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數(shù)碼相機,攝像機鏡頭系統(tǒng)的應用,具體是涉及到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背景技術:
[0002]由于現(xiàn)有的光學鏡頭在實現(xiàn)軸向移動的時候,要由另外的驅(qū)動機構來偏擺光學透鏡群。目前沒有辦法做到由同一驅(qū)動裝置來實現(xiàn)光學鏡頭在軸向移動中還實現(xiàn)偏擺運動的機構。
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0004]針對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0005]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組和設置在固定組上的動力驅(qū)動組和傳動組,所述固定組包括有固定框21和基板框22 ;所述動力驅(qū)動組包括有驅(qū)動電機11和傳動齒輪組12 ;所述傳動組包括有依次設在固定框21內(nèi)的第一 CAM筒31,第二導向筒32,第三導向筒33,第四CAM筒34,第五CAM筒35,二群支架36,二群37,第六導向筒38 ;[0006]所述固定框21上設有CAM槽211和直槽212,在第一 CAM筒31上分別設有齒圈314,第一導柱311,第一 CAM槽312和第一小直槽313 ;所述第一 CAM筒31的齒圈312與傳動齒輪組12嚙合,第一導柱311安裝在固定框的CAM槽211上;[0007]在所述基板框22上設有驅(qū)動桿221 ;[0008]在所述第二導向筒32的外圓上分別設有第二大導柱321,第二小導柱322,第二CAM槽323,第二深直槽324和第二淺直槽325,第二大導柱321設置在直槽212中;[0009]在所述第四CAM筒34設有第四導柱341和第四CAM槽343,該第四導柱341穿過第二 CAM槽323后并設置在第一小直槽313上;[0010]在所述二群支架36上分別設有導柱361,限位柱362,固定孔363,缺口 364和視窗365 ;所述導柱361設置在第四CAM筒上的第四CAM槽343上;[0011]在所述二群37上分別設有轉軸182和擺桿372,該轉軸182安裝在二群支架的固定孔363內(nèi),驅(qū)動桿221可驅(qū)動擺桿372轉動并實現(xiàn)二群37擺動;[0012]在所述第六導向筒3 8上分別設有第六導柱381,大導片382和小導片383,大導片382和小導片383分別安裝到第二導向筒32的第二深直槽324和第二淺直槽325 ;第六導柱381則插到二群支架36上的缺口 364上。[0013]如上所述的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qū)動桿221包括有直邊2211和斜邊2212。[0014]如上所述的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群37上還設有支架371,扭簧41,在二群中心內(nèi)腔圓孔部分設有光學鏡片42。[0015]如上所述的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CAM筒35的外圓上設有第五CAM槽351和第五導向槽352,內(nèi)圓設有第五直槽35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本實用新型采用固定組、動力驅(qū)動組和傳動組來實現(xiàn)在鏡頭作軸向移動時,鏡片也作偏擺運動,其控制精準,效果非常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4為動力驅(qū)動組的立體圖。圖5為固定組的立體圖。圖6為傳動組的立體圖。圖7為第一 CAM筒的立體圖。圖8為第二導向筒的立體圖。
圖9為第三導向筒的立體圖。圖10為第四CAM筒的立體圖。圖11為第五CAM筒的立體圖。圖12為二群支架的立體圖。圖13為二群的立體圖。圖14為第六導向筒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如圖所示,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包括固定組和設置在固定組上的動力驅(qū)動組和傳動組。所述固定組包括有固定框21和基板框22。所述動力驅(qū)動組包括有驅(qū)動電機11和傳動齒輪組12。所述傳動組包括有依次設在固定框21內(nèi)的第一 CAM筒31,第二導向筒32,第三導向筒33,第四CAM筒34,第五CAM筒35,二群支架36,二群37,第六導向筒38。具體來說,所述固定框21上設有CAM槽211和直槽212,在第一 CAM筒31上分別設有齒圈314,第一導柱311,第一 CAM槽312和第一小直槽313。所述第一 CAM筒31的齒圈312與傳動齒輪組12嚙合,第一導柱311安裝在固定框的CAM槽211上。當驅(qū)動電機11接收到電子信號后進行高速旋轉運動,傳動齒輪組12與第一 CAM筒31上的齒圈314吻合,由齒輪帶動第一 CAM筒31作旋轉運動,而第一導柱311安裝在固定框的CAM槽211上,因此第一 CAM筒31沿著CAM槽211的軌跡同時做軸向和旋轉運動。在所述基板框22上設有驅(qū)動桿221。所述驅(qū)動桿221包括有直邊2211和斜邊2212。在所述第二導向筒32的外圓上分別設有第二大導柱321,第二小導柱322,第二CAM槽323,第二深直槽324和第二淺直槽325,第二大導柱321設置在直槽212中。[0038]在所述第四CAM筒34設有第四導柱341和第四CAM槽343,該第四導柱341穿過第二 CAM槽323后并設置在第一小直槽313上。第四CAM筒34的第四導柱341安裝在第二 CAM筒上的小直槽313上,隨著第一 CAM筒31作旋轉運動,第四CAM筒34也被帶動作旋轉運動,第四CAM筒34上的第四導柱341除了被安裝在第一 CAM筒31的第一小直槽313內(nèi),同時還被安裝在第二導向筒32上的第二 CAM槽323內(nèi),第二導向筒32則被固定在固定框的直槽212上,不可作旋轉運動,因此當?shù)谝?CAM筒31作旋轉運動時,帶動第四CAM筒34沿著第二導向筒32上的第二 CAM槽323同時作軸向和旋轉運動。在所述二群支架36上分別設有導柱361,限位柱362,固定孔363,缺口 364和視窗365。所述導柱361設置在第四CAM筒上的第四CAM槽343上。由于第二導向筒32不能作旋轉運動,但是由于二群支架36上的導柱361安裝在第四CAM筒34上的第四CAM槽內(nèi),所以二群支架可做軸向上升和下降運動。在所述二群37上分別設有轉軸182和擺桿372,該轉軸182安裝在二群支架的固定孔363內(nèi),驅(qū)動桿221可驅(qū)動擺桿372轉動并實現(xiàn)二群37擺動。在所述第六導向筒38上分別設有第六導柱381,大導片382和小導片383,大導片382和小導片383分別安裝到第二導向筒32的第二深直槽324和第二淺直槽325 ;第六導柱381則插到二群支架36上的缺口 364上。在所述二群37上還設有支架371,扭簧41,在二群中心內(nèi)腔圓孔部分設有光學鏡片42。所述的第五CAM筒35的外圓上設有第五CAM槽351和第五導向槽352,內(nèi)圓設有第五直槽353。當固定組、動力驅(qū)動組和傳動組安裝在一起之后,基板框22上設的驅(qū)動桿221作用到二群37上的擺桿372,當二群的擺桿372接觸到驅(qū)動桿的直邊2211時,二群37在驅(qū)動桿221的作用下擺到二群支架36的視窗365上。當整個機構作上升運動,二群37的擺桿372作用到驅(qū)動桿的斜邊2212后,二群37在扭簧41的扭力作下逐步復位,直至二群37上設的支架371到達限位柱362的邊緣,這時二群的光學中心正好與整個鏡頭的光學中心一致。當鏡頭實現(xiàn)高倍攝像時,即當鏡頭上升時,二群37逐步遠離基板框22,回到中心;當鏡頭收回時,二群37又在基板框的作用下回到二群支架36的視窗365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組和設置在固定組上的動力驅(qū)動組和傳動組,所述固定組包括有固定框(21)和基板框(22);所述動力驅(qū)動組包括有驅(qū)動電機(11)和傳動齒輪組(12);所述傳動組包括有依次設在固定框(21)內(nèi)的第一 CAM筒(31),第二導向筒(32),第三導向筒(33),第四CAM筒(34),第五CAM筒(35),二群支架(36),二群(37),第六導向筒(38); 所述固定框(21)上設有CAM槽(211)和直槽(212),在第一 CAM筒(31)上分別設有齒圈(314),第一導柱(311),第一 CAM槽(312)和第一小直槽(313);所述第一 CAM筒(31)的齒圈(312)與傳動齒輪組(12)嚙合,第一導柱(311)安裝在固定框的CAM槽(211)上; 在所述基板框(22)上設有驅(qū)動桿(221); 在所述第二導向筒(32)的外圓上分別設有第二大導柱(321),第二小導柱(322),第二CAM槽(323),第二深直槽(324)和第二淺直槽(325),第二大導柱(321)設置在直槽(212)中; 在所述第四CAM筒(34)設有第四導柱(341)和第四CAM槽(343),該第四導柱(341)穿過第二 CAM槽(323)后并設置在第一小直槽(313)上; 在所述二群支架(36)上分別設有導柱(361),限位柱(362),固定孔(363),缺口(364)和視窗(365);所述導柱(361)設置在第四CAM筒上的第四CAM槽(343)上; 在所述二群(37)上分別設有轉軸(182)和擺桿(372),該轉軸(182)安裝在二群支架的固定孔(363)內(nèi),驅(qū)動桿(221)可驅(qū)動擺桿(372)轉動并實現(xiàn)二群(37)擺動; 在所述第六導向筒(38)上分別設有第六導柱(381),大導片(382)和小導片(383),大導片(382)和小導片(383)分別安裝到第二導向筒(32)的第二深直槽(324)和第二淺直槽(325);第六導柱(381)則插到二群支架(36)上的缺口(364)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qū)動桿(221)包括有直邊(2211)和斜邊(2212)。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群(37 )上還設有支架(371),扭簧(41),在二群中心內(nèi)腔圓孔部分設有光學鏡片(42)。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CAM筒(35)的外圓上設有第五CAM槽(351)和第五導向槽(352),內(nèi)圓設有第五直槽(35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同時實現(xiàn)鏡頭軸向移動和偏擺運動的機構裝置,它包括固定組和設置在固定組上的動力驅(qū)動組和傳動組,所述固定組包括有固定框和基板框;所述動力驅(qū)動組包括有驅(qū)動電機和傳動齒輪組;所述傳動組包括有依次設在固定框內(nèi)的第一CAM筒,第二導向筒,第三導向筒,第四CAM筒,第五CAM筒,二群支架,二群,第六導向筒。本實用新型采用固定組、動力驅(qū)動組和傳動組來實現(xiàn)在鏡頭作軸向移動時,鏡片也作偏擺運動,其控制精準,效果非常好。
文檔編號G02B7/02GK202975441SQ20122060446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李中杰, 王中緒, 邱盛平 申請人:中山聯(lián)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