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鍋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滴水的鍋蓋。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人們使用普通鍋蓋做飯,使用這種普通鍋蓋在燒水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水蒸氣;而使用者在打開鍋蓋時,水蒸氣就會滴落到地面造成地面濕滑;進而容易造成人們滑倒和摔傷,具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尤其對于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安全隱患更大;所以設計一種在打開鍋蓋時水蒸氣不會滴落到地面的鍋蓋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發(fā)明設計一種防滴水的鍋蓋解決如上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防滴水的鍋蓋,它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防滴水的鍋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鍋體、鍋蓋、圓形槽、鍋體支耳、圓形槽、刮水結構、吸盤、吸盤連接通道、傳動機構安裝孔、吸盤支撐柱、吸盤支撐柱孔、熱氣圓環(huán)、熱氣隔離壁、熱氣出孔、隔熱套、儲水槽、進氣圓盤、提手、葉片、旋轉軸、刮水斜面、儲水道、進氣孔、進氣通道、半環(huán)槽、上連接圓板、出氣圓盤、下連接圓板、出氣孔、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四齒輪、擋塊、內齒環(huán)、導環(huán)、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圓環(huán)槽、圓環(huán)導槽、圓弧孔,其中鍋體上端具有圓環(huán)平面;鍋體上端的圓環(huán)平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三個圓形槽;鍋蓋下端的內壁面上具有一個環(huán)形儲水槽;鍋蓋的上端中心處開有傳動機構安裝孔;鍋蓋壁面內周向均勻開有三個吸盤連接通道;吸盤連接通道與內傳動機構安裝孔的孔腔相通;吸盤支撐柱上開有一個吸盤支撐柱孔,三個吸盤支撐柱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鍋蓋下端圓面上,且三個吸盤支撐柱上的三個吸盤支撐柱孔分別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相通;三個吸盤支撐柱的下端均安裝有一個吸盤;出氣圓盤安裝鍋蓋的上端,且出氣圓盤的軸線與傳動機構安裝孔的軸線共線;上連接圓板上周向均勻地開有兩個半環(huán)槽;上連接圓板安裝出氣圓盤上端內圓面上;下連接圓板上周向均勻地開有三個圓弧孔;下連接圓板安裝在出氣圓盤內圓面上,且位于出氣圓盤的中間位置;出氣圓盤的下端壁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許多出氣孔,且出氣孔均位于下連接圓板的下側;出氣圓盤的上端內圓面上開有一個圓環(huán)導槽,且圓環(huán)導槽位于上連接圓板和下連接圓板之間;內齒環(huán)下端的內壁上開有圓環(huán)槽;內齒環(huán)外圓面上安裝有導環(huán);內齒環(huán)通過導環(huán)與圓環(huán)槽的配合安裝在出氣圓盤內側;提手的兩端穿過兩個半環(huán)槽安裝在內齒環(huán)上端;第一支撐軸安裝在下連接圓板上端;第一齒輪安裝在第一支撐軸的上端,且第一齒輪與內齒環(huán)嚙合;第二齒輪安裝在第一支撐軸的下端;第二支撐軸安裝在下連接圓板上端;第三齒輪安裝在第二支撐軸上;第三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三個擋塊分別安裝在內齒環(huán)下端;且三個擋塊分別穿出三個圓弧孔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配合;熱氣圓環(huán)的內壁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許多熱氣出孔;熱氣圓環(huán)安裝在鍋蓋的下端,且熱氣圓環(huán)的軸線與傳動機構安裝孔的軸線共線;熱氣隔離壁安裝在熱氣圓環(huán)的下側,熱氣隔離壁與鍋蓋內壁之間形成熱氣腔且熱氣隔熱壁下端與儲水槽上端留有一厘米間隙;旋轉軸上開有進氣通道;旋轉軸的上端穿過下連接圓板和上連接圓板,且旋轉軸的上端面與上連接圓板齊平;第四齒輪安裝在旋轉軸上,且第四齒輪與第三齒輪嚙合;旋轉軸的下端穿過熱氣隔離壁位于熱氣隔離壁的下側;位于熱氣隔離壁與下連接圓板之間的旋轉軸上具有隔熱套;進氣圓盤中空;進氣圓盤安裝在旋轉軸的下端,且進氣圓盤與旋轉軸上的進氣通道相通;進氣圓盤的外圓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三個進氣孔;刮水結構具有刮水斜面和儲水道;三個刮水結構的一端均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進氣圓盤的外圓面上,且三個刮水結構上的儲水道與三個進氣孔配合;三個刮水結構的另一端與儲水槽配合。
上述三個吸盤分別與三個圓形槽配合;內齒環(huán)的直徑為第一齒輪的四倍;第一齒輪的直徑為第三齒輪直徑的二倍;第三齒輪直徑與第四齒輪直徑相同。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位于熱氣隔離壁與下連接圓板之間的旋轉軸上周向均勻地安裝有三個葉片。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作為三個葉片的替換方案為四個葉片或五個葉片。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作為三個刮水結構的替換方案為四個刮水結構或五個刮水結構。
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上述鍋體上端的外圓面上對稱地安裝有兩個鍋體支耳。
相對于傳統(tǒng)的鍋蓋技術,本發(fā)明中鍋蓋具有防止水滴滴落到地面的功能。
本發(fā)明中提手的兩端穿過兩個半環(huán)槽安裝在內齒環(huán)上端;第一齒輪安裝在第一支撐軸的上端,且第一齒輪與內齒環(huán)嚙合;第二齒輪安裝在第一支撐軸的下端;第三齒輪安裝在第二支撐軸上;第三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第四齒輪安裝在旋轉軸上,且第四齒輪與第三齒輪嚙合;三個擋塊分別安裝在內齒環(huán)下端;且三個擋塊分別穿出三個圓弧孔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配合;進氣圓盤安裝在旋轉軸的下端;三個刮水結構的一端均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進氣圓盤的外圓面上;當轉動提手時,提手會帶動內齒環(huán)轉動;內齒環(huán)帶動第一齒輪轉動;第一齒輪帶動第一支撐軸轉動;第一支撐軸轉動帶動第二齒輪轉動;第二齒輪轉動帶動第三齒輪轉動;第三齒輪轉動帶動第四齒輪轉動;第四齒輪轉動帶動旋轉軸轉動;旋轉軸轉動帶動三個葉片轉動;同時旋轉軸轉動帶動進氣圓盤轉動;進氣圓盤轉動帶動三個刮水結構轉動;內齒環(huán)在轉動的同時也會帶動三個擋塊轉動;由于本發(fā)明設計的內齒環(huán)的直徑為第一齒輪的四倍;第一齒輪的直徑為第三齒輪直徑的二倍;第三齒輪直徑與第四齒輪直徑相同;所以旋轉軸轉動的速度為提手轉動速度的八倍;即三個刮水結構和三個葉片轉動速度為提手的轉動速度的八倍,只要將提手轉動一個小角度,刮水結構就能旋轉較快的速度。
本發(fā)明中吸盤與三個圓形槽配合;吸盤與吸盤連接通道連接;三個擋板與吸盤連接通道配合;三個擋板的作用是保證鍋蓋在使用時,吸盤與吸盤通道內處于真空狀態(tài),通過真空狀態(tài)來保證吸盤的吸附力;進而來防止鍋蓋漏氣;本發(fā)明設計的三個葉片周向均勻地安裝在旋轉軸上;進氣圓盤安裝在旋轉軸的下端;刮水結構包括刮水斜面和儲水道;三個刮水結構的一端均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進氣圓盤的外圓面上,且三個刮水結構上的儲水道與三個進氣孔配合;三個刮水結構的另一端與儲水槽配合;當旋轉軸旋轉時,旋轉軸會帶動進氣圓盤旋轉;進氣圓盤轉動帶動三個刮水結構轉動;通過轉動中的三個刮水結構可以對鍋蓋內熱氣隔離壁內壁上的水蒸氣凝結的水滴進行清理;而被刮下的水滴則經過儲水道流入儲水槽中;同時旋轉軸在轉動時會帶動三個葉片轉動;通過三個葉片的轉動加快了位于隔離板和連接圓板之間的熱氣的流動。本發(fā)明設計的上連接圓板上所開的兩個半環(huán)槽其作用是保證提手在轉動時不會與上連接圓板造成干涉;下連接圓板上所開的三個圓弧孔其作用是可以保證三個擋塊在轉動過程中不會與下連接圓板造成干涉;本發(fā)明設計的下連接圓板的作用是防止熱氣對內齒環(huán)、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造成影響;隔熱套的作用是防止熱氣影響旋轉軸內流入的溫度較低的空氣。
在人們使用該鍋蓋時,三個擋塊位于傳動機構安裝孔內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交接處;使用者通過鍋蓋下側的三個吸盤與三個圓形槽的配合使得鍋蓋與鍋體處于緊密連接狀態(tài);在燒水過程中時,鍋體內的水加熱后會產生水蒸氣,產生的水蒸氣經過熱氣隔離壁與鍋蓋內壁之間形成熱氣腔和熱氣出孔流入熱氣隔離壁和下連接圓板之間;在此過程中流動的水蒸氣會散熱使得熱氣隔離壁加熱;處于加熱狀態(tài)的熱氣隔離壁可以減弱水蒸氣在熱氣隔離壁內壁上的吸附;流入熱氣隔離壁和連接圓板之間的水蒸氣通過出氣孔流入鍋體外側;當使用者需要打開鍋蓋時,由于吸盤與圓形槽之間具有吸附力,不易打開;所以這時使用者就需要旋轉提手;在旋轉提手同時;提手會帶動內齒環(huán)轉動;內齒環(huán)通過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的傳遞;使得第四齒輪帶動旋轉軸轉動;旋轉軸轉動帶動三個葉片轉動和三個刮水結構轉動;通過三個刮水機構轉動可以對鍋蓋中熱氣隔離壁內壁上的水滴進行清理;通過三個葉片的轉動可以加快流入熱氣隔離壁和連接圓板之間的水蒸氣的排出,使得鍋內的壓力處于較低的壓力值;同時三個刮水機構在轉動時其出氣口附近會因為過快的相對流速產生負壓,使得鍋體外側的空氣通過旋轉軸上的進氣通道和進氣孔進入鍋體內側;通過流入的空氣來吸收鍋體內部的剩余水蒸氣的熱量;進而防止鍋蓋在拿起的瞬間鍋體內的水蒸氣對人體造成燙傷;而內齒環(huán)轉動時也會帶動三個擋塊轉動;三個擋塊轉動會使得吸盤連接通道內進入空氣;吸盤失去吸附能力,這樣使用者就能輕易將鍋蓋打開。
附圖說明
圖1是整體部件外觀示意圖。
圖2是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鍋體支耳安裝示意圖。
圖4是整體部件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刮水結構分布示意圖。
圖6是吸盤連接通道分布示意圖。
圖7是吸盤安裝示意圖。
圖8是吸盤支撐柱結構示意圖。
圖9是熱氣隔離壁安裝示意圖。
圖10是儲水槽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刮水結構安裝示意圖。
圖12是葉片安裝示意圖。
圖13是刮水結構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旋轉軸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提手安裝示意圖。
圖16是熱氣圓環(huán)安裝示意圖。
圖17是上連接圓板結構示意圖。
圖18是內齒環(huán)安裝示意圖。
圖19是出氣圓盤結構示意圖。
圖20是擋塊安裝示意圖。
圖21是擋塊分布示意圖。
圖22是下連接圓板安裝示意圖。
圖23是下連接圓板結構示意圖。
圖24是擋塊與吸盤連接通道配合示意圖。
圖25是進氣圓盤安裝示意圖。
圖中標號名稱:1、鍋體;3、鍋蓋;4、鍋體支耳;5、圓形槽;6、刮水結構;7、吸盤;8、吸盤連接通道;9、傳動機構安裝孔;10、吸盤支撐柱;11、吸盤支撐柱孔;12、熱氣圓環(huán);13、隔熱套;14、儲水槽;15、進氣圓盤;16、提手;17、葉片;18、熱氣隔離壁;19、旋轉軸;20、刮水斜面;21、儲水道;22、進氣孔;23、進氣通道;24、半環(huán)槽;25、上連接圓板;26、出氣圓盤;27、第一齒輪;28、下連接圓板;29、第二齒輪;30、第三齒輪;31、第四齒輪;32、擋塊;33、內齒環(huán);34、導環(huán);35、熱氣出孔;36、第一支撐軸;37、第二支撐軸;38、圓環(huán)槽;39、圓環(huán)導槽;40、出氣孔;41、圓弧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它包括鍋體1、鍋蓋3、圓形槽5、鍋體支耳4、圓形槽5、刮水結構6、吸盤7、吸盤連接通道8、傳動機構安裝孔9、吸盤支撐柱10、吸盤支撐柱孔11、熱氣圓環(huán)12、熱氣隔離壁18、熱氣出孔35、隔熱套13、儲水槽14、進氣圓盤15、提手16、葉片17、旋轉軸19、刮水斜面20、儲水道21、進氣孔22、進氣通道23、半環(huán)槽24、上連接圓板25、出氣圓盤26、下連接圓板28、出氣孔40、第一齒輪27、第二齒輪29、第三齒輪30、第四齒輪31、擋塊32、內齒環(huán)33、導環(huán)34、第一支撐軸36、第二支撐軸37、圓環(huán)槽38、圓環(huán)導槽39、圓弧孔41,其中如圖2、3所示,鍋體1上端具有圓環(huán)平面;鍋體1上端的圓環(huán)平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三個圓形槽5;如圖10所示,鍋蓋3下端的內壁面上具有一個環(huán)形儲水槽14;如圖7所示,鍋蓋3的上端中心處開有傳動機構安裝孔9;如圖5所示,鍋蓋3壁面內周向均勻開有三個吸盤連接通道8;吸盤連接通道8與內傳動機構安裝孔9的孔腔相通;如圖8所示,吸盤支撐柱10上開有一個吸盤支撐柱孔11,如圖7所示,三個吸盤支撐柱10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鍋蓋3下端圓面上,且如圖6所示,三個吸盤支撐柱10上的三個吸盤支撐柱孔11分別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8相通;三個吸盤支撐柱10的下端均安裝有一個吸盤7;如圖9所示,出氣圓盤26安裝鍋蓋3的上端,且出氣圓盤26的軸線與傳動機構安裝孔9的軸線共線;如圖17所示,上連接圓板25上周向均勻地開有兩個半環(huán)槽24;上連接圓板25安裝出氣圓盤26上端內圓面上;如圖23所示,下連接圓板28上周向均勻地開有三個圓弧孔41;如圖22所示,下連接圓板28安裝在出氣圓盤26內圓面上,且位于出氣圓盤26的中間位置;如圖18所示,出氣圓盤26的下端壁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許多出氣孔40,且出氣孔40均位于下連接圓板28的下側;如圖19所示,出氣圓盤26的上端內圓面上開有一個圓環(huán)導槽39,且圓環(huán)導槽39位于上連接圓板25和下連接圓板28之間;如圖20所示,內齒環(huán)33下端的內壁上開有圓環(huán)槽38;內齒環(huán)33外圓面上安裝有導環(huán)34;內齒環(huán)33通過導環(huán)34與圓環(huán)槽38的配合安裝在出氣圓盤26內側;如圖15所示,提手16的兩端穿過兩個半環(huán)槽24安裝在內齒環(huán)33上端;如圖18所示,第一支撐軸36安裝在下連接圓板28上端;第一齒輪27安裝在第一支撐軸36的上端,且第一齒輪27與內齒環(huán)33嚙合;如圖16所示,第二齒輪29安裝在第一支撐軸36的下端;第二支撐軸37安裝在下連接圓板28上端;第三齒輪30安裝在第二支撐軸37上;第三齒輪30與第二齒輪29嚙合;如圖21所示,三個擋塊32分別安裝在內齒環(huán)33下端;且如圖24所示,三個擋塊32分別穿出三個圓弧孔41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8配合;如圖16所示,熱氣圓環(huán)12的內壁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許多熱氣出孔35;熱氣圓環(huán)12安裝在鍋蓋3的下端,且熱氣圓環(huán)12的軸線與傳動機構安裝孔9的軸線共線;如圖14所示,熱氣隔離壁18安裝在熱氣圓環(huán)12的下側,熱氣隔離壁18與鍋蓋3內壁之間形成熱氣腔且熱氣隔熱壁下端與儲水槽14上端留有一厘米間隙;如圖14所示,旋轉軸19上開有進氣通道23;旋轉軸19的上端穿過下連接圓板28和上連接圓板25,且旋轉軸19的上端面與上連接圓板25齊平;如圖18所示,第四齒輪31安裝在旋轉軸19上,且第四齒輪31與第三齒輪30嚙合;旋轉軸19的下端穿過熱氣隔離壁18位于熱氣隔離壁18的下側;位于熱氣隔離壁18與下連接圓板28之間的旋轉軸19上具有隔熱套13;進氣圓盤15中空;進氣圓盤15安裝在旋轉軸19的下端,且進氣圓盤15與旋轉軸19上的進氣通道23相通;如圖25所示,進氣圓盤15的外圓面上周向均勻地開有三個進氣孔22;如圖13所示,刮水結構6具有刮水斜面20和儲水道21;如圖11、12所示,三個刮水結構6的一端均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進氣圓盤15的外圓面上,且三個刮水結構6上的儲水道21與三個進氣孔22配合;三個刮水結構6的另一端與儲水槽14配合。
上述三個吸盤7分別與三個圓形槽5配合;內齒環(huán)33的直徑為第一齒輪27的四倍;第一齒輪27的直徑為第三齒輪30直徑的二倍;第三齒輪30直徑與第四齒輪31直徑相同。
如圖15所示,上述位于熱氣隔離壁18與下連接圓板28之間的旋轉軸19上周向均勻地安裝有三個葉片17。
上述作為三個葉片17的替換方案為四個葉片17或五個葉片17。
上述作為三個刮水結構6的替換方案為四個刮水結構6或五個刮水結構6。
上述鍋體1上端的外圓面上對稱地安裝有兩個鍋體支耳4。
綜上所述:
本發(fā)明中鍋蓋3具有防止水滴滴落到地面的功能。
本發(fā)明中提手16的兩端穿過兩個半環(huán)槽24安裝在內齒環(huán)33上端;第一齒輪27安裝在第一支撐軸36的上端,且第一齒輪27與內齒環(huán)33嚙合;第二齒輪29安裝在第一支撐軸36的下端;第三齒輪30安裝在第二支撐軸37上;第三齒輪30與第二齒輪29嚙合;第四齒輪31安裝在旋轉軸19上,且第四齒輪31與第三齒輪30嚙合;三個擋塊32分別安裝在內齒環(huán)33下端;且三個擋塊32分別穿出三個圓弧孔41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8配合;進氣圓盤15安裝在旋轉軸19的下端;三個刮水結構6的一端均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進氣圓盤15的外圓面上;當轉動提手16時,提手16會帶動內齒環(huán)33轉動;內齒環(huán)33帶動第一齒輪27轉動;第一齒輪27帶動第一支撐軸36轉動;第一支撐軸36轉動帶動第二齒輪29轉動;第二齒輪29轉動帶動第三齒輪30轉動;第三齒輪30轉動帶動第四齒輪31轉動;第四齒輪31轉動帶動旋轉軸19轉動;旋轉軸19轉動帶動三個葉片17轉動;同時旋轉軸19轉動帶動進氣圓盤15轉動;進氣圓盤15轉動帶動三個刮水結構6轉動;內齒環(huán)33在轉動的同時也會帶動三個擋塊32轉動;由于本發(fā)明設計的內齒環(huán)33的直徑為第一齒輪27的四倍;第一齒輪27的直徑為第三齒輪30直徑的二倍;第三齒輪30直徑與第四齒輪31直徑相同;所以旋轉軸19轉動的速度為提手16轉動速度的八倍;即三個刮水結構6和三個葉片17轉動速度為提手16的轉動速度的八倍。
本發(fā)明中吸盤7與三個圓形槽5配合;吸盤7與吸盤連接通道8連接;三個擋板與吸盤連接通道8配合;三個擋板的作用是保證鍋蓋3在使用時,吸盤7與吸盤7通道內處于真空狀態(tài),通過真空狀態(tài)來保證吸盤7的吸附力;進而來防止鍋蓋3漏氣;本發(fā)明設計的三個葉片17周向均勻地安裝在旋轉軸19上;進氣圓盤15安裝在旋轉軸19的下端;刮水結構6包括刮水斜面20和儲水道21;三個刮水結構6的一端均周向均勻地安裝在進氣圓盤15的外圓面上,且三個刮水結構6上的儲水道21與三個進氣孔22配合;三個刮水結構6的另一端與儲水槽14配合;當旋轉軸19旋轉時,旋轉軸19會帶動進氣圓盤15旋轉;進氣圓盤15轉動帶動三個刮水結構6轉動;通過轉動中的三個刮水結構6可以對鍋蓋3內熱氣隔離壁18內壁上的水蒸氣進行清理;而被刮下的水蒸氣則經過儲水道21流入儲水槽14中;同時旋轉軸19在轉動時會帶動三個葉片17轉動;通過三個葉片17的轉動加快了位于隔離板和連接圓板之間的熱氣的流動。本發(fā)明設計的上連接圓板25上所開的兩個半環(huán)槽24其作用是保證提手16在轉動時不會與上連接圓板25造成干涉;下連接圓板28上所開的三個圓弧孔41其作用是可以保證三個擋塊32在轉動過程中不會與下連接圓板28造成干涉;本發(fā)明設計的下連接圓板28的作用是防止熱氣對內齒環(huán)33、第一齒輪27、第二齒輪29、第三齒輪30和第四齒輪31造成影響;隔熱套13的作用是防止熱氣影響旋轉軸19內流入的空氣。
具體實施方式:在人們使用該鍋蓋3時,三個擋塊32位于傳動機構安裝孔9內與三個吸盤連接通道8交接處;使用者通過鍋蓋3下側的三個吸盤7與三個圓形槽5的配合使得鍋蓋3與鍋體1處于緊密連接狀態(tài);在燒水過程中時,鍋體1內的水加熱后會產生水蒸氣,產生的水蒸氣經過熱氣隔離壁18與鍋蓋3內壁之間形成熱氣腔和熱氣出孔35流入熱氣隔離壁18和下連接圓板28之間;在此過程中流動的水蒸氣會散熱使得熱氣隔離壁18加熱;處于加熱狀態(tài)的熱氣隔離壁18可以減弱水蒸氣在熱氣隔離壁18內壁上的吸附;流入熱氣隔離壁18和連接圓板之間的水蒸氣通過出氣孔40流入鍋體1外側;當使用者需要打開鍋蓋3時,由于吸盤7與圓形槽5之間具有吸附力,不易打開;所以這時使用者就需要旋轉提手16;在旋轉提手16同時;提手16會帶動內齒環(huán)33轉動;內齒環(huán)33通過第一齒輪27、第二齒輪29、第三齒輪30和第四齒輪31的傳遞;使得第四齒輪31帶動旋轉軸19轉動;旋轉軸19轉動帶動三個葉片17轉動和三個刮水結構6轉動;通過三個刮水機構轉動可以對鍋蓋3中熱氣隔離壁18內壁上的水蒸氣進行清理;通過三個葉片17的轉動可以加快流入熱氣隔離壁18和連接圓板之間的水蒸氣的排出;同時三個刮水機構在轉動時會在熱氣隔離壁18下側產生負壓,使得鍋體1外側的空氣通過旋轉軸19上的進氣通道23和進氣孔22進入鍋體1內側;通過流入的空氣來吸收鍋體1內部的剩余水蒸氣的熱量;進而防止鍋蓋3在拿起的瞬間鍋體1內的水蒸氣對人體造成燙傷;而內齒環(huán)33轉動時也會帶動三個擋塊32轉動;三個擋塊32轉動會使得吸盤連接通道8內進入空氣;吸盤7失去吸附能力,這樣使用者就能輕易將鍋蓋3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