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切割工具,并且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切割工具的接頭。在下文中,將通過參照一把剪刀以示例的方式來解釋本發(fā)明。然而,應當注意,本發(fā)明還可以結合其它切割工具來實現(xiàn)。
背景技術:
先前,已知具有接頭的一把剪刀,其中第一刀片設置有從所述第一刀片凸出的T形軸,并且其中第二刀片設置有孔,所述孔的形狀允許T形軸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旋轉到預定的相互位置時穿過該孔。一旦T形軸穿過孔,則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旋轉離開預定的相互位置,使得T形軸的橫向部分與第二刀片的外表面接觸,并且由此將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相互鎖定。
先前已知的解決方案的問題是,提供由金屬制成的軸和具有最佳形狀的孔是困難且昂貴的。相反,軸和孔設置有尖角,這使得使T形軸穿過孔相對困難。
此外,在使用剪刀期間,軸和孔的銳邊導致在接頭附近出現(xiàn)刮痕(scratch),這最終將磨損材料,使得接頭可能在該把剪刀的整個壽命期間不能保持足夠緊。由于在切割時松動的接頭使得刀片之間出現(xiàn)間隙,這可能降低該把剪刀的性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使用如在獨立權利要求1和8中限定的新型切割工具和制造方法來解決上述缺點。
使用布置在設置在切割工具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中的孔中的第一嵌入件和第二嵌入件使得更容易以最佳方式成形接頭的表面,以便于容易地組裝和拆卸切割工具。另外,如果確定刀片的材料對于嵌入件和軸來說不是最佳的,則可以由除了刀片的材料之外的其它材料容易地制造所述嵌入件和軸。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從屬權利要求中公開。
附圖說明
下面,將以示例的方式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其中:
圖1和圖2示出了切割工具的第一實施例;
圖3是圖1和圖2的切割工具中的接頭的放大視圖;和
圖4和圖5示出了圖3中的接頭的細節(jié)。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示出了切割工具1的第一實施例。在所示的示例中,切割工具1由一把剪刀構成,其中,第一刀片2和第二刀片3通過接頭4相互附接。第一把手5和第二把手6可操作地連接到第一刀片2和第二刀片3,以用于使第一刀片2和第二刀片3圍繞接頭4的旋轉軸線7相對于彼此運動。
圖4和圖5示出了圖3的接頭4的細節(jié)。接頭4包括第一嵌入件8,所述第一嵌入件8具有凸出到第一刀片2中的孔10中的凸出端部9。此外,第一嵌入件8包括凸緣11,所述凸緣11與第一刀片2的外表面12相接觸。
軸13具有第一端部14和第二端部15,所述第一端部14連結到第一嵌入件8的凸出端部9,所述第二端部15從第一嵌入件8的凸出端部9凸出。因此,軸13布置為作為第一嵌入件8的凸出端部9的延伸部。軸13在第二端部15處設置有至少一個橫向肩部16。然而,在附圖中,通過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軸13的第二端部設置有兩個橫向肩部16,使得軸13的第二端部15大體為T形。
第二嵌入件17具有凸出端部18,所述凸出端部18凸出到第二刀片3中的孔19中。第二嵌入件17的凸緣20與第二刀片3的外表面21相接觸。第二嵌入件17具有接收軸13的第二端部15的孔22。第二嵌入件17設置有接合表面23,所述接合表面23用于與軸13的肩部16接合,以用于將軸13的第二端部15附接到第二嵌入件17。在圖3至圖5的示例中,接合表面23是第二嵌入件17的背離第一刀片2的外表面。在示出的示例中,孔22延伸貫穿整個第二嵌入件17,使得軸的第二端部15穿過整個第二嵌入件17凸出。然而,這在所有實施例中并不是必需的,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那樣,第二嵌入件的孔不需要完全貫穿第二嵌入件,而是相反,可以將孔實現(xiàn)為接收軸的第二端部的腔體。
如圖3和圖5最佳地示出的那樣,第二嵌入件17的孔22的形狀和寬度允許在軸和第二嵌入件旋轉到預定的相互釋放位置時,具有肩部16的軸13的第二端部15進入孔22。實際上,在這個階段,所示出的肩部16旋轉到箭頭24所示的位置,在該位置,孔22的直徑足夠大,以允許肩部16穿過孔22。然而,當軸13和第二嵌入件17未旋轉到預定的相互釋放位置時,孔22的形狀和寬度阻止軸13和肩部16穿過孔22。出于實際的原因,釋放位置被設置為使得當軸13和第二嵌入件17到達釋放位置時,刀片處于打開位置,換言之,第一刀片2和第二刀片3已經(jīng)圍繞旋轉軸線7相互旋轉成盡可能彼此遠離。
軸13經(jīng)由第一嵌入件8附接到第一刀片2,以與第一刀片2一起圍繞旋轉軸線7旋轉。為了方便這一點,第一嵌入件8需要固定到第一刀片2,使得第一嵌入件8總是與第一刀片2一起旋轉。實現(xiàn)這一點的一個替代方案是第一刀片2中的孔10不是圓形的,而是例如為橢圓形的或具有角部的,而第一嵌入件8具有將其自身鎖定到孔10中的匹配形狀。類似地,第二嵌入件17附接到第二刀片3以與第二刀片3一起圍繞旋轉軸線7旋轉。這也可以通過為第二刀片3中的孔19選擇合適的形狀并且為第二嵌入件17選擇匹配的形狀來實現(xiàn)。替代地,孔10和孔19可以是圓形的,在這種情況下,嵌入件可以例如以一些其它方式(例如通過使用粘合劑等)不可旋轉地附接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
在所示的示例中,接合表面23相對于第一嵌入件8傾斜,使得當?shù)谝坏镀?和第二刀片3相互靠近時(圖1至圖3中示出的位置),肩部16與接合表面23的部分25相接觸,與當?shù)谝坏镀?和第二刀片3相互遠離(圖中未示出)時與肩部16相接觸的接合表面23的部分26相比,該部分25更遠離第一嵌入件8。利用這種傾斜的接合表面23獲得的優(yōu)點是,在切割動作開始時(當?shù)镀嗷バD成彼此遠離時),接頭相對松動。然而,隨著刀片運動而相互更靠近,肩部16運動而更靠近接合表面的距離第一嵌入件8最遠的部分25。由此,接頭中的張力在切割動作結束時變得更高,使得第一刀片2和第二刀片3在切割運動結束時被以最大的力朝向彼此擠壓。這防止了在切割運動結束時在第一刀片2和第二刀片3之間出現(xiàn)間隙(這對于諸如一把剪刀的切割工具1而言是重要的),以使切割工具盡可能有效地工作。
從圖3可以看出,接合表面23設置有為從接合表面23向外凸出的凸起形式的阻擋部27。一旦軸在圖3中逆時針旋轉到釋放位置,該阻擋部27與肩部16中的一個相接觸。這提高了用戶友好性,因為由于阻擋部使得無法進一步相互旋轉,所以對于用戶來說非常容易知道何時已經(jīng)達到釋放位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以示例的方式假設軸13通過延伸穿過第一嵌入件8的螺釘28(例如鋼螺釘)連結到第一嵌入件8。這樣的螺釘使得用戶能夠調(diào)整接頭4的拉緊程度。此外,螺釘28可以大體延伸通過整個軸13,在這種情況下螺釘28增強了軸13。實際上,圖4中的螺釘28的上端部可以通過軸13的上表面可見,或替代地,如圖4中所示的那樣,該上端部不可見,但是螺釘?shù)亩瞬靠拷S的上表面。在這兩種情況下,螺釘28均大體延伸通過整個軸13。
然而,應當觀察到的是,在所有實施例中,螺釘?shù)氖褂貌皇潜仨毜?。一種可能的替代方案是將軸13和第一嵌入件8制造成包括僅一個單一部件。在這種情況下,結合的軸和第一嵌入件的材料將軸的第一端部14連結到第一嵌入件8的凸出端部9。
第一嵌入件8、第二嵌入件17和軸13中的一個或多個可以由塑料制成。一種替代方案是使用玻璃纖維增強的聚酰胺。在這種情況下,用于切削工具的接頭4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來制造:
例如,鋼制的第一刀片2在樞軸4的位置處設置有孔,并且布置在模具中。例如使用注射成型工藝在模具中鑄造出第一嵌入件8。例如,鋼制的第二刀片3在樞軸4的位置處設置有孔,并且布置在模具中。例如使用注射成型工藝在模具中鑄造出第二嵌入件17。
還可以使用注射成型工藝鑄造軸13,在鑄造軸13之后,軸13的第一端部14可以通過螺釘28附接到第一嵌入件8。
軸13和第二嵌入件17旋轉到預定的相互釋放位置,在該釋放位置,具有肩部16的軸穿過第二嵌入件17中的孔22。最終,軸13和第二嵌入件17旋轉遠離預定的相互釋放位置,使得肩部16與第二嵌入件17的接合表面23相接合,并且經(jīng)由肩部16和接合表面23將第一刀片2和第二刀片3相互鎖定。
例如,通過注射成型在模具中制造接頭的部件所獲得的優(yōu)勢是,更加容易根據(jù)期望的公差精確地制造各個部件,并且可以容易地將部件的邊緣成形為圓的并且無需額外的工作階段或花費,該圓的邊緣使得接頭的組裝更加容易。因此,可以以這種形狀和尺寸制造部件,并且可以使用使得在切割工具的使用期間材料磨損最小化的材料制造這些部件。
應當理解,上述說明和附圖僅旨在說明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改變和修改本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