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儲放紀念物品的塑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紀念品,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儲放紀念物品的塑像。
技術背景如今的殯葬方法一般是將死者火化為骨灰,再將骨灰裝入骨灰盒后再入土 安葬。與原先土葬方式相比,這種方法能夠節(jié)約一定量的土地資源。但對城鎮(zhèn) 人而言,火化的方法仍須購地造墓,不僅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而且仍要犧牲一 定量寶貴的土地資源。且這種殯葬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死者將^f皮后人逐漸淡 忘。時間愈久,被后人遺忘得愈是徹底。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可展示被紀念人生前形象又可儲放被 紀念人物品、供日后永久紀念、改善殯葬方式、節(jié)約寶貴土地資源、結構簡單 的塑像。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由底座和位于底座之上的塑 像組成,在底座的正面刊刻有被紀念人姓名,在兩個側面刊刻有被紀念人的生 平簡介和紀念人的名字,特征是在底座中加工有用來儲放被紀念人物品的儲物 腔,在底座的后面或底面上加工有一與儲物腔連通的開孔,在后面或底面上的 開孔處加工有相對的上插槽和下插槽,在蓋板的上端加工有凸出于板體且可以 插入上插槽內的硬性上凸起,在蓋板的下端加工有凸出于板體且可以卡入下插 槽內的彈性下凸起。本實用新型由于在底座上加工有用來儲放被紀念人物品的儲物腔,這樣逝 者(被紀念人)的后人就可將被紀念人的物品(如頭發(fā)、指曱或胡須及其它具 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物品)放入儲物腔中,然后將蓋板的硬性上凸起插入上插槽 內,再稍微用力將彈性下凸起卡入下插槽內,從而將這些被紀念人的物品封在 儲物腔。 一經正式關閉,密封后就無法正常開啟,除非將蓋板破壞才能打開儲 物腔取出被紀念人的物品。被紀念人的后人可以通過塑像睹物思人,以紀念先 人。所述塑像可以為站姿、坐姿、半身像或其它造型。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既 可展示逝者生前形象又可儲放被紀念人物品、供日后永久紀念、改善殯葬方式、 節(jié)約寶貴土地資源、結構簡單的優(yōu)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開孔在后面的底座剖視示意圖;圖3為蓋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由底座2和位于底座2之上的塑像1組成,在底座2的正面刊 刻有被紀念人姓名,在兩個側面刊刻有被紀念人的生平簡介和紀念人的名字, 在底座2中加工有用來儲放被紀念人物品的儲物腔3,在底座2的后面4或底 面12上加工有一與儲物腔3連通的開孔9,在后面4或底面12上的開孔9處 加工有相對的上插槽5和下插槽11,在蓋板7的上端加工有凸出于板體8且可 以插入上插槽5內的硬性上凸起6,在蓋板7的下端加工有凸出于板體8且可 以卡入下插槽ll內的彈性下凸起IO。在后面4或底面12上的開孔9處加工有一個以上且相對的上插槽5和下 插槽ll,在蓋板7的上端加工有一個以上與上插槽5配合的硬性上凸起6,在 蓋板7的下端加工有一個以上與下插槽11配合的彈性下凸起10。
權利要求1、一種可儲放紀念物品的塑像,由底座(2)和位于底座(2)之上的塑像(1)組成,在底座(2)的正面刊刻有被紀念人姓名,在兩個側面刊刻有被紀念人的生平簡介和紀念人的名字,其特征在于在底座(2)中加工有用來儲放被紀念人物品的儲物腔(3),在底座(2)的后面(4)或底面(12)上加工有一與儲物腔(3)連通的開孔(9),在后面(4)或底面(12)上的開孔(9)處加工有相對的上插槽(5)和下插槽(11),在蓋板(7)的上端加工有凸出于板體(8)且可以插入上插槽(5)內的硬性上凸起(6),在蓋板(7)的下端加工有凸出于板體(8)且可以卡入下插槽(11)內的彈性下凸起(10)。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儲放紀念物品的塑像,其特征在于在后面(4)或 底面(12 )上的開孔(9 )處加工有一個以上且相對的上插槽(5 )和下插槽(11 ), 在蓋板(7 )的上端加工有一個以上與上插槽(5 )配合的硬性上凸起(6 ),在 蓋板(7)的下端加工有一個以上與下插槽(11)配合的彈性下凸起(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儲放紀念物品的塑像,它由底座和塑像組成,特征是在底座中加工有儲物腔,在底座的后面或底面上加工有一與儲物腔連通的開孔,在后面或底面上的開孔處加工有相對的上插槽和下插槽,在蓋板的上端加工有凸出于板體且分別可以插入上插槽和下插槽內的硬性上凸起和彈性下凸起。后人可將被紀念人的物品(如頭發(fā)、指甲或胡須及其它東西)放入儲物腔中,然后蓋上蓋板,就可將這些物品封在儲物腔,除非將蓋板破壞才能打開儲物腔取出被紀念人的物品。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既可展示逝者生前形象又可儲放被紀念人物品、供日后永久紀念、改善殯葬方式、節(jié)約寶貴土地資源、結構簡單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A47F8/00GK201171530SQ20082011281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16日
發(fā)明者龔冬根 申請人:龔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