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筆帽和筆桿一體的中性筆,特別是一種筆帽和筆桿連接在一起并且能夠適應不同型號的筆芯的中性筆。
背景技術(shù):
中性筆是書寫的工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用品?,F(xiàn)有的中性筆的主要結(jié)構(gòu)包括筆帽和筆桿,一般筆帽和筆桿是分開的,書寫時筆帽容易丟失,并且,由于筆桿是圓柱狀的,容易滾落到桌下,導致筆尖因為劇烈碰撞而損壞,需要更換筆芯,給書寫帶來麻煩;再者,筆帽丟失后,中性筆油很容易蹭到衣物等與之接觸的東西上,不容易清洗;此外,現(xiàn)有的中性筆成了“一次性筆”,多數(shù)人在筆芯用完以后就連筆殼一起丟掉,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污染環(huán)境,而且,現(xiàn)有的中性筆,筆桿的長度是固定不變的,同種筆殼只能更換同樣長度的筆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適應于各式各樣的筆芯的需要。
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CN201410415071中公開了一種筆,是一種帶旋鈕式筆帽的筆,其筆帽和筆桿上有螺紋,通過旋轉(zhuǎn)筆帽讓筆尖露出或隱藏,在保護筆尖的同時能有效防止書寫時筆帽丟失,筆帽外側(cè)為防滑材料,書寫時可用于握持。但是,由于筆桿是圓柱狀的,書寫完畢后,容易滾落桌面,筆帽沒有及時旋下時,筆尖容易損壞,給書寫帶來麻煩,并且不能隨意更換各種型號的筆芯。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筆帽和筆桿一體的中性筆,該裝置不僅能夠有效的防止筆帽丟失,而且可以隨意更換任意型號的筆芯,并且筆桿能夠防止筆體滾落,使用方便。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
一種筆帽和筆桿一體的中性筆,包括筆桿、筆帽和筆頭,筆桿包括上筆桿和下筆桿,上筆桿由底座和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組成,底座與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固接,并且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伸長所用力大于書寫所用力;下筆桿的底端與筆頭活動連接;筆帽由軟性材料制成,包括相互對稱的左筆帽和右筆帽,左筆帽和右筆帽均為中空的半圓柱形,左筆帽和右筆帽分別對稱位于下筆桿的兩側(cè),左筆帽和右筆帽分別與下筆桿的外表面活動連接。
該左筆帽和右筆帽的末端向下連接圓形掛環(huán)。
該下筆桿兩側(cè)垂直對稱設有滑槽,滑槽延伸至下筆桿頂端,滑槽內(nèi)卡設有螺桿,螺桿向下連接左筆帽和右筆帽的頂端中部,螺桿上設有用于限位的螺母。
該左筆帽和右筆帽頂端的中部分別與下筆桿的外表面進行合頁連接。
該下筆桿的頂端兩側(cè)分別對稱連接七字鉤,并且七字鉤的大小與圓形掛環(huán)相適應。
有益效果:
上筆桿由底座和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組成,底座與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固接,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可以上下伸縮改變筆桿的整體長度,適應于不同長度的筆芯,并且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伸長所用力大于書寫所用力,防止書寫用力過猛導致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被筆芯頂上去,給書寫造成不便;下筆桿的底端與筆頭活動連接,可用于取下筆頭更換筆芯;筆帽由軟性材料制成,防止筆帽翻上去之后,書寫時硌手或上下滑動筆帽時,無法使筆頭從筆帽中部穿出,并且筆帽放下來后,左筆帽和右筆帽能夠自動閉合,使筆頭隱藏,對筆頭具有保護作用;左筆帽和右筆帽的底端均連接向下凸出的圓形掛環(huán),可以穿線連接筆體防止筆體丟失,攜帶方便;
左筆帽和右筆帽上端的中部分別與下筆桿的外表面進行合頁連接,方便左筆帽和右筆帽上下翻轉(zhuǎn),并且防止筆帽丟失,并通過下筆桿上的七字鉤固定圓形掛環(huán),防止書寫時,筆帽落下來,此外,七字鉤還可以有效防止筆體滾落,造成筆芯的損壞;
下筆桿兩側(cè)垂直對稱設有滑槽,滑槽內(nèi)卡設有螺桿,可上下移動螺桿使筆帽上升或下降,控制筆帽的開合,書寫時,防止筆帽丟失,并且筆體兩側(cè)的螺桿可以防止筆桿滾落下來,螺桿上設有螺母,螺母具有限位作用,擰緊固定螺桿,防止書寫時螺桿下滑,導致筆帽下降,耽誤書寫。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性筆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左筆帽或右筆帽的側(cè)視圖。
圖3為實施例2中性筆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書寫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2的左筆帽或右筆帽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和如圖2所示,一種筆帽和筆桿一體的中性筆,包括筆桿10、筆帽7和筆頭3,該筆桿10包括上筆桿1和下筆桿2,上筆桿1由底座4和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5組成,底座1與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5固接,并且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5伸長所用力大于書寫所用力;筆帽7由軟性材料制成,它包括相互對稱的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均為中空的半圓柱形,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分別對稱位于下筆桿2的兩側(cè),下筆桿2兩側(cè)垂直對稱設有滑槽11,滑槽11向上延伸至下筆桿2的頂端,滑槽11內(nèi)卡設有螺桿13,螺桿13向下連接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的頂端中部,螺桿13上設有用于限位的螺母12;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的末端分別向下連接圓形掛環(huán)9;下筆桿2的底端設有外螺紋,筆頭3的內(nèi)表面設有內(nèi)螺紋,下筆桿2與筆頭3通過螺紋(圖中未標出)連接,并且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兩者底端組合成中空的錐形,并且尺寸與筆頭3相適應。
需要書寫時,將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向兩側(cè)略微撐開,沿著滑槽11向上滑動螺桿13,由于筆帽7由軟性材料制成,在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向上滑動的過程中,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下端的圓形掛環(huán)9沿著筆頭3和下筆桿2的外表面向上滑動,直到螺桿13滑動到下筆桿2的頂端,使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的末端遠離手握筆位置,方便書寫,再擰緊螺母12使螺桿13固定,防止書寫過程中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下滑給書寫帶來不便;書寫完畢時,松開螺母12,向下滑動螺桿13,直到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下的圓形掛環(huán)9位于筆頭3的正下方,兩圓形掛環(huán)9自動閉合,即可保護筆頭3,防止筆頭3碰撞或中性筆油流出,并且圓形掛環(huán)9可用于穿線連接筆體,防止筆丟失,方便攜帶;此外,下筆桿2兩側(cè)的螺桿13向外突出,可防止筆體滾落桌面;需要更換筆芯時,逆時針旋轉(zhuǎn)筆頭3,將筆頭3與下筆桿2脫離,將筆芯放入筆桿10中,進行更換筆芯,再根據(jù)筆芯的長度,以底座4為著力點,按壓或拉伸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5來調(diào)節(jié)筆桿10的長度,以適應筆芯的需要,并且拉伸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5所用的力大于書寫時手對筆芯的按壓力,防止書寫時,筆芯將底座4向上頂開,使硬質(zhì)塑料伸縮管5伸長,導致筆芯縮進筆頭3內(nèi)給書寫帶來不便。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一種筆帽和筆桿一體的中性筆,該裝置與如圖1所示裝置相比,主要的不同在于下筆桿2與筆帽7的連接方式。筆帽7由軟性材料制成,它包括相互對稱的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均為中空的半圓柱形,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分別對稱位于下筆桿2的兩側(cè),并且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上端的中部分別與下筆桿2的外表面進行合頁6連接,如圖5所示,方便筆帽7上下翻轉(zhuǎn),并且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的末端分別向下連接圓形掛環(huán)9,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兩者底端組合成中空的圓柱形,并且空腔的尺寸與筆頭3相適應,掛環(huán)9相互重疊;此外,下筆桿2的上端兩側(cè)分別對稱連接有七字鉤8,并且七字鉤8的大小與掛環(huán)9相適應。
如圖4所示,需要書寫時,通過合頁6將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向上翻轉(zhuǎn),并通過下筆桿2上的七字鉤8固定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上的圓形掛環(huán)9,防止書寫時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脫落,并且掛環(huán)9可以穿線連接筆體,防止中性筆丟失,攜帶方便,由于筆帽7采用的是軟性材料,向上翻轉(zhuǎn)后防止硌手,給書寫帶來不便,并且下筆桿2兩側(cè)的對稱七字鉤8能夠防止筆體滾落,書寫完畢時,從七字鉤8內(nèi)拉出圓形掛環(huán)9,向下旋轉(zhuǎn)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使兩個圓形掛環(huán)9重疊,左筆帽7a和右筆帽7b閉合,將筆頭3隱藏入筆帽7中,使筆帽7起到對筆頭3的保護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