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反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
背景技術:
本發(fā)明人長期致力于燈箱照明領域的研究,對燈箱光源使用方面進行潛心研發(fā), 先后對燈箱內部的反光系統(tǒng)進行了各種改進。
公布號為CN 101739916A的發(fā)明申請中公開了一種用于廣告燈箱的整體下拉式 反光板系統(tǒng)。所述下拉式反光板系統(tǒng)中的反光板裝置包括多塊中間反光板、第一側邊反光 板以及第二側邊反光板等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側邊反光板和第二側邊反光板用于連接在該 多塊中間反光板的兩端。所述中間反光板是由一整塊反光板彎折而成,該中間反光板分別 是由對稱設置的第一彎折邊、第一水平段、第二彎折邊、第二水平段、第三彎折邊、第三水平 段所組成。然而,在該第一種方案中,由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以及第三水平段處 并不參與光線的一次反射,從而會造成燈箱的顯示畫片上出現(xiàn)肋骨紋現(xiàn)象,光線利用率較 低。
與此同時,公告號為CN 201513830U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具有階梯狀 反光板的燈罩。參閱圖1可知,所述燈罩內表面具有階梯狀反光板,該階梯狀反光板包括多 個連續(xù)階梯的反光面,所述連續(xù)階梯的反光面位于兩個相鄰的燈管之間,用于將燈管發(fā)出 的光線通過所述階梯反光面反射到受光面區(qū)域。所述連續(xù)階梯的反光面中平行于所述受光 面的反光面,該反光面的延長線位于所述燈管的剖面中心的一側,并且該受光面位于該燈 管的剖面中心的另一側。
然而,在該第二種方案中,由于連續(xù)階梯的反光面中存在有多個平行于受光面的 反光段,這些平行的反光段大多并不參與光線的一次反射,因此這些平行的反光段所對應 的受光面皆為低亮度區(qū)域,從而導致燈箱產生肋骨紋現(xiàn)象,極大地影響燈箱的可視性和美 觀性。與此同時,由于上述方案主要通過光線的二次反射來增加受光面的亮度,光線反射率 較差,光線利用率不夠理想,造成不必要的光線損失。另一方面,出于安裝空間和制造成本 等方面的考慮,當前使用的燈箱對燈箱厚度的要求愈發(fā)嚴格,即逐漸向輕薄化的燈箱方向 發(fā)展,因此如果繼續(xù)使用上述階梯狀反光板,會造成肋骨紋現(xiàn)象更加的明顯,導致實用性不 夠理想。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如何設計一種內打燈燈箱反光裝置,以消除內打燈(背光源) 燈箱畫片形成不均勻的肋骨紋現(xiàn)象,并且在相同的照明指標下,保證在廣告業(yè)的內打燈燈 箱設備中的單位平米用電能耗最佳,是業(yè)界亟需解決的問題。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其能夠降低 光源耗能、提高燈箱光照度,并保證受光面處光線的均勻性。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設置在燈管的下方,用于將燈管直射出的光線經過多重漫反射,均勻地投射到燈箱的展示畫片上,所述反 光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多個反光板單元,其中每一反光板單元分別對應于一個燈管,所述 每一反光板單元呈多棱狀,并具有多個連續(xù)彎折的反光面,每一反光面都具有角度,所述每 一反光板單元包括沿燈管的縱向軸線對稱布置的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以及位于燈管 正下方的朝向燈管凸起的反光尖角。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的橫截面為類圓弧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的反光面為朝向燈管方向凹陷的凹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具有朝向燈管方向的外表面,所述外表 面上設置有高光反光膜。
進一步地,所述高光反光膜為鋁復合高光反光膜或鋼復合高光反光膜。
進一步地,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具有至少七個彎折邊。
進一步地,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的彎折邊的個數(shù)為九個、十三個或者二十六個。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反光板單元通過模具加工的方式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fā)明的內打燈燈箱反光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多個反光板單元將由燈管直 接射出的光線經過多重漫反射,均勻投射到燈箱的展示畫片上。具體來說,根據本發(fā)明的反 光裝置,由于多棱狀反光板具有多個預定角度的反光面,燈管從前方直射出的一部分光線 投射到展示畫片上,燈管從側部射出的另一部分光線投射到多棱狀反光板的多個反光面, 經所述多個反光面反射后的光線接著射向展示畫片,這樣通過光線的一次反射就使得顯示 畫片的正對于燈管的區(qū)域之外的兩側區(qū)域的光線得到增補,實現(xiàn)以強補強的效果。由于本 發(fā)明主要利用光線的一次發(fā)射來實現(xiàn)光線的反射,同時結合二次反射和自身材料的反射, 不僅能夠增加展示畫片的光照度,同時還使得展示畫片上的光照度更加均勻,避免了肋骨 紋現(xiàn)象的廣生,并可進一步減小燈箱的體積、減少照明能耗、提聞光的利用率。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為現(xiàn)有的具有階梯狀反光板進行反射的示意圖2為根據本發(fā)明的內打燈燈箱反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3為根據本發(fā)明的內打燈燈箱反光裝置的光路反射示意圖4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不意圖5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示意圖6為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示意圖;以及
圖7為根據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描述。然而應當理解,在沒有進一 步敘述的情況下,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元件、結構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結合到其它實施方式 中。
參閱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10的結構,所述 反光裝置10設置在燈管20的下方,用于將燈管20直射出的光線經過多重漫反射,均勻地投射到燈箱的展示畫片30(見圖3)上。
結合圖3,具體來說,所述反光裝置10包括依次連接的多個反光板單元11,其中 每一反光板單兀11分別對應于一個燈管20,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兀11呈多棱狀,并具有多 個連續(xù)彎折的反光面111,每一反光面111都具有角度,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11位于燈管 20正下方的部分還具有朝向燈管凸起的反光尖角112,用于將燈管20直射出的光線進行散 射,以將光線均勻地散射到燈管兩側的區(qū)域,避免了燈箱顯示畫片的正對于燈管的區(qū)域的 光照度過亮,其他顯示畫片處的光照度過暗,從而造成顯示畫片的光照度不均勻。
具體來說,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11包括沿燈管20的縱向軸線對稱布置的第一反 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優(yōu)選地是,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的橫截面為類圓 弧形。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可選實施例,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的反光面14 為朝向燈管方向凹陷的凹面。
為了使得反光效果達到最佳,優(yōu)選地是,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具有 朝向燈管方向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上設置有高光反光膜,故本發(fā)明還能利用材質進行漫 反射。可選地是,所述高光反光膜為鋁復合高光反光膜或鋼復合高光反光膜。根據所述鋁 復合高光反光膜或鋼復合高光反光膜,通過實現(xiàn)材質上的漫反射,使得反光板的反光效果 更佳。
從理論上而言,反光板單元11的彎折邊越多,漫反射越強。值得指出地是,為了實 現(xiàn)反光板單元的漫反射,本發(fā)明的每一反光板單元11具有至少七個彎折邊111a?;蛘?,可 根據實際燈箱的厚度,將每一反光板單元的彎折邊的個數(shù)設置為九個、十三個或二十六個 等其他個數(shù)。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地是,所述彎折邊的個數(shù)并沒有局限性,只要能夠使 得具有相應厚度的燈箱滿足較好的漫反射效果都是可行的。
參閱圖4 圖7,其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多種實施例的反光板單元11a、lib、Ild以 及l(fā)ie。其中,每一反光板單元還分別包括反光面14a、14b、14d、以及14e ;第一反光部和第 二反光部12a、13a ; 12b、13b ;12d、13d ;以及12e、13e。值得指出地是,本發(fā)明中所述反光板 單元的形式和結構并不局限于圖中所示的這幾種形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作 進一步的改動,但并不脫離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由于本發(fā)明反光板裝置的特殊結構,可選地是,所述多個反光板單元通過模具加 工的方式進行制造,例如采用模具滾壓或者沖壓的方式一體成型。具體來說,可通過預設的 模具,分別對反光板板材進行側面擠壓和正面擠壓,通過板材的塑性變形形成多棱的形狀。 通過采用模具滾壓的方式,不僅能夠保證滾壓件的尺寸和形狀精度,還能減少材料的浪費, 達到省料的效果。與此同時,通過模具滾壓的方式,還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 本,實現(xiàn)了較佳的經濟性。此外,由于采用一體成型的方式,從而省去了多個單獨的連接板 之間的二次連接,故不同程度地簡化了加工過程,節(jié)約了加工時間。
值得指出地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通過多棱狀反光板的 特殊結構,無需遮擋燈管正前方直射出去的光線,通過反光板的一次反射和二次反射來增 強燈管兩側的顯示畫片區(qū)域的光照度,使得顯示畫片兩側區(qū)域的光照度與燈管正前方的顯 示畫片區(qū)域的光照度保持一致。故根據本發(fā)明,可以省去現(xiàn)有技術中的遮光裝置以及柔光 板,使得燈箱的結構得到簡化。
另一方面,根據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主要通過光線的二次反射來增加燈箱 的顯示畫片光照度的缺陷。本發(fā)明主要通過光線的一次反射來增加顯示畫片的光照度,具 體來說,通過多棱狀反光板的多個有角度的反光面,極大地提高了光線一次反射的效率,并 結合光線的二次反射和材質反射共同增加光線反射效果,從而使得燈箱的顯示畫片光照度 更亮,且更加均勻。通過提高一次反射光線的利用率,不僅避免了燈管發(fā)出的光線的浪費, 同時在相同光照度的前提下,根據本發(fā)明所需要的燈管數(shù)量更少,故有效地減少了照明能 耗,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推廣性。
可以理解,本發(fā)明是通過一些實施例進行描述的,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悉的,在不脫 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特征和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或等效替換。另 外,在本發(fā)明的教導下,可以對這些特征和實施例進行修改以適應具體的情況及材料而不 會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因此,本發(fā)明不受此處所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 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的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10),設置在燈管(20)的下方,用于將燈管直射出的光線經過多重漫反射,均勻地投射到燈箱的展示畫片(3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裝置(10)包括依次連接的多個反光板單元(11),其中每一反光板單元分別對應于一個燈管(20),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11)呈多棱狀,并具有多個連續(xù)彎折的反光面(111),每一反光面(111)都具有角度,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11)包括沿燈管(20)的縱向軸線對稱布置的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以及位于燈管正下方的朝向燈管凸起的反光尖角(1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的橫截面為類圓弧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的反光面為朝向燈管方向凹陷的凹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具有朝向燈管方向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上設置有高光反光膜。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反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光反光膜為鋁復合高光反光膜或鋼復合高光反光膜。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具有至少七個彎折邊(Illa)。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反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的彎折邊(Illa)的個數(shù)為九個、十三個或者二十六個。
8.如權利要求1 7中任一項所述的反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反光板單元(11)通過模具加工的方式一體成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設置在燈管的下方,用于將燈管直射出的光線經過多重漫反射,均勻地投射到燈箱的展示畫片上,所述反光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多個反光板單元,其中每一反光板單元分別對應于一個燈管,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呈多棱狀,并具有多個連續(xù)彎折的反光面,每一反光面都具有角度,所述每一反光板單元包括沿燈管的縱向軸線對稱布置的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以及位于燈管正下方的朝向燈管凸起的反光尖角。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內打燈燈箱的反光裝置,不僅能夠增加展示畫片的光照度,同時還使得展示畫片上的光照度更加均勻,避免了肋骨紋現(xiàn)象的產生,并可進一步減小燈箱的體積、減少照明能耗、提高光的利用率。
文檔編號G09F13/04GK103021299SQ20111028895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王賀 申請人:銳光照明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