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擋風墻和廣告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墻體,特別是涉及一種擋風墻和廣告牌。
背景技術:
在廣告行業(yè),廣告牌作為一種戶外傳遞廣告信息的媒體,因為其直觀、便捷的展示作用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廣告牌一般包括擋風墻和廣告圖標,現(xiàn)有的擋風墻采用立柱或是鋼架結構對進行固定,其固定效果較差,不能承受較大的風力和各個方向的,工料消耗較大、不安全、不環(huán)保,占地面積廣,對場地要求高,只能適用于較平坦的地面;且目前的廣告牌的結構屬于剛性連接,與風力產(chǎn)生較大的抵抗力,使得廣告牌容易刮倒;上述因素限制了廣告牌的規(guī)格尺寸,使其推廣能力差。
發(fā)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牢固的擋風墻和廣告牌,以承受較大的風力、極大地增加規(guī)格尺寸、 并減少造價。(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擋風墻,其包括墻體,所述墻體的正、反面分別設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與所述墻體連接,另一端錨定。進一步地,所述墻體包括載膜框架和鋪設于所述載膜框架上的擋風膜,設于所述墻體正、反面的所述拉索與所述載膜框架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墻體還包括支撐墻體用的支撐柱或支撐架至少一根,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的底部錨定。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為分別設于所述載膜框架的左、右兩端的兩根。進一步地,所述載膜框架的左、右邊框由兩根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構成,所述載膜框架的上、下邊框采用拉索連接兩根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構成。進一步地,所述載膜框架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根加強筋。進一步地,所述墻體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至少一組正、反面設置的拉索。進一步地,每組所述正、反面設置的拉索連接到所述墻體上的同一結點。進一步地,設于所述墻體正、反面的拉索的錨定點分別設于所述墻體的斜外側。進一步地,所述擋風膜為張拉膜、建筑膜或帆布。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廣告牌,其包括上述的擋風墻。(三)有益效果上述技術方案所提供的一種擋風墻和廣告牌,采用拉索進行錨定,形成三角形支撐結構,拉索的錨定點接觸面積小,其結構簡單,柔韌性高,易于制作和使用,工料消耗較少,成本較低可承受較大級別的風,安全、環(huán)保,適用于所有的場所,其規(guī)格尺寸不受場所和結構的限制,可極大地增加規(guī)格,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擋風墻立體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擋風墻側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擋風墻錨定點的布置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擋風墻立體圖;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擋風墻立體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擋風墻錨定點的布置圖;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的擋風墻立體圖;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五的擋風墻立體圖。 其中:10、墻體;11、載膜框架;12、支撐柱;20、拉索。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擋風墻,其包括墻體10,該墻體10的正、反面分別設有拉索20,拉索20的一端與墻體10連接,另一端錨定。墻體10包括載膜框架11和鋪設于該載膜框架11上的擋風膜(圖中未示出),位于墻體正、反面的拉索20與載膜框架11連接。擋風膜為張拉膜、建筑膜或帆布等柔性、薄型的高強材料,優(yōu)選為建筑膜,建筑膜是一種多層的功能化復合材料薄膜,其具有極佳的清晰度、極好的強度和耐久性,以及極高的抗沖擊能力。拉索20可為鋼拉索或鋼絞索、鋼絲繩、高強繩索、鋼筋、鋼管等細長強拉連接部件。本實施例的墻體還包括支撐墻體用的支撐柱或支撐架至少一根,即可以為一個或多根,一個支撐柱或支撐架時可設于墻體的中間部位,多個支撐柱或支撐架時均勻設置。其中,支撐柱可為立柱,該立柱可以做成伸縮的結構,以實現(xiàn)高度可調,也可以做成不伸縮的結構;支撐架可為網(wǎng)架結構或鉚固結構,根據(jù)使用要求,支撐柱和支撐架可以隨意更換。具體地,支撐柱或支撐架的一端與載膜框架連接,另一端錨定。優(yōu)選地,支撐柱或支撐架采用鋼管等剛性材料制成。本實施例以支撐柱12為例,優(yōu)選地,支撐柱12為分別設于載膜框架11的左、右兩端的兩根,共同承載載膜框架11和擋風膜的力量。載膜框架11的左、右邊框由該兩根支撐柱12的上部構成,使得載膜框架被兩根支撐柱支撐住并離開地表,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調節(jié)該載膜框架11的高度,此外,載膜框架11的左右邊框還可以采用拉索加強其強度,以提供擋風膜與載膜框架11的線連接;載膜框架11的上、下邊框采用拉索連接兩根支撐柱構成。優(yōu)選地,擋風膜的背面(與拉索接觸的一面)設有供拉索穿過的索套,該索套可由多個連接環(huán)組成或為一長條狀的帶環(huán),進一步地,索套的材料優(yōu)選為與擋風膜的材料相同,使得索套與擋風膜可融合或膠粘連為一個整體。載膜框架11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根加強筋,以避免擋風膜被風吹變形或跑偏;加強筋可采用多根平行設置的拉索構成,或采用多根交叉設置的拉索構成。墻體的載膜框架1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至少一組正、反面設置的拉索20,根據(jù)墻體的尺寸來選擇拉索的數(shù)量,一方面維持墻體的穩(wěn)固,另一方面節(jié)省材料;本實施例以三組為例,在載膜框架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三組拉索,其中的兩組分別位于載膜框架的上、下兩端,另外的第三組設于載膜框架的中部。每組正、反面設置的拉索連接到墻體的支撐柱
12上的同一結點,如圖2,進一步地,正、反面設置的拉索與支撐柱12的連接點和加強筋與支撐柱的連接點為同一結點,可使各個拉索之間的受力均衡,提高擋風墻的擋風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每組正、反面設置的拉索連接到墻體的支撐柱12上還可以為不同的結點,同時正、反面設置的拉索與支撐柱12的連接點和加強筋與支撐柱或支撐架的連接點也可以為不同一個結點,以維持墻體的穩(wěn)定性為基礎。為了使得本實施例的墻體能產(chǎn)生對抗360°風力的拉力,將設置在墻體的正、反面的拉索的錨定點B分別設于墻 體的斜外側,如圖3所示,圖中A為墻體的支撐柱12與錨定點。其中,位于墻體正、反面的兩個錨定點與墻體的距離,以及位于同一面的錨定點距離墻體的距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據(jù)不同的錨定場所布置,以實現(xiàn)墻體最佳的穩(wěn)定效果為依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每組正、反面設置的拉索和支撐柱形成多個三角形的對拉結構,剛柔結合,降低了鋼筋等材料的使用,同時增加了強度和柔韌性,連接牢固,可以承受較大級別的風,在遇到較大級別的風時,拉索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得墻體可隨風做相應擺動以減少風的阻力而不會被風刮跑;同時,由于拉索和支撐柱12錨定的接觸面積較小,對場地要求不高,因此本實施例的擋風墻的使用場地較為靈活,可設于地面、山等地表上,還可以為其它人為的建筑物。本實施例的墻體的尺寸不受其結構和場所的限制,可以做成極大的規(guī)格,且其重量較輕,方便搬運和維護。實施例二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擋風墻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僅在于,載膜框架11的左、右邊框由兩根支撐柱12整體構成,載膜框架11相當于與地表直接接觸,該實施例的使用面積廣,但對場地要求較高。實施例三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擋風墻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僅在于,在兩根支撐柱連線的延長方向上還設有多根拉索,并位于墻體的左、右兩側,如圖6所示,支撐柱的錨定點A、墻體左右兩側拉索的錨定點C與墻體正、反面拉索的兩個錨定點B構成棱形的四個角,使得用于支撐墻體的支撐柱和拉索構成由多個三角形組成的棱形,該結構進一步地提高了墻體的強度和柔韌性。實施例四本實施例的一種擋風墻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僅在于,多個墻體組合使用,如圖7所示,圖中以設置兩個墻體串聯(lián)設置為例,相鄰墻體之間采用一根支撐柱或支撐架連接,在位于兩邊的支撐柱或支撐架上設置支撐用拉索,這種結構的擋風墻增加了擋風面積,同時加強整個墻體的強度和柔韌性。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的一種擋風墻與實施例四的區(qū)別僅在于,如圖8所示,相鄰墻體之間的支撐柱或支撐架同時也采用位于墻體正、反面的拉索進行固定以加強整個墻體的強度和柔韌性。實施例六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廣告牌,其包括上述實施例一至實施例五所提供的擋風墻,使用過程中,將廣告圖標貼附或綁扎或涂覆于載膜框架11或擋風膜上即可。綜上所述,上述技術方案所提供的一種擋風墻和廣告牌,結構簡單,易于制作和使用,具有極佳的強度和柔韌性,巧妙地利用穩(wěn)定性最強的三角形結構,利用了多個三角形的組合結構,構成了穩(wěn)定三角形族群,該穩(wěn)定的三角形族群對墻體進行對拉,架構成外金字塔結構,內三角形結構的穩(wěn)定的力學空間,可承受較大級別的風,適用于所有的場所,其尺寸、規(guī)格不受場所和結構的限制。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實施例一至實施例六均可以自由組合形成一個獨立的結構,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并未做列舉。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 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擋風墻,其特征在于,包括墻體,所述墻體的正、反面分別設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與所述墻體連接,另一端錨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包括載膜框架和鋪設于所述載膜框架上的擋風膜,設于所述墻體正、反面的所述拉索與所述載膜框架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還包括支撐墻體用的支撐柱或支撐架至少一根,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的底部錨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為分別設于所述載膜框架的左、右兩端的兩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膜框架的左、右邊框由兩根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構成,所述載膜框架的上、下邊框采用拉索連接兩根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構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膜框架的內部設有至少一根加強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至少一組正、反面設置的拉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正、反面設置的拉索連接到所述墻體上的同一結點。
9.如權利要求1 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設于所述墻體正、反面的拉索的錨定點分別設于所述墻體的斜外側。
10.如權利要求2-9任一項所述的擋風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擋風膜為張拉膜、建筑膜或帆布。
11.一種廣告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擋風墻。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墻體,公開了一種擋風墻和廣告牌,擋風墻包括墻體,所述墻體的正、反面分別設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與所述墻體連接,另一端錨定。其中,所述墻體包括載膜框架和鋪設于所述載膜框架上的擋風膜,設于所述墻體正、反面的所述拉索與所述載膜框架連接。其中,所述墻體還包括支撐墻體用的支撐柱或支撐架至少一根,所述支撐柱或支撐架的底部錨定。本發(fā)明采用拉索進行錨定,形成三角形支撐結構,拉索的錨定點接觸面積小,其結構簡單,柔韌性高,易于制作和使用,工料消耗較少,成本較低可承受較大級別的風,安全、環(huán)保,適用于所有的場所,其規(guī)格尺寸不受場所和結構的限制,可極大地增加規(guī)格,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G09F7/00GK103226915SQ20131010609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fā)明者王曉明 申請人:王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