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電漿平面顯示器的輔助電極,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輔助電極。
背景技術: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得使用者對周邊的聲光設備要求愈來愈高。傳統(tǒng)的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類型的顯示器,由于體積過于龐大,在現(xiàn)今標榜輕、薄、短、小的時代中,已漸不敷需求。因此,近年來有許多平面顯示器技術相繼被開發(fā)出來,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電漿平面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以及場發(fā)射顯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xiàn)ED),已漸漸成為未來顯示器的主流。
其中,以電漿平面顯示器(PDP)作為全彩顯示裝置受到極大的注目,其具有大尺寸顯示面積,特別有利于應用在大尺寸電視或是戶外的顯示看板。這是因為PDP具有高畫質的顯示能力,源自于其具有廣視角的光自發(fā)射形式,以及高速的響應。而且由于制作程序較為簡單,適合于加大尺寸。
在彩色PDP中,藉由氣體放電產生紫外光(Ultraviolet;UV),激發(fā)螢光粉發(fā)射出可見光而形成顯示效果。根據(jù)PDP的放電模式,彩色PDP簡單可分為交流型(AC)以及直流型(DC)兩類。交流型PDP在電極上覆蓋有保護層,使得交流型PDP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同時也具有較高的顯示亮度。在顯示效果、發(fā)光效率以及使用壽命上,交流型PDP也較優(yōu)于直流型PDP,故廣泛的為PDP生產廠商所采用。一般而言,交流型PDP中會使用三電極結構,包含共通電極(Common Electrode)、掃描電極(Scan Electrode)以及寫入電極(AddressElectrode)。三電極構成表面放電的結構,藉由施加電壓于寫入電極,以進行切換或是維持放電。
傳統(tǒng)上,影像顯示側之基板的共通電極以及掃描電極,是由透明電極所構成,藉以透過可視光線。在每個透明電極上搭配有一或兩條細小的非透明電極,通常稱為輔助電極(Bus Electrode)。透明電極材料為半導體,典型的是由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層(IZO)、氧化鋅層(ZnO)、氧化鎳層(NiO)、氧化錫(SnO2)、鎘錫氧化物層(CTO)或其組合所形成,跟金屬相比,透明電極的導電度相對較低,因此必須在透明電極上增加窄小且具有良好導電性的金屬輔助電極,來增進其導電度。
當放電電壓施加在掃描電極以及對應的寫入電極時,掃描電極與寫入電極之間會產生位址放電,在對應的發(fā)光單元內形成電場,使得放電氣體的電子受到加速,并且跟離子撞擊。此時離子化電子撞擊中性粒子,將中性粒子離子化成高速的電子與離子,因而放電氣體變成了電漿狀態(tài),生成真空紫外線。
但是用來產生紅綠藍(RGB)三原色可見光的螢光粉,各具有不同的驅動特性,使得三個顏色發(fā)光單元所需的驅動時間并不相同。一般而言,紅色發(fā)光單元能較快被驅動,接下來依序為綠色與藍色。以傳統(tǒng)板狀透明電極與輔助電極結構來驅動時,由于必須兼顧各個顏色發(fā)光單元的驅動速度,故使得發(fā)光單元寫入時間(Address Time)因而延長。在傳統(tǒng)結構的輔助電極,由于這些具有高導電性的輔助電極距離放電中心較遠,造成寫入速度太慢,影響高速驅動特性,且對RGB三色不同的驅動特性無法進行調整,故形成PDP顯像時的瓶頸。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且可以依不同螢光粉的特性調整其結構,為電漿平面顯示器生產廠商與使用者所殷殷企盼。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的發(fā)明背景中,習知的電漿平面顯示器的寫入速度受到不同顏色螢光粉的特性影響,造成寫入速度的限制。如何提供一種合適的電極設計,具有依各種顏色的螢光粉調整寫入速度的能力,不僅可以加快整體電漿平面顯示器的寫入速度,更可以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影像顯示的穩(wěn)定性,進一步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的顯示品質。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設計。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針對不同顏色的發(fā)光單元進行調整的電極設計。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對稱性的輔助電極設計,以消除周期性不對稱對視覺效果的影響。
根據(jù)以上所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具有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及穩(wěn)定影像品質的功能。此電極是為一掃瞄輔助電極,包含有一第一輔助電極;復數(shù)個梳型輔助電極;一第二輔助電極;以及復數(shù)個輔助掃瞄墊。梳型輔助電極由第一輔助電極向共通輔助電極方向延伸。而第二輔助電極,耦合上述的梳型輔助電極,并平行于第一輔助電極。每一個輔助掃瞄墊,由第二輔助電極向共通電極的方向突出,并指向放電中心的位置。輔助掃瞄墊與梳型輔助電極,沿著第二輔助電極交錯排列,輔助掃瞄墊更介于相鄰的兩個梳型輔助電極的間隔中心。
其中上述的輔助電極是由金屬材料所構成的不透明掃瞄輔助電極。且輔助掃瞄墊,更依相對應的螢光粉的驅動特性,形成所需的形狀與大小,可以為四邊形,三角形,或圓形。
相對于此掃瞄輔助電極,本發(fā)明更包含一對稱共通輔助電極。此對稱共通輔助電極包含一第三輔助電極,復數(shù)個第二梳型輔助電極,一第四輔助電極,以及復數(shù)個輔助維持墊。其與相對應的掃瞄輔助電極方向相反,且與放電中心呈現(xiàn)對稱的結構。
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主要應用于電漿平面顯示器前基板的透明掃瞄電極的輔助電極,進一步可消除周期性不對稱對視覺效果的影響,更可應用于透明共通電極的輔助電極。
因此,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使得電漿平面顯示器的寫入速度增加,更可以視各種不同的螢光粉之驅動特性,設計不同大小與形狀的輔助掃瞄墊,使每一發(fā)光單元的激活時間趨于一致,不僅可有效降低寫入時間,更可以提高顯示的穩(wěn)定性。
圖1為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為使用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電極與習知電極之子圖場數(shù)與放電延遲曲線比較示意圖;以及圖3為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圖中100-掃瞄輔助電極 110-第一輔助電極120-第二輔助電極 140-輔助掃瞄墊130-第一梳型輔助電極 220-第三輔助電極200-共通輔助電極 410-第四輔助電極210-第二梳型輔助電極 420-輔助維持墊310-無輔助掃瞄墊的放電延遲曲線 400-對稱共通輔助電極320-具有輔助掃瞄墊的放電延遲曲線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是為一種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設計,具有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能力,更可依不同顏色的驅動特性調整電極形狀,使電漿平面顯示器的影像顯示更為穩(wěn)定。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電極結構。如熟悉此技術的人員在了解本發(fā)明之較佳實施例后,當可由本發(fā)明所教示的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并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圍。
圖1為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電漿平面顯示器利用三電極結構,以進行顯示影像,其包含有前基板的掃瞄電極與共通電極,以及后基板上的寫入電極。而前基板上的掃瞄電極與共通電極,是由復數(shù)條彼此間隔且水平排列的透明電極所構成。由于透明電極的電阻值相當高,故為了降低透明電極的線阻抗,一般在透明電極形成后均于其上再形成輔助電極,一般由金屬材料構成不透明輔助電極,以降低透明電極的阻抗。
參閱圖1,如圖中所示,輔助電極一般可分為掃瞄輔助電極100與共通輔助電極200。傳統(tǒng)上掃瞄輔助電極100包含有第一輔助電極110與第一梳型輔助電極130,為了更進一步地降低透明電極的線阻抗,亦可制作第二輔助電極120,使其沿著第一輔助電極110平行的方向與第一梳型輔助電極130相耦合。雖然第二輔助電極120,可提高寫入速度,但是由于紅綠藍(RGB)三原色螢光粉的驅動特性并不相同,因此,必須能針對每一種螢光粉的特性進行寫入速度的修正,以改善平面顯示器整體的驅動效率。
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在第二輔助電極120上接近放電中心的位置,更設計一輔助掃瞄墊140,本發(fā)明將輔助掃瞄墊140形成在相鄰兩個第一梳型輔助電極130的中心位置,由第二輔助電極120上突出,并指向放電中心。由于輔助掃瞄墊140更接近于發(fā)光單元的中心位置,因此可有效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的寫入速度。且由于輔助掃瞄墊140可依各種不同顏色的螢光粉的驅動特性,調整大小與形狀,因此可調整每一顏色所需的寫入時間(Address Time),使每一子圖場(Sub-Field)的寫入時間因而降低,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的驅動效率。更由于本發(fā)明僅需較短的寫入時間,故可以增加每一個子圖場的維持時間(Sustain Time),有效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整體的最大亮度輸出。由于輔助掃瞄墊140是針對每一種顏色的螢光粉,調整所需的大小與形狀,故使得每一種顏色螢光粉,被激活的速度與時間。均可趨于一致,使得電漿平面顯示器的影像輸出更為穩(wěn)定,且因此提高產品的可靠度。本發(fā)明所使用的輔助掃瞄墊可視實際的需要進行選擇與改變,無論四方形,圓形,或是梯形,更可以為三角形,其均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圍。
相對于掃瞄輔助電極100配置的共通輔助電極200,則包含有第三輔助電極220與第二梳型輔助電極210。而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僅利用輔助掃瞄墊140的設計,有效地降低電極放電的延遲時間,加快寫入效率,減少寫入時間。
參閱圖2,為使用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電極與習知電極的子圖場數(shù)與放電延遲曲線比較示意圖。如圖中所示,無輔助掃瞄墊的放電延遲曲線310代表不具有本發(fā)明的輔助掃瞄墊的放電延遲之實際量測曲線,而具有輔助掃瞄墊的放電延遲曲線320,則代表具有輔助掃瞄墊的放電延遲之實際量測曲線。經比較兩者數(shù)據(jù),使用本發(fā)明的輔助掃瞄墊,約可降低8%的放電延遲時間,也就是說寫入效率至少可提高8%,對于平面電漿顯示器的影像顯示穩(wěn)定性的提高亦相當顯著。
圖3為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如圖中所示,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掃瞄輔助電極100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在第二實施例中,更使用對稱共通輔助電極400,其包含第三輔助電極220,第四輔助電極410,第二梳型輔助電極210與輔助維持墊420。如圖3所示,數(shù)個第二梳型輔助電極210,耦合于第三輔助電極220,由第三輔助電極向第一輔助電極110與第二輔助電極120延伸;第四輔助電極410耦合于第二梳型輔助電極210,且平行于第三輔助電極220;所說的輔助維持墊420耦合于第四輔助電極410,其中輔助維持墊420與第二梳型輔助電極210是沿著第四輔助電極410交錯排列。且輔助維持墊420突出于第四輔助電極410,并指向第一輔助電極110的方向。由于對稱共通輔助電極400形成與掃瞄輔助電極100相對稱的造型設計,因此,更可以消除周期性不對稱視覺效果所造成的影響。
由于本發(fā)明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不僅可提高寫入的速度,使電漿平面顯示器的顯示速度提高,更可以根據(jù)不同顏色的螢光粉的驅動需求調整輔助掃瞄墊的形狀與尺寸,使每一發(fā)光單元的驅動時間更為接近,提高顯示器的穩(wěn)定性,且對掃瞄側積體電路的負荷影響甚微。更可以利用對稱共通輔助電極改善對視覺效果所造成的影響。
如熟悉此技術的人員所了解的,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申請專利范圍。凡其它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的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第一輔助電極;復數(shù)個梳型輔助電極,耦合于該第一輔助電極,由該第一輔助電極向外延伸;一第二輔助電極,耦合于該些梳型輔助電極,且平行于該第一輔助電極;以及復數(shù)個輔助掃瞄墊,耦合于該第二輔助電極,其中,輔助掃瞄墊與梳型輔助電極,是沿著第二輔助電極交錯排列,且輔助掃瞄墊突出于第二輔助電極,并指向一遠離第一輔助電極的方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是為一掃瞄輔助電極。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輔助電極是由金屬材料所構成的不透明掃瞄輔助電極。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輔助掃瞄墊,是依相對應的螢光粉,形成所需的形狀與大小。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輔助掃瞄墊是為四邊形輔助掃瞄墊、,或是三角形輔助掃瞄墊,或是圓形輔助掃瞄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輔助掃瞄墊位于相鄰兩個梳型輔助電極的中心。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遠離第一輔助電極的方向,是為放電中心的方向。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對稱共通輔助電極。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對稱共通輔助電極至少包含一第三輔助電極;第二梳型輔助電極耦合于第三輔助電極,由該第三輔助電極向第一輔助電極與第二輔助電極延伸;一第四輔助電極耦合于第二梳型輔助電極,且平行于第三輔助電極;以及輔助維持墊耦合于第四輔助電極,其中輔助維持墊與第二梳型輔助電極,系沿著第四輔助電極交錯排列,且輔助維持墊突出于第四輔助電極,并指向第一輔助電極的方向。
全文摘要
一種提高電漿平面顯示器寫入速度的電極,使用于一電漿平面顯示器,以提高寫入速度及穩(wěn)定影像品質。本發(fā)明電極包含有一第一輔助電極,復數(shù)個梳型輔助電極,一第二輔助電極,以及復數(shù)個輔助掃描墊。梳型輔助電極由第一輔助電極向一共通輔助電極方向延伸。第二輔助電極,耦合上述的梳型輔助電極,并平行于第一輔助電極。輔助掃描墊,由第二輔助電極向共通電極的方向突出,指向一放電中心,并位于相鄰的兩個梳型輔助電極的中間。
文檔編號H01J17/04GK1585073SQ200410048810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25日
發(fā)明者高旭彬, 林俊旭 申請人: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