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門外開手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門手殼,特別是一種車門外開手殼。
背景技術:
因同類產(chǎn)品結構復雜,不僅增加了模具的復雜性,還使零件成型的合格 率低,不能保證零件表面質(zhì)量,最重要的是不能滿足裝配要求,在裝配打螺釘固定時,經(jīng)常 會把手殼拉裂,從而影響整車裝配,用料較多,增加了材料成本。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門外開手殼,該手殼能達到裝配簡 單、結構牢固、容易成型和結構簡單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構成它包括手殼及定位座,將固定螺釘孔及手柄限位結構集成到 一個定位座上,使手殼與定位座成為兩個零件,通過扣合方式裝配在一起成為一個組件。與現(xiàn)有技術比較,本使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1、裝配簡單。固定座與手殼裝配時,只需將固定座上的前、后掛臺裝入手殼的安裝 位置即可,連接簡單。2、結構牢固。手殼組件用螺釘固定在車門鈑金上后,與鈑金配合的地方是金屬面, 螺釘?shù)睦Σ粫⑹謿だ?。不會出現(xiàn)“溫室”型零件,即零件能做出來,看起來非常好,但 不能使用,或者經(jīng)不起使用環(huán)境的考驗。3、容易成型。手殼為注塑件,如果結構復雜,那么零件成型就比較困難,而且還影 響手殼的表面質(zhì)量,會出現(xiàn)表面收縮等外觀質(zhì)量問題,使手殼電鍍或噴涂不能滿足要求。4、結構簡單。手殼與定位座單獨成件后,降低了單個零件的復雜性,更提取復雜零 件的關鍵結構,使零件結構盡量簡化,從而也可以減少材料使用,降低材料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中1.手殼,2.定位座,3.固定螺釘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它包括手殼及定位座,將固定螺釘孔及手柄限位 結構集成到一個定位座2上,使手殼1與定位座2成為兩個零件,通過扣合方式裝配在一起 成為一個組件。
權利要求一種車門外開手殼,它包括手殼及定位座,其特征在于將固定螺釘孔及手柄限位結構集成到一個定位座(2)上,使手殼(1)與定位座(2)成為兩個零件,通過扣合方式裝配在一起成為一個組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門外開手殼,它是在現(xiàn)有部分車用手殼的基礎上改進而成,不是將螺釘定位孔結構作為鑲件直接熱壓或者注塑到手殼上,而是將固定螺釘孔結構及手柄限位結構集成到一個定位座上,手殼單獨成為一個零件,通過扣合方式將手殼(1)和定位座(2)裝配在一起,不但能降低模具難度、提高零件的制造合格率和外觀質(zhì)量,還能降低成本,適于汽車上使用。
文檔編號E05B1/00GK201581690SQ20092012598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戴德保, 李茂松, 楊勻龍 申請人:貴州華昌汽車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