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混凝土分段澆筑中施工縫的防水措施,尤其涉及一種鋼邊止水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箱型基礎、地下室、暗涵、地鐵主體結構等,混凝土分段澆筑時,就有一條施工縫,當這條施工縫的位置在地下水位線以下時,容易產生滲水。這樣就需要對這條縫進行技術處理,處理的方法采用埋設止水帶,傳統(tǒng)的鋼邊止水帶施工時,根據混凝土澆筑的部位進行預埋,長度不夠采用對接的方法進行施工,而由于鋼邊止水帶的對接留下了質量隱患。
目前隨著防水工程的不斷發(fā)展,地下結構對防水工程的質量要求及質量年限逐漸增高,尤其施工縫位置為滲漏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原因為施工縫處止水帶安裝質量控制難度高,其中大部分采用預埋鋼邊止水帶進行防水,鋼邊止水帶是可伸縮的橡膠和兩邊配有鍍鋅鋼邊所組成的一種止水帶產品。這種止水帶主要靠中間的橡膠段在混凝土變形縫間被壓縮或拉伸,而起到密封止水作用,但整條鋼邊止水帶不易充分發(fā)揮作用的位置為對接處。因為鋼邊橡膠止水帶使用對接法連接,需增設圓橡膠薄片及未硫化的丁基橡膠膩子片,并用U型箍件固定牢固,無形中提高了質量控制難度,增加了施工縫滲漏水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鋼邊止水帶施工方法,避免了鋼邊止水帶對接時留下的質量隱患;并采用打孔鐵絲捆綁方法加固,施工起來較為方便,加固效果得到大大增強。充分發(fā)揮鋼邊止水帶在施工縫處的作用,為推進防水工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及實際意義。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混凝土分段澆筑中的鋼邊止水帶施工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一、根據分段澆筑結構的斷面形狀及事先計算的施工縫的長度制作無接頭整圈、且在同一平面的鋼邊止水帶;
步驟二、在鋼邊止水帶的鋼邊位置預設小孔;
步驟三、在第一段結構首次澆筑混凝土前將鋼邊止水帶全部埋設至第一段結構內,埋設過程中對鋼邊止水帶進行加固定位,即使用綁扎絲將預設小孔與第一段結構的通長受力筋捆綁連接,確保鋼邊止水帶整條以施工縫位置居中;
步驟四、鋼邊止水帶加固定位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完成第一段結構混凝土澆筑后,對與第一段結構相鄰段結構直接進行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鋼邊止水帶采用無接頭的整圈結構,省去了止水帶對接工藝;埋設止水帶時通過綁扎絲將止水帶與結構上的通長受力筋連接,確保止水帶位置,從而提高現場施工效率,并節(jié)約成本;降低了質量控制難度,從根源控制了施工質量,避免了質量隱患,延長質量保證期,充分發(fā)揮止水帶止水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鋼邊止水帶施工中鋼邊止水帶的加固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鋼邊止水帶施工方法示意圖。
圖中:1-施工縫,2-鋼邊止水帶,3-第一段底板,4-第二段底板,5-第一段側墻,6-第二段側墻,7-第一段頂板,8第二段頂板,11-鐵絲,12-壁板、頂、底板通長受力筋,13-預設小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如圖2所示的分段澆筑結構斷面形狀為例,描述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混凝土分段澆筑中的鋼邊止水帶施工方法。首先,根據該工程結構特點事先計算好施工縫的長度,統(tǒng)計鋼邊止水帶埋設位置,本實施例鋼邊止水帶為封閉的、且在同一平面內的無接頭的回字形(諸如還有圓環(huán)形的等封閉環(huán)狀),圖2中的灰色輪廓示出了該鋼邊止水帶2的平面幾何形狀。并在鋼邊止水帶2上的鋼邊位置預設小孔13,如圖1所示。
如圖2所示,制作的整條的無接頭的鋼邊止水帶2已滿足了底板、側墻及頂板施工縫。進行第一段底板3施工,將對應第一段底板長度的鋼邊止水帶2全部預埋至第一段底板3內,埋設鋼邊止水帶2過程中需對其進行加固定位,加固定位的方法如圖1所示,提前在鋼邊止水帶2的鋼邊位置預設小孔13,安裝時通過鐵絲11穿過預設小孔13與側壁、頂板和底板通長受力筋12連接,起到調整位置和加固鋼邊止水帶作用,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止水帶移位及變形。
待第一段底板3澆筑混凝土完成后,根據實際情況可施工第一段側墻5,施工過程中將鋼邊止水帶2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加固定位,以確保施工縫1位于鋼邊止水帶2中心;也可施工第二段底板4,直接進行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即可。
按照上述第一段底板3→第二段底板4的施工方法,依次完成第一段側墻5→第二段側墻6→第一段頂板7→第二段頂板8,此過程可省去鋼邊止水帶對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并有效控制施工質量。
綜上,本發(fā)明止水帶施工方法使用沒有接頭的鋼邊止水帶2,并采用打孔鐵絲捆綁方法進行固定,即避免了現場鋼邊止水帶對接時產生的質量隱患,又確?;炷翝仓^程對止水帶位置的影響,節(jié)約對接材料,省略對接工序,增強了施工縫的整體防水性,有利于減少施工縫滲漏水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