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簾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卷簾,包括:機頭導軌(110),其固定設置在窗戶框架上;卷取棒(120),其設置在所述機頭導軌(110)上,能夠旋轉;1張窗簾布(1),其端部分別與所述機頭導軌(110)與卷取棒(120)結合;負重部(40),其位于所述窗簾布(1)的下部,窗簾布移動時維持自然導引用的轉動和所述窗簾布(1)的張緊的狀態(tài);驅動部(130),對所述卷取棒(120)的驅動進行控制。本發(fā)明卷簾的特征是:所述機頭導軌(110)以在卷取棒(120)的下方通過其中心位置來包裹住卷取棒(120)的方式形成前面部(111),固定窗簾布(1)一端的所述前面部(111)與固定窗簾布(1)的另一端的卷取棒(120)之間的間隔(s)與通過負重部(40)升降的窗簾布(1)的前、后方簾片(1a)(1b)的間隔(s)一致,使得在為了隔離陽光而放下窗簾布(1)時,陽光不能透進來。
【專利說明】卷簾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設置在窗戶上的卷簾(Roll Blind),尤其涉及一種隔離陽光時,為了使陽光不透光,固定維持窗簾布(fabric)之間的間隔,與由透明部和不透明部構成的窗簾布厚度無關,窗簾布纏繞時,防止窗簾布之間摩擦,從而防止起毛及打卷現(xiàn)象的卷簾。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地,卷簾卷成滾筒狀,通過將纏繞在卷取棒上的窗簾布向下方放下或者向上方纏繞的動作,達到隔離陽光、隔離外部視線、防音、防暑、防寒等效果。
[0003]而且,卷簾除了這種實用性以外,還可以使具有堅硬質感的墻或玻璃看上去更加柔和,利用色彩的配合,提升室內的美觀度,使得窗框顯得干凈利落,讓整個房間看上去寬敞簡約。卷簾現(xiàn)在逐漸成為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0004]但是,這種傳統(tǒng)技術下的卷簾,由于執(zhí)行I疊的窗簾布從卷取棒向下方降落或者向上方纏繞的動作,不能適當?shù)卣{節(jié)從外部流入的陽光的量,所以其存在很難進行亮度調節(jié)的缺點。
[0005]即,如圖1所示,其顯示了在傳統(tǒng)技術下,為了使亮度調節(jié)更加容易,利用由透明部和不透明部反復形成的窗簾布,開發(fā)的新型的卷簾。其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機頭導軌11,其固定設置在窗戶框架等上;卷取棒12,其設置在所述機頭導軌11上,能夠旋轉;1張窗簾布I,其端部分別與所述機頭導軌11與卷取棒12的各安裝槽I la、12a結合;負重部4,其位于所述窗簾布I的下部,窗簾布移動時,維持自然導引用的轉動和所述窗簾布I的張緊的狀態(tài);驅動部(未圖示),對所述卷取棒12的驅動進行控制。(參照歐洲專利1564362B1)。
[0006]這種卷簾的特點是,比如說窗戶打開的情況下,卷簾如圖1 (C)所示,窗簾布I完全纏繞在卷取棒12上,為了隔斷陽光或者為了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私生活,當將窗簾布I放下時,驅動部開始驅動,使卷取棒12轉動,由此,纏繞在卷取棒12上的窗簾布I經(jīng)過如圖1(b)所示狀態(tài),變化成圖1(a)所示狀態(tài)。
[0007]此時,窗簾布I的順利下降依靠設置在窗簾布I下部的負重部4的自重和與卷取棒12的轉動來完成。
[0008]而且,I張窗簾布I通過機頭導軌11、卷取棒12、負重部4形成前、后方簾片la、lb,由此窗簾布I的下降或者上升動作由前方簾片Ia的下降或者上升來決定。即,后方簾片Ib能夠使其上端固定在機頭導軌11上不能移動,前方簾片Ia能使其上端固定在卷取棒12上,纏繞或者解開,結果窗簾布I的上升或者下降是由前方簾片Ia發(fā)揮其作用來實現(xiàn)的。
[0009]因此,如圖1(a)所示,窗簾布I完全降下,前、后方簾片la、Ib的透明部2和不透明部3相互重疊的情況下,隔離開了陽光或者外部視野。在這種相同狀態(tài)下,如圖1(b)或者圖1(c)所示,窗簾布不纏繞在卷取棒上。在如圖1(a)所示狀態(tài)下,當欲透過部分陽光時,通過驅動部的驅動,使卷取棒12轉動,稍微(不透明部的寬度左右)上升或者下降前方簾片la,通過前、后方簾片la、lb的各自透明部2相互一致,由此使陽光能夠透光。
[0010]不過,通過窗簾布I的各個上端固定設置在機頭導軌11和卷取棒12的各個安裝槽lla、12a中,從而如圖1(a)所示,當窗簾布I完全下降,隔離陽光的情況下,以負重部4為基準,隨著前、后方簾片la、lb以“V”字模樣向上部走而慢慢地裂開,經(jīng)過圖1(b),如圖1(c)所示,當窗簾布I處于完全纏繞的情況下,前、后方簾片la、lb的相互間隔變窄。
[0011]這個是由于窗簾布I纏繞狀態(tài)下的卷取棒12的直徑(圖1(c)狀態(tài))和解開狀態(tài)下的卷取棒12的直徑(圖1(a)狀態(tài))不同,由于其與位于下方的負重部4的直徑相同,所以窗簾布I的前、后方簾片la、Ib變化成圖1(a)的“V”字型形狀或圖1(c)的間隔變窄的狀態(tài)。
[0012]因此,如圖1(a)所示,雖然完全放下窗簾布1,隔離了陽光,但前、后方簾片la、lb呈現(xiàn)“V”字形形狀,由此存在前、后方簾片la、lb相互間的間隔變大,陽光向內部透光的問題。
[0013]S卩,即使前方簾片Ia的透明部2和后方簾片Ib的不透明部3相互重疊,由于前、后方簾片la、lb的分離開,后方簾片Ib的不透明部3不能夠完全隔離陽光,也存在陽光從前方簾片Ia的透明部2漏入或透光的問題。
[0014]而且,即使是相同長度的窗簾布1,在薄的窗簾布和厚的窗簾布的情況下,隨著纏繞在卷取棒12上,卷取棒12的直徑也會發(fā)生差異。
[0015]S卩,圖1 (C)圖示了薄的窗簾布纏繞的狀態(tài),圖1 (c')圖示了厚的窗簾布纏繞的狀態(tài)。在圖1(c)所示的薄的窗簾布的情況下,由于前、后方簾片la、lb向相互變窄的狀態(tài)纏繞,其不存在導致相互摩擦的憂慮,因此,窗簾布的纏繞不存在異常。但是,在圖l(c')所示的厚的窗簾布的情況下,由于其直徑逐漸變大,結果,它接觸到后方簾片Ib上,在擠推后方簾片Ib的同時,引起摩擦,發(fā)生起毛現(xiàn)象或者后方簾片Ib出現(xiàn)角卷起來的現(xiàn)象。窗簾布下降時,下降不能順利進行,其存在會使卷簾的可靠感下降的問題。
[0016]如果要防止上面提到的摩擦現(xiàn)象及打卷現(xiàn)象的發(fā)生,則必須如圖l(c')的虛線所示,變更機頭導軌11的安裝槽Ila的位置,但這樣即使相同長度的窗簾布,也必須按照厚度,分別使用不同規(guī)格的機頭導軌11。當窗簾布下降時,與薄窗簾布相比,厚窗簾布的前、后方簾片呈“V”字形進一步分離開。由此,產(chǎn)生了多種多樣的隨著規(guī)格不同的金屬模具的設計或規(guī)格的變大帶來的成本上升等諸多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17]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卷簾,其首先,當欲隔離陽光而放下窗簾布時,始終固定維持窗簾布之間間隔并實現(xiàn)間隔最小化,以使得陽光不能透過,其次,與由透明部和不透明部構成的窗簾布的厚度無關,窗簾布纏繞時,防止窗簾布之間的摩擦、起毛及打卷現(xiàn)象發(fā)生。
[0018]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發(fā)明的卷簾包括:機頭導軌110,其固定設置在窗戶框架等上;卷取棒120,其設置在所述機頭導軌110上,能夠旋轉;1張窗簾布1,其端部分別與所述機頭導軌110和卷取棒120結合;負重部40,其位于所述窗簾布I的下部,窗簾布移動時維持自然導引用的轉動和所述窗簾布I的張緊的狀態(tài);驅動部130,對所述卷取棒120的驅動進行控制,其基本特征在于:
[0019]所述機頭導軌110以在卷取棒120的下方通過其中心位置來包裹住卷取棒120的方式形成前面部111,并且,固定窗簾布I 一端的所述前面部111與固定窗簾布I的另一端的卷取棒120之間的間隔s與通過負重部40進行升降的窗簾布I的前、后方簾片la、lb的間隔s 一致,使得在為了隔離陽光而放下窗簾布I時,陽光不會透進。
[0020]所述前面部優(yōu)選地形成為橢圓形、圓形等彎曲面,使得外觀秀麗,并且,在所述機頭導軌前面部的末端部形成有安裝槽,其夾住固定窗簾布的一端,使得與固定在卷取棒上的窗簾布的另一端的間隔s最小化。通過上述構成,與窗簾布的厚度無關地,其間隔s始終一定,從而,可以實現(xiàn)機頭導軌的規(guī)格的統(tǒng)一化。
[0021]本發(fā)明通過陽光隔離時始終固定地維持窗簾布之間的間隔并使其最小化,從而具有如下效果:陽光不透入或者不透光,與由透明部和不透明部構成的窗簾布的厚度無關,通過防止窗簾布纏繞時候窗簾布之間的摩擦,可以防止起毛現(xiàn)象及打卷現(xiàn)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 (a)、1 (b)、1 (C)及I (c')是用于對傳統(tǒng)技術下的具有亮度調節(jié)功能的卷簾的問題點進行說明的例示圖。
[0023]圖2(a) ,2(b)及2 (C)是用于對本發(fā)明具有亮度調節(jié)功能的卷簾的構造特征和動作進行說明的例示圖。
[0024]圖3是圖2中圖示的本發(fā)明卷簾的分解立體圖。
[0025]圖4是表示圖3中圖示的負重部的締結狀態(tài)的斷面例示圖.[0026]圖5是表示圖3中圖示的負重部的締結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27]附圖標記說 明
[0028]110:機頭導軌
[0029]120:卷取棒
[0030]110a、120a:安裝槽
[0031]130:驅動部
[0032]40:負重部
[0033]41:下端桿
[0034]42:下端桿帽
[0035]43:下端棒
[0036]44:下端棒帽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卷簾進行詳細說明。
[0038]圖2(a) ,2(b)及2 (C)是用于對本發(fā)明具有亮度調節(jié)功能的卷簾的構造特征和動作進行說明的例示圖。圖3是圖2中圖示的本發(fā)明卷簾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3中圖示的負重部的締結狀態(tài)的斷面例示圖.圖5是表示圖3中圖示的負重部的締結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39]如圖所示,本發(fā)明卷簾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機頭導軌110,其設置在窗戶框架等上;卷取棒120,其設置在所述機頭導軌110上,能夠旋轉;1張窗簾布1,其端部分別與所述機頭導軌110與卷取棒120結合;負重部40,其位于所述窗簾布I的下部,窗簾布移動時維持自然導引用的轉動和所述窗簾布I的張緊的狀態(tài);驅動部130,對所述卷取棒120的驅動進行控制。
[0040]所述機頭導軌110以在卷取棒120的下方通過其中心位置來包裹住卷取棒120的方式形成前面部111。在所述前面部111形成為圓形的彎曲面后,在所述前面部111的末端部,形成安裝槽IlOa,其夾住固定窗簾布I的一端。
[0041]因此,在前面部111的安裝槽IlOa上,夾住固定窗簾布的一端,在卷取棒120的安裝槽120a上,固定窗簾布I的另一端,使窗簾布I的前、后方簾片la、Ib的間隔s實現(xiàn)最小化。
[0042]下面,對所述構成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在機頭導軌110上設置能夠旋轉的卷取棒120,在所述卷取棒120上形成的安裝槽120a中,固定窗簾布I的一端,用戶通過拉拽調整線131,使驅動部130旋轉,由此,窗簾布I纏繞在卷取棒120上或者解開。
[0043]通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正如圖2和圖3顯示的那樣,在窗簾布I上反復形成透明部2及不透明部3,即使遮擋窗戶的窗簾布I不纏繞在卷取棒120上,室內也能采光。
[0044]利用I張窗簾布1,其兩端固定在安裝槽110a、120a中,為了能夠維持所述窗簾布I的順利轉動和張緊的狀態(tài),必須在所述窗簾布I的下部設置負重部40。
[0045]S卩,所述負重部40的作用是,當窗簾布I隨著所述驅動部130的旋轉,纏繞在所述卷取棒120上或者從卷取棒上解開的過程中,其在確保窗簾布順利轉動的同時,也能夠維持窗簾布I不松弛,始終張緊的狀態(tài)。
[0046]此時,負重部40包括如下結構:下端棒43,其為了窗簾布I的順利轉動,進行導引;下端桿41,為了發(fā)揮下端棒43及窗簾布I的隱蔽和等待作用,其包裹下端棒43 ;下端棒帽44,其分別嵌在下端棒43和下端桿41中,支撐下端棒43 ;及下端桿帽42。
[0047]此時,如圖4及圖5所示,下端桿41以向長度方向設定的寬度開口,形成開口部41a,窗簾布I的前、后方簾片la、lb向開口部出入,其開口寬度形成為最小的寬度,能夠使得前、后方簾片la、lb之間的間隔最小化,這樣,陽光不能漏入或者不透光。
[0048]因此,分別固定在機頭導軌110的安裝槽IlOa和卷取棒120的安裝槽120a而下降的前、后方簾片la、lb之間的間隔s與通過下端桿41的開口部41a的前、后方簾片la、lb的間隔s 一致,可以始終維持一定的間隔。
[0049]比如說,如圖2(a)所示,在窗簾布I完全下降,隔斷陽光的狀態(tài)下,前、后方簾片la、lb的透明部2和不透明部3相互岔開,隔斷陽光,而且,正如前面說明的那樣,前、后方簾片la、lb的間隔s在始終維持一定間隔的同時,還維持以設定的間隔變窄的狀態(tài),這樣,陽光不能漏入或不透光。
[0050]在這種狀態(tài)下,在欲部分采光的情況下,驅動驅動部130,前、后方簾片la、Ib的透明部2之間相互一致,通過其透明部,使陽光透光。
[0051]但是,在欲使陽光完全透光或者部分透光的情況下,如圖2(b)及2(c)所示,如果纏繞窗簾布1,負重部40上升,就能進行,但此時,隨著窗簾布I的纏繞,由于卷取棒120的直徑逐漸變大,所以此時的前、后方簾片la、lb的間隔s形成“V”字形狀。但是,由于其是為了通過陽光而纏繞窗簾布1,所以與間隔s的變大無關。
[0052]而且,薄的窗簾布自不用說,即便是使用厚的窗簾布使卷取棒120的直徑變大,也不存在前、后方簾片la、lb相互間接觸的憂慮,能夠有效防止由于摩擦引起的起毛現(xiàn)象及打卷現(xiàn)象的發(fā)生。[0053]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卷簾,包括:機頭導軌(110),其固定設置在窗戶框架上;卷取棒(120),其設置在所述機頭導軌(110)上,能夠旋轉;1張窗簾布(I),其端部分別與所述機頭導軌(110)和卷取棒(120)結合;負重部(40),其位于所述窗簾布(I)的下部,窗簾布移動時維持自然導引用的轉動和所述窗簾布的張緊的狀態(tài);驅動部(130),對所述卷取棒(120)的驅動進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頭導軌(110)以在卷取棒(120)的下方通過其中心位置來包裹住卷取棒(120)的方式形成前面部(111),并且,固定窗簾布(I) 一端的所述前面部(111)與固定窗簾布(I)的另一端的卷取棒(120)之間的間隔(s)與通過負重部(40)進行升降的窗簾布⑴的前、后方簾片(la) (Ib)的間隔(s) —致,使得在為了隔離陽光而放下窗簾布時,陽光不會透進。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簾,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部(111)形成為橢圓形、圓形等彎曲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面部(111)的末端部形成安裝槽(110a),該安裝槽夾住固定窗簾布(I)的一端,從而,使得與固定在卷取棒(120)上的窗簾布(I)的另一端的間隔(S)最小化。
【文檔編號】E06B9/58GK103806822SQ201310495614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邊泰雄 申請人:衛(wèi)柏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