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輪胎式壓路機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由于公路交通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壓路機也必然不斷更新,使得對設備的要求更高,而且壓路機在碾壓作業(yè)過程中,要求路面的平整度、密實度、滲水性等也要達到更高的要求,所以就使得對現(xiàn)有的壓路機在某些方面或者裝置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得到客戶的滿意,更能對我國的公路交通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
在與其它膠輪式壓路機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有些輪胎式壓路機只單單采用單向、單泵、單濾芯,且灑水噴頭數(shù)量少、灑水量小,且固定式排量進行灑水作業(yè)。尤其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灑水裝置,如果發(fā)生故障,就會影響作業(yè)進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該灑水裝置能夠確保為輪胎式壓路機前輪和后輪進行持續(xù)有效的灑水,不會影響作業(yè)進度,并且該灑水裝置的灑水量大,能夠滿足作業(yè)需要。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水箱、后水箱、前灑水器和后灑水器,所述前水箱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的前部,所述后水箱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的后部,所述前灑水器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前輪的上方,所述后灑水器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后輪的上方,所述前灑水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前灑水管和第二前灑水管,所述第一前灑水管和第二前灑水管上均設置有多個前灑水頭,所述后灑水管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后灑水管和第二后灑水管,所述第一后灑水管和第二后灑水管上均設置有多個后灑水頭,所述前水箱連接有前輸水管,所述第一前灑水管通過第一分水管與前輸水管相連接,所述第一后灑水管通過第二分水管與前輸水管相連接,所述后水箱連接有后輸水管,所述第二前灑水管通過第三分水管與后輸水管相連接,所述第二后灑水管通過第四分水管與后輸水管相連接,所述前輸水管上安裝有前水泵和前電磁閥,所述后輸水管上安裝有后水泵和后電磁閥。
上述的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輸水管上安裝有前過濾器,所述前過濾器設置在所述前電磁閥和前水泵之間,所述后輸水管上安裝有后過濾器,所述后過濾器設置在所述后電磁閥和后水泵之間。
上述的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灑水管和第二前灑水管通過多個前固定板相連接,所述前固定板上設置有供第一前灑水管穿過的第一前固定塊和供第二前灑水管穿過的第二前固定塊;所述第一后灑水管和第二后灑水管通過多個后固定板相連接,所述后固定板上設置有供第一后灑水管穿過的第一后固定塊和供第二后灑水管穿過的第二后固定塊。
上述的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固定塊、第二前固定塊、第一后固定塊和第二后固定塊均由相互拼接的兩個定位塊構成,兩個所述定位塊通過螺栓連接,兩個所述定位塊相對的面上均開設有用于拼接成一個圓的半圓槽。
上述的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灑水管、第二前灑水管、第一后灑水管和第二后灑水管均為鋼管。
上述的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對該灑水裝置進行控制的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一灑水開關和第二灑水開關,所述第一灑水開關和第二灑水開關均為雙刀單擲開關,所述第一灑水開關的第一靜觸點和第二靜觸點均與24V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一灑水開關的第一動觸點與前電磁閥的正極相接,所述前電磁閥的負極接地,所述第一灑水開關的第二動觸點與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源負極接地,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機正極接線端與前水泵的正極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機負極接線端與前水泵的負極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模塊正極輸出端與第一電位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模塊負極輸出端與第一電位器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電位器的中間輸出端與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模塊輸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灑水開關的第一靜觸點和第二靜觸點均與24V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二灑水開關的第一動觸點與后電磁閥的正極相接,所述后電磁閥的負極接地,所述第二灑水開關的第二動觸點與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源負極接地,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機正極接線端與后水泵的正極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電機負極接線端與后水泵的負極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模塊正極輸出端與第二電位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模塊負極輸出端與第二電位器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中間輸出端與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模塊輸入端相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
2、本實用新型前輸水管上的前水泵或前電磁閥發(fā)生故障導致前水箱內的水無法輸送至前灑水器和后灑水器時,此時后水箱也可以正常的將水輸送至前灑水器和后灑水器,反之,當后輸水管上的后水泵或后電磁閥出現(xiàn)故障導致后水箱內的水無法輸送至前灑水器和后灑水器時,此時前水箱也可以正常的將水輸送至前灑水器和后灑水器,確保該灑水裝置能夠為輪胎式壓路機前輪和后輪進行灑水,不會影響輪胎式壓路機施工作業(yè)進度,并且該灑水裝置的灑水量大,能夠滿足作業(yè)需要。
3、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前過濾器,能夠對前水箱輸出的水進行有效的雜質過濾,同理,通過設置后過濾器,能夠對后水箱輸出的水進行有效的雜質過濾。
4、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控制電路,能夠有效的控制前灑水器和后灑水器的出水量和出水速度。
5、本實用新型的實現(xiàn)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前灑水器和后灑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兩個定位塊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控制電路的電路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前水箱; 2—后水箱; 3—后電磁閥;
4—后過濾器; 5—前電磁閥; 6—前過濾器;
7—前水泵; 8—后水泵; 9—前輸水管;
10—后輸水管; 11—第一分水管; 12—第二分水管;
13—第三分水管; 14—第四分水管; 15—前灑水器;
15-1—第一前灑水管; 15-2—第二前灑水管; 15-3—前灑水頭;
16—后灑水器; 16-1—第一后灑水管; 16-2—第二后灑水管;
16-3—后灑水頭; 17—前固定板; 18—后固定板;
19—第一前固定塊; 20—第二前固定塊; 21—第一后固定塊;
22—第二后固定塊; 23—前定位接頭; 24—后定位接頭;
25—第一灑水開關; 26—第二灑水開關; 27—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
28—第一電位器; 29—第二電位器; 30—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
31—定位塊; 31-1—半圓槽; 32—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輪胎式壓路機灑水裝置,包括前水箱1、后水箱2、前灑水器15和后灑水器16,所述前水箱1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的前部,所述后水箱2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的后部,所述前灑水器15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前輪的上方,所述后灑水器16設置在輪胎式壓路機后輪的上方,所述前灑水器15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前灑水管15-1和第二前灑水管15-2,所述第一前灑水管15-1和第二前灑水管15-2上均設置有多個前灑水頭15-3,所述后灑水管16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后灑水管16-1和第二后灑水管16-2,所述第一后灑水管16-1和第二后灑水管16-2上均設置有多個后灑水頭16-3,所述前水箱1連接有前輸水管9,所述第一前灑水管15-1通過第一分水管11與前輸水管9相連接,所述第一后灑水管16-1通過第二分水管12與前輸水管9相連接,所述后水箱2連接有后輸水管10,所述第二前灑水管15-2通過第三分水管13與后輸水管10相連接,所述第二后灑水管16-2通過第四分水管14與后輸水管10相連接,所述前輸水管9上安裝有前水泵7和前電磁閥5,所述后輸水管10上安裝有后水泵8和后電磁閥3。
本實施例中,該灑水裝置在使用時,打開前電磁閥5和后電磁閥3,并開啟前水泵7和后水泵8,前水箱1內的水經(jīng)前水泵7泵送至前灑水器15的第一前灑水管15-1和后灑水器16的第一后灑水管16-1,進而通過第一前灑水管15-1上的前灑水頭15-3向輪胎式壓路機前輪灑水,通過第一后灑水管16-1上的后灑水頭16-3向輪胎式壓路機后輪灑水;同理,后水箱2內的水經(jīng)后水泵8泵送至前灑水器15的第二前灑水管15-2和后灑水器16的第二后灑水管16-2,進而通過第二前灑水管15-2上的前灑水頭15-3向輪胎式壓路機前輪灑水,通過第二后灑水管16-2上的后灑水頭16-3向輪胎式壓路機后輪灑水。
本實施例中,該灑水裝置的前水箱1既向前灑水器15的第一前灑水管15-1供水又向后灑水器16的第一后灑水管16-1供水,同理,后水箱2既向前灑水器15的第二前灑水管15-2供水,又向后灑水器16的第二后灑水管16-2供水。這樣,即使與前水箱1相連接的前輸水管9上的前水泵7或前電磁閥5發(fā)生故障導致前水箱1內的水無法輸送至前灑水器15和后灑水器16,此時后水箱2也可以正常的將水輸送至前灑水器15和后灑水器16,反之,當后輸水管10上的后水泵8或后電磁閥3出現(xiàn)故障導致后水箱2內的水無法輸送至前灑水器15和后灑水器16時,此時前水箱1也可以正常的將水輸送至前灑水器15和后灑水器16,確保該灑水裝置能夠為輪胎式壓路機前輪和后輪進行灑水,不會影響輪胎式壓路機施工作業(yè)進度,并且該灑水裝置的灑水量大,能夠滿足作業(yè)需要。
如圖1所示,所述前輸水管9上安裝有前過濾器6,所述前過濾器6設置在所述前電磁閥5和前水泵7之間,所述后輸水管10上安裝有后過濾器4,所述后過濾器4設置在所述后電磁閥3和后水泵8之間。
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前過濾器6,能夠對前水箱1輸出的水進行有效的雜質過濾,同理,通過設置后過濾器4,能夠對后水箱2輸出的水進行有效的雜質過濾。
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前灑水管15-1和第二前灑水管15-2通過多個前固定板17相連接,所述前固定板17上設置有供第一前灑水管15-1穿過的第一前固定塊19和供第二前灑水管15-2穿過的第二前固定塊20;所述第一后灑水管16-1和第二后灑水管16-2通過多個后固定板18相連接,所述后固定板18上設置有供第一后灑水管16-1穿過的第一后固定塊21和供第二后灑水管16-2穿過的第二后固定塊22。
本實施例中,通過多個前固定板17能夠有效的將第一前灑水管15-1和第二前灑水管15-2有效的連接在一起,同理,通過多個后固定板18能夠有效的將第一后灑水管16-1和第二后灑水管16-2有效的連接在一起。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灑水管15-1和第二前灑水管15-2通過前定位接頭23與輪胎式壓路機機架相連接,所述第一后灑水管16-1和第二后灑水管16-2通過后定位接頭24與輪胎式壓路機機架相連接。所述第一前灑水管15-1、第二前灑水管15-2、第一后灑水管16-1和第二后灑水管16-2的兩端均用堵頭封堵。
結合圖2和圖3,所述第一前固定塊19、第二前固定塊20、第一后固定塊21和第二后固定塊22均由相互拼接的兩個定位塊31構成,兩個所述定位塊31通過螺栓32連接,兩個所述定位塊31相對的面上均開設有用于拼接成一個圓的半圓槽31-1。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灑水管15-1、第二前灑水管15-2、第一后灑水管16-1和第二后灑水管16-2均為鋼管。
如圖4所示,該灑水裝置包括用于對該灑水裝置進行控制的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第一電位器28、第二電位器29、第一灑水開關25和第二灑水開關26,所述第一灑水開關25和第二灑水開關26均為雙刀單擲開關,所述第一灑水開關25的第一靜觸點和第二靜觸點均與24V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一灑水開關25的第一動觸點與前電磁閥5的正極相接,所述前電磁閥5的負極接地,所述第一灑水開關25的第二動觸點與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源負極接地,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機正極接線端與前水泵7的正極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機負極接線端與前水泵7的負極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模塊正極輸出端與第一電位器28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模塊負極輸出端與第一電位器28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電位器28的中間輸出端與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模塊輸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灑水開關26的第一靜觸點和第二靜觸點均與24V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二灑水開關26的第一動觸點與后電磁閥3的正極相接,所述后電磁閥3的負極接地,所述第二灑水開關26的第二動觸點與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源正極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源負極接地,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機正極接線端與后水泵8的正極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機負極接線端與后水泵8的負極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模塊正極輸出端與第二電位器29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模塊負極輸出端與第二電位器29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二電位器29的中間輸出端與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模塊輸入端相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電路工作時,同時打開第一灑水開關25和第二灑水開關26,此時第一灑水開關25的第一動觸點與前電磁閥5接通,第一灑水開關25的第二動觸點與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源正極相接,同理,第二灑水開關26的第一動觸點與后電磁閥3接通,第二灑水開關26的第二動觸點與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源正極相接,此時,前電磁閥5和后電磁閥3均打開,前水泵7和后水泵8均開始工作,從而將前水箱1內的水和后水箱2內的水輸送至前灑水器15和后灑水器16內,并通過第一電位器28控制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從而控制前水泵7的轉速,進而控制前灑水器15中第一前灑水管15-1上前灑水頭15-3和后灑水器16中第一后灑水管16-1上后灑水頭16-3的噴水速度;同理,通過第二電位器29可以控制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從而控制后水泵8的轉速,進而控制前灑水器15中第二前灑水管15-2上前灑水頭15-3和后灑水器16中第二后灑水管16-2上后灑水頭16-3的噴水速度。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源正極即為接口Power+,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源負極即為接口Power-,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機正極接線端即為MOTO+,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電機負極接線端即為MOTO-,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模塊正極輸出端即為接口5V+,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模塊負極輸出端即為接口5V-,所述第一直流電機調速器27的模塊輸入端即為接口IN;同理,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源正極即為接口Power+,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源負極即為接口Power-,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機正極接線端即為MOTO+,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電機負極接線端即為MOTO-,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模塊正極輸出端即為接口5V+,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模塊負極輸出端即為接口5V-,所述第二直流電機調速器30的模塊輸入端即為接口IN。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