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鑿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于鑿除硬質物料的鑿具。
通常的石刻及建筑施工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硬質石料或障礙物,而在其上鑿空、開槽或將其清除,常用的手段是用錘子擊打鑿具上端,以此通過沖擊力的作用完成此類工作,這種原始的鑿具及消除方法是直接將錘子的沖擊力傳遞到被鑿的硬物上,其沖鑿的效率較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將錘子的沖擊力有效放大進而提高鑿具鑿除效率的鑿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鑿具,它有一個鑿頭,其特征在于鑿頭的上段位于綜合套管內,鑿頭的桿身上有彈簧,彈簧位于鑿頭的桿身段設置的凸臺與綜合套管下端設置的塞環(huán)之間,鑿頭的中上段套設有鉆座套,上述凸臺、鉆座套與綜合套管之間為動配合,上述綜合套管的上端位于外套內且兩者間為動配合,外套的中部有一油缸,油缸內為上小、下大的臺階狀內腔,上段小口徑內腔中有一小徑活塞,下端大口徑內腔中有一大徑活塞,大、小活塞的彼此相對的活塞頭之間有液壓油,上述油缸內腔外圍有油路,油路將油缸內腔的上下兩端連通,油缸與大、小活塞及油路與外套之間設有密封件,小活塞的上端與固定在外套上端的受力塊接觸,大活塞的下端與鉆座套接觸。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利用了液壓原理,鑿具設置在大活塞的下部,當鐵錘擊打小活塞的上部受力塊時,小活塞將鐵錘的打擊沖擊力傳遞到大活塞上,通過液體傳遞壓強使鑿具得到了比鐵錘的沖擊力大若干倍的沖擊力,并通過鑿具的端部作用到被鑿物體上,從而提高了鑿具的鑿除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如圖所示,鑿頭10的下端為常規(guī)形狀,鑿頭10的上段位于綜合套管20內,鑿頭10的桿身上有彈簧30,彈簧30位于鑿頭10的桿身段設置的凸臺11與綜合套管20下端設置的塞環(huán)40之間,鑿頭10的中上段套設有鉆座套50,上述凸臺11、鉆座套50與綜合套管20之間為動配合,綜合套管20的上端位于外套內,兩者間為動配合,外套60的中部有一油缸70,油缸70內為上小、下大的臺階狀內腔,上段小口徑內腔中有一小徑活塞90,下端大口徑內腔中有一大徑活塞100,小活塞90、大活塞100的彼此相對的活塞頭91、101之間有液壓油80,油缸70內腔外圍有油路71,油路71將油缸70內腔的上下兩端連通,油缸70與大、小活塞90、100及油路71與外套60之間設有密封件,小活塞90的上端與固定在外套60上端的受力塊接觸,大活塞100的下端與鉆座套50接觸。
油缸70的上部端面有一臺階狀的密封環(huán)160,其小徑端伸至其上方的墊塊190內,墊塊190的軸向截面為H形,密封環(huán)160與墊塊190之間有一撐套180,所述的小活塞90的上段桿身自下而上穿過上述的密封環(huán)160、墊塊190及其間的密封圈170、撐套180,受力塊包括外部的大受力塊201、位于外套60內的小受力塊200相連接而構成。
油缸70的下部端面有一密封環(huán)120,密封環(huán)120的下部的小直徑端位于綜合套管20上端管內,綜合套管20的內臺面與密封環(huán)120的下端面之間有密封墊110,密封環(huán)120的上端面凹臺處有一密封圈130。
外套60的下端口處設有防止綜合套管20脫落的限位環(huán)140,外套60的外壁上固定有手柄150。
以下結合結構和工作原理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說明。
油缸70的油腔為一上小下大的腔體,油缸70的外圍設有油路71,其兩端分別與油缸70的上下兩端連通,大活塞100和小活塞90的活塞頭101、91分別位于上述油缸70的大小口徑油腔內,在油缸70的底部連接一個密封環(huán)120,大活塞100從密封環(huán)120內穿過,所設的密封圈130為一緩沖油圈,它保護著大活塞100的活塞101向下移動時避免受碰而遭損傷,另外,綜合套管20與密封環(huán)120配合防止液壓油從密封圈130處滲出,鑿具10的上端位于鉆座套50內,彈簧30受力擠壓而收縮,鉆座套50、鑿具10在綜合套管20內移動,通過綜合套管20下部連接的塞環(huán)40對彈簧30施加壓力,彈簧30受到壓力后,通過鑿具10上的凸臺11對鉆座套50及大活塞100施加一個予應力作用,同時綜合套管20又限制鑿具10及鉆座套50擺動,保護大活塞100及其活塞101免受側傷;在油缸70的上部也連接有一個密封環(huán)160,小活塞90的桿身從密封環(huán)160內穿過,密封環(huán)160上設有兩個注油嘴161與油路71連通,與密封環(huán)160連接的有密封圈170,它們也是防止液壓油滲出的,墊塊190起著保護結構、限制小活塞90極限運動的作用,小活塞90的桿身穿過墊塊190,并在其上端裝置一小受力塊201和大受力塊200,大受力塊200連接在外套60上,外套60在油缸70的外壁上相對滑動,外套60的下端連接一限位環(huán)140,它通過與綜合套管20上的臺階21配合限制外套60的移動范圍。
當鐵錘擊打大受力塊201時,大受力塊201推動小受力塊200,小活塞90和外套60運動,小活塞90又通過液壓油80推動大活塞100運動,大活塞100運動時推擠大活塞100被面的與油路71底部相連的液壓油,并通過油路71向上流進小活塞90被面的部位,同時大活塞100運動并推動鉆座套50及鑿具10運動,由于鑿具10上有已儲壓力的彈簧30,所以彈簧30被壓縮后壓力增大,由于大活塞100的面積比小活塞90的面積大幾倍,所以運動時鑿具10的下端鑿頭就會產(chǎn)生比鐵錘打擊力大幾倍的沖力,當鐵錘的擊打力消除時,彈簧30的彈力通過鑿具上的凸臺11推動鑿具10及鉆座套50大活塞100向回運動,同時也通過油體推動小活塞90,使小活塞90排擠塞環(huán)內的油體通過小受力塊200帶動大受力塊201向回運動,大受力塊201同時帶動外套60也向回運動,由于在外套60的尾部裝有一個限位環(huán)150,通過與綜合套管20上的墊肩配合,所以外套60只能回到原始初位,同時由于油缸70的底部連接處有一個緩沖密封圈130,所以當鐵錘擊打大受力塊超過極限規(guī)定時,小活塞90尾部的墊塊190和緩沖油圈130會同時起到限制保護作用;另外由于鑿具是手工操作的,所以特加設一個可裝卸的活動手柄150,以便手工操作時,提供安全和方便感。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鑿具,它有一個鑿頭(10),其特征在于鑿頭(10)的上段位于綜合套管(20)內,鑿頭(10)的桿身上有彈簧(30),彈簧(30)位于鑿頭(10)的桿身段設置的凸臺(11)與綜合套管(20)下端設置的塞環(huán)(40)之間,鑿頭(10)的中上段套設有鉆座套(50),上述凸臺(11)、鉆座套(50)與綜合套管(20)之間為動配合,綜合套管(20)的上端位于外套(60)內且兩者間為動配合,外套(60)的中部有一油缸(70),油缸(70)內為上小、下大的臺階狀內腔,上段小口徑內腔中有一小徑活塞(90),下端大口徑內腔中有一大徑活塞(100),大、小活塞(90)、(100)的彼此相對的活塞頭(91)、(101)之間有液壓油(80),上述油缸(70)的內腔外圍有油路(71),油路(71)將油缸(70)內腔的上下兩端連通,油缸(70)與大小活塞(90)、(100)及油路(71)與外套(60)之間設有密封件,小活塞(90)的上端與固定在外套(60)上端的受力塊接觸,大活塞(100)的下端與鉆座套(50)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鑿具,其特征在于油缸(70)的上部端面有一臺階狀的密封環(huán)(160),其小徑端伸至其上方的墊塊(190)內,密封環(huán)(160)上設有兩個注油嘴(161)與油路(71)連通,墊塊(190)的軸向截面為H形,密封環(huán)(160)與墊塊(190)之間有一撐套(180),所述的小活塞(90)的上段桿身自下而上穿過上述的密封環(huán)(160)、墊塊(190)及其間的撐套(180),受力塊包括外部的大受力塊(201)、位于外套(60)內的小受力塊(200)相連接而構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鑿具,其特征在于油缸(70)的下部端面有一密封環(huán)(120),密封環(huán)(120)的下部的小直徑端位于綜合套管(20)上端管內,綜合套管(20)的內臺面與密封環(huán)(120)的下端面之間有密封墊(110),密封環(huán)(120)的上端面凹臺處有一密封圈(13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效鑿具,其特征在于外套(60)的下端口處設有防止綜合套管(20)脫落的限位環(huán)(140),外套(60)的外壁上固定有手柄(15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能將錘子的沖擊力有效放大進而提高鑿具鑿除效率的鑿具,它有一個鑿頭位于綜合套管內,鑿頭的桿身上的凸臺與綜合套管間設置有彈簧,凸臺、鉆座套與綜合套管之間為動配合,外套內的油缸中的大、小徑活塞間有液壓油,本實用新型利用了液壓原理,鐵錘擊打受力塊的沖擊力小活塞傳遞到大活塞上,通過液體傳遞壓強使鑿具得到大若干倍的沖擊力作用到被鑿物體上,從而提高了鑿具的鑿除效率。
文檔編號B25D3/00GK2426400SQ00232730
公開日2001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龔鳳鳴 申請人:龔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