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施工中基礎工程的防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建筑基坑是指為進行建筑物基礎與地下室的施工所開挖的地面以下的空間,開挖后,建筑基坑的周圍產(chǎn)生多個臨空面,構成基坑圍體,我們將基坑圍體的某一側面稱為基坑側壁;
建筑基坑的開挖必然對周邊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保證地下施工結構及基坑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對基坑側壁及周邊環(huán)境采用的支撐、加固與保護措施,這就是基坑支護;
當前,隨著全國各個大城市新項目的投入及舊城拆遷改建,建設工程的基坑工程,在數(shù)量、開挖深度、平方尺寸以及使用領域等方面都得到高速的發(fā)展,深大基坑已非常普遍,傳統(tǒng)的放坡開挖技術以及采用少量鋼板樁支護技術已經(jīng)難以保證地下施工結構及建筑基坑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
建筑基坑工程一般位于建筑密集、環(huán)境復雜的地區(qū),一旦發(fā)生倒塌等事故后,將造成巨大的人員、財產(chǎn)損失,同時支護措施作為臨時性支護結構,基坑工程的支護設計又不得不考慮經(jīng)濟因素,因此在基坑支護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因地制宜、合理選型,達到安全、經(jīng)濟的和諧統(tǒng)一是設計、施工人員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在具備地下軌道交通的大型城市中,建筑基坑的支護施工還要充分考慮地下交通的安全性,基坑工程作為建筑施工中的基礎工程,在前期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對處在地鐵結構附近的基礎工程進行基坑的設計施工時,往往碰到一系列的問題與困難,比如空間狹小、地鐵結構周圍無法進行有效支護措施、無法保證控制微小變形等問題;例如:對于擬建結構系統(tǒng)距離既有地鐵軌道結構6m-12m,且建筑基坑深于地鐵軌道結構,且基于基坑地質環(huán)境的主要地層為粉土層、粘土層和砂土層,且受第二層地下水潛水的影響,基于復雜的工程地質情況和周邊環(huán)境,常規(guī)基坑支護方式已無法滿足安全可行的需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該系統(tǒng)設計科學,結構安全、穩(wěn)定,可以提高整體性價比及安全系數(shù)的同時,更加適用于空間狹小的特殊施工環(huán)境,在保證既有軌道結構穩(wěn)定、線路正常運營的前提下,安全、經(jīng)濟的進行現(xiàn)有基坑工程。
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其中:
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包括:圍護樁子系統(tǒng)和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包括:圍護樁,所述圍護樁與地下室外墻之間還開設有肥槽,所述圍護樁上還連接有冠梁、連梁和腰梁,所述圍護樁之間設置有樁間土防護結構,注漿花管、預應力錨桿和鋼支撐結構,所述冠梁設置在圍護樁的頂部,所述腰梁固定設置在圍護樁的中部,所述連梁設置在冠梁前后排之間;所述注漿花管與樁間土防護結構連接固定,所述預應力錨桿與腰梁連接固定,所述鋼支撐與鋼圍檁連接固定;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圍護樁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所述圍護樁采取隔樁施工,垂直度偏差為0.5%;
所述圍護樁采用雙排圍護樁設置,排間距4000mm;
所述圍護樁包含主筋、加強箍筋、螺旋筋,所述圍護樁的樁徑1000mm,樁間距1700mm,樁長26.50m,所述主筋共22根,每根所述主筋的規(guī)格為直徑25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為直徑16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沿圍護樁樁身間距2000mm布設,所述螺旋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螺旋筋沿圍護樁樁身間距200mm布設;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圍護樁中還設置有鋼筋保護層;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優(yōu)選為50m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冠梁亦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所述冠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800mm,包括主筋、箍筋,所述冠梁的主筋共14根,每根所述冠梁的主筋規(guī)格為HRB400直徑22mm的鋼筋,所述箍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箍筋之間間距200m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樁間土防護結構為鋼筋網(wǎng)片結構,并分別與兩邊圍護樁焊接;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鋼筋網(wǎng)片結構上表面還需要噴射上混凝土面層;
所述肥槽寬度設為0.1m;
進一步的,所述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包括,止水帷幕;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漿結構,使用三重管高壓旋噴注漿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漿中水、水泥灰的質量比采用:0.9比1.1,經(jīng)多次實驗驗證此種比例能夠達到最佳的止水作用效果;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水泥摻量取土的天然質量的25%-30%;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的直徑設置為:800mm,間距500mm,長度16m,頂標高為地表以下4.5m為最佳;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為了達到最佳的止水效果,所述止水帷幕垂直設置,且垂直度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0.5%;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腰梁采用28B工字鋼;
優(yōu)選的,所述工字鋼之間用綴板焊接為整體構件,焊縫連接應采用貼角焊,垂直方向誤差應小于50m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預應力錨桿優(yōu)選的第一道預應力錨桿設置于地面以下8.5m,入射角25°,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30m,其中自由段14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350KN,軸力標準值39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第二道預應力錨桿設置于地面以下12.2m,入射角22°,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22m,其中自由段6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250KN,軸力標準值28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鋼支撐結構優(yōu)選參數(shù)為:Φ609,T=14mm,預加力300KN;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注漿花管優(yōu)選的自上而下第一、二、三根注漿花管的型號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10°,水平間距1700mm,長5300mm。所述圍護樁的樁間設置有注漿花管,自上而下第四、五根注漿花管的型號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25°,水平間距1700mm,長7300mm。
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的施工方法,包括: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和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的施工:
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圍護樁施工;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施工采用長螺旋鉆機鉆進成孔工藝,成孔后灌混凝土,然后采用反插鋼筋籠施工工藝處理;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在實際測驗過程中,優(yōu)選的,所述圍護樁采用包含主筋、加強箍筋以及螺旋筋的結構;所述圍護樁的樁徑采用:1000mm,樁間距1700mm,樁長26.50m;
作為一種優(yōu)選舉例說明,所述每個圍護樁的主筋共有22根;
進一步的,每根所述主筋的規(guī)格為直徑25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為直徑16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沿所述圍護樁樁身間距2000mm布設,所述螺旋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螺旋筋沿圍護樁樁身間距200mm布設;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采取隔樁施工設計,垂直度偏差保證不大于0.5%;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圍護樁采用雙排圍護樁設置,排間距的選擇范圍設計在3000-4000mm,此設計的目的可保證地鐵軌道結構施工時,與地下鐵軌道至少保持3m的安全距離;
優(yōu)選的,所述冠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設計為800mm,包括主筋、箍筋,所述冠梁的主筋共14根,每根所述冠梁的主筋規(guī)格優(yōu)選規(guī)格為HRB400直徑22mm的鋼筋;
優(yōu)選的,所述箍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箍筋之間間距設計為200mm;
優(yōu)選的,預留肥槽的肥槽寬度設計為0.1m;
步驟二、所述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的施工包括,止水帷幕的噴射施工工序;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漿結構,使用三重管高壓旋噴注漿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漿中水、水泥灰的質量比采用:0.9比1.1,經(jīng)多次實驗驗證此種比例能夠達到最佳的止水作用效果;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水泥摻量取土的天然質量的25%-30%;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的直徑設置為:800mm,間距500mm,長度16m,頂標高為地表以下4.5m為最佳;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為了達到最佳的止水效果,所述止水帷幕垂直設置,且垂直度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0.5%;
步驟三,所述土方開挖工序采用分步開挖的方式;
進一步的,所述土方開挖工序包括邊坡支護工序,開挖對稱均衡;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預應力錨桿施工;所述預應力錨桿施工采用履帶式套管錨桿鉆機成孔工藝,錨桿張拉用液壓油泵和張拉千斤頂張拉至設計預應力后鎖定;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預應力錨桿采用1860級15.2mm的鋼絞線,間距1700mm,長度22m-30m,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預應力錨桿設置為2道結構;
所述第一道預應力錨桿設置在施工地面以下8.5m,入射角25°,以確保錨索距離地鐵軌道結構超過保護范圍;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道預應力錨桿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30m,其中自由段14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350KN,軸力標準值39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以確保預應力錨桿達到軸力設計值;
所述第二道預應力錨桿設置在施工地面以下12.2m,入射角22°;
所述第二道預應力錨桿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22m,其中自由段6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250KN,軸力標準值28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以確保預應力錨桿達到軸力設計值;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注漿花管施工;
所述注漿花管施工采用履帶式套管錨桿鉆機成孔工藝成孔,成孔后插入制作好的鋼管,進行第一輪注漿,注漿后用清水把鋼管內(nèi)的殘留漿液清洗干凈,待凝2小時后進行第二輪注漿,同樣注漿后清除殘留漿液,待凝2小時后進行最后一輪注漿;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優(yōu)選的,所述注漿花管Ⅰ,自上而下計數(shù)為第一、二、三根,所述注漿花管Ⅰ的型號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10°,水平間距1700mm,長5300mm;
優(yōu)選的,自上而下的計數(shù)為第四、五根,所述注漿花管Ⅱ的型號亦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25°,水平間距1700mm,長7300mm;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鋼支撐施工;
優(yōu)選的,所述鋼支撐結構采用直徑:609mm,壁厚:14mm的鋼管,預加力300KN,軸力標準值350KN;
所述鋼支撐施工包括鋼圍檁安裝,鋼管支撐安裝;鋼圍檁安裝后,鋼圍檁背面與樁面之間的空隙應澆注混凝土回填密實,確保鋼圍檁與各樁面密貼,千斤頂預加軸力分兩次施加到位,第一次施加至設計預加軸力值的50%~70%,第二次施加至設計預加軸力值,減少軸力損失;預加軸力完成后,應將伸縮腿與支撐頭后座之間的空隙采用鋼板楔塊墊塞緊密,鎖定鋼支撐預加軸力后再拆除千斤頂;
所述土方開挖工序中每步開挖至鋼支撐位置下0.3m,注漿花管或預應力錨桿位置下0.5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土方開挖工序和預應力錨桿、鋼支撐、注漿花管工作是流水施工,即土方下挖一步,做對應的錨桿或鋼支撐或注漿花管;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通過以上所闡述的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解決了空間狹小空間無法正常施工的技術難題;
2、尤其適合空間不足的情況下,保證土體及地鐵結構微小變形的問題;
3、該發(fā)明經(jīng)實驗驗證,具備安全、高效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基坑支護系統(tǒng)的剖面圖
圖2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雙排圍護樁布置的平面圖
圖3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雙排樁布置圖的B-B’向視圖
圖4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雙排樁布置圖的C-C’向視圖
圖5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圍護樁配筋圖
圖6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圍護樁配筋圖的A-A’向視圖
圖7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圍護樁樁間土處理剖面圖
圖8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圍護樁樁間土處理立面圖
圖9是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之注漿花管結構圖
其中:1、圍護樁;2、止水帷幕;3、冠梁;4、連梁;5、腰梁;6-1、注漿花管;6-2、注漿花管;7、預應力錨桿;8、預應力錨桿;9、鋼支撐;10、鋼圍檁;11、擬建結構;12、10號線暗挖段軌道結構;13、格構板;14、鋼筋網(wǎng)片;15、肥槽;16、螺旋筋;16-1、箍筋;17、加強筋;18、主筋;19、直徑16mm橫向壓筋;20、直徑16mmT型鋼筋鉚釘;21、混凝土層50mm;22、直徑16mm鋼管;23、注漿孔;24、直徑48mm鋼花管;25、直徑16mm雙L鋼筋;26、堵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示的范圍。
詳見附圖1至9所示,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其中:
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包括:圍護樁子系統(tǒng)和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包括:圍護樁1,所述圍護樁1與地下室外墻之間還開設有肥槽15,所述圍護樁1上還連接有冠梁3、連梁4和腰梁5,所述圍護樁1之間設置有樁間土防護結構,注漿花管6-1和6-2、預應力錨桿7和8,和鋼支撐9結構,所述冠梁3設置在圍護樁1的頂部,所述腰梁5固定設置在圍護樁1的中部,所述連梁4設置在冠梁3前后排之間;所述注漿花管6-1和6-2與樁間土防護結構連接固定,所述預應力錨桿7與腰梁5連接固定,所述鋼支撐9與鋼圍檁10連接固定;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圍護樁1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所述圍護樁1采取隔樁施工,垂直度偏差為0.5%;
所述圍護樁1采用雙排圍護樁設置,排間距4000mm;
所述圍護樁1包含主筋、加強箍筋、螺旋筋,所述圍護樁的樁徑1000mm,樁間距1700mm,樁長26.50m,所述主筋共22根,每根所述主筋的規(guī)格為直徑25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為直徑16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沿圍護樁樁身間距2000mm布設,所述螺旋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螺旋筋沿圍護樁樁身間距200mm布設;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圍護樁1中還設置有鋼筋保護層;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優(yōu)選為50m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冠梁3亦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所述冠梁3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800mm,包括主筋、箍筋,所述冠梁的主筋共14根,每根所述冠梁3的主筋規(guī)格為HRB400直徑22mm的鋼筋,所述箍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箍筋之間間距200m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樁間土防護結構為鋼筋網(wǎng)片結構,并分別與兩邊圍護樁1焊接;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鋼筋網(wǎng)片結構上表面還需要噴射上混凝土面層;
所述肥槽15寬度設為0.1m;
進一步的,所述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包括,止水帷幕2;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2采用水泥漿結構,使用三重管高壓旋噴注漿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漿中水、水泥灰的質量比采用:0.9比1.1,經(jīng)多次實驗驗證此種比例能夠達到最佳的止水作用效果;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水泥摻量取土的天然質量的25%-30%;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2的直徑設置為:800mm,間距500mm,長度16m,頂標高為地表以下4.5m為最佳;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為了達到最佳的止水效果,所述止水帷幕2垂直設置,且垂直度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0.5%;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腰梁5采用28B工字鋼;
優(yōu)選的,所述工字鋼之間用綴板焊接為整體構件,焊縫連接應采用貼角焊,垂直方向誤差應小于50m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預應力錨桿優(yōu)選的第一道預應力錨桿7設置于地面以下8.5m,入射角25°,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30m,其中自由段14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350KN,軸力標準值39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第二道預應力錨桿8設置于地面以下12.2m,入射角22°,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22m,其中自由段6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250KN,軸力標準值28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鋼支撐9結構優(yōu)選參數(shù)為:Φ609,T=14mm,預加力300KN;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注漿花管6-1和6-2優(yōu)選的自上而下第一、二、三根注漿花管的型號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10°,水平間距1700mm,長5300mm。所述圍護樁的樁間設置有注漿花管,自上而下第四、五根注漿花管的型號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25°,水平間距1700mm,長7300mm。
一種基坑支護系統(tǒng)的施工方法,包括: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和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的施工:
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圍護樁1施工;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1施工采用長螺旋鉆機鉆進成孔工藝,成孔后灌混凝土,然后采用反插鋼筋籠施工工藝處理;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在實際測驗過程中,優(yōu)選的,所述圍護樁1采用包含主筋、加強箍筋以及螺旋筋的結構;所述圍護樁的樁徑采用:1000mm,樁間距1700mm,樁長26.50m;
作為一種優(yōu)選舉例說明,所述每個圍護樁1的主筋共有22根;
進一步的,每根所述主筋的規(guī)格為直徑25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為直徑16mm的HRB400鋼筋,所述加強箍筋沿所述圍護樁樁身間距2000mm布設,所述螺旋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螺旋筋沿圍護樁樁身間距200mm布設;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1采取隔樁施工設計,垂直度偏差保證不大于0.5%;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圍護樁1采用雙排圍護樁設置,排間距的選擇范圍設計在3000-4000mm,此設計的目的可保證地鐵軌道結構施工時,與地下鐵軌道至少保持3m的安全距離;
優(yōu)選的,所述冠梁3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設計為800mm,包括主筋、箍筋,所述冠梁3的主筋共14根,每根所述冠梁3的主筋規(guī)格優(yōu)選規(guī)格為HRB400直徑22mm的鋼筋;
優(yōu)選的,所述箍筋為直徑8mm的HRB300鋼筋,所述箍筋之間間距設計為200mm;
優(yōu)選的,預留肥槽的肥槽15寬度設計為0.1m;
步驟二、所述地下水控制子系統(tǒng)的施工包括,止水帷幕2的噴射施工工序;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2采用水泥漿結構,使用三重管高壓旋噴注漿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漿中水、水泥灰的質量比采用:0.9比1.1,經(jīng)多次實驗驗證此種比例能夠達到最佳的止水作用效果;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水泥摻量取土的天然質量的25%-30%;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所述止水帷幕2的直徑設置為:800mm,間距500mm,長度16m,頂標高為地表以下4.5m為最佳;
作為一種應用舉例說明,為了達到最佳的止水效果,所述止水帷幕2垂直設置,且垂直度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0.5%;
步驟三,所述土方開挖工序采用分步開挖的方式;
進一步的,所述土方開挖工序包括邊坡支護工序,開挖對稱均衡;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預應力錨桿7和8施工;所述預應力錨桿7和8施工采用履帶式套管錨桿鉆機成孔工藝,錨桿張拉用液壓油泵和張拉千斤頂張拉至設計預應力后鎖定;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預應力錨桿7和8采用1860級15.2mm的鋼絞線,間距1700mm,長度22m-30m,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預應力錨桿7和8設置為2道結構;
所述第一道預應力錨桿7設置在施工地面以下8.5m,入射角25°,以確保錨索距離地鐵軌道結構超過保護范圍;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道預應力錨桿7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30m,其中自由段14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350KN,軸力標準值39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以確保預應力錨桿達到軸力設計值;
所述第二道預應力錨桿8設置在施工地面以下12.2m,入射角22°;
所述第二道預應力錨桿8鋼絞線采用4根1860級15.2mm,間距1700mm,長度22m,其中自由段6m,錨固段16m,軸力鎖定值250KN,軸力標準值280KN,漿液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工藝以確保預應力錨桿達到軸力設計值;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注漿花管施工;
所述注漿花管6-1和6-2施工采用履帶式套管錨桿鉆機成孔工藝成孔,成孔后插入制作好的鋼管,進行第一輪注漿,注漿后用清水把鋼管內(nèi)的殘留漿液清洗干凈,待凝2小時后進行第二輪注漿,同樣注漿后清除殘留漿液,待凝2小時后進行最后一輪注漿;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優(yōu)選的,所述注漿花管Ⅰ6-1,自上而下計數(shù)為第一、二、三根,所述注漿花管Ⅰ的型號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10°,水平間距1700mm,長5300mm;
優(yōu)選的,自上而下的計數(shù)為第四、五根,所述注漿花管Ⅱ6-2的型號亦為Φ48鋼管,入射角度25°,水平間距1700mm,長7300mm;
進一步的,所述圍護樁子系統(tǒng)的施工過程包括鋼支撐9施工;
優(yōu)選的,所述鋼支撐9結構采用直徑:609mm,壁厚:14mm的鋼管,預加力300KN,軸力標準值350KN;
所述鋼支撐9施工包括鋼圍檁10安裝,鋼管支撐安裝;鋼圍檁10安裝后,鋼圍檁10背面與樁面之間的空隙應澆注混凝土回填密實,確保鋼圍檁10與各樁面密貼,千斤頂預加軸力分兩次施加到位,第一次施加至設計預加軸力值的50%~70%,第二次施加至設計預加軸力值,減少軸力損失;預加軸力完成后,應將伸縮腿與支撐頭后座之間的空隙采用鋼板楔塊墊塞緊密,鎖定鋼支撐9預加軸力后再拆除千斤頂;
所述土方開挖工序中每步開挖至鋼支撐9位置下0.3m,注漿花管或預應力錨桿位置下0.5m;
作為一種舉例說明,所述土方開挖工序和預應力錨桿8和9、鋼支撐9、注漿花管6-1和6-2工作是流水施工,即土方下挖一步,做對應的錨桿或鋼支撐9或注漿花管;
通過以上所闡述的基坑支護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解決了空間狹小空間無法正常施工的技術難題;尤其適合空間不足的情況下,保證土體及地鐵結構微小變形的問題;該發(fā)明經(jīng)實驗驗證,具備安全、高效的技術效果;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應理解的是,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fā)明的思想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等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