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從食材中提取汁液的食物處理裝置,諸如慢速榨汁機、果泥制作機等。
背景技術:
汁液提取裝置是一種用于從諸如水果、草本植物、綠葉蔬菜、蔬菜等食材中提取汁液的家用器具。對于粉碎式或壓磨式榨汁機而言,速度相對較慢,即在較低的數(shù)百RPM的范圍內(nèi)。這些所謂的慢速榨汁機中的一些是已知的。通常,此類慢速榨汁機包括汁液提取螺桿以及包圍所述汁液提取螺桿的網(wǎng)式過濾器,并且工作室被限定為汁液提取螺桿與網(wǎng)式過濾器之間的空腔間隔。還設置有殼體來包圍網(wǎng)式過濾器。汁液提取螺桿通常具有從汁液提取螺桿的末端延伸到前部的汁液提取螺旋肋,并且沿著汁液提取螺桿的長度限定了多個螺旋間隙。用于提取汁液的食材被壓碎,擠壓,隨后被推出到工作室外部,在此期間,食材被壓靠在網(wǎng)式過濾器上以提取汁液。在現(xiàn)有的慢速榨汁機中,食材的移動是通過汁液提取螺桿的容積位移引起的。然而,通常,用于提取汁液的食材有粘性且不易于在工作室內(nèi)移動。因此,實際上,食材主要借助于跟隨旋轉(zhuǎn)運動的累積食材團而通過旋轉(zhuǎn)的汁液提取螺桿移動或被向前推。然而,在汁液提取過程結束時,殘留的食材會仍滯留在工作室內(nèi),這是因為不再添加更多的食材并因此沒有足夠的力來推出全部剩余的食材的緣故。本發(fā)明提供了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其驅(qū)動一對刮削部件來清除殘留在提取螺桿腔內(nèi)的食材。
雖然存在比如在專利文獻(CN10376399A)中所描述的帶有用于清潔網(wǎng)式過濾器的網(wǎng)刷的慢速榨汁機,但是該專利文獻中的立式慢速榨汁機要求殘渣出口與殼體上的食材掉落出口之間的精確對準,因為如該專利文獻所具體記載的那樣網(wǎng)式過濾器上的由網(wǎng)刷移除的食材將掉落到汁液提取裝置的端部。另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當殘渣不能足夠快地離開榨汁機時,例如,當食材被連續(xù)地添加和/或在此類榨汁機中使用相對較硬的食材時,導致榨汁機內(nèi)的未經(jīng)過濾的食材的累積,這最終堵塞榨汁機。此外,這未能解決網(wǎng)式過濾器上的過濾食材不能再用于生產(chǎn)汁液的問題。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如上所提及的齒被汁液提取螺桿的螺旋肋直接驅(qū)動的食物處理裝置(例如,汁液提取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1]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食物處理裝置,包括:螺桿,其具有位于其表面上的螺旋肋,螺旋間隙被限定在用于隨著所述螺桿繞旋轉(zhuǎn)軸線旋轉(zhuǎn)而運送食材的所述螺旋肋之間;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其具有多個突起且能夠沿著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垂直的方向往復地移動,使得所述第一刮削部件的突起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突起能夠朝向所述螺旋間隙移動或者遠離所述螺旋間隙移動;以及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當所述第一刮削部件的突起被推動而遠離所述螺旋間隙時,所述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允許所述第二刮削部件朝向所述螺桿移動,反之亦然,即當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突起被推動而遠離所述螺旋間隙時,所述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允許所述第一刮削部件朝向所述螺桿移動。在任何時候,僅有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中的一者的突起隨著所述螺桿旋轉(zhuǎn)而被所述螺旋肋推動遠離所述螺旋間隙。
[2]優(yōu)選地,所述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之間的連接板,并且所述連接板能夠沿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移動,并且所述連接板具有位于其兩側的引導部,所述引導部與位于接合所述連接板的所述第一刮削部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表面上的被引導部配合。
[3]優(yōu)選地,所述引導部是相對于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傾斜的斜槽,并且所述被引導部是能滑動地插入相應斜槽的突出部。
[4]優(yōu)選地,在所述連接板的任一側的斜槽彼此平行,并且在所述連接板的一側的斜槽的傾斜方向與在所述連接板的另一側的斜槽的傾斜方向相反,使得當所述連接板沿著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移動時,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被引導而沿相反的方向移動。
[5]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板的所述一側的斜槽的傾斜方向相對于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的銳角等于所述連接板的所述另一側的斜槽的傾斜方向相對于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的銳角。
[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刮削部件的突起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突起在數(shù)量和形狀上彼此對應,并且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對應的突起沿著所述旋轉(zhuǎn)軸線交錯,以允許所述突起插入所述螺旋間隙。
[7]優(yōu)選地,所述螺旋間隙在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垂直的方向上的深度沿著所述螺桿運送食材的方向變淺,而所述螺旋間隙在所述螺桿的兩端處的深度相同。因此,所述突起在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垂直的方向上的高度沿著所述螺桿運送食材的方向變短,而所述突起在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兩端處的高度相同。
[8]優(yōu)選地,突起為楔形以與螺旋肋之間的空腔間隔的輪廓匹配。
[9]優(yōu)選地,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包括驅(qū)動連桿,所述驅(qū)動連桿具有沿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垂直的方向隔著提取螺桿而彼此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刮削部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端部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并且隨著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移動,所述驅(qū)動連桿沿著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垂直的方向移動。
[10]優(yōu)選地,驅(qū)動連桿具有包圍螺桿的開口。
[11]優(yōu)選地,所述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包括用于引導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引導部件,并且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與它們各自的所述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被所述引導部件引導。
[12]優(yōu)選地,所述引導部件是具有斜導槽的圓環(huán),所述第一刮削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具有在其所述另一端處的被引導突出部,并且所述被引導突出部中的每一者被相應的斜導槽引導。
[13]優(yōu)選地,所述斜導槽的長度方向彼此交叉。
[14]優(yōu)選地,所述食物處理裝置還包括包圍所述螺桿的網(wǎng)式過濾器。
[15]優(yōu)選地,所述網(wǎng)式過濾器具有多個開口,以允許所述第一刮削部件的突起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突起穿過。
[16]優(yōu)選地,所述食物處理裝置還包括包圍所述螺桿的套筒。
[17]優(yōu)選地,所述套筒具有多個開口,以允許所述第一刮削部件的突起和所述第二刮削部件的突起穿過。
附圖說明
現(xiàn)在通過實例且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各優(yōu)選實施例,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的實施例;
圖2a至圖5示出了圖1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的分解圖,其中圖2a至圖4b示出了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的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的實施例,而圖5示出了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的另一實施例;
圖6示出了圖5中的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的組裝視圖;
圖7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的另一實施例;以及
圖8至圖10b示出了圖7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參考附圖通過實例的方式來描述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和方面公開于下文的說明中或者從下面的說明中變得明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本論述僅描述示例性實施例,而不旨在限制本發(fā)明的更寬泛的方面,所述更寬泛的方面體現(xiàn)在示例性構造中。列表1是示出了附圖中的部件和對應的附圖標記的列表。
列表1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的實施例。圖1的食物處理裝置100是所謂的立式構造,其包括:殼體200;殼體蓋206,其位于殼體頂部;以及可選的推桿212,其用于在從食材入口210(見圖3)添加食材后將食材向下推。殼體200具有位于其底部的汁液出口204,從食材提取到的汁液從該汁液出口離開。殼體蓋206具有殘渣出口208,在汁液提取后剩余的殘余物從該殘渣出口離開。必要時,在殼體200的底部可以設置保持驅(qū)動器的可選的驅(qū)動器殼體(圖中未示出),該驅(qū)動器殼體也能夠用于在比如桌面的平坦表面上為殼體200提供支撐。驅(qū)動器是可選的,并且必要時食物處理裝置100能夠由手來驅(qū)動。
圖2a至圖5示出了圖1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100的分解圖。如圖2a和圖3所示,汁液提取機構300被包圍在殼體200中。汁液提取機構300包括汁液提取螺桿310、包圍汁液提取螺桿310的網(wǎng)式過濾器302、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以及籠形固定件326。
圖2b示出了圖2a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100的變型例,其中網(wǎng)式過濾器302由套筒303取代。套筒303具有類似于網(wǎng)式過濾器302的形狀、尺寸和結構,但是不具有網(wǎng)孔。利用該構造,除了榨汁之外,其尤其能用于生產(chǎn)諸如土豆泥等磨碎/膏狀食物或者任何類型的水果/素食膏。
在該特定實施例中,食材入口210被示出且優(yōu)選的為與中空汁液提取螺桿310分離的部件。圖2a和圖3所示的食材入口210與殼體蓋206集成為一體,殼體蓋206還具有殘渣出口208。即,汁液出口204和殘渣出口208位于食物處理裝置100的兩個分離的端部處。下面說明食物處理裝置100的工作原理,從而使益處變得清楚。
汁液提取螺桿310具有從上端延伸到下端的汁液提取螺旋肋312,并且沿著汁液提取螺桿310的長度限定了多個汁液提取螺旋間隙314。在該特定實施例中,汁液提取螺桿310能夠被與其連接的驅(qū)動器驅(qū)動而繞旋轉(zhuǎn)軸線214沿方向R旋轉(zhuǎn)(見圖4a),并且具有容納食材入口210的中空空間316,食材通過該食材入口210進入汁液提取機構300,更具體地到達汁液提取機構300的底部,食材的進入能夠通過可選的推桿212來輔助進行。
食材入口210能夠與汁液提取螺桿310成一體,但這并不太優(yōu)選,因為成一體的食材入口將不得不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一起旋轉(zhuǎn),因此會給驅(qū)動器增加額外的負荷,這會降低榨汁效率。
切割刀片(圖中未示出)安裝成靠近汁液提取螺桿310的底部,即,靠近汁液提取螺桿310的下端。切割刀片能夠切斷食材并且將食材向外推到螺旋肋312的下端。由于汁液提取螺桿310的存在允許食材入口210的進入點保持為與切割刀片間隔有距離,更具體地位于汁液提取螺桿310的上端,所以食物處理裝置100的總高度能夠降低,以滿足切割刀片必須保持與食材入口210的進入點間隔有距離的安全要求。當食物處理裝置100處于如圖所示的立式構造時,優(yōu)選的是,汁液提取螺桿310是如上所述的中空汁液提取螺桿,使得食物處理裝置100的總高度可以降低。然而,如果食物處理裝置處于臥式構造(參見圖7至圖10b),則汁液提取螺桿310可以是實心汁液提取螺桿,其中食材入口可以以與汁液提取螺桿的旋轉(zhuǎn)軸線垂直的方式定位。
雖然優(yōu)選的是汁液提取螺桿310由于簡單性而為大致圓柱形形狀,但是不一定如此,可以使用其它形狀,諸如楔形形狀。當然,如果汁液提取螺桿310具有與圓柱形形狀不同的形狀,則殼體200、網(wǎng)式過濾器302和食材入口310的形狀也不得不進行相應的調(diào)節(jié)。
因為食材可能有粘性且不易于移動,所以使用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來在汁液提取螺桿310旋轉(zhuǎn)時刮削在汁液提取螺桿310的螺旋間隙314中從下端運送到上端的食材。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中的每一個均具有能夠插入汁液提取螺桿310的汁液提取螺旋間隙314或者被推動遠離汁液提取螺桿310的汁液提取螺旋間隙314的多個突起。稍后將描述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的更多細節(jié)。
籠形固定件326定位在殼體200與網(wǎng)式過濾器302之間,以固定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相對于汁液提取螺桿310的位置,其中籠形固定件326和網(wǎng)式過濾器302中的每一個具有與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的突起互補的孔口(圖中未示出)。
利用該構造,能夠?qū)κ巢倪M行如下處理:食材從食材入口210進入食物處理裝置100,并且隨后被推桿212向下推動,被切割刀片切割,從下端進入螺旋間隙314,并且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旋轉(zhuǎn)而被向上推動,最后從殘渣出口208排出。同時,從食材提取到的汁液經(jīng)網(wǎng)式過濾器302過濾且從汁液出口204離開。
如圖4a所示,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均在面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的一側具有多個突起,以及在面向連接板329的一側具有多個被引導部340a和340b。圖4b示出了包括第一刮削部件328a、第二刮削部件328b和連接板329的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模塊的分解圖。將在下文描述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模塊的機械結構。
第一刮削部件328a布置成使得其能夠沿著與旋轉(zhuǎn)軸線214垂直的方向A往復地移動。因此,第一刮削部件328a的突起能夠穿過接納部件331和網(wǎng)式過濾器302移向且插入汁液提取螺桿310的螺旋間隙314。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旋轉(zhuǎn),螺旋肋312的上表面升起且變?yōu)榕c第一刮削部件328a的相應突起的下邊緣接觸。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進一步旋轉(zhuǎn),力被施加到第一刮削部件328a的突起上。結果,第一刮削部件328a的突起被推動而遠離汁液提取螺桿310的螺旋間隙314。原則上,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的突起可以為任意形狀,只要這兩者的對應的突起填充了提取螺桿的螺旋間隙之間的對應空腔間隔即可。并且優(yōu)選地,為了實際的制造考慮,第一刮削部件328a的突起為楔形形狀以與螺旋肋312的幾何輪廓匹配,即,與對應的螺旋肋312的上表面接合。
同樣,除了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的突起沿著旋轉(zhuǎn)軸線214的方向交錯從而防止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的全部突起被同時推動而遠離螺旋間隙314之外,第二刮削部件328b在構造和布置上類似于第一刮削部件328a。更具體地,在沿著旋轉(zhuǎn)軸線214的方向上,第一刮削部件328a的最下方突起328ab布置成低于第二刮削部件328b的最下方突起328bb,使得當最下方突起328bb被推動而遠離螺旋間隙314時,最下方突起328ab能夠插入螺旋間隙314內(nèi)。而且,當最下方突起328ab被推動而遠離螺旋間隙314時,最下方突起328bb能夠插入螺旋間隙314。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的突起參考最下方突起328ab、328bb定位。此外,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的突起數(shù)量是設計選擇,而不受到限制。顯然,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模塊包括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并且連接板329主要是將食材從提取螺桿移出的運送模塊。
在刮削部件328a或328b的每兩個相鄰突起之間限定了多個突起間隙。優(yōu)選的是,突起間隙的寬度對應于相應螺旋間隙314沿著旋轉(zhuǎn)軸線214的寬度,使得當刮削部件328a或328b上的一個突起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旋轉(zhuǎn)而接合汁液提取螺旋肋312時,在該刮削部件上的全部其它突起被回推(即,沿遠離汁液提取螺桿310的方向移動)或者同時接合汁液提取螺旋肋312。
因此,允許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交替地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通常,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沿任意方向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以及遠離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優(yōu)選但非必須的是,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能夠沿與汁液提取螺桿310的旋轉(zhuǎn)軸線214垂直的方向移動,即,能夠沿如圖4a所示的方向A移動。
汁液提取螺桿310的直徑沿著旋轉(zhuǎn)軸線214變化,例如,汁液提取螺桿310的更靠底部的部分具有較小的直徑,更靠頂部(即,靠近殼體蓋206的端部)的部分具有較大的直徑。換言之,螺旋間隙314沿與旋轉(zhuǎn)軸線214垂直的方向的深度從上到下逐漸變淺。因此,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的突起中的更靠底部的突起的高度較高,而更靠頂部的突起的高度較短,以保持與汁液提取螺桿310的螺旋肋312接合。
優(yōu)選地,在與旋轉(zhuǎn)軸線214垂直的方向上,最下方突起328ab具有與最上方突起328at相同的高度,并且最下方突起328bb具有與最上方突起328bt相同的高度,而在汁液提取螺桿310的底部和頂部處螺旋間隙314的深度被相應地調(diào)節(jié),以便適應這些最下方突起和最上方突起的高度。這些被認為提供了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的運動的更好的對準和穩(wěn)定性。
如圖2a至圖4b所示,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可以包括連接板329、支撐罩330以及接納部件331。接納部件331固定到網(wǎng)式過濾器302和/或籠形固定件326上。連接板329設置在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之間,并且被支撐成能夠沿著與旋轉(zhuǎn)軸線214平行的方向移動,即,沿著如圖4a所示的方向B移動。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和連接板329被支撐罩330覆蓋。接納部件331具有開口,通過該開口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的突起能夠插入汁液提取螺桿310的螺旋間隙314。
如圖4b所示,連接板329具有兩個斜槽350a以及兩個斜槽350b,第一刮削部件328a的被引導部340a插入兩個斜槽350a中,并且第二刮削部件328b的被引導部340b插入兩個斜槽350b中。兩個槽350a彼此平行,并且兩個槽350b彼此平行。然而,槽350a的長度方向和槽350b的長度方向彼此交叉。優(yōu)選地,槽350a的長度方向相對于旋轉(zhuǎn)軸線214的銳角(或更優(yōu)選地為45度,以易于制造)等于槽350b的長度方向相對于旋轉(zhuǎn)軸線214的銳角(或?qū)?5度構造)。在該特定實施例中,斜槽350a和350b是連接板329上的開口,因為連接板相對??;然而,如果連接板相對厚(參見圖8至圖10b),則不必如此。被引導部340a和340b可以是能夠可滑動地插入連接板329的相應斜槽中的突出部。
利用該構造,當?shù)谝还蜗鞑考?28a被汁液提取螺桿310推開且沿方向A向外移動時,被引導部340a擠壓斜槽350a,并且因此連接板329沿方向B向下移動;同時,斜槽350b擠壓被引導部340b,并且因此第二刮削部件328b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進一步旋轉(zhuǎn),第二刮削部件328b被推動而遠離汁液提取螺桿310,然后第一刮削部件328a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結果,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旋轉(zhuǎn),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交替地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堵塞在螺旋間隙314中和/或附著到螺旋肋312上的食材被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刮削,使得在螺旋間隙內(nèi)沒有留有殘渣或者在螺旋間隙內(nèi)留有極少的殘渣,從而實現(xiàn)排出殘留食材的更高效率。
本發(fā)明不需要諸如彈簧、螺旋線圈固定件等額外組件。相反,刮削部件的突起被汁液提取螺桿的螺旋肋直接驅(qū)動,因此,能夠降低裝置的復雜度和制造成本以及該裝置所產(chǎn)生的噪聲。
圖5和圖6示出了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的可能替代構造。運動協(xié)調(diào)機構包括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接納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的接納部件331a和331b、上引導部件360和驅(qū)動連桿370。驅(qū)動連桿370設置在網(wǎng)式過濾器302的底部,并且能夠沿著網(wǎng)式過濾器302的直徑方向(即,沿著如圖5所示的方向C)往復移動。開口372設置在驅(qū)動連桿370的中央部分以允許汁液提取螺桿310的下端穿過。連接孔371a設置在驅(qū)動連桿370的一端處,而連接孔371b設置在驅(qū)動連桿370的另一端處。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各自的下端分別設有連接孔328a2和328b2。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各自的下端分別經(jīng)由銷373a和373b與驅(qū)動連桿370的端部連接。應當注意的是,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不能相對于驅(qū)動連桿370繞銷373a和373b樞轉(zhuǎn)。換言之,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連接到驅(qū)動連桿370。
位于汁液提取螺桿310的與驅(qū)動連桿370相反的另一端處的上引導部件360是具有兩個斜導槽361a和361b的圓環(huán)。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各自的上端分別是被引導突出部328a1,328b1。被引導突出部328a1能夠可滑動地插入斜導槽361a且被斜導槽361a引導,而被引導突出部328b1能夠可滑動地插入斜導槽361b且被斜導槽361b引導。
在該特定實施例中,斜導槽361a和361b的長度方向相對于方向C傾斜,并且彼此交叉。利用斜導槽361a和361b的這種構造,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能夠被更穩(wěn)定地且平滑地引導。該構造是優(yōu)選的,但是不總是必需的。例如,斜導槽361a和361b的長度方向還可以垂直于旋轉(zhuǎn)軸線214。
如圖5所示,隨著第一刮削部件328a被汁液提取螺桿310推開,驅(qū)動連桿370沿著方向C移動。同時,使得第二刮削部件328b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這也使得上引導部件360移動。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進一步旋轉(zhuǎn),第二刮削部件328b由于上引導部件360的運動而被汁液提取螺桿310推開,并且使得驅(qū)動連桿370沿著方向C往回移動。同時,使得第一刮削部件328a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以此方式,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和328b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旋轉(zhuǎn)而交替地(或者以協(xié)調(diào)的方式)朝向汁液提取螺桿310移動。
將參考圖7至10b來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食物處理裝置的又一實施例。圖7至圖10b中的食物處理裝置100’處于所謂的臥式構造,其包括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殼體200’以及推桿212’。汁液出口204’和殘渣出口208’設置在殼體200’的同一下游端。
第二實施例的食物處理裝置100’與第一實施例的食物處理裝置10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汁液提取螺桿310’是實心的,而不是中空的。如圖9所示,隨著汁液提取螺桿310’沿方向R’繞軸線214’旋轉(zhuǎn),沿著方向D運送食材。
網(wǎng)式過濾器302’、套筒303’、第一和第二刮削部件328a’,328b’及其被引導部、連接板329’及其導槽以及接納部件331’的構造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構造。因此,為簡單起見,省略了關于這些組件的詳細說明。
本說明書通篇使用的“食材”不受限制,本發(fā)明可以使用僅一種食材,例如僅一種水果。本發(fā)明的裝置也可以使用多種食材,例如多種不同類型的水果和/或蔬菜。
雖然已經(jīng)通過實例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想到本發(fā)明的修改和改動。此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不應解釋為僅限于實例或附圖。例如,應當理解的是,本文的“食材”可以是水果、草本植物、綠葉蔬菜、蔬菜等,或者由多于一種食材形成的它們的組合。然而,應當清楚理解的是,這些修改和改動在隨附權利要求闡述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例如,被圖示或描述為一個實施例的部分的各個特征能夠以所需任意組合用于另一實施例,以產(chǎn)生又一實施例。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本發(fā)明涵蓋了落入權利要求及其等同內(nèi)容的范圍內(nèi)的這些修改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