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等離子體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DP)及其顯示裝置(等離子體顯 示裝置PDP裝置),特別是涉及驅動電路(驅動器)的實際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PDP裝置,從顯示面積和顯示容量、特別是響應性能的優(yōu)越性來 看,被期待作為能夠實現(xiàn)全色大畫面顯示的顯示裝置。現(xiàn)在,作為直 視型的顯示裝置,實現(xiàn)從在其它的設備中無法實現(xiàn)的40型到60型以 上的大畫面。
在現(xiàn)有的PDP裝置中,作為驅動器的用于掃描電極(Y電極)的 掃描驅動的掃描驅動器,例如以64位輸出等的單位集成化,由基板(掃 描驅動器基板)上的多個IC (掃描驅動器IC)構成。此外,在40型 60型的大畫面的PDP裝置的情況下, 一般將掃描驅動器分成上下兩個 掃描驅動器基板和IC組并進行實際安裝。
作為PDP的驅動器以及其IC (驅動器IC)與PDP電極端子的連 接的構成例,有使在多個IC之中最上部的IC的一部分為未使用(即 沒有與PDP電極端子連接)狀態(tài)從而降低IC的耗電量,實現(xiàn)裝置配置 中的上側位置的IC的溫度的降低的情況(參照后述的圖11)。例如在 Y電極的總數與多個掃描驅動器IC的輸出位數的總和不一致的情況 下,使該IC的一部分輸出處于未使用狀態(tài)。關于這樣的現(xiàn)有技術例, 在日本特開2002-304151號公報(專利文獻l)中有所記載。此外,作 為與其相關聯(lián)以及類似的構成例,也存在將PDP電極數與總IC輸出位 數的差的多余部分,分開分配給裝置配置中的最上部和最下部的IC的 構成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04151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在上述的現(xiàn)有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等的驅動器的電路實際安 裝結構的情況下,在一般的裝置配置中,在多個IC (驅動器IC)中, 第一 (最初)的IC側位于PDP裝置的上側(高側),最后的IC側位于
下側(低側)。為了使ic與耗電量對應進行發(fā)熱,需要考慮其溫度和 放熱的裝置設計。關于IC的溫度的主要原因,除了 IC的自身發(fā)熱之 夕卜,存在相鄰IC的影響、PDP裝置內的溫度上升的影響等。下側的IC 主要由于該IC本身的自身發(fā)熱而引起溫度上升,但上側的IC,受到下 側的相鄰IC的發(fā)熱的影響、在PDP裝置內一般上側溫度增高的影響, 在溫度方面處于嚴峻的狀態(tài)。
在上述掃描驅動器的一般的結構中,在多個IC之中,在上側IC 組中,特別是從最上數第二個位置的IC,最容易受到關于上述溫度的 影響,在所有的IC之中變得溫度最高。例如在圖11的現(xiàn)有技術例中, 與第二的IC (ft2)相比第一 (最上位)的IC (#1),由于不存在與其 上側相鄰的IC,來自相鄰IC的發(fā)熱的影響僅為來自下側的,在溫度方 面并第二的IC (ft2)更有利。因此,第二的IC (#2)溫度變得最高。 這樣,現(xiàn)有的PDP裝置的驅動器的一般結構,特別是在圖11那樣的現(xiàn) 有技術例中,存在在溫度等性能方面不很期待效果的情況。
此外,作為上述驅動器中的各個IC搭載有在電方面同等的IC,但 特別是由于第二的IC (ft2)溫度變得最高,需要相對于掃描驅動器格 外附加放熱板等的用于放熱的對策。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與PDP裝 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等(Y電極驅動部)的驅動器的電路安裝結構相關, 在基板和多個IC配置結構中的特別是包括從最上數第二的位置的IC 的區(qū)域中,能夠確?;蛱岣吆碾娏亢蜏囟鹊男阅?。
在本申請所揭示的發(fā)明中,如果對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的概要進行 簡單說明,則如下所述。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具備PDP和其 驅動以及控制用的電路部的PDP裝置的技術,其特征在于具備以下所 示的技術性手段。
(1)在本發(fā)明的PDP裝置中,在掃描驅動器等的Y電極驅動部 的電路安裝結構中,至少在配置于從最上部數第二的掃描驅動器IC(第 二的IC)中,采用不是使用其輸出位的全部而是僅使用一部分(與Y電極的端子連接)的結構。由此,能夠降低IC每一個的耗電量,實現(xiàn) 包括該第二的IC的區(qū)域的溫度的降低。
(2)此外,在掃描驅動器分為搭載有多個IC的多個基板(至少 上下兩個基板)的情況下,上側的基板比下側的基板大,即以每IC的 面積等增大的方式構成。又或者是,采用將搭載于基板的IC的安裝間 隔作成上側的基板比下側的基板寬的結構。由此,實現(xiàn)包括第二IC的 區(qū)域的溫度的降低。
本PDP裝置例如是以下的結構。PDP至少具備用于掃描驅動的Y 電極組。PDP裝置具備具有分別掃描驅動Y電極組的功能的第一電路 (Y電極驅動部)。PDP,例如在前面的基板上具備具有掃描和維持的 作用的第一電極(Y電極)組。此外,在前面或背面的基板的任何一 個上,具備具有維持作用的第二電極(X電極)組。進一步,在前面 或背面的基板的任何一個上,也可以具備具有地址作用的第三電極(地 址電極)組,或者也可以不具備。第一電路(Y電極驅動部)例如具 備用于維持驅動等共通驅動Y電極組的Y驅動電路(Y維持驅動器), 和用于分別掃描驅動Y電極組的掃描驅動電路(掃描驅動器)。
掃描驅動器對各個第一電極施加掃描脈沖,對Y電極組依次施加 掃描脈沖。掃描驅動器由搭載多個具有多個輸出(輸出端子)的IC (半 導體集成電路元件/IC芯片)的一個以上的基板(IC基板)構成。IC 的使用輸出與Y電極(其端子)連接。而且,在基板的多個IC之中, 在一部分(至少一個以上)的IC (第一種的IC)中,該IC的多個輸 出之中的一部分輸出不與Y電極組(其端子)連接,處于未使用狀態(tài)。 具有該未使用輸出的第一種的IC配置在裝置配置結構中的從最上位起 第二的位置。
在本發(fā)明所公開的發(fā)明中,如果對由代表性的部分得到的效果進 行簡單說明則如下所述。根據本發(fā)明,關于PDP裝置的掃描驅動器, 即使在基板和多個IC的配置結構中的特別是包括從最上位起第二的位 置的IC的區(qū)域中,也能夠確?;蛱岣吆碾娏亢蜏囟鹊男阅堋?br>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的PDP裝置的整體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PDP裝置中的PDP的電極結構 的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PDP裝置中的包括掃描驅動器 的Y電極驅動部的基本結構的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電 路安裝結構和IC輸出配線的結構的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掃 描驅動的動作的結構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電 路安裝結構和IC輸出配線的結構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電 路安裝結構和IC輸出配線的結構的圖。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掃 描驅動的動作的結構的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電 路安裝結構的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5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電 路安裝結構的圖。
圖11是表示現(xiàn)有技術例的PDP裝置中的掃描驅動器的電路安裝結 構和IC輸出配線的結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在用 于說明實施方式的所有附圖中,對同一部分原則上標注同一符號,省 略其重復說明。另外,圖ll是為了與本發(fā)明比較容易理解說明而表示 現(xiàn)有技術例。
(PDP裝置)
首先,在圖l、圖2中,說明本實施方式的PDP裝置的基本結構。 在圖1中,本PDP裝置(PDP模塊)100具有PDPIO、保持PDP10 并構成電路部等的底盤190。作為電路部主要具有包括驅動X電極(維持電極)11的X驅動電路(X維持驅動器)111,驅動Y電極(維
持掃描電極)12的Y驅動電路(Y維持驅動器)121和掃描驅動電路 (掃描驅動器)122,驅動地址電極13的地址驅動電路(地址驅動器) 的各驅動電路;控制各驅動電路等的控制電路191;以及向各電路供給 電源的電源電路192等。
在圖2中,PDP10具有在形成有電極組(11、 12、 13)的前后兩 個玻璃基板(前面板1和背面板2)的構造體所夾持的放電空間內,充 滿放電用的Ne或Xe等混合氣體并利用密封部3進行密封的構造。在 本構造中,通過向電極間施加放電開始電壓以上的電壓而發(fā)生放電, 利用由放電而發(fā)生的紫外線,使在基板上形成的熒光體激勵、發(fā)光從 而進行顯示。
PDP10在三電極構造中主要具有X電極(維持電極)11、 Y電極 (維持掃描電極)12和地址電極13。由向第一 (橫)方向延伸的X電 極11和Y電極12的組構成行,進一步,與向第二 (縱)方向延伸的 地址電極13交叉并以隔壁14進行分割的區(qū)域對應構成顯示單元。 PDP10的構造對應于驅動方式存在多種。
多個Y電極12(Yl Yn)被Y驅動電路121維持驅動,被掃描驅 動電路122掃描驅動。Y電極12的數量(n)例如是480線、512線等。 (Y電極驅動部)
在圖3中,表示作為基板的前提技術的Y電極驅動部120的結構。 本Y電極驅動部120具有對PDP10的多個Y電極12分別施加掃描脈 沖(掃描驅動波形)的功能。Y電極驅動部120由Y驅動電路(Y維 持驅動器)121和掃描驅動電路(掃描驅動器)122等構成。
Y驅動電路121,生成在子場驅動控制中的維持期間施加的維持脈 沖和在復位期間施加的復位脈沖等、相對于所有Y電極12共通地施加 的脈沖,經由掃描驅動器122,施加到Y電極12。
另一方面,掃描驅動器122,作為子場驅動控制中的在地址期間的 掃描動作,對各個Y電極12施加掃描脈沖。掃描驅動器122存在與 PDP10的Y電極12的個數(n)份對應的電路。
一般地,掃描驅動器122,以64位輸出等的單位集成化,由基板 20上的多個IC(掃描驅動器IC)30構成。因此,例如在具有512個Y電極12的PDP10的情況下,在掃描驅動器122中,合計使用8個64 位輸出的IC30 (64X8 = 512)。各個IC30是在電上同等的功能和負荷。 來自該掃描驅動器122的IC30的輸出通過EPCB (撓性印刷電路 基板/撓性電纜)123等的連接部,與PDP10的Y電極12 (特別是其端 子40)電連接。FPCB123以向PDP10側的端子40蔓延的方式彎曲配 置。
此外,在40型 60型的大畫面的PDP裝置的情況下等, 一般將 掃描驅動器122和其IC30組分為上下的兩個基板(掃描驅動器基板) 20進行安裝。在圖3中,掃描驅動器122構成為分為上側第一基板20-1 , 和下側的第二基板20-2。另外,這里所謂的上下是指在PDP裝置100 和PDPIO的畫面通常垂直配置的狀態(tài)下縱方向的上下。以往,在掃描 驅動器122由兩個基板20構成的情況下,一般采用上下對稱的設計(上 下相同的結構)。例如,在圖3中,上下的各基板20-l、 20-2分別搭載 4個相同的IC20。在本實施方式的掃描驅動器122中,由于作成上側 基板20-l的結構,所以成為上下非對稱的結構。 (現(xiàn)有技術例)
接著,為了進行比較,對與掃描驅動器122相關的現(xiàn)有技術例進 行說明。在圖11中,作為現(xiàn)有的掃描驅動器122的構成例,特別表示 輸出配線(掃描驅動器122的IC30和PDP10側的端子40的連接)的 結構。例如表示對于具有480線的Y電極12的端子(面板端子用Y 表示)40的PDP10,使用8個(第一的IC (#1) 第八的IC (#8)) 例如64位輸出的IC30時的電路結構。本構成例是在多個IC30中,未 使用(非連接)最上部的IC30 (IC#1)的一部分的輸出(第一輸出 第三十二輸出),實現(xiàn)耗電量和溫度的降低的例子。
作為IC30的輸出(輸出端子),存在8個IC30的合計為512位(64 X8 = 512)。該512位輸出相對于480線的Y電極12的端子40剩余 32位份。關于該Y電極12的端子40的數量與所有IC30的輸出位總 數的差的剩余份的32位,將裝置配置中的從最上位的第一的IC (#1) 30的最前頭位的32位份(第一輸出 第三十二輸出)不與Y電極12 的端子40連接,從第三十三起開始連接。即,第一的IC (#1) 30的 后半的32的輸出(第三十三輸出 第六十四輸出)與Y電極12的第一 第三十二的端子40 (Y1 Y32)連接。第二的IC (#2) 30以后的 各IC30的64位輸出依次與Y電極12的第三十三以后的端子40(Y30 Y480)連接。
根據上述構成,降低具有未使用輸出的第一的IC (#1) 30的耗電 量,實現(xiàn)裝置配置中的上側位置的IC30 (ICftl)的溫度降低。對于這 樣的技術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有所揭示。此外,在Y電極12為480線 的情況下,也存在將端子40的數量與所有IC30的輸出為總數的差的 剩余的32位份分割成裝置配置中的最上部和最下部的IC (例如IC#1 和IC#8),分別作成16位份的輸出不與端子40連接的構成例。 (實施方式1)
接著參照圖4 圖5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 1的PDP裝置100中,以配置于從上數第二個的IC30 (ICtt2)的使用 輸出數量為中心降低,實現(xiàn)耗電量和溫度的降低。
在圖4中,對實施方式1的掃描驅動器122的結構進行說明。本 掃描驅動器122分別上下兩個基板20-1、 20-2。在上側的第一基板20-1 上搭載有5個IC30 (ICftl ICtt5)。另一方面,在下側第二基板20-2 上搭載有4個IC30 (ICII6 IC的)。這些IC30都具有64位輸出,在電 上相同。另一個PDP10的Y電極12是512線,具有對應數量的端子 40 (Y1 Y512)。 IC30的輸出(輸出端子用0#表示),向PDP10側的 Y電極12的端子40,通過FPCB123等連接。
此外,作為向第一的IC (#1) 30的輸入的Din (數據輸入),是來 自Y驅動電路121的數據的輸入。該數據是用于決定從掃描驅動器122 向Y電極12的掃描脈沖的輸出的定時的數據等。多個IC30通過數據 輸出的線串聯(lián)連接,使得第一的IC30的最終的數據輸出成為第二的 IC30的輸出輸入。
第一基板20-l中的最上位的第一ICW,和從上數第二位置的第二 的lCft2,分別在64位輸出中,使用一半的32位(與端子40連接)。 其它的IC (#3 的)30使用全64位輸出。第一的IC (#1) 30,作為 前一半的32位份的第一輸出(0#1) 第三十二輸出(Oft32)不與Y 電極12的端子40連接,作為后一半的32位份的第三十三輸出 (0#33) 第六十四輸出(0#64)與第一 第三十二的端子40 (Yl Y32)連接。第二的IC (#2) 30,同樣地作為前一半的32位份的第一 輸出(0#1) 第三十二輸出(Oft32)不與Y電極12的端子40連接, 作為后一半的32位份的第三十三輸出(0#33) 第六十四輸出(0#64) 與第三十三 第六十四的端子40 (Y33 Y64)連接。第三的IC (#3) 30以后的輸出依次與第六十五以后的端子40 (Y65 Y512)連接。
在多個IC30的上下的配置中,考慮第二的IC (#2) 30、接著其相 鄰的IC (#1、 #3) 30在熱方面變得嚴峻。因此,在實施方式l中,首 先,第二的IC(ft2)30在全輸出(0#1 0#64)之中未使用一半(0#1 0#32),使用一半(0#33 0#64)。與此同時,在相鄰的第一的IC (#1) 30中,使用輸出的一半(0#33 0#64)。
根據同樣的考慮,作為其它的實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在第一的IC (#1) 30中使用全輸出(#1 0#64),在第二的IC (#2) 30和第三的 IC (#3)中分別使用一半的輸出這樣的結構。
在圖5的波形中,對實施方式1的掃描驅動器122的電路的動作 進行說明。從上起,"IC#l-Din"的波形61是第一的IC 30的數
據輸入(Din)。 "IC#1-Dout、 ICtt2-Din"的波形62是第一的IC (ftl) 30的最終的數據輸出,同時是接著的第二的IC (ft2) 30的數據輸入。 "CLK"是控制時鐘。"yl" "y64"從IC30的輸出側向Y電極12的端 子40輸入的波形,分別向各端子40依次輸入掃描脈沖60。此外,在 上面表示ICft 1輸出(0# ) {1 、……、64}以及與IC#2輸出(Oft) {1 、……、 64}的對應關系。
為了對作為從PDPIO中的從上數第一個的Y電極12的Yl電極輸 出掃描脈沖60,首先,在作為第一的IC (#1) 30的未使用輸出的最前 頭的32位份的輸出(0#1 0#32)中,如數據空轉期間t所示那樣, 空轉數據(Din的數據),從第一的IC (ttl)的后一半的第三十三位的 輸出(0#33)輸出Yl電極用的掃描脈沖60。由此,依次對從Yl電 極至Y32電極施加掃描脈沖60。接著在第二的IC (#2) 30中也同樣, 未使用前一半的32位份(Ottl Oft32),在期間t數據空轉之后,從第 二的IC#2的第三十三位的輸出(0#33)依次輸出從Y33電極向Y64 電極的掃描脈沖60。
根據實施方式1,特別是在作為在現(xiàn)有溫度方面變得最嚴峻的從上數第二的位置的IC的第二的IC (ft2) 30中具有未使用輸出,采用這
種結構,由于第二的IC (#2) 30的耗電量的降低,所以能夠降低該第 二的IC (#2) 30附近區(qū)域的溫度。因此,能夠使多個IC30中的溫度 分布的平衡變得良好,即使設為不追加放熱板的結構也能夠確?;蛱?高溫度的性能。
(實施方式2)
接著,參照圖6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2 中,與實施方式l同樣采用在第二的IC (tt2) 30以及第一的IC (#1) 30中具有未使用輸出,并且消減驅動中的數據空轉期間(t)的結構。
在圖6中,對實施方式2中的掃描驅動器122進行說明。在實施 方式2的結構中,在第一的IC (ftl) 30和第二的IC (#2) 30中,在 其輸出組(0#l Oft64)的使用(與端子40的連接)的有無方面,為 相反(不重復地分擔)的結構。即,第一的IC(ttl)30的使用輸出(Ott1 Ott32)在第二的IC(tf2)30中為未使用輸出,相反地,第一的IC(ttl) 的未使用輸出(0#33 0#64)在第二的IC (#2) 30中為使用輸出。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一的IC (#1) 30和第二的IC (#2) 30中, 采用作為Din同時(同相)輸入相同的數據并進行動作的結構。根據 上述結構,連續(xù)地施加多個掃描脈沖,不需要圖5所示那樣的數據空 轉期間(t),能夠縮短驅動時間。 (實施方式3)
接著,參照圖7、圖8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進行說明。在實施方 式3中,與實施方式1同樣采用在第二的IC (#2) 30中具有未使用輸 出,并且消減驅動中的數據空轉期間(t)的結構。
在圖7中,對實施方式3中的掃描驅動器122進行說明。在實施 方式3的結構中,以消減在實施方式1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數據空轉期間 (t)為目的,在IC30的外部、特別是數據輸入部的前段,設置移位寄 存器80。作為移位寄存器80,在IC30內設置與內置移位寄存器同樣 的移位寄存器,在本例中設置32位移位寄存器。第二的IC (#2) 30 的未使用輸出是前一半的32位(0#1 0#32)。此外,第一的IC (#1) 30使用全輸出(Oftl Oft64)。第二的IC (#2) 30的后一半的32位的 使用輸出(Ott33 Oft64)與Y電極12的第65 第96的端子40(Y65 Y96)連接。
作為IC30的結構,在IC30中內置移位寄存器(例如64位移位寄 存器為l個以上)是眾所周知的技術。在第二的IC (ft2) 30以后中, 各IC30的內置移位寄存器的串聯(lián)輸出(最終數據輸出Dout)與下一 位置的IC30的內置移位寄存器的串聯(lián)輸入(數據輸入Din)連接。 來自Y驅動電路121的數據輸入(Din)原封不動地輸入第一的IC (#1) 30的數據輸入部,通過移位寄存器80對Din進行32為移位后輸入到 第二的IC (#2)的數據輸入部。
在圖8中,對實施方式3的掃描驅動器122的電路的動作進行說 明。"IC#l-Din"的波形71與實施方式1同樣是第一的IC (#1) 30的 數據輸入(Din)。 "SRout、 IC#2-Din"的波形72是通過移位寄存器80 對Din的數據進行32位移位后的輸出,并且是第二的IC (ft2) 30的 數據輸入。"yl" "y96"從與上述同樣的IC30的輸出側向Y電極12 的端子40輸入的波形,分別向各端子40依次輸入掃描脈沖60。此外, 在上面表示ICftl輸出(Oft) {1、……、64)以及與ICft2輸出(0#) {33、……、64}的對應關系。
在上述圖7的結構的情況下,在第一的IC (#1) 30擔當的64位 輸出中,在前一半的32位輸出份的掃描脈沖60的輸出結束的定時, 向第二的IC (ft2) 30輸入來自移位寄存器80的輸出(SRout)。艮口, 將在第二的IC (ft2) 30中未使用的32位份通過移位寄存器80進行移 位,使向第二的IC (#2)的輸入延遲。由此,按照圖8所示,在第一 的IC (#1) 30和第二的IC (#2) 30之間,對Y電極12的端子40組 連續(xù)輸出掃描脈沖60,能夠消減由上述數據空轉而浪費的時間。 (實施方式4)
接著,在圖9中,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的掃描驅動器122的結 構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4中,與實施方式l不同,將多個IC30的輸 出的使用/未使用設為同樣,通過改變上下的基板20的大小進行熱處 理。在實施方式4中,是在上下分開構成的基板20中,將上側的基板 20-1的尺寸設為比下側的基板20-2大的例子。
上述基板20-l、 20-2例如搭載4個同等的IC30,與端子40側的 連接結構在上下是同樣的。而且,上側的基板20-l的縱方向的長度(L1)設計成比下側的基板20-2的長度(L2)大,在第一的IC (#1)的上方 有間隙。由此,在上側的基板20-l中,與下側的基板20-2相比,來自 IC30的放熱等變得有利。
根據實施方式4,在包括第二的IC (#2) 30的上側的基板20-l的 IC30中,與以前相比能夠降低溫度,即使作成不追加放熱板的結構也 能夠充分確保和提高溫度的性能。 (實施方式5)
接著,在圖10中,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5的掃描驅動器122的 結構。在實施方式5中,與實施方式4相同,與實施方式1等不同, 將多個IC30的輸出的使用/未使用設為同樣,通過改變上下的基板20 中的IC30的配置進行熱處理。在實施方式5中,是將配置于上側的基 板20-l的各IC30的基板(dl)作成比在下側的基板20-2的各IC30的 間隔(d2)寬的構成例。由此,在上側的基板20-l中,與下側的基板 20-2相比,來自IC30的放熱等變得有利,能夠得到與實施方式4同樣 的效果。
此外,為了更有效地實施掃描驅動器122的IC30的溫度的降低, 也可以采用將實施方式1 3和實施方式4或5組合起來的結構。
以上的各實施方式的結構是不需要追加放熱板等其它的放熱元件 就能夠實現(xiàn)溫度降低的結構,但也可以是組合的結構。
以上,基于實施方式對由本發(fā)明人完成的發(fā)明進行了具體的說明, 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要旨的范圍內能夠進 行各種變更,這是不言而喻的。
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fā)明能夠利用于具備IC基板的驅動器的電路的顯示裝置。
權利要求
1. 一種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備用于掃描驅動的第一電極組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和驅動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第一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電路具備對所述第一電極組單獨地施加掃描脈沖的掃描驅動器,所述掃描驅動器具備搭載多個與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端子連接的具有多個輸出的IC的一個以上的基板,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IC之中一部分的第一種的IC,其多個輸出之中的一部分輸出不與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端子連接,所述第一種的IC的一個配置在裝置配置結構中的從最上位起第二的位置。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掃描驅動器具備搭載多個與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端子連接的具有多個輸出的IC的、上側和下側的至少兩個基板,所述上側的基板的IC組,與所述下側的基板的IC組相比,將所 述IC的輸出與所述第一電極組連接的比率小。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掃描驅動器具備搭載多個與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端子連接的具有多個輸出的IC的、上側和下側的至少兩個基板,從所述上側的基板與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端子連接的數量和從所述下側的基板與所述第一 電極組的端子連接的數量相同,所述上側的基板的IC的數量比所述下側的基板的IC的數量多。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種的IC至少存在兩個,所述兩個第一種的IC,是與所述第一電極組連接的輸出和不與所 述第一電極組連接的輸出相反的形狀,同時輸入用于決定所述掃描脈沖的輸出定時的數據而動作。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掃描驅動器中的各個IC,按照根據決定所述掃描脈沖的輸出定時的數據的輸入而輸出所述掃描脈沖的方式動作,利用內置于所述 IC的移位寄存器對所述數據進行移位,將該IC內的最終輸出位的數據 輸入到下一位置的IC,由此對所述第一電極組依次施加所述掃描脈沖, 在相比于所述第一種的IC的數據輸入部的前段、或輸出部的后段, 連接有第一移位寄存器,利用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使所述數據的輸 入或輸出移位,由此對所述第一電極組連續(xù)施加所述掃描脈沖。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的位數和與所述第一種的IC的所述第一 電極組連接的輸出的位數相同。
7. —種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備用于掃描驅動的第一電極組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和驅動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第一電路,其中, 所述第一電路具備對所述第一電極組單獨地施加掃描脈沖的掃描 驅動器,所述掃描驅動器具備搭載多個與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端子連接的 具有多個輸出的IC的、上側和下側的至少兩個基板,在所述至少兩個基板中,所述上側的基板比所述下側的基板大。
8. —種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備用于掃描驅動的第一電極組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和 驅動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第一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電路具備對所述第一電極組單獨地施加掃描脈沖的掃描 驅動器,所述掃描驅動器具備搭載多個與所述第一電極組的端子連接的 具有多個輸出的IC的、上側和下側的至少兩個基板,在所述至少兩個基板中,所述上側的基板與所述下側的基板相比, 安裝所述IC的間隔寬。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關于PDP裝置的掃描驅動器,即使在基板和多個IC的配置結構中的特別是包括從最上位起第二的位置的IC的區(qū)域中,也能夠確?;蛱岣吆碾娏亢蜏囟鹊男阅艿募夹g。掃描驅動器(122)具備搭載多個與Y電極的端子(40)連接的具有多個輸出的IC(30)的例如上側和下側的至少兩個基板(20)?;?20)上的多個IC(30)之中的一部分,其多個輸出之中的一部分的輸出不與Y電極的端子(40)連接,該IC的一個(#2)配置在裝置配置結構中的從最上位起第二的位置。
文檔編號G09G3/293GK101427294SQ20068005440
公開日2009年5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4日
發(fā)明者藤崎隆, 金澤義一 申請人:日立等離子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