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文具用品,具體涉及一種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
背景技術:
記錄本(俗稱筆記本或筆記薄)作為文具用品廣泛用于日常記錄、學習等等場合,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作為中高檔的記錄本收到較多使用者的青睞。
在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的使用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將部分記錄頁撕下以作它用,現(xiàn)有技術中,需要用力扯動記錄頁以使得其連接書脊的部分被撕裂,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方面扯動撕裂的操作不便,另一方面撕裂后的筆記頁的邊緣不平。為解決該問題,部分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在記錄頁上設置易撕線,僅需輕輕用力即可將記錄頁從易撕線處撕開,操作省力且邊緣整齊,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記錄頁極易被誤撕,給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的正常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之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包括封面、封底以及夾于所述封面和封底之間的呈層疊布置的多個記錄頁,還包括切割件,所述切割件包括硬板件和設置于所述硬板件的側(cè)邊上的刀具,所述封面或封底上包括硬紙板,所述硬紙板上背離所述記錄頁的側(cè)面上套有皮套,所述硬紙板上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壁上設置有容納槽,所述切割件卡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刀具卡于所述容納槽中。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所述卡槽的槽口開設于所述硬紙板的厚度側(cè)邊上。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所述硬紙板上開設有所述卡槽的槽口的邊緣部分設置有第一取板口,所述硬板件的邊緣部分設置有拉出孔,當所述硬板件卡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拉出孔與所述第一取板口對應設置。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所述硬紙板上開設有避讓槽,所述避讓槽的長度小于所述硬板件長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卡槽內(nèi)設置有支撐柱,當所述硬板件卡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支撐柱嵌于所述避讓槽中。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所述卡槽開設于所述硬紙板上朝向所述記錄頁的側(cè)面上。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所述卡槽內(nèi)設置多個凸柱,所述硬板件上設置有減重孔,當所述硬板件卡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凸柱套于所述減重孔中。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所述硬板件的邊緣部分設置有第二取板口。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所述硬紙板的第一邊緣為一直線,所述刀具與所述第一邊緣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的距離介于1-2cm之間。
上述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至少部分所述記錄頁上設置有易撕線,所述易撕線的兩端不與所述記錄頁的邊緣部分連通。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在封面或者封底上卡接以硬板件,硬板件上設置一刀具,通過刀具可以方便的切開記錄頁,如此使得記錄頁的撕下操作較為方便,且被撕下的記錄頁的邊緣較為整齊。同時,記錄頁本身的正常使用不會受到影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的封底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的切割件的側(cè)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的封底的側(cè)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的切割件的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實施例的封底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實施例的封底和切割刀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實施例的封底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實施例的切割刀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實施例的封底和切割刀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的結(jié)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封底;1.1、皮套;2、切割件;2.1、硬板件;2.2、刀具;3、卡槽;4、容納槽;5、第一取板口;6、避讓槽;7、凸柱;8、減重孔;9、第二取板口;10、易撕線;11、磁性件;12、記錄頁;13、拉出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如圖1-10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包括封面、封底1以及夾于封面和封底1之間的呈層疊布置的多個記錄頁12,還包括切割件2,切割件2包括硬板件2.1和設置于硬板件2.1的側(cè)邊上的刀具2.2,封面或封底1上包括硬紙板,硬紙板上背離記錄頁12的側(cè)面上套有皮套1.1,硬紙板上開設有卡槽3,卡槽3的槽壁上設置有容納槽4,切割件2卡于卡槽3中,刀具2.2卡于容納槽4中。
具體的,本實施例提供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與現(xiàn)有技術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在其封底1或者封面上開設有卡槽3,卡槽3內(nèi)卡接有切割件2,切割件2包括硬板件2.1和刀具2.2,硬板件2.1可以鈑金或者硬質(zhì)塑料板,刀具2.2可以是各類在一個方向上延伸且能切開紙片的尖銳狀結(jié)構,切割件2上刀具2.2用于劃開將單張記錄頁12從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上劃下,本實施例以封底1上卡接切割件2為例說明,但是顯然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的封面上同樣可以卡接切割件2。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如圖1-4所示,卡槽3的槽口開設于封底1的硬紙板的厚度側(cè)邊上,即卡槽3的主體部分位于硬紙板的內(nèi)部,此時卡槽3的整體結(jié)構類似于一個盲孔,切割件2通過抽插實現(xiàn)拿出和放入卡槽3的操作。優(yōu)選的,硬紙板上開設有卡槽3的槽口的邊緣部分設置有第一取板口5,如一半球形或者半橢圓形的槽狀結(jié)構,硬板件2.1的邊緣部分設置有拉出孔13,如一圓孔或者半圓孔,當硬板件2.1卡于卡槽3中,拉出孔13與第一取板口5對應設置,需要取出切割件2時,將手指通過第一取板口5伸入拉出孔13,然后一拉,即可將切割件2從卡槽3內(nèi)拉出,如此方便取出切割件2。
本實施方式中,硬紙板和/或者硬板件2.1上設置有磁性件11,通過磁性件11磁吸兩者,如此使得硬板件2.1穩(wěn)固的連接于硬紙板上。
本實施方式中,進一步的,硬紙板上開設有避讓槽6,避讓槽6的長度小于硬板件2.1長度的二分之一,卡槽3內(nèi)設置有支撐柱,當硬板件2.1卡于卡槽3中,支撐柱嵌于避讓槽6中,由于卡槽3使得封底1內(nèi)部為空腔,為防止封底1坍塌,通過支撐柱撐住封底1的兩個側(cè)壁,以保證封底1整體的強度,相應的,插入封閉內(nèi)的硬紙板上設置避讓槽6。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如圖5-9所示,卡槽3開設于硬紙板上朝向記錄頁12的側(cè)面上,卡槽3的開口較大,切割件2以嵌的形式卡接于卡槽3中。本實施方式中,進一步的,卡槽3內(nèi)設置多個凸柱7,硬板件2.1上設置有減重孔8,當硬板件2.1卡于卡槽3中,凸柱7套于減重孔8中,凸柱7能夠增強硬紙板的整體強度,開設卡槽3降低了硬紙板的厚度,從而降低了其強度,通過凸柱7彌補一部分強度。減重孔8一方面能夠降低硬板件2.1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能夠作為導向結(jié)構使用,硬板件2.1卡入卡槽3時將減重孔8與凸柱7一一對應即可準確卡接。
本實施方式中,進一步的,硬板件2.1的邊緣部分設置有第二取板口9,從卡槽3內(nèi)取出硬板件2.1時,操作者將手指伸入第二取板口9,再用力向上帶動硬板件2.1即可將其扣起,如此方便硬板件2.1的取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在封面或者封底1上卡接以硬板件2.1,硬板件2.1上設置一刀具2.2,通過刀具2.2可以方便的切開記錄頁12,如此使得記錄頁12的撕下操作較為方便,且被撕下的記錄頁12的邊緣較為整齊。同時,記錄頁12本身的正常使用不會受到影響。
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硬紙板的第一邊緣為一直線,刀具2.2與第一邊緣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的距離介于1-2cm之間,切割操作時,通過第一邊緣抵住皮質(zhì)硬殼記錄本的邊緣部分,如此操作人員能夠方便、穩(wěn)固的沿著第一邊緣的走向切割記錄頁12,使得記錄頁12的切割極為方便。
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至少部分記錄頁12上設置有易撕線10,易撕線10的兩端不與記錄頁12的邊緣部分連通。如圖10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記錄頁的長度為18cm,易撕線設置于其中一個長邊上,其長度亦為18cm,圖10中為本實施例提供的記錄頁12,當記錄頁12的長度為18cm時,設置于相同位置的易撕線10的長度僅為14cm,其兩端與邊緣之間各留有2cm的預留空間,如此設置后,正常使用時對記錄頁12的扯動不會使得易撕線10撕開而使得記錄頁12被誤撕下,而刀具2.2切割的距離則大大縮短,從18cm縮減到4cm,便于切割操作。再進一步的,易撕線10與記錄頁12邊緣的距離與第一邊緣與刀具2.2的距離相等,如此,當?shù)谝贿吘壍纸佑谟涗涰?2邊緣時,刀具2.2切割的開口恰好能夠連通易撕線10,使得刀具2.2的切割極為方便。
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zhì)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