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門窗領域,特別是一種門窗換氣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代化的生活空間里,維持室內空氣的流通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題,除了中央空調系統(tǒng)外,使用換氣設備可以大幅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并減少悶閉感,也能降低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一項關于門窗換氣裝置的發(fā)明,該發(fā)明的授權公眾號為:cn104373027a。包含框架、上蓋、驅動部件、封板、連接桿以及限位塊,驅動部件包含固定座、活動片、第一導槽、弧形支臂以及第二導槽。固定座設于框架上,第一導槽設于固定座中,弧形支臂穿越設置于第一導槽內,活動片的一端與弧形支臂連接,第二導槽設于弧形支臂的一端內,連接桿的一端連接至第二導槽,連接桿另一端連接至封板,限位塊設于框架的內側,封板設有對應于限位塊的接榫,當活動片受到提拉或壓合,弧形支臂透過連接桿牽動封板于限位塊上平行滑動,即可開啟或關閉框架上的通氣孔。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便捷,安全和穩(wěn)定的門窗換氣裝置。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門窗換氣裝置,包括上框、換氣機構和傳動結構;所述上框通過傳動機構與側框傳動連接,所述上框內部裝有換氣機構,所述換氣機構外部表面裝有第一紗幕,所述換氣機構內部通過進氣口與吸氣腔連通,所述吸氣腔內部裝有進氣葉輪,所述進氣葉輪的輸出端通過第二紗幕與室內連通。
進一步,所述換氣機構包括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通過轉軸與側框傳動連接,所述六角螺母通過卡口與擋葉固定連接,所述擋葉將上框分隔出進氣口和防水口。
更進一步,所述傳動裝置包括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通過連軸與旋轉馬達傳動連接,所述主動齒輪通過傳送帶與從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從動齒輪通過轉軸與六角螺母傳動連接。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門窗換氣裝置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從結構上來看,本發(fā)明采用了進氣葉輪對外界氣體的吸引開始進行一系列換氣的工作程序。再通過傳動機構對進氣口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換氣量的大小,最終為了防止雨水的混入,同時也設置了放水口進行及時的放水。本發(fā)明操作簡單,結構精簡,居家必備。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門窗換氣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窗換氣裝置的側面剖視圖。
圖中:1為上框、2為側框、4為六角螺母、5為擋葉、6為轉軸、7為卡口、8為進氣口、9為防水口、10-1為從動齒輪、10-2為主動齒輪、11為旋轉馬達、12為傳送帶、13-1為第一紗幕、13-2為第二紗幕、14為吸氣腔、15為進氣葉輪、16為換氣機構、17為傳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門窗換氣裝置,包括上框、換氣機構和傳動結構;所述上框1通過傳動機構17與側框2傳動連接,所述上框1內部裝有換氣機構16,所述換氣機構16外部表面裝有第一紗幕13-1,所述換氣機構16內部通過進氣口8與吸氣腔14連通,所述吸氣腔14內部裝有進氣葉輪15,所述進氣葉輪15的輸出端通過第二紗幕13-2與室內連通。其中,本發(fā)明以上框1為主體,因為門窗換氣裝置在進行換氣的同時,很可能將不必要的水分也一同帶入,所以為了比方下雨天等高水分的天氣,將所述換氣裝置放置在上框1內。為了保證上框1內的換氣機構16能夠擁有足夠的動力去做換氣的運動,將所述傳動機構17安裝在上框1側面的側框2內。所述傳動機構16通過轉軸6與上框1內的換氣機構16傳動連接。為了讓換氣機構16所轉移過濾的新鮮空氣進行快速調運,在所述換氣機構16內部通過進氣口8與吸氣腔14連通,所述吸氣腔14內部裝有進氣葉輪15。通過進氣葉輪15的運轉可以加速氣流的交換,這樣便可以更加快速的進行換氣。為了確保交換的新鮮空氣沒有太多雜質,在所述裝置的前后分別安裝了第一紗幕13-1和第二紗幕13-2。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換氣機構16包括六角螺母4,所述六角螺母4通過轉軸6與側框2傳動連接,所述六角螺母4通過卡口7與擋葉5固定連接,所述擋葉5將上框1分隔出進氣口8和防水口9。其中,為了保證換氣機構16能夠完美的運行,將能夠改變氣流運動方向的擋葉5固定在表面易附著的六角螺母4上。所述擋葉5能夠將上框1分隔出進氣口8和防水口9。所以只要稍微的調節(jié)六角螺母4的轉動角度便可以有效的將適量的氣流進行室內外交換。
如圖1所示,所述傳動機構17包括主動齒輪10-2,所述主動齒輪10-2通過連軸與旋轉馬達11傳動連接,所述主動齒輪10-2通過傳送帶12與從動齒輪10-1傳動連接,所述從動齒輪10-1通過轉軸6與六角螺母4傳動連接。其中,為了保證還其結構中的六角螺母4能夠做精細的轉動,將所述從動齒輪10-1通過轉軸6與六角螺母4傳動連接。所述從動齒輪10-1通過傳送帶12與主動齒輪10-2傳動連接,再由旋轉馬達11通過連軸精準的控制主動齒輪10-2的旋轉角度,最終達到調節(jié)的作用。
綜上,本發(fā)明采用的本發(fā)明采用了進氣葉輪對外界氣體的吸引開始進行一系列換氣的工作程序。再通過傳動機構對進氣口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換氣量的大小,最終為了防止雨水的混入,同時也設置了放水口進行及時的放水。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可以對本實施方式作出多種變更或修改,而不背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質,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僅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