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道路隔離帶,尤其是指一種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公路建設工程與自然環(huán)境密切相關。隨著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逐步加強,公路建設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開發(fā)建設需要善待環(huán)境,公路生態(tài)綠化作為路域植被系統(tǒng)建設、水土流失防治、景觀建設、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效手段,在生態(tài)公路建設、創(chuàng)建和諧路域環(huán)境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公路上的行車道一般系采用水泥制的隔離墻進行分離,使車輛各行其道,該隔離帶也能夠起到阻礙肇事車輛沖過該隔離帶進入反向車道的作用,如此除會對肇事車輛造成嚴重損壞外,甚至會發(fā)生車輛被撞翻現象,從而危及駕駛員的人身安全,并且此類隔離帶還會使周圍溫度、噪聲升高,故傳統(tǒng)隔離帶顯然不符合當今之需求。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道路系作為園林景觀設計要素之一,更多地應用草花進行造景,在滿足道路基本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又美化了城市環(huán)境,所以業(yè)界有人提出緩沖型綠化隔離帶,其在原有的水泥隔離墻兩側堆疊綠化袋,于綠化袋中填充植物生長材料,利用該綠化袋雖能可種植花草以達綠化之目的,同時還能夠吸收噪聲,并對肇事車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但是緩沖效果仍受到局限性,并且所鋪設的綠化袋相對容易坍塌,壽命較短,不利于市場推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體穩(wěn)固且又可
提升緩沖效果的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 為實現上述之目的,本發(fā)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種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包括一基墩,該基墩系為長條形植生袋堆疊而成的梯狀墻體,該植生袋包括一透氣、透水的袋體,該袋體內填裝植物生長材料;該基墩兩側分別設為臺階狀的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該基墩自下而上系為基層、中間連接層及頂層;其中 所述各層系由長條形植生袋橫向并行鋪設而成,且至少從中間連接層到頂層中每個植生袋的兩延伸部均逐層露出并分別構筑成前述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從而使第一墻面與第二墻面形成一整體?;蛘咚鱿噜弻又g的植生袋系交錯鋪設而成,且至少從中間連接層到頂層中每層植生袋邊緣均逐層露出并分別構筑成前述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從而使第一墻面與第二墻面形成一整體。 所述頂層上還堆疊有復數個植生袋,該些植生袋圍構成一空間,該空間內至少安置有一袋口向上敞開的植生袋。 相鄰層的植生袋之間系由加固層或連接扣或加固層、連接扣共同固接。 所述基層與路面之間由加固層粘接或者由牽引釘固接或者由加固層、牽引釘共同固接。
所述加固層為膠液或水泥。 所述植物生長材料為土壤或有機土壤或蛭石或珍珠巖或沙。 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通過植生袋堆疊而成的梯形基墩,并使基墩兩側的臺階狀之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至少系由中間連接層至頂層中每個植生袋的兩延伸部逐層露出形成,或者也可以由每層植生袋邊緣逐層露出構筑而成,從而第一墻面與第二墻面形成一整體,使整體堆疊更加穩(wěn)固,且又可提升整體緩沖效果,而各植生袋加予種植相應花草等,起到綠化生態(tài)、美觀及環(huán)保作用,可吸收熱量及噪音,有利于市場推廣。
圖1是本發(fā)明俯視效果圖2是圖1的斷面效果圖3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俯視效果4是圖3的斷面效果圖。
附圖標號說明1、基墩11、11'、植生袋11a、袋體11b、植物生長材料11c、吸水材料11d、延伸部12、第一墻面子13、第二墻面14、基層15、中間連接層16、頂層17、空間2、路面3、加固層4、連接扣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請參閱圖1、圖2所示,系為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方式, 一種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包括一基墩l,設于道路中間,該基墩1系為長條形植生袋11堆疊而成的梯狀墻體,其中 該植生袋11包括一透氣、透水的袋體lla,該袋體lla內填裝植物生長材料lib和
吸水材料llc,該植物生長材料lib為土壤或有機土壤或蛭石或珍珠巖或沙。 該基墩1兩側分別設為臺階狀的第一墻面12和第二墻面13,該基墩1自下而上系
為基層14、中間連接層15及頂層16,各層系由長條形植生袋11橫向并行鋪設而成,本實施
例是從基層14至頂層16的每個植生袋11的兩延伸部lld均逐層露出并分別構筑成前述
臺階狀的第一墻面12和第二墻面13,從而使第一墻面12與第二墻面13形成一整體。當
然,還可以是基層14為多層植生袋堆疊而成,也可以不呈臺階狀,但是,為了保證整體的穩(wěn)
固性,至少從中間連接層起一直到頂層中相應植生袋是呈臺階狀堆疊。 所述頂層16上還堆疊有復數個另外的植生袋ll',該植生袋11'結構同上植生袋
ll,在此不加予詳述;該些植生袋11'圍構成一空間17,該空間17內至少安置有一袋口向
上敞開的植生袋ir,便于種植更大樹木深扎于該植生袋ir,在能夠在夜間擋住往來車輛燈的照射。 本發(fā)明的建造方法如下先鋪設基層14,系由長條形植生袋11橫向并行鋪設而成,該基層14與道路的路面2由加固層3 (如膠液或水泥)固接,當然為使穩(wěn)固,基層14與道路的路面2進一步可加裝牽引釘5 ;相鄰層間的植生袋11也由加固層3 (如膠液或水泥)彼此固接,更好地是還可用連接扣4進一步連接;然后再依次鋪設中間連接層15、頂層16,該中間連接層15亦可根據需要,由多層結構組成,在此不加予詳述。所述中間連接層15、頂層16鋪設過程中,并使每個植生袋11的兩延伸部lld均逐層露出并分別構筑成前述第一墻面12和第二墻面13。最后于頂層16上鋪設其它的植生袋ir,使植生袋ll'與植生袋11接觸處亦可用加固層3(如膠液或水泥)粘接;所以可通過上述各植生袋進行植被,使整體既可起到綠化作用,且又起隔離帶之功效。 如圖3、圖4所示,系為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其中本實施例同樣是包括一基墩l,設于道路中間,該基墩1系為長條形植生袋11堆疊而成的梯狀墻體,該植生袋11包括一透氣、透水的袋體lla,該袋體lla內填裝植物生長材料lib ;該基墩1兩側分別設為臺階狀的第一墻面12和第二墻面13,該基墩1自下而上系為基層14、中間連接層15及頂層16 ;本實施例與上述不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相鄰層之間的植生袋11系交錯鋪設而成,且每層植生袋11邊緣lie均逐層露出并分別構筑成相應的臺階第一墻面12和第二墻面13,從而使第一墻面12與第二墻面13形成一整體。上述相鄰層間的植生袋11也由加固層3 (如膠液或水泥)彼此固接,還可用連接扣4進一步連接,其它結構同上述實施例,在此不加予贅述。 申請人:經過反復實驗,通過本發(fā)明所堆疊出的基墩能夠經受較大的沖撞力,并且緩沖效果尤佳。 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通過植生袋堆疊而成的梯形基墩,并使基墩兩側的臺階狀之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至少系由中間連接層至頂層中每個植生袋的兩延伸部逐層露出形成,或者也可以由每層植生袋邊緣逐層露出構筑而成,從而第一墻面與第二墻面形成一整體,使整體堆疊更加穩(wěn)固,且又可提升整體緩沖效果,而各植生袋加予種植相應花草等,起到綠化生態(tài)、美觀及環(huán)保作用,可吸收熱量及噪音,有利于市場推廣。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包括一固設于路面上的基墩,其特征在于該基墩系為長條形植生袋堆疊而成的梯狀墻體,該植生袋包括一透氣、透水的袋體,該袋體內填裝植物生長材料;該基墩兩側分別設為臺階狀的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該基墩自下而上系為基層、中間連接層及頂層,各層系由長條形植生袋橫向并行鋪設而成,且至少從中間連接層到頂層中每個植生袋的兩延伸部均逐層露出并分別構筑成前述臺階狀的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從而使第一墻面與第二墻面形成一整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層上還堆疊有復數個植生袋,該些植生袋圍構成一空間,該空間內至少安置有一袋口向上敞開的植生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相鄰層的植生袋之間系由加固層或連接扣或加固層、連接扣共同固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層為膠液或水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層與路面之間由加固層粘接或者由牽引釘固接或者由加固層、牽引釘共同固接。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長材料為土壤或有機土壤或蛭石或珍珠巖或沙。
7. —種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包括一固設于路面上的基墩,其特征在于該基墩系為長條形植生袋堆疊而成的梯狀墻體,該植生袋包括一透氣、透水的袋體,該袋體內填裝植物生長材料;該基墩兩側分別設為臺階狀的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該基墩自下而上系為基層、中間連接層及頂層,相鄰層之間的植生袋系交錯鋪設而成,且至少從中間連接層到頂層中每層植生袋邊緣均逐層露出并分別構筑成前述臺階狀的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從而使第一墻面與第二墻面形成一整體。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層上還堆疊有復數個植生袋,該些植生袋圍構成一空間,該空間內至少安置有一袋口向上敞開的植生袋。
9. 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相鄰層的植生袋之間系由加固層或連接扣或加固層、連接扣共同固接。
10.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層與路面之間由加固層粘接或者由牽引釘固接或者由加固層、牽引釘共同固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態(tài)綠化環(huán)保道路隔離帶,包括一基墩,該基墩系為長條形植生袋堆疊而成的梯狀墻體,該植生袋包括一透氣、透水的袋體,該袋體內填裝植物生長材料;該基墩兩側分別設為臺階狀的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該基墩自下而上系為基層、中間連接層及頂層,由此,所述第一墻面和第二墻面至少系由中間連接層至頂層中每個植生袋的兩延伸部逐層露出形成,或者也可以由每層植生袋邊緣逐層露出構筑而成,從而第一墻面與第二墻面形成一整體,如此整體堆疊更加穩(wěn)固,且又可提升整體緩沖效果,而各植生袋加予種植相應花草等,起到綠化生態(tài)、美觀及環(huán)保作用,可吸收熱量及噪音,有利于市場推廣。
文檔編號E01F15/02GK101761046SQ20101000303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1日
發(fā)明者張宇順 申請人:東莞金字塔綠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