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各種各樣的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能夠將數(shù)據(jù)輸出為直觀圖像的裝置,如計算機顯示器、電視機、手機、投影儀、全息顯示器等等。
在使用全息顯示裝置進行顯示時,可以控制顯示屏顯示三維立體結構對應的平面圖像,且在顯示屏顯示該平面圖像時,顯示屏發(fā)出的光能夠照射至全息膜。在到達全息膜的光線中,一部分光線被全息膜反射至用戶的眼中,另一部分光線透過該全息膜,使得用戶能夠在裸眼的狀態(tài)下,從該全息膜上觀看到三維立體結構的虛像。
目前的全息類的顯示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以及用于支撐兩個固定板的固定框架。上固定板的下表面設置有顯示屏,下固定板的上表面設置有全息膜,且全息膜與下固定板的上表面的夾角為預設角度,該全息膜的光線透過率約為95%,顯示屏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該全息膜。但是該顯示裝置的體積較大,便攜性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顯示裝置的便攜性較差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間的伸縮組件,
所述伸縮組件包括至少兩個伸縮桿,每個所述伸縮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板連接,各伸縮桿可處于拉伸狀態(tài)或壓縮狀態(tài);
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一表面設置有顯示屏,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表面設置有柔性全息膜,所述顯示屏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所述柔性全息膜,當每個所述伸縮桿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所述柔性全息膜與所述第二表面的夾角為預設角度,當每個所述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縮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的距離。
可選的,顯示裝置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拉環(huán),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復位組件,
所述柔性全息膜的一端與所述拉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柔性全息膜的另一端與所述復位組件固定連接;
所述復位組件用于在每個所述伸縮桿均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控制所述柔性全息膜纏繞在所述復位組件上。
可選的,所述復位組件包括軸桿和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另一端與所述軸桿固定連接,
當每個所述伸縮桿均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所述柔性全息膜的另一端纏繞所述軸桿;
當每個所述伸縮桿均從壓縮狀態(tài)轉換至拉伸狀態(tài)時,所述柔性全息膜在所述拉環(huán)的拉動下脫離所述軸桿,所述軸桿在所述柔性全息膜的作用下沿預設方向轉動,所述扭簧在所述軸桿的帶動下由自由狀態(tài)轉換至非自由狀態(tài);
當每個所述伸縮桿均從拉伸狀態(tài)轉換至壓縮狀態(tài)時,所述扭簧在自身扭力的作用下由非自由狀態(tài)轉換至自由狀態(tài),所述軸桿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沿與所述預設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所述柔性全息膜在所述軸桿的帶動下纏繞在所述軸桿上。
可選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為矩形板,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四個所述復位組件和四個所述柔性全息膜,所述四個復位組件與所述四個柔性全息膜一一對應;
所述四個柔性全息膜的一端分別與所述拉環(huán)上的不同區(qū)域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對應的復位組件中的固定桿固定連接,所述顯示屏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每個所述柔性全息膜。
可選的,當每個所述伸縮桿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所述四個柔性全息膜分別位于預設四棱臺的四個側面,且任意兩個相鄰的柔性全息膜的邊緣重合。
可選的,所述四個復位組件共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一軸桿和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二軸桿,且所述兩個第一軸桿和所述兩個第二軸桿圍城矩形,所述兩個第一軸桿均設置在所述兩個第二軸桿上。
可選的,所述顯示屏的形狀為圓環(huán),所述預設四棱臺的軸線穿過所述圓環(huán)所在圓形的中心;
或者,所述顯示屏的形狀為方環(huán),所述預設四棱臺的軸線穿過所述方環(huán)所在矩形的中心。
可選的,所述顯示屏包括四個子屏,所述四個子屏與所述四個柔性全息膜一一對應,
每個所述子屏均設置在對應的柔性全息膜上方,且每個所述子屏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對應的柔性全息膜。
可選的,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發(fā)光組件,所述發(fā)光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央?yún)^(qū)域,且所述發(fā)光組件發(fā)出的光線能夠照射至所述預設四棱臺內。
可選的,所述柔性全息膜包括柔性全息膜本體,以及貼附在所述柔性全息膜本體兩側的透明增強膜,所述透明增強膜的柔韌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柔性全息膜本體的柔韌度。
可選的,所述伸縮組件包括三個所述伸縮桿或者四個所述伸縮桿。
可選的,所述顯示屏的形狀為環(huán)形,所述預設角度為銳角。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由于該顯示裝置中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伸縮組件,且伸縮組件包括至少兩個伸縮桿,每個伸縮桿能夠在拉伸狀態(tài)下支撐兩個固定板,同時,當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由于用于全息顯示的顯示膜層為柔性全息膜,所以全息膜不會在壓縮的過程中損壞,且在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兩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變小,使得整個顯示裝置的體積減小,所以,提高了顯示裝置的便攜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復位組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復位組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復位組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柔性全息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壓縮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間的伸縮組件,
所述伸縮組件包括至少兩個伸縮桿,每個所述伸縮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板連接,各伸縮桿可處于拉伸狀態(tài)或壓縮狀態(tài);
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一表面設置有顯示屏,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表面設置有柔性全息膜,所述顯示屏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所述柔性全息膜,當每個所述伸縮桿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所述柔性全息膜與所述第二表面的夾角為預設角度,當每個所述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縮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的距離。
具體的,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0至少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固定板01和第二固定板02,以及設置在第一固定板01和第二固定板02之間的伸縮組件03。
該伸縮組件03可以包括至少兩個伸縮桿031(圖1中僅僅示出2個伸縮桿),每個伸縮桿031能夠在拉伸狀態(tài)(圖1中示出了處于拉伸狀態(tài)的伸縮桿)下支撐第一固定板01和第二固定板02,且在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第一固定板01和第二固定板02的距離,大于在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第一固定板01和第二固定板02的距離。
第一固定板01朝向第二固定板02的第一表面A設置有顯示屏04,第二固定板02朝向第一固定板01的第二表面B設置有柔性全息膜05,顯示屏04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柔性全息膜05,當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柔性全息膜05與第二表面B的夾角C為預設角度。
綜上所述,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伸縮組件,且伸縮組件包括至少兩個伸縮桿,每個伸縮桿能夠在拉伸狀態(tài)下支撐兩個固定板,同時,當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由于用于全息顯示的顯示膜層為柔性全息膜,所以全息膜不會在壓縮的過程中損壞,且在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兩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變小,使得整個顯示裝置的體積減小,所以,提高了顯示裝置的便攜性。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顯示裝置0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請結合圖2、圖3和圖4,在圖1的基礎上,該顯示裝置0還可以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表面A的拉環(huán)06,以及固定設置在第二表面B的復位組件07。
柔性全息膜05的一端與拉環(huán)06固定連接,柔性全息膜05的另一端與復位組件07固定連接。復位組件07用于在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控制柔性全息膜05纏繞在復位組件07上。也即,第一表面A設置有拉環(huán)06,第二表面B設置有復位組件07,柔性全息膜05在拉環(huán)06和復位組件07的作用下展開或纏繞在復位組件07上。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對拉環(huán)在第一表面上的設置位置進行限定,只要能夠通過拉動拉環(huán),實現(xiàn)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的分離,以及使得位于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之間的柔性全息膜實現(xiàn)伸展即可。
具體的,復位組件07可以包括軸桿(圖2中未示出)和扭簧(圖2中未示出),扭簧的一端固定設置在第二固定板02上,扭簧的另一端與軸桿固定連接。
當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柔性全息膜05的另一端纏繞軸桿。當每個伸縮桿031均從壓縮狀態(tài)轉換至拉伸狀態(tài)時,柔性全息膜05在拉環(huán)06的拉動下脫離軸桿,軸桿在柔性全息膜05的作用下沿預設方向轉動,扭簧在軸桿的帶動下由自由狀態(tài)轉換至非自由狀態(tài)。當每個伸縮桿031均從拉伸狀態(tài)轉換至壓縮狀態(tài)時,扭簧在自身扭力的作用下由非自由狀態(tài)轉換至自由狀態(tài),軸桿在扭簧的作用下沿與預設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柔性全息膜05在軸桿的帶動下纏繞在軸桿上。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復位組件07的結構可以參考相關技術中的“易拉寶”的具體結構,使得在拉動柔性全息膜05時,柔性全息膜05展開,在停止向柔性全息膜05施加拉力時,柔性全息膜05纏繞在軸桿上。
示例的,第一固定板01和第二固定板02均可以為矩形板,顯示裝置0可以包括四個復位組件07和四個柔性全息膜05,四個復位組件07與四個柔性全息膜05一一對應,每個復位組件07用于在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控制該復位組件07對應的柔性全息膜05纏繞在該復位組件07上。四個柔性全息膜05的一端可以分別與拉環(huán)06上的不同區(qū)域固定連接,四個柔性全息膜05的另一端可以與對應的復位組件07中的固定桿固定連接,顯示屏04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每個柔性全息膜05。
可選的,當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四個柔性全息膜05分別位于預設四棱臺的四個側面,且任意兩個相鄰的柔性全息膜05的邊緣重合。也即,當每個伸縮桿031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四個柔性全息膜05首尾依次連接。
示例的,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復位組件07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四個復位組件一共可以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一軸桿071和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二軸桿072,且兩個第一軸桿071和兩個第二軸桿072圍城矩形,兩個第一軸桿071均設置在兩個第二軸桿072上。實際應用中,該兩個第一軸桿071和兩個第二軸桿072還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具體的,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顯示屏04設置在第一表面A上,顯示屏04的形狀可以為環(huán)形,也即該顯示屏04可以為環(huán)形顯示屏。
示例的,該顯示屏04可以為圓環(huán)形顯示屏,此時,預設四棱臺的軸線可以穿過該圓環(huán)所在圓形的中心?;蛘撸擄@示屏04可以為方環(huán)形顯示屏,此時,預設四棱臺的軸線可以穿過該方環(huán)所在矩形的中心。也即,無論該顯示屏04的形狀為圓環(huán)還是方環(huán),該預設四棱臺的軸線均穿過該顯示屏04所在封閉圖形的中心,使得該顯示屏04能夠位于預設四棱臺的正上方,該顯示屏04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位于該預設四棱臺側面的柔性全息膜上。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對該顯示屏在第一表面上的設置的位置進行限定,只要顯示屏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柔性全息膜,使得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能夠顯示三維立體結構即可。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請結合圖2和圖7,位于第一表面A上的顯示屏04可以包括四個子屏041,四個子屏041與四個柔性全息膜05一一對應,每個子屏041均設置在對應的柔性全息膜05上方,且每個子屏041發(fā)出的光線均能夠射入對應的柔性全息膜05。需要說明的是,顯示屏04中的子屏041的個數(shù)也可以不為4,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進一步的,請繼續(xù)參考圖2,該顯示裝置0還可以包括發(fā)光組件08,發(fā)光組件08可以設置在第一表面A的中央?yún)^(qū)域,且發(fā)光組件08發(fā)出的光線能夠照射至預設四棱臺內。也即該發(fā)光組件08能夠照射預設四棱臺內部,為每個柔性全息膜05提供背光,提高每個柔性全息膜05的顯示亮度和顯示效果。示例的,該發(fā)光組件08可以為發(fā)光二極管(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簡稱:LED)。
可選的,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柔性全息膜05的結構示意圖,如圖8所示,該柔性全息膜05可以包括柔性全息膜本體051,以及貼附在柔性全息膜本體051兩側的透明增強膜052,每個透明增強膜052的材質可以相同,且每個透明增強膜052的柔韌度均可以大于或等于柔性全息膜本體051的柔韌度。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柔性全息膜本體051的兩側均貼附了透明增強膜,且每個透明增強膜均不會影響柔性全息膜本體051的顯示效果,且由于透明增強膜的柔韌度較高,使得整個柔性全息膜05的柔韌度較高。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0的壓縮狀態(tài)示意圖,如圖9所示,在無需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0時,可以控制顯示裝置0中的每個伸縮桿均處于壓縮的狀態(tài),進而使得復位組件控制每個全息柔性膜均纏繞在對應的復位組件上,且此時該第一固定板01和第二固定板02相接觸,整個顯示裝置0被壓縮,顯示裝置0的體積較小,比較容易攜帶,顯示裝置0的便攜性較高。
在需要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時,可以控制該顯示裝置中的每個伸縮桿均處于拉伸的狀態(tài),進而使得拉環(huán)拉動每個全息柔性膜脫離對應的復位組件,并與第二表面的夾角為預設角度(此時顯示裝置的狀態(tài)如圖2所示),此時,整個顯示裝置的體積較大。然后,可以控制顯示屏顯示三維立體結構對應的平面圖像,該顯示屏在顯示圖像的過程中發(fā)出的光線能夠射入柔性全息膜。在到達柔性全息膜的光線中,一部分光線被柔性全息膜反射至用戶的眼中,另一部分光線透過柔性全息膜,使得用戶能夠在裸眼的狀態(tài)下,從柔性全息膜上觀看到懸浮在預設四棱臺內部的三維立體結構的虛像。示例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伸縮組件可以包括三個伸縮桿或者四個伸縮桿,預設角度為銳角(如45度)。
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體積較小,且便攜性較高,因此,該顯示裝置可以集成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便攜的顯示裝置中。
綜上所述,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伸縮組件,且伸縮組件包括至少兩個伸縮桿,每個伸縮桿能夠在拉伸狀態(tài)下支撐兩個固定板,同時,當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由于用于全息顯示的顯示膜層為柔性全息膜,所以全息膜不會在壓縮的過程中損壞,且在伸縮桿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兩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變小,使得整個顯示裝置的體積減小,所以,提高了顯示裝置的便攜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