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馬扎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是由框架Ⅰ、框架Ⅱ、套管以及撐布構(gòu)成,框架Ⅰ與框架Ⅱ等高且框架Ⅱ的寬度小于框架Ⅰ的寬度,兩框架內(nèi)相應(yīng)位置分別固定有與其框架上邊平行的橫梁Ⅰ和橫梁Ⅱ、框架Ⅱ穿插于框架Ⅰ內(nèi)且二者的框架豎邊于橫梁處交叉配合,所述的套管活動嵌套于橫梁Ⅰ與橫梁Ⅱ外側(cè),所述的撐布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Ⅰ和框架Ⅱ的框架上邊上。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設(shè)計新穎,結(jié)構(gòu)簡單,制造工藝要求低,而且由于采用了實心鋼筋制成該折疊馬扎的馬扎框體,整個折疊馬扎能夠承受更多的壓力,而且焊接后的實心鋼筋也比焊接后的鐵管不易開裂,使用壽命更長。
【專利說明】折疊馬扎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到一種折疊馬扎。
【背景技術(shù)】
[0002]馬扎是一種古老的生活用品,家庭里普遍可見。而傳統(tǒng)馬扎的制作材料都是選擇木材為主,木材制作的馬扎,由于木材的性質(zhì),其鑿、卯處容易松動,無法修補,而且木制馬扎的承受能力也不如鐵管制成的馬扎,最為重要的是,木制馬扎使用木材并不環(huán)保,隨著工業(yè)的進步,鐵管也逐漸取代了木材。而鐵管焊接而成的馬扎,制作工藝相對復雜,且其焊點容易開裂,鉆眼處容易折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結(jié)實牢固,制造簡便的折疊馬扎。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是由框架1、框架I1、套管以及撐布構(gòu)成,所述的框架I與框架II等高且框架II的寬度小于框架I的寬度,兩框架的豎邊框內(nèi)相應(yīng)位置固定有與其上邊框平行的橫梁I和橫梁I1、框架II穿插于框架I內(nèi)且二者的框架豎邊框于橫梁處交叉配合,有套管活動嵌套于橫梁I與橫梁II外側(cè),所述的撐布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和框架II的上框邊上。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橫梁I的兩端與框架I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橫梁II的兩端與框架II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橫梁I和橫梁II均置于同一個套管內(nèi)。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套管是兩個并列固定在一起的空心管,橫梁I與橫梁II分別穿入其中的一個空心管。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橫梁I和橫梁II的兩端頭分別套有套管,在橫梁I與橫梁II上有套管卡突。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套管是兩個并列固定在一起的空心管段,橫梁I與橫梁II的兩端頭分別套入相對應(yīng)的空心管段。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框架I的兩豎邊框上分別固定了橫梁I,在框架II的兩豎邊框上分別固定了橫梁II,兩邊的橫梁I與橫梁II分別置于套管內(nèi),在橫梁I與橫梁II上有套管卡突。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套管是兩個并列固定在一起的空心管段,兩側(cè)的橫梁I與橫梁II分別套入相對應(yīng)的空心管段。
[0012]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是由框架1、框架I1、以及撐布構(gòu)成,框架I與框架II等高且框架II的寬度小于框架I的寬度,框架II穿插于框架I內(nèi),框架I的豎邊框上固定有對稱的插桿、框架II的豎邊框上與插桿相應(yīng)位置固定有對稱的套環(huán),插桿分別插入其同側(cè)的套環(huán)中,所述的撐布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和框架II的框架上邊上。
[0013]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設(shè)計新穎,結(jié)構(gòu)簡單,制造工藝要求低,折彎快、焊點少,而且由于采用了鋼筋制成該折疊馬扎的馬扎框體,整個折疊馬扎能夠承受更多的壓力,而且焊接后的鋼筋也比焊接后的鐵管不易開裂,使用壽命更長,結(jié)實耐用,儲蓄、攜帶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不同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實施例1
[0017]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如圖1所示,是由框架I 1、框架II 2、套管3以及撐布4構(gòu)成,是在框架I I與框架II 2等高且框架II 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兩框架的豎邊框內(nèi)固定了與上邊框平行的橫梁I 5和橫梁II 6、即橫梁I 5的兩端與框架I I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橫梁II 6的兩端與框架II 2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框架II 2穿插于框架I I內(nèi)且二者的框架豎邊框于橫梁處交叉配合,有套管3活動嵌套于橫梁I 5與橫梁II 6外側(cè),所述的套管3是一根空心管。所述的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上框邊上。
[0018]實施例2
[0019]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如圖2所示,是由框架I 1、框架II 2、套管3以及撐布4構(gòu)成,是在框架I I與框架II 2等高且框架II 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兩框架的豎邊框內(nèi)固定了與上邊框平行的橫梁I 5和橫梁II 6、即橫梁I 5的兩端與框架I I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橫梁II 6的兩端與框架II 2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蚣躀I 2穿插于框架I I內(nèi)且二者的框架豎邊框于橫梁處交叉配合,所述的套管3是兩個并列固定在一起的空心管,橫梁I 5與橫梁II 6分別穿入其中的一個空心管。所述的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上框邊上。
[0020]實施例3
[0021]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如圖3所示,是由框架I 1、框架II 2、套管3以及撐布4構(gòu)成,所述的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上框邊上。是在框架I I與框架II 2等高且框架II 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兩框架的豎邊框內(nèi)固定了與上邊框平行的橫梁I 5和橫梁II 6、即橫梁I 5的兩端與框架I I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橫梁II 6的兩端與框架II 2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在橫梁I 5和橫梁II 6的兩端頭分別套有套管3,所述的套管3 —單根空心管段,其活動嵌套于橫梁I 5與橫梁II 6外側(cè)且由橫梁I 5與橫梁
II6上的套管卡突7卡在兩橫梁的兩端。
[0022]實施例4
[0023]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如圖4所示,是由框架I 1、框架II 2、套管3以及撐布4構(gòu)成,所述的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上框邊上。是在框架I I與框架II 2等高且框架II 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兩框架的豎邊框內(nèi)固定了與上邊框平行的橫梁I 5和橫梁II 6、即橫梁I 5的兩端與框架I I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橫梁II 6的兩端與框架II 2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在橫梁I 5和橫梁II 6的兩端頭分別套有套管3,所述的套管3為兩根空心管并列固定在一起形成的雙股空心管段,其活動嵌套于橫梁I 5與橫梁II 6外側(cè)且由橫梁I 5與橫梁II 6上的套管卡突7卡在兩橫梁的兩端。橫梁I 5與橫梁II 6上的套管卡突7將兩段套管3卡在兩橫梁的兩端。
[0024]套管3只是對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起到連接限定的作用,其長短并沒有嚴苛的要求,當然為了保證該折疊馬扎的質(zhì)量,不管是單根空心管還是雙股空心管都可以將中間截斷,僅僅保留兩邊的部分也可以起到連接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作用,還能夠節(jié)省材料。當然,為了防止套管3的橫向串動,需要在橫梁I 5和橫梁II 6上設(shè)置套管卡突7,其能將套管3的橫向運動限制在套管卡突7與框架豎邊之間。
[0025]實施例5
[0026]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如圖5所示,是由框架I 1、框架II 2、套管3以及撐布4構(gòu)成,是在框架I I與框架II 2等高且框架II 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在框架I I的兩豎邊框上分別固定了橫梁I 5,在框架II 2的兩豎邊框上分別固定了橫梁II 6,即將實施例I的橫梁從中截斷其截斷的部位為每個橫梁上的兩個套管卡突7的中間,而所述的套管3為中間截斷的兩段單根空心管,其活動嵌套于橫梁I 5與橫梁II 6外側(cè)且由橫梁I 5與橫梁II 6上的套管卡突7卡在兩橫梁的兩端,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框架上邊上。
[0027]既然套管3可以截斷,那么沒有套管3嵌套的橫梁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也可以被截斷,但是為了防止套管3的串動,還是應(yīng)該在橫梁上保留套管卡突7,所以橫梁截斷的部位可以為每根橫梁的兩個套管卡突7中間。
[0028]實施例6
[0029]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如圖6所示,所述的套管3是由兩根空心管并列固定在一起形成的雙股空心管段,兩側(cè)的橫梁I 5與橫梁II 6分別套入相對應(yīng)的空心管段。橫梁I 5與橫梁II 6的外側(cè)有套管卡突7將兩端套管3卡在兩橫梁的兩端。其它技術(shù)方案同實施例5。
[0030]實施例7
[0031]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馬扎,如圖7所示,是由框架I 1、框架II 2、以及撐布4構(gòu)成,框架I I與框架II 2等高且框架II 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框架II 2穿插于框架I I內(nèi),框架I I的框架豎邊固定有對稱的插桿8、框架II 2的框架豎邊與插桿8相應(yīng)位置固定有對稱的套環(huán)9,插桿8分別穿插入其同側(cè)的套環(huán)9中,所述的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框架上邊上。
[0032]圖8所示的折疊馬扎,其在兩側(cè)框架II 2上有向內(nèi)的連接環(huán)10。
[0033]為了保證該實用新型折疊馬扎的質(zhì)量,框架I I和框架II 2優(yōu)選用鋼筋制成。
【權(quán)利要求】
1.折疊馬扎,是由框架I(I)、框架II (2)、套管(3)以及撐布(4)構(gòu)成,其特征在于框架I(I)與框架11(2)等高且框架11(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兩框架的豎邊框內(nèi)相應(yīng)位置固定有與其上邊框平行的橫梁I (5)和橫梁II (6)、框架II (2)穿插于框架I (I)內(nèi)且二者的框架豎邊框于橫梁處交叉配合,有套管(3)活動嵌套于橫梁I (5)與橫梁II (6)外偵牝所述的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上框邊上。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馬扎,其特征在于橫梁I(5)的兩端與框架I (I)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橫梁II (6)的兩端與框架II (2)的兩豎邊框分別固定。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馬扎,其特征在于橫梁I(5)和橫梁II (6)均置于同一個套管(3)內(nèi)。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馬扎,其特征在于套管(3)是兩個并列固定在一起的空心管,橫梁I (5)與橫梁II (6)分別穿入其中的一個空心管。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馬扎,其特征在于在橫梁I(5)和橫梁II (6)的兩端頭分別套有套管(3),在橫梁I (5)與橫梁II (6)上有套管卡突(7)。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折疊馬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3)是兩個并列固定在一起的空心管段,橫梁I (5)與橫梁II (6)的兩端頭分別套入相對應(yīng)的空心管段。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馬扎,其特征是在框架I(I)的兩豎邊框上分別固定了橫梁I (5),在框架II (2)的兩豎邊框上分別固定了橫梁II (6),兩邊的橫梁I (5)與橫梁II(6)分別置于套管(3)內(nèi),在橫梁I (5)與橫梁II (6)上有套管卡突(7)。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折疊馬扎,其特征在于套管(3)是兩個并列固定在一起的空心管段,兩側(cè)的橫梁I (5)與橫梁II (6)分別套入相對應(yīng)的空心管段。
9.折疊馬扎,是由框架I(I)、框架II (2)、以及撐布(4)構(gòu)成,其特征在于框架I (I)與框架II (2)等高且框架II (2)的寬度小于框架I (I)的寬度,框架II (2)穿插于框架I (I)內(nèi),框架I (I)的豎邊框上固定有對稱的插桿(8)、框架II (2)的豎邊框上與插桿(8)相應(yīng)位置固定有對稱的套環(huán)(9),插桿(8)分別插入其同側(cè)的套環(huán)(9)中,所述的撐布(4)兩端分別固定于框架I (I)和框架II (2)的框架上邊上。
【文檔編號】A47C4/28GK203969797SQ201420461991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王廣久 申請人:王廣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