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活用品領域,特別是一種核桃去殼器。
背景技術:
如今人們越來越喜愛吃核桃,核桃不僅味美,而且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機制,具有益智、長壽的功效。核桃的直徑一般為2至5厘米,其外殼都很堅硬,所以開殼的時候很難開。以前一般的開殼方法都是把核桃放進門縫里,通過開關門把核桃夾開,這種方法會把核桃夾得到處分散,而且還容易把門夾壞,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施力,使用穩(wěn)定性強的核桃去殼器,解決核桃去殼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核桃去殼器,包括支架和搖把,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豎直架,所述豎直架下端與所述底座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豎直架上部與所述搖把通過鉸鏈連接,所述豎直架上部設有支撐臺,所述支撐臺位于所述搖把正下方,所述搖把下端設有擠壓塊,所述擠壓塊與所述支撐臺位置相對應,所述支撐臺與所述擠壓塊相對的面為凹面,所述凹面上設有若干第一鋼刺,所述擠壓塊與所述支撐臺所對應的面設有第二鋼刺。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所述搖把設有直徑為7至9厘米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擠壓塊與所述支撐臺之間,所述擠壓塊下端設有傾斜的導向面,所述支撐臺上表面為斜面,所述支撐臺上表面設有導向槽與所述通孔對應。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所述底座還設有裝料盒,所述裝料盒位于所述支撐臺下方。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所述豎直架為圓柱形,所述裝料盒設置一套環(huán),所述套環(huán)與所述裝料盒外部固定連接,所述套環(huán)套設在所述圓柱形豎直架下部,所述裝料盒通過所述套環(huán)與所述圓柱形豎直架旋轉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所述搖把末端還設置有把手。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所述豎直架上還設有若干第一吸盤,所述吸盤設于所述支撐臺對側。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所述底座下端還設置若干第二吸盤。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核桃去殼器的支架包括底座和豎直架,豎直架下端與底座一端固定連接形成L形,使用時,通過把搖把向下壓,帶動搖把下方所設置的擠壓塊使其向支架豎直架上的支撐臺運動,把核桃置于支撐臺凹面上,使擠壓塊靠近支撐臺,通過支撐臺上的第一鋼刺和擠壓塊的第二鋼刺使核桃殼慢慢以點延伸為線慢慢破裂。通過杠桿原理,可以利用較小的力,通過支撐臺和擠壓塊把核桃殼壓破,把該開殼器的支架豎直架抵于墻上,使用效果更佳。本發(fā)明采用杠杠原理,利用下壓的方式開殼易于施力,采用L形的支架,結構簡單,可以利用家里的地板和墻壁作為支撐面,有利于該開殼器在使用過程保持穩(wěn)定。
由于搖把設有直徑為7至9厘米的通孔,通孔位于擠壓塊與支撐臺之間,擠壓塊下端通設有傾斜的導向面,支撐臺上表面為斜面,支撐臺上表面設有導向槽與通孔相對應;通孔方便核桃由搖把上的直接放入,通過支撐臺的斜面和導向槽滑進支撐臺與擠壓塊之間,破殼時,核桃再經(jīng)由擠壓塊的導向面滑出。
由于豎直架下端還設有裝料盒,裝料盒位于支撐臺下方;裝料盒方便收集破殼的核桃,防止其四散。
由于豎直架為圓柱形,裝料盒設置一套環(huán),套環(huán)與裝料盒外部固定連接,套環(huán)套設在圓柱形豎直架下部,裝料盒通過套環(huán)與圓柱形豎直架旋轉連接;裝料盒可繞豎直架旋轉,方便取出所收集的破殼核桃。
由于搖把末端還設置有把手;方便核桃破殼器的使用。
由于豎直架上還設有若干第一吸盤,第一吸盤設于支撐臺對側;吸盤可以該裝置的一側固定在墻上,使其在使用時更加穩(wěn)定。
由于底座下端還設置若干第二吸盤,通過吸盤把該核桃開殼器固定在地上,防止該核桃開殼器側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核桃去殼器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搖把、2-支架、3-支撐臺、4-擠壓塊、5-通孔、6-把手、7-裝料盒、8-第一吸盤,9-第二吸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發(fā)明的具體實施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核桃去殼器,包括支架2和搖把1,支架包括底座和豎直架,豎直架下端與底座一端連接,豎直架上部與搖把1通過鉸鏈連接,豎直架上部設有支撐臺3,支撐臺3位于搖把正下方,搖把1下端設有擠壓塊4,擠壓塊4與支撐臺3接觸位置相對應。豎直架可以在使用時以墻作為支撐面,使其在使用時可以更加穩(wěn)定,容易施力。豎直架上還設有若干個吸盤8,吸盤8設于支撐臺3對側。吸盤8可以在使用時使其與墻面固定,防止其在施力時向兩側滑動。該核桃去殼器采用向下壓的方式來開殼,利用杠桿原理,下壓的方式比較容易施力。
支撐臺3與擠壓塊4所對應的面為凹面,凹面上設有第一鋼刺。擠壓塊4與支撐臺3所對應的面設有第二鋼刺。搖把1設有直徑為7至9厘米的通孔5,通孔5位于擠壓塊4與支撐臺3之間,擠壓塊4下端設有傾斜的導向面與通孔5相對應,支撐臺3上表面為斜面,支撐臺3上表面設有導向槽。通過進一步的改善,凹面配合尖刺,使核桃更易被夾持,避免其滑偏。搖把1上還開設有一通孔5,配合支撐臺3的斜面和導向槽,使核桃滑入支撐臺和擠壓塊之間,可以使該核桃開殼器使用更加方便,提高效率。
底座上還設有裝料盒7,裝料盒7位于支撐臺3下方,豎直架為圓柱形,裝料盒7設置有一套環(huán),套環(huán)套設在圓柱形豎直架下部,套環(huán)與裝料盒7固定連接,裝料盒7通過套環(huán)與豎直架轉動連接,搖把1末端還設置有把手6。裝料盒7設置與豎直架下方,可以對破殼后的核桃進行收集,擠壓塊4下端做一傾斜的導向面,使其可以更準的滑入裝料盒7。裝料盒7可以繞豎直架旋轉,方便取出破殼之后的核桃。
豎直架上還設有若干第一吸盤8,第一吸盤8設于支撐臺對側;第一吸盤8可以該裝置的一側固定在墻上,使其在使用時更加穩(wěn)定。底座下端還設置若干第二吸盤9,通過第二吸盤9把該核桃開殼器固定在地上,防止該核桃開殼器側滑。
工作原理:
使用時,把該核桃去殼器的支架豎直架用第一吸盤8固定于墻上,把底座下端的第二吸盤9固定在地上,把核桃通過搖把1的通孔5放入,慢慢抬起搖把1,使核桃落入支撐臺3和擠壓塊4之間,通過搖把1的運動夾緊核桃,然后抓住把手6用力下壓,把核桃壓破,之后抬起搖把1,使破殼之后的核桃落入裝料盒7,旋轉裝料盒7,即可把破殼之后的核桃取出。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易于施力,操作方便,使用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而且在核桃破殼不會四散。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fā)明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發(fā)明所提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于本發(fā)明所涵蓋專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