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生產(chǎn)中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側圍返修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車輛事故很多,許多事故造成車身變形,汽修廠修車時需要借助外力才可以把變形的車輛校正,目前用的車身校正平臺都包括工作平臺、舉升系統(tǒng)、拉塔及底座,但拉塔一般比較重,不太容易活動而且車要上到平臺上經(jīng)常借助外力或工具才可以。
汽車白車身放在檢測平臺上固定后,再用三坐標進行測量,是確認白車身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每種車型的軸距和輪距不同,每一種車型需要對應一種檢測平臺用以定位車身進行三坐標測量。若三種不同車型要檢測,就需要制作三個白車身檢測平臺。由于車型推陳出新較快,一個汽車公司生產(chǎn)的車型往往會多于三種,那么檢測平臺的投入成本就會更高。
在此技術出來前,由側圍返修由人工把側圍總成放在簡易的鐵架子臺上或者放在有膠墊的地板上做側圍總成的檢查和返修工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圍返修裝置,旨在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側圍返修裝置,所述側圍返修裝置包括固定支架、翻轉架、兩個連接板、翻轉氣缸及多個側圍固定夾持器,兩個所述連接板設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翻轉氣缸設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翻轉架連接所述連接板,所述翻轉架的每一端上分別設有一個所述側圍固定夾持器,所述翻轉架通過所述翻轉氣缸運動帶動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擺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側圍返修裝置還包括多個上支撐板及多個下支撐板,多個所述上支撐板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多個所述下支撐板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翻轉架包括底框,分別在所述底框的四個角向外延伸的支桿,所述底框中間設有連接豎梁,所述支桿與所述底框的橫邊框的夾角為30度。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板,設于所述底板上的四個支柱,四個所述支柱的頂面連接面板,所述面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5-40度。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面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度。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連接板與所述翻轉架通過鉸鏈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日常維護、維修,制造成本低,經(jīng)濟效益可觀;新結構比原來工藝提高效率達2倍之多;此新結構減少工人數(shù)量及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更符合人機工程學;此新結構減少原來檢查側圍總成時損傷零件的風險,降低運行風險;此新結構具有防錯功能,減少操作時的由誤操作帶來的風險及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側圍返修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標記:10-固定支架 20-翻轉架 30-翻轉氣缸 40-上支撐板 50-下支撐板 60-連接板 70-側圍固定加持器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圍返修裝置,所述側圍返修裝置包括固定支架10、翻轉架20、兩個連接板60、翻轉氣缸30及多個側圍固定夾持器70,兩個所述連接板60設于所述固定支架10,所述翻轉氣缸30設于所述固定支架10上,所述翻轉架20連接所述連接板60,所述翻轉架20的每一端上分別設有一個所述側圍固定夾持器70,所述翻轉架20通過所述翻轉氣缸30運動帶動在所述固定支架10上擺動。
所述側圍返修裝置還包括多個上支撐板40及多個下支撐板50,多個所述上支撐板40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支架10上,多個所述下支撐板50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支架10上。
所述翻轉架20包括底框,分別在所述底框的四個角向外延伸的支桿,所述底框中間設有連接豎梁,所述支桿與所述底框的橫邊框的夾角為30度。
所述固定支架10包括底板,設于所述底板上的四個支柱,四個所述支柱的頂面連接面板,所述面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5-40度。
所述面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度。
所述連接板60與所述翻轉架20通過鉸鏈連接。
此側圍返修裝置結構圖,如附圖1所示,主要由側圍零件、翻轉架20、鉸鏈鏈接、下支撐板50、固定支架10、側圍固定加持器70、上支撐板40、翻轉氣缸30組成。固定支架10連著翻轉氣缸30,翻轉氣缸30推動翻轉架20在返修側圍狀態(tài)與取側圍零件狀態(tài)之間切換;當處于返修側圍狀態(tài)時,翻轉氣缸30縮回,并帶動翻轉架20靠在上支撐板40上,側圍固定加持器70在翻轉過程中一直處于加緊位置(圖中只是表示打開狀態(tài));當處于取側圍狀態(tài)時,翻轉氣缸30推出,并帶動翻轉架20靠在下支撐板50上,側圍固定加持器70在取件時打開,上件后關閉;此結構有互鎖裝置,必須在側圍零件上完后,側圍固定加持器70才能關閉,在返修完成后,翻轉架20翻到下支撐板50后,側圍固定加持器70才能打開,之后取件。
工作原理:通過選取側圍零部件共性特征進行加持、固定、翻轉來完成不同工作狀態(tài)下返修裝置的姿態(tài)自動切換,提高工人勞動效率的同時減少工人勞動強度。
相比原始的返修工藝,使用此側圍返修裝置結構,人工少了1人,時間減少一半。
該涂膠工具已應用在CN112車型焊裝生產(chǎn)線上,通過實際生產(chǎn)證明,使用該側圍返修臺結構后,返修效率提高1倍。優(yōu)化設計該結構,以簡單的原理實現(xiàn)了自動輔助返修側圍產(chǎn)品的功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以下是車間實際運行參數(shù):采用此新結構可以減少工人檢查側圍總成時間與返修的人機工程問題,減少工人勞動強度;采用此新結構可以減少一名工人;每臺車檢查時間由原來82秒降到40秒,提高生產(chǎn)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