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打印設備及耗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打印機加粉的加粉裝置。
背景技術:
打印機中的碳粉都儲存在硒鼓中。硒鼓,也稱為感光鼓,一般由鋁制成的基材以及基材上涂覆的感光材料所組成,是打印機中的重要部件,由于碳粉是易耗品,因此打印機運行一段時間后就需要向硒鼓中補加碳粉或者更換硒鼓。由于硒鼓的成本較高,因此,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硒鼓主要是可以多次重復加粉的硒鼓。硒鼓的加粉操作主要包括打開廢粉倉上的出粉口,將廢粉倉內廢粉完全倒出,然后閉合廢粉倉上的出粉口,再打開碳粉倉上的入粉口,將新碳粉從入粉口倒入碳粉倉內,然后關閉碳粉倉入粉口即可。雖然操作較為簡便,但是由于碳粉極細,因此在操作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碳粉外泄,污染工作臺和周圍環(huán)境。特別是在加粉時,碳粉極易漏出,落在操作人員的手上或者桌面上,極難清理。
目前市場銷售的碳粉主要是支管狀,亦即碳粉廠通過碳粉灌裝設備將碳粉瓶裝在如圖1所示的碳粉瓶里銷售給消費者。碳粉瓶包括桶狀的瓶體以及瓶口處設置的加粉頭,加粉頭包括直徑較大的連接部和連接部上設置的直徑逐漸縮小的錐管狀的引導部,瓶口處的外側壁上開設外螺紋,連接部的內側壁上設置內螺紋,加粉頭和瓶體通過螺紋連接,加粉頭在碳粉瓶倒置加粉時起到漏斗的作用。瓶口處設置封口膜對管口進行密封,防止碳粉外泄或者受潮。加粉時,加粉頭擰下,揭除封口膜,然后再將加粉頭裝上,將加粉頭通過碳粉倉上入粉口插入碳粉倉內,將碳粉瓶倒置,這樣碳粉瓶內的碳粉就會受重力作用從碳粉瓶內落至碳粉倉內。該加粉方式,雖然能夠實現碳粉的補加,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存在以下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
由于碳粉倉上進口內直徑只有1.8cm左右,因此加粉頭上引導部的末端內管直徑的尺寸就設置的較小,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繪威、天威、得力等碳粉,其末端內管直徑都只有0.8cm左右,因此,在碳粉瓶倒置加粉時,隨著碳粉的翻倒流出,碳粉都聚集到加粉頭處,在加粉一段時間后碳粉就會受到堆壓積聚的作用以及碳粉瓶內的負壓作用,將加粉頭堵塞,碳粉無法下泄。此時,在傳統(tǒng)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通過晃動碳粉瓶,這樣碳粉還能夠下落部分,但是加粉頭插在入粉口內,受制于入粉口的尺寸,碳粉瓶的晃動幅度有限,因此碳粉在晃動下落一定量后在進行搖晃就不在出粉了。因此,此時操作人員只能將碳粉瓶抽出旋轉扶正,然后再將碳粉瓶倒置插入加粉,如此重復多次。但是在碳粉瓶抽出旋轉扶正以及再次將碳粉瓶倒置插入碳粉倉內的過程中,受到碳粉瓶姿態(tài)改變,碳粉狀態(tài)極易從加粉頭上沖出,泄落在硒鼓表面、操作人員手上以及工作臺上。因此,造成碳粉的浪費以及加粉過后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清理工作。
雖然目前也有些文獻公開了一些易加粉的碳粉瓶,但其主要采取的方案有如下兩種:第一種方案是對加粉頭進行改進,在加粉頭內設置復雜的導料機構,如螺旋旋料機構,對于該方案,由于碳粉屬于易耗品,而碳粉瓶只是用于盛裝碳粉的容器,而在加粉頭內設置復雜的導料機構,使得碳粉瓶的成本增大,而碳粉瓶為一次性用品,極大增加打印機的打印成本,并且,導料機構的設置,占用落粉通道的截面,使得加粉的速度被大大降低,碳粉會因導料機構的存在部分積留在加粉頭內,因此難以被推廣,市場上也未出現過該種碳粉瓶的銷售。第二種方案是在向硒鼓灌加碳粉時,在加粉頭和瓶體之間加裝一個加粉器,該方式雖然能夠實現碳粉的快速添加,但是灌裝碳粉后,加粉器內會存留部分碳粉,因此加粉器的存放就顯得復雜,存放不好,加粉器內的碳粉受潮在下次加粉時就會對硒鼓造成破壞。同時其裝配、拆卸加粉器的操作復雜,需要接電,拆卸時還是容易造成碳粉傾撒到操作人員手上,因此該方案也未能在實際生產中被推廣利用。
所以,添加碳粉易于外泄是易加粉硒鼓開始推廣后就一直困擾加粉操作人員的問題,一直沒有可行的可被廣泛推廣的方案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用于打印機加粉的加粉裝置,將其用于新型碳粉瓶對硒鼓進行添加碳粉可以有效解決上述難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兩種技術方案進行實施:
第一種方案為:
用于打印機加粉的加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段、連接段和握持段,連接段位于工作段和握持段之間,工作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a,平面a為與方向f相垂直布置的一個平面,方向f為加粉裝置高度方向,握持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b,投影a的形狀與圖形n1的形狀相一致,圖形n1為圖形m1通過如下方法變形得到:
圖形m1為等邊三角形,包括邊a1、邊b1和邊c1,將等邊三角形的邊c1向三角形內部彎曲成弧形的弧邊c1’,邊a1和邊b1交接處進行圓角處理后所得的圖形即為圖形n1。
第二種方案為:
用于打印機加粉的加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段、連接段和握持段,連接段位于工作段和握持段之間,工作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a,平面a為與方向f相垂直布置的一個平面,方向f為加粉裝置高度方向,握持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b,投影a的形狀與圖形n2的形狀相一致,圖形n2為圖形m2通過如下方法變形得到:
圖形m2為直角三角形,包括直邊a2、直邊b2和斜邊c2,將斜邊c2向直角三角形的外側彎曲成弧形的弧邊c2’,直邊a2向直角三角形的內側彎曲成弧形的弧邊a2’,直邊b2向直角三角形的內側彎曲成弧形的弧邊b2’,所得的圖形即為圖形n2。
進一步的方案為: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d1,弧邊c1’的弧高為h1,圓角處理的圓角半徑為r,其中:
圖形m2為等邊直角三角形。
直邊a2的邊長d2,弧邊a2’的弧高為h21,弧邊b2’的弧高為h22,弧邊c3的弧高為h23,h21=h22,
工作段的末端設置成尖刺狀,投影b的形狀為圓形或者正多邊形。
連接段和工作段的交接處設置有圓形擋板,擋板的板面與平面a平行布置,擋板邊部向連接段一側延伸設置導向短管。
工作段與連接段相交的端面各角部分別設置有凸塊,各凸塊繞連接段的外周間隔設置,(凸塊的個數和端面角部的個數相一致),各凸塊的高度均沿方向w逐漸增大,方向w為與工作段轉動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方向,各凸塊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c,投影c的外邊部輪廓與投影a的外邊部輪廓相吻合。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提供的加粉裝置用于新型碳粉瓶進行加粉,一則可以解決碳粉在加粉頭處易于堵塞的問題,二則可以提高加粉效率,從而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tǒng)碳粉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瓶體的一種實施方式;
圖3為本發(fā)明瓶體的一種實施方式;
圖4為圖3的b處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加粉頭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碳粉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加粉加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一種實施方式中工作段和連接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示意圖;
圖9為圖形m1變化到圖形n1的過程示意圖;
圖10為一種實施方式中工作段和連接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示意圖;
圖11為圖形m2變化到圖形n2的過程示意圖;
圖12為加粉裝置與碳粉瓶配合進行加粉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工作段的一種狀態(tài)示意圖;
圖14為工作段另一狀態(tài)示意圖;
圖15為凸塊在工作段端面上一種實施方式的布置示意圖;
圖16為為凸塊在工作段端面上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說明。應當理解,以下文字僅僅用以描述本發(fā)明的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并不對本發(fā)明具體請求的保護范圍進行嚴格限定。
本發(fā)明提供的碳粉瓶如圖2、3、6所示,一種易加粉的新型碳粉瓶,包括瓶體10和加粉頭20,瓶體10的瓶底設置有可供條形件(加粉裝置)插入瓶體10內的插入部,插入部未插入條形件之前處于封堵狀態(tài)。上述所指的條形件可以是桿材、片材、管材、板材中任意一者,其作用是在加粉時,插入碳粉瓶內起到攪動的作用,解決碳粉在加粉頭20處堵塞的問題,實現碳粉瓶內的碳粉可靠的向碳粉罐內的添加,加完碳粉后也只需要將條形件抽出,用衛(wèi)生紙擦拭干凈即可,這樣就可以避免傳統(tǒng)方案中碳粉易于外溢造成污染和浪費的問題。封堵狀態(tài)是指防止碳粉從插入部外泄,插入部的封堵狀態(tài)在加粉時可以被破壞。
具體可以采用如下兩種方案進行實施:
第一種:插入部由瓶體10瓶底中心位置處開設的通孔11構成,通孔11處采用可刺破或者揭除的封口膜12進行封口。
第二種:插入部由瓶體10底部中心位置處設置的通孔11構成,通孔11處設置有可拆卸式連接配合的孔蓋。
優(yōu)選采用第一種方案進行實施,由于瓶體10是一體成型,因此采用封口膜12進行封口,其在原有的結構基礎上基本不增加任何生產成本,便于推廣實施。
進一步的方案為:插入部的中心位于瓶體10的中心線上。插入部為圓形或者正多邊形,優(yōu)選,插入部為圓形。這樣便于加粉裝置插入后能夠直接深入加粉頭20內進行導通。
更為進一步的方案為,如圖3、4所示,瓶體10的瓶底中心處設置有沉孔13,沉孔13的孔底開設通孔11,通孔11構成插入部,沉孔13的孔底上還設有管狀的管臺14,管臺14和通孔11同心布置且管臺14的內管徑和通孔11的孔徑尺寸保持一致,管臺14的高度小于沉孔13的孔深度,管臺14的外徑小于沉孔13的內徑,管臺14的口部設置可刺破或者揭除的封口膜12。采用該結構,一則可以不影響碳粉瓶的堆放和包裝,二則通過管臺14的設置可以起到對加粉裝置插入進行導向的作用,其次,管臺14可以實現對加粉裝置插入進行限位,方便加粉裝置沿碳粉瓶芯線方向的抽插和繞碳粉瓶芯線方向的轉動。
或者,瓶體10的瓶底中心處設置有沉孔13,沉孔13的孔底開設通孔11,通孔11構成插入部,沉孔13的孔底上還設有管狀的管臺14,管臺14和通孔11同心布置且管臺14的內管徑和通孔11的孔徑尺寸保持一致,管臺14的高度小于沉孔13的孔深度,管臺14的外徑小于沉孔13的內徑,管臺14的口部設置有可拆卸式連接配合的蓋體。
本發(fā)明還在傳統(tǒng)碳粉瓶的基礎上增大加粉頭20出口的尺寸,從而增大碳粉的落粉速度,提高加粉效率。具體的方案如圖5、6所示,瓶體10的瓶口處外側壁設置外螺紋,加粉頭20包括連接部和引導部,連接部的內側壁設置內螺紋,引導部包括錐管狀的錐管段和直管狀的直管段,錐管段位于直管段和連接部之間,直管段的內直徑為1.2~1.6cm。優(yōu)選按照如下尺寸方案進行實施,直管段的外直徑為1.6cm,直管段的管壁厚度為1~2mm。
本發(fā)明提供的易于加粉加粉裝置,其通過與上述新型碳粉瓶相配合使用,從而起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優(yōu)選采用如下兩種方案進行實施:
第一種方案為,如圖8、9所示,用于打印機加粉的加粉裝置,包括工作段、連接段和握持段,連接段位于工作段和握持段之間,工作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a,平面a為與方向f相垂直布置的一個平面,方向f為加粉裝置高度方向,握持段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b,投影a為多邊形,投影b位于投影a的外接圓內部,投影a的形狀與圖形n1的形狀相一致,圖形n1為圖形m1通過如下方法變形得到:
圖形m1為等邊三角形,包括邊a1、邊b1和邊c1,將等邊三角形的邊c1向三角形內部彎曲成弧形的弧邊c1’,邊a1和邊b1交接處進行圓角處理后所得的圖形即為圖形n1。
第二種方案為,如圖7、12所示,包括工作段33、連接段32和握持段31,連接段32位于工作段33和握持段31之間,工作段33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a,平面a為與方向f相垂直布置的一個平面,方向f為加粉裝置高度方向,握持段31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b,投影a為多邊形,投影b位于投影a的外接圓內部,投影a的形狀與圖形n2的形狀相一致,圖形n2為圖形m2通過如下方法變形得到:
圖形m2為直角三角形,包括直邊a2、直邊b2和斜邊c2,將斜邊c2向直角三角形的外側彎曲成弧形的弧邊c2’,直邊a2向直角三角形的內側彎曲成弧形的弧邊a2’,直邊b2向直角三角形的內側彎曲成弧形的弧邊b2’,所得的圖形即為圖形n2。
上述方案中,通過將工作段33的部分側面特定的設置成凸面、部分側面特定設置成凹面,這樣工作段33轉動時,可以形成較大直徑的回轉體以及在回轉體內形成較大尺寸的碳粉下落通道,從而實現對加粉頭的可靠導通,以及便于上側的碳粉順利快速的落至碳粉瓶內,實現快速加粉。本發(fā)明中的投影均是指沿方向f投射到平面a上的投影。
上述圖形m1到圖形n1的變形路徑,以及圖形m2到圖形n2的變形路徑,均不代表工作段33的制造方法,僅僅是為了表述清楚工作段33的截面形狀(投影a的形狀)而采取的一種表述方法,其是為了表述特定結構構造而采取的定義方法。加粉裝置為塑料件,一體注塑或者吹塑成形。
當然在本發(fā)明中,外接圓的直徑應小于引導部上直管段的內徑,連接段32的高度與瓶體的高度相匹配,工作段33的高度與加粉頭20的高度相匹配。本發(fā)明中的投影均是指沿方向f投射到平面a上的投影。
進一步的方案為,工作段33的末端設置成尖刺狀,便于加粉裝置刺破封口膜插入碳粉瓶內。投影b的形狀為圓形或者正多邊形,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和加工方便性進行確定。連接段32和工作段33的交接處設置有圓形擋板34,擋板34的板面與平面a平行布置,擋板34邊部向連接段32一側延伸設置導向短管35。這樣擋板34可以對加粉裝置的轉動和抽插進行限位和導向。導向短管35的設置進一步增加導向性。進一步的方案,擋板34上開設有透氣孔,用以消除碳粉瓶內的負壓。加粉裝置為塑料材質構成,一體注塑成型,成本很低,而且加粉裝置可以反復利用。
通過大量實驗比較,優(yōu)選采用如下2種方案進行實施:
第一種方案為: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d1,弧邊c1’的弧高為h1,圓角處理的圓角半徑為r,其中:
第二種方案為:圖形m2為等邊直角三角形。直邊a2的邊長d2,弧邊a2’的弧高為h21,弧邊b2’的弧高為h22,弧邊c3的弧高為h23,h21=h22,
另外,為了進一步的追求加粉速率的提高效率,可以進一步的采用如下方式進行實施,如圖13、14所示,工作段33與連接段32相交的端面各角部分別設置有凸塊331,各凸塊331繞連接段32的外周間隔設置,(凸塊331的個數和端面角部的個數相一致),各凸塊331的高度均沿方向w逐漸增大,方向w為與工作段33轉動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方向,各凸塊331在平面a上的投影為投影c,投影c的外邊部輪廓與投影a的外邊部輪廓相吻合。該方式雖然能夠在優(yōu)選方式1、2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加粉速率提高2~3百分點,但是采用該措施,加粉裝置的生產成本會有一定的增加,因此,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進行實施。如圖15所示,為優(yōu)選第二種實施方式中工作段33端面上設置三個凸塊331的布置示意圖;如圖16所示,為優(yōu)選第一種實施方式中工作段33端面上設置設置二個凸塊331的布置示意圖。
上述提供的加分裝置,將加粉裝置插入新型碳粉瓶向硒鼓內添加碳粉時,可有效解決碳粉堵塞的問題,避免碳粉添加時出現外漏造成污染和浪費的問題。
采用上述加粉裝置和碳粉瓶向打印機中添加墨粉的方法,如圖12所示,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步驟s1:從打印機中取出硒鼓置于操作臺上,打開硒鼓廢粉倉上的出粉口,將廢粉倉內廢粉完全倒出,然后閉合廢粉倉上的出粉口,再打開碳粉倉上的入粉口;
步驟s2:取出碳粉瓶,將碳粉瓶上的加粉頭20取下,拆除瓶體10瓶口處的封口膜(非瓶底處的封口膜12),然后再將加粉頭20重新裝在瓶體10上,將加粉頭20通過碳粉倉上入粉口插入碳粉倉內,將碳粉瓶倒置,碳粉瓶內的碳粉開始流向碳粉倉內;
步驟s3:將加粉裝置從瓶體10瓶底上設置的插入部插至瓶體10內,間隔轉動加粉裝置和沿瓶體10高度方向抽插加粉裝置,使得瓶體10內的碳粉完全流至碳粉倉內;
步驟s4:從瓶體10內抽出加粉裝置,用紙巾擦拭干凈留用,取下加完粉的碳粉瓶,然后將碳粉倉的入粉口關閉,將硒鼓重新裝入打印機即可。
進一步的方案為:步驟s3中,拆除瓶底通孔11處的孔蓋,將加粉裝置從通孔11處插入瓶體10內?;蛘撸襟Es3中,用加粉裝置刺破瓶底通孔11處的封口膜12,將加粉裝置插入平體內。
上述方案,可以實現向打印機中快速添加碳粉,避免碳粉在添加過程外溢,實現硒鼓的清潔加粉。
本發(fā)明是在傳統(tǒng)碳粉瓶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碳粉瓶的生產成本幾乎不增加,加粉裝置的生產成本也極低,并且能夠有效解決傳統(tǒng)碳粉瓶加粉時碳粉易于堵塞造成污染的問題,可以說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能夠被廣泛的推廣使用,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加粉人員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獲知本發(fā)明中記載內容后,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其作出若干同等變換和替代,這些同等變換和替代也應視為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