于排屑,采用2~3mm的修光刃4,切削刃與修光刃4圓弧過渡連接,可以提高工件表面加工的精度,并能適應不同的精度要求。
本實用新型采用W18Gr4V材料,為整體制作刀具,其可以用手工磨制,也可以在線切割加工機床上加工制造,制造方便,簡單,生產(chǎn)成本比較低,使用一段時間后還可以修磨,排屑更方便。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其包括刀體和刀頭,其特征在于其前角α=60°~75°,前刀面是由在刀頭上沿前角方向延伸的平面與刀體上的圓弧曲面相接組成,修光刃的長度為2~3mm,主切削刃與修光刃采用r=2~3mm的過渡圓弧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體上的圓弧曲面為R=25~3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精車非金屬彈性材料的外圓車刀,其包括刀體和刀頭,其前角α=60°~75°,前刀面是由在刀頭上沿前角方向延伸的平面與刀體上的圓弧曲面相接組成,修光刃的長度為2~3mm,主切削刃與修光刃采用r=2~3mm的過渡圓弧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大前角可以增加刃口的鋒利度,采用平面和圓弧面相結(jié)合的前刀面可以更方便排屑,采用2~3mm的修光刃,切削刃與修光刃圓弧過渡連接,可以提高工件表面加工的精度。
文檔編號B23B27/00GK2738927SQ20042009890
公開日2005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鄒玉杰 申請人:鄒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