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打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打印設備,設置在傳送機構上。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增加生產效率,大量的打印設備配合連續(xù)生產線設置。具體地說,將打印設備配合設置在傳送機構上,當傳送機構帶動待加工物移動至打印設備處時,該打印設備對該物進行打印操作。
但是,本發(fā)明人發(fā)現,該種打印設備中的打印組件,特別是打印噴頭的維護比較復雜。原因是,打印設備和傳送機構為一體化固定設置,維護時,無法將打印設備單獨拆分出,從而無法在舒適位置對打印組件進行維修或更換。特別是寬幅加大的設備,打印組件位于傳送機構的中間,維修人員無法夠及,使得維護更加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打印設備,設置在傳送機構上,使得打印設備能抽離于傳送機構,方便對打印組件進行維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打印設備,設置在傳送機構上,所述傳送機構上設有導軌,所述打印設備配合地設置在所述導軌上,并沿所述導軌在打印工位和維護工位之間往復滑動;
所述打印工位位于所述傳送機構上,用于對所述傳送機構上的物品進行打?。?/p>
所述維護工位位于所述傳送機構外,用于對所述打印設備的噴頭組件進行維護。
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當打印設備位于打印工位時,配合傳送機構的運行,實現了對傳送機構上的待加工物進行打印操作;當需要維護打印設備時,可將打印設備移動至維護工位,而此時維護工位位于傳送機構外,實現了打印設備和傳送機構的分離,為維護人員提供出舒適的維修區(qū)域,方便維護人員對打印設備進行維修。此外,導軌的設置使得對打印裝置的移動輕盈,操作人員無需花費太多人力,即可推動或拉動打印設備。
另外,所述打印設備包含噴頭部和支撐部,所述噴頭部和所述支撐部相互連接;
所述噴頭部內設有打印組件;
所述噴頭部上設有與所述導軌配合的導槽,并通過所述導槽沿所述導軌滑動,在所述打印設備到達所述打印工位時,所述打印組件位于所述傳送機構上;
所述支撐部位于所述傳送機構一側,并且所述支撐部的下側設有滾輪,在所述支撐部移動時,帶動所述噴頭部沿所述導軌滑動。通過支撐部,不僅減輕了噴頭部對于導軌的壓力,保護了導軌,并且還方便了操作人員對噴頭部的移動。此外,由于支撐部提供給噴頭部額外的支撐點,使得噴頭部的滑動穩(wěn)定,提高噴頭部的打印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噴頭部通過一滑軌機構與所述支撐部連接,并沿所述支撐部在豎直方向上往復移動。實現了噴頭部的高度調節(jié)功能,使得該打印設備適用于更多的生產工況,提高了實用性能。
進一步的,所述噴頭部設有用于容納所述打印組件的倉室、對所述倉室開合的門;
在所述門打開后,所述打印組件暴露在外。不僅便于操作人員對打印組件進行維修,還可以保護打印組件與外界隔離,延長打印組件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部的側壁上設有用于提供著力點的拉手。以方便維修人員拖動支撐部。
另外,所述導軌上設有限位機構,用于限制所述打印設備在所述導軌上滑動的極限距離。以防止打印設備的脫落,提高了安全性能。
另外,所述導軌上設有定位結構,用于確定所述打印設備達到所述打印工位或所述維護工位。從而方便維護人員確認打印設備是否位于最準確的工位。
另外,所述導軌通過升降機構設置在所述傳送機構上,所述升降機構帶動所述導軌在豎直方向上移動。實現了導軌的高度調節(jié)功能,使得該打印設備適用于更多的生產工況,提高了實用性能。
另外,所述導軌的數量至少為兩條,并平行地設置在所述傳送機構上。從而提高噴頭部在滑動時的穩(wěn)定性。
另外,所述傳送機構為傳送帶機構,并且所述傳送帶機構的下方設有用于調節(jié)高度的調節(jié)底座。該設計實現了傳送機構的高度調節(jié)功能,使得該打印設備適用于更多的生產工況,提高了實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打印設備在打印工位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打印設備在打印工位時的主視圖;
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打印設備在維護工位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打印設備在維護工位時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發(fā)明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jié)。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jié)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打印設備,如圖1-4所示,設置在傳送機構1上。具體地說,傳送機構1是一種傳送帶機構,它通過一電機的旋轉,帶動傳送帶的運行,從而帶動待加工物的移動。傳送機構1上設有導軌11,該導軌11垂直于傳送機構1的傳送方向,打印設備配合地設置在導軌11上,并沿導軌11在打印工位和維護工位之間往復滑動。其中,打印工位位于傳送機構1上,用于對傳送機構1上的物品進行打?。痪S護工位位于傳送機構1外,用于對打印設備的噴頭組件進行維護。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fā)現,當打印設備位于打印工位時,配合傳送機構的運行,實現了對傳送機構上的待加工物進行打印操作;當需要維護打印設備時,可將打印設備移動至維護工位,而此時維護工位位于傳送機構外,實現了打印設備和傳送機構的分離,為維護人員提供出舒適的維修區(qū)域,方便維護人員對打印設備進行維修。此外,導軌的設置使得對打印裝置的移動輕盈,操作人員無需花費太多人力,即可推動或拉動打印設備。
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打印設備包含噴頭部2和支撐部3,噴頭部2和支撐部3相互連接。具體地說,噴頭部2和支撐部3呈L形,而傳送機構1位于該L形的缺口內。
噴頭部2內設有打印組件21,打印組件21包括打印噴頭、噴頭底座等。噴頭部2上設有與導軌11配合的導槽,導槽位于噴頭部2的兩側以配合導軌的位置,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還應當知曉,導槽還可設置在噴頭部2的底部,但同時還需調整導軌的方向。噴頭部2通過導槽沿導軌11滑動,在打印設備到達打印工位時,打印組件21位于傳送機構1上,對傳送機構上的待加工物進行打印。
支撐部3位于傳送機構1一側,并且支撐部3的下側設有滾輪31,滾輪31直接和地面接觸,也就是說,支撐部3立式地設置在地面上,在支撐部3移動時,帶動噴頭部2沿導軌11滑動。通過支撐部3,不僅減輕了噴頭部2對于導軌的壓力,保護了導軌,并且還方便了操作人員對噴頭部2的移動。此外,由于支撐部3提供給噴頭部2額外的支撐點,使得噴頭部2的滑動穩(wěn)定,提高噴頭部2的打印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滾輪31還可設置在與其配合的導軌上,即圖中的滾輪31也可以沿導軌滑動。該導軌可為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本發(fā)明并未對該導軌作出任何改進,故不與累述。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噴頭部2通過一滑軌機構4與支撐部3連接,并沿支撐部3在豎直方向上往復移動。該滑軌機構4可為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只需起到帶動噴頭部2沿支撐部3在豎直方向移動的效果即可,故不與累述。該設計實現了噴頭部2的高度調節(jié)功能,使得該打印設備適用于更多的生產工況,提高了實用性能。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噴頭部2設有用于容納打印組件21的倉室、對倉室開合的門22,倉室呈立方體并具有一個開口,該開口橫跨立方體的兩個側面,門22呈L形,其一側緣活動設置在開口的邊緣處,對該開口翻轉式開合,在門22打開后,打印組件21暴露在外。門22的設計不僅便于操作人員對打印組件21進行維修,還可以保護打印組件21與外界隔離,延長打印組件21的使用壽命。
值得一提的是,支撐部3的側壁上設有用于提供著力點的拉手32,以方便維修人員拖動支撐部3。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導軌11通過升降機構12設置在傳送機構1上,升降機構帶動導軌11在豎直方向上移動。該升降機構可為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只需起到帶動導軌11在豎直方向上移動的效果即可,故不與累述。該設計實現了導軌的高度調節(jié)功能,使得該打印設備適用于更多的生產工況,提高了實用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導軌11的數量至少為兩條,并平行地設置在傳送機構1上。從而提高噴頭部2在滑動時的穩(wěn)定性。
另外,傳送機構1為傳送帶機構,并且傳送帶機構的下方設有用于調節(jié)高度的調節(jié)底座13。該調節(jié)底座13可為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只需起到調節(jié)傳送機構高度的效果即可,故不與累述。該設計實現了傳送機構的高度調節(jié)功能,使得該打印設備適用于更多的生產工況,提高了實用性能。
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打印設備。第二實施方式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改進方案,主要改進之處在于:導軌11上設有限位機構,用于限制打印設備在導軌11上滑動的極限距離,限位機構可為設置在導軌上的限位擋板,以阻止打印設備的繼續(xù)滑動,以防止打印設備的脫落,提高了安全性能。
此外,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導軌11上設有定位結構,用于確定打印設備達到打印工位或維護工位,定位結構可為設置在導軌上的凹槽和打印設備上的凸臺,通過嵌入結構的方式實現定位效果,從而方便維護人員確認打印設備是否位于最準確的工位。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