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鎖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鎖緊裝置,當?shù)谝徊考偷诙考阪i緊方向上被結合在一起時,該鎖緊裝置用于將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鎖緊。
背景技術:
申請人由自身的現(xiàn)有技術已了解了一些鎖緊裝置,特別是用于筆記本計算機的鎖緊裝置。在2002年7月版的“Lifebook C Series”;FujitsuSiemens Computers中以印刷物的方式公開了該現(xiàn)有技術。
其兩個半殼(Gehaeusehaelften)可折疊地彼此連接的筆記本計算機通過鎖緊設備來鎖緊。在鎖緊狀態(tài)中,筆記本計算機被關閉并且筆記本計算機的操作元件和顯示元件被保護免受機械損害。為此設置有鎖緊裝置,該鎖緊裝置這樣地以卡鎖元件、操作元件、彈性元件和對應卡鎖元件來構造,使得卡鎖元件在鎖緊狀態(tài)中卡進對應卡鎖元件中。為了打開,借助操作元件沿著預先確定的方向逆著彈性元件的彈簧力來移動鎖緊設備,通過這種方式,該卡鎖元件離開與對應卡鎖元件的鎖緊位置并且鎖緊由此打開。為了上鎖,將筆記本的兩個半殼折疊在一起就足夠了,通過這種方式,該卡鎖元件沉入對應卡鎖元件中并且與該對應卡鎖元件卡鎖在一起。
如果日常工作中(Arbeitsalltag)文件處于筆記本的這兩個半殼體之間,則這些文件被夾在鎖緊裝置中并且被卡鎖元件損壞。此外,利用筆記本計算機工作時,在那個突出的卡鎖元件上存在損傷的危險,并且特別是突出卡鎖元件也會被外來物體毀壞,其方式是其由于外來物體的力作用而折斷。因此必需昂貴的維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鎖緊裝置,在該鎖緊裝置中,由鎖緊設備造成損傷的危險和鎖緊設備毀壞的危險、特別是鎖緊設備的突出的卡鎖元件毀壞的危險被最小化。
該任務通過權利要求1所述的措施來解決,并通過從屬權利要求所述的措施以有利的方式被擴展。
在此,設置有一種用于將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鎖緊的鎖緊裝置。這兩個部件在鎖緊時沿鎖緊方向結合。該鎖緊裝置具有第一部件上的突出卡鎖元件和第二部件上的對應卡鎖元件。卡鎖元件和對應卡鎖元件在這兩個部件的鎖緊位置中共同作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突出卡鎖元件被可移動地支承并且突出卡鎖元件的支承部這樣地設立,使得在將力沿著鎖緊方向施加到突出卡鎖元件上時,突出卡鎖元件退讓。通過該突出卡鎖元件的退讓,以有利的方式實現(xiàn)了降低損傷的危險。這以此為基礎,即在將力作用到突出卡鎖元件上時退讓的突出卡鎖元件在它那方面沒有足夠地維持反作用力,從而損傷如物體、紙張或者用戶的皮膚這樣的外來物體。
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實施形式設置了,這樣地構造突出卡鎖元件,使得卡鎖元件退讓到這樣的程度,即所述卡鎖元件與第一部件的表面齊平地結束。由于該卡鎖元件完全沉沒在第一部件中,所以由此將在突出卡鎖元件上損傷的危險降低到幾乎為零。
如果像在另一有利實施形式中所設置的那樣,突出卡鎖元件被有彈性地支承,則由此不僅明顯減小了損傷的危險,而且還保證了,卡鎖元件在外來物體作用后又回彈到工作位置中。該有彈性的支承部由彈性元件來產生,彈性元件的彈力與由外來物體引入的力相反地指向。在此,彈性元件的彈力這樣微小地確定大小,使得該彈力剛好足夠將突出卡鎖元件回移到工作位置中,但是太小以致不會如此有力地抵抗外來物體,使得外來物體或者卡鎖元件受到損害。同樣,彈性元件的彈力也這樣地確定大小,使得該彈力足夠有力,從而在突出卡鎖元件與對應卡鎖元件的共同作用中造成這兩個卡鎖元件的相互卡入。
另一有利的實施形式設置了,突出卡鎖元件可轉動地支承在第一部件中。由于可轉動的卡鎖元件可以非常簡單地通過突出卡鎖元件的軸向支承部來制造,所以這在制造成本方面也提供了優(yōu)點。
為了操作鎖緊裝置,在一種有利的實施形式中設置有一個操作元件,該操作元件與突出卡鎖元件耦合??商鎿Q地,設置有操作元件與對應卡鎖元件的耦合。借助操作元件與突出卡鎖元件或者對應卡鎖元件的耦合,可松開鎖緊,其方式是解除突出卡鎖元件與對應卡鎖元件的共同作用。
在一種有利的實施形式中,第一和第二部件分別是至少兩件式殼體的部分。這樣的殼體例如是筆記本計算機的殼體。在使用在筆記本計算機上的根據(jù)本發(fā)明方式的鎖緊裝置時,以特別的方式顯示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筆記本計算機中,使用者經(jīng)常由于設備的多種功能性而不注意鎖緊裝置。因此,這樣的分心結果導致了對鎖緊設備的突出卡鎖元件的忽略,并且由此導致了對用戶的損傷或者導致了對卡鎖元件的損害。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突出卡鎖元件防止了對突出卡鎖元件的損害并且也防止了由突出卡鎖元件造成的損傷。
在此,當對應卡鎖元件是在第二部件中的間隙時,這是有利的,其中其還通過第二部件中的卡鎖突出部和由此也通過該間隙中的卡鎖突出部特別有利地來擴展。
本發(fā)明在一種有利的實施形式中提出了一個通過轉動軸與操作元件相連的突出卡鎖元件,使得該卡鎖元件可以逆著鎖緊方向轉動。在鎖緊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物時,通過由障礙物形成的阻力而使卡鎖元件移動進第一半殼的被設置用于容納突出卡鎖元件的凹處。因此,有利地保證了在鎖緊過程中,既不存在損傷的危險,也不會損害物體,也不會損害卡鎖元件本身。此外有利的是,由于卡鎖元件在正常工作中,即在沒有障礙物的鎖緊過程中不受阻礙地配合進對應卡鎖元件中,因此還保證了卡鎖元件的本來的功能。
在另一有利的實施形式中,鎖緊裝置圍繞彈性元件而展寬,該彈性元件設置在突出卡鎖元件的軸向聯(lián)桿(Achsgelenk)上。有利的是,將該彈性元件這樣構造為螺旋拉緊彈簧、螺旋壓緊彈簧或者螺旋轉動彈簧,使得該彈性元件將力沿著鎖緊方向施加到該卡鎖元件上。如果在鎖緊過程中存在相對的障礙物,則突出卡鎖元件逆著彈性元件的彈力移動進該凹處中。如果障礙物被去除,則突出卡鎖元件由于彈性元件的彈力驅動而又從該凹處中浮出。
此外有利的是,由于轉動運動也在不受阻礙的鎖緊過程中保證了突出卡鎖元件容易沉入該間隙中,因為在卡入時,突出卡鎖元件在重疊部(Ueberlappung)上由于該重疊部而朝著側面移動,所以本發(fā)明的這樣的實施形式中也還有利地對鎖緊元件本身產生了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將卡鎖元件導入該間隙中直到其端部位置所必需的力消耗更小。
在另一有利的實施形式中,通過導向套筒可移動地支承突出卡鎖元件。突出卡鎖元件如活塞那樣地支承在該導向套筒中,并且可沿兩個方向移動。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移動性的特色在于,與鎖緊方向相反,突出卡鎖元件在鎖緊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物時退回或者可以沉入第一部件中的、被設置用于容納突出卡鎖元件的間隙中。由此,該實施形式也以有利的方式保證使損傷的危險被最小化。由此也以有利的方式使鎖緊過程中損害物體或者卡鎖元件本身的危險被最小化。
在另一有利的實施形式中,由導向套筒和導向套筒內的卡鎖元件的活塞狀的支承部而形成的、在操作元件和突出卡鎖元件之間的可移動的連接通過彈性元件有利地補充。例如實施為螺旋拉緊彈簧或者螺旋壓緊彈簧的彈性元件將定向的力施加到突出卡鎖元件上。如果在鎖緊過程中存在有逆著卡鎖元件沉入該間隙方向而出現(xiàn)的障礙物,則由于該障礙物而將突出卡鎖元件逆著鎖緊方向和逆著另外的第二彈性元件的彈力擠壓進該間隙中。在去除該障礙物之后,突出卡鎖元件通過彈性元件的彈力驅動而又從該凹處中浮出,并且在繼續(xù)進行鎖緊的過程中沉入間隙中并且卡在間隙的重疊部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由于其有利的特性而特別適合于筆記本計算機。然而,這并不排除使用在其它裝置或者容器上。
以下參照四個附圖更詳細地解釋本發(fā)明。其中圖1示出了根據(jù)申請人的公司內部現(xiàn)有技術的鎖緊裝置,圖2示出了具有軸向聯(lián)桿的鎖緊裝置,圖3示出了具有導向套筒和突出卡鎖元件的活塞狀的支承部的鎖緊裝置,圖4示出了具有可移動的對應卡鎖元件的鎖緊裝置,圖5示出了具有軸向聯(lián)桿的彎曲的鎖緊裝置,圖6示出了具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筆記本計算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根據(jù)申請人的公司內部技術現(xiàn)狀的鎖緊裝置,在此突出卡鎖元件2固定地且不可移動地與操作元件耦合。在圖1的示意圖中,為了使位于其后的部件更清楚而僅僅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以多種形式實現(xiàn)的操作元件1。操作元件1的外部構型對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元件的功能是次要的。彈簧3將其彈力作用到操作元件1上并且由此沿一個方向也直接地作用在突出卡鎖元件2上。操作元件1、彈簧3和突出卡鎖元件2設置在殼體的第一部件5上。對應卡鎖元件4和設置在該卡鎖元件中的卡鎖突出部7設置在殼體的第二部件6上。彈簧3的彈力這樣地定向,使得突出卡鎖元件2卡在對應卡鎖元件7上,使得為了松開鎖緊裝置,必須將一個逆著該彈力的力通過操作元件1引入到鎖緊裝置上。在卡鎖時,突出卡鎖元件2以一個傾斜面碰在卡鎖突出部7上。通過這種方式,產生一個與鎖緊裝置垂直作用的力,該力作用在彈簧3上。
突出卡鎖元件2在鎖緊狀態(tài)中卡入對應卡鎖元件4中,使得這兩個卡鎖元件(2和4)共同作用。為了松開鎖緊裝置,操作元件1可以被逆著彈簧3的彈力移動,并且由此解除這兩個卡鎖元件(2和4)的共同作用。這兩個部件(5和6)是整個殼體的一部分,整個殼體例如是筆記本計算機。
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且有利的實施形式,在該實施形式中,突出卡鎖元件2通過軸向聯(lián)桿16與操作元件1可移動地相連接,使得突出卡鎖元件2可圍繞該軸朝操作元件1轉動。由此,形成支承部10,突出卡鎖元件被可移動地支承在該支承部10中。附加地,在圖2中所示的實施形式中設置了彈性元件18,在所示的實施形式中為螺旋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將定向的力施加到突出卡鎖元件2上。該力導致,突出卡鎖元件2如此長時間地保持在垂直于操作元件的移動方向的靜止位置中,直到另外的力、例如在鎖緊過程中由障礙物或者外來物體產生的力作用到突出卡鎖元件2上。通過該力,突出卡鎖元件2逆著鎖緊過程的移動方向8和逆著彈性元件18的力移動進第一部件5上的凹處11中。因此,當障礙物在鎖緊過程中位于突出卡鎖元件2與第二部件6之間時,突出卡鎖元件2沉入凹處11中。由此,鎖緊過程中沿鎖緊方向8出現(xiàn)的障礙物逆著彈性元件18的彈力迫使突出卡鎖元件2在轉動運動9中進入凹處11中,使得也不存在由突出卡鎖元件2引起的損傷危險。凹處11這樣地構造,使得突出卡鎖元件2沉入該凹處11中直到這樣的程度,使得沒有突出卡鎖元件2的部分突出到第一部件的表面19之上。在障礙物退回的情況下,突出卡鎖元件2由于彈性元件18的彈力而又轉回到其工作位置中并且在關閉鎖緊裝置時卡入對應卡鎖元件4中。為了打開或者為了解鎖圖2中所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實施例,通過操作員可以使操作元件1逆著彈簧3的力移動。由此,突出卡鎖元件2從對應卡鎖元件7中松開,并且鎖緊裝置被打開。
圖3中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其中該鎖緊裝置根據(jù)本發(fā)明也這樣地構造,使得突出卡鎖元件2借助支承部10被這樣可移動地支承,使得一方面鎖緊和解鎖的基本功能通過操作元件1逆著彈簧3的彈力的移動來提供,并且另一方面突出卡鎖元件2通過導向套筒12被這樣可移動地支承,使得該卡鎖元件可以沉入第一部件5中。此外,在所述卡鎖元件2上設置有間隙13,在該間隙中設置有彈性元件18,該彈性元件將力沿著鎖緊方向8施加到突出卡鎖元件上。為此,螺旋壓緊彈簧或者螺旋拉緊彈簧適于作為彈性元件18。在該實施例中示出了螺旋壓緊彈簧。
在關閉時沿鎖緊方向8出現(xiàn)障礙物的情況下,突出卡鎖元件2退回到第一部件5中。為此目的,在第一部件5那里設置有另一凹處17,使得整個突出卡鎖元件2可以沉入,并且在沉入的狀態(tài)中至少與第一部件的表面19齊平。由此,卡鎖元件2也在該實施形式中沉入第一部件5中并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使得沒有突出卡鎖元件2的一塊突出第一部件5的表面19。由此,在該實施例中也使損傷的危險最小化。在障礙物退回時,突出卡鎖元件2又從部件5中浮出并且占據(jù)其正常位置或者工作位置。在鎖緊狀態(tài)中,突出卡鎖元件2與對應卡鎖元件4一起作用并且這兩個卡鎖元件相互卡鎖。
為了解鎖圖3中所示的鎖緊裝置的實施形式,該操作元件1可以被逆著彈簧3的彈簧力而移動,從而將突出卡鎖元件2從其與對應卡鎖元件4的共同作用中松開,并且由此打開鎖緊。
圖4示出一個實施例,其中對應卡鎖元件4可移動地設置在第二部件6中并且與操作元件1耦合。在此,突出卡鎖元件2借助軸向聯(lián)桿16被可轉動地支承。由此,形成支承部10,突出卡鎖元件被可以移動地支承在該支承部10中,如借助圖2所描述的那樣。突出卡鎖元件2這樣長時間地保持在靜止位置中,直到例如由障礙物或者外來物體在鎖緊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力作用到突出卡鎖元件2上。
為了打開或者為了解鎖在圖2中所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實施例,通過操作者可以移動操作元件1,由此對應卡鎖元件7從突出卡鎖元件松開,并且打開該鎖緊裝置。
有意義的是,這樣地設計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彈性元件18的力,使得即使易壞的并且易損傷的物品、物體和人員也可以容易地克服該力,并且通過彈性元件18還是形成足夠的力,使得無故障地進行與對應卡鎖元件的鎖緊過程。
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另一優(yōu)選且有利的實施形式,其中突出卡鎖元件2設置有彎曲件(Abwinkelung)20。該彎曲件20靠近支承部10地設置,并且在突出卡鎖元件2的各工作情形中處于第一部件5內。在該實施形式中,凹處11與另外的凹處17聯(lián)合成為大的凹處,并且由此用于容納比圖3和4的實施例中更大的、彎曲的突出卡鎖元件2。由此,在該實施形式中,整個突出卡鎖元件2也沉入第一部件5中到這樣的程度,使得沒有突出卡鎖元件2的部分突出第一部件5的表面19。在圖5的實施例中的彎曲件20以約90°的角度來表示。然而,該彎曲件也可能是以其它角度、例如銳角或者鈍角。利用該彎曲件20實現(xiàn)了,將杠桿作用(Hebelwirkung)作用到軸向聯(lián)桿16上并且由此通過轉動運動使突出卡鎖元件的退回變得容易。摩擦力的影響通過該彎曲件而被減小,其中該摩擦力在突出卡鎖元件上在與外來物體碰到一起時使轉動運動困難。此外,在圖5中所示的實施形式中設置有彈性元件18,在所示的實施形式中如同圖2中所示的那樣都是螺旋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將定向的力施加到突出卡鎖元件2上。該力導致,突出卡鎖元件2這樣長時間地保持在靜止位置中,直到例如在鎖緊過程中由障礙物或者外來物體產生的另一力作用到突出卡鎖元件2上。
通過該力,突出卡鎖元件逆著鎖緊過程的移動方向8和逆著彈性元件18的力移動進第一部件5上的凹處11中。另外的過程如借助圖2所描述的那樣進行。
在圖6中示出了具有第一半殼5和第二半殼6的筆記本計算機,在該筆記本計算機中設置有具有操作元件1、突出卡鎖元件2和帶卡鎖突出部7的對應卡鎖元件4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元件。該實施例僅僅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裝置的一種可能應用,為了更好地描述,在圖6中未示出本發(fā)明的不可見的部分元件。
勿庸置疑,本發(fā)明思想也可以應用在多個其它物體或殼體以及應用領域中,在其中兩個部件可以松開地相互鎖緊。因此,以下所舉出的列表僅僅是許多應用可能性中的示例性部分。
根據(jù)上述說明的原理的鎖緊裝置的應用可能性或使用可能性是1.PDA2.可折疊的移動無線電設備3.食品保鮮盒4.運輸容器5.旅行袋6.女式手袋7.旅行箱以及更多。
參考符號表1操作元件2突出卡鎖元件3彈簧4對應卡鎖元件5第一部件6第二部件7卡鎖突出部8鎖緊方向9轉動運動10支承部12凹處12導向套筒13突出卡鎖元件上的凹處14第二凹處15筆記本計算機16軸向聯(lián)桿17另外的凹處18彈性元件19第一部件的表面20彎曲件21耦合
權利要求
1.一種鎖緊裝置,其在沿鎖緊方向(8)結合部件(5和6)時用于將第一部件(5)與第二部件(6)鎖緊,所述鎖緊裝置具有-所述第一部件(5)上的突出卡鎖元件(2),以及-所述第二部件(6)上的對應卡鎖元件(4),其中所述卡鎖元件(2)和所述對應卡鎖元件(4)在所述部件(5和6)的被鎖緊的位置中共同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可移動地被支承并且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的支承部(10)這樣地設立,使得在將力沿著所述鎖緊方向(8)施加到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時,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退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退讓到至少這樣的程度,使得它與所述第一部件(2)的表面(19)平齊地結束。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被有彈性地支承。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可轉動地被支承。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借助操作元件(1)可松開由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和所述對應卡鎖元件(4)形成的卡鎖連接,所述操作元件(1)與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或者所述對應卡鎖元件(4)耦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5)和所述第二部件(6)分別是至少兩件式的殼體的一部分。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應卡鎖元件(4)是在所述第二部件(6)中的凹處(4)。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應卡鎖元件(4)是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卡鎖突出部(7)。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是計算機殼體,優(yōu)選是筆記本計算機的殼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了軸向聯(lián)桿(16),由此形成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的支承部(10)。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設置有彎曲件(20)。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的支承部(10)通過導向套筒(12)形成,在所述導向套筒中,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能逆著所述鎖緊方向(8)移動。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聯(lián)桿(16)能夠實現(xiàn)逆著所述鎖緊裝置(8)的轉動運動(9)。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彈性元件(18),所述彈性元件將力沿著鎖緊方向(8)施加到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上。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彈性元件(18),所述彈性元件將力沿著鎖緊方向(8)施加到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上。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部件(5)中設置有凹處(11,14,17),這些凹處在它們的尺寸上這樣地實施,使得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能下沉到這些凹處中。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是計算機殼體,尤其是筆記本殼體。
18.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鎖緊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裝置設置在筆記本計算機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鎖緊裝置,其在沿著鎖緊方向(8)結合部件(5和6)時用于將第一部件(5)與第二部件(6)鎖緊在一起,所述鎖緊裝置具有在所述第一部件(5)上的突出卡鎖元件(2),以及在所述第二部件(6)上的對應卡鎖元件(4),其中所述卡鎖元件(2)和所述對應卡鎖元件(4)在部件(5和6)的鎖緊的位置中共同作用。在此,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被可移動地支承并且突出卡鎖元件(2)的支承部(10)這樣地設立,使得在將力沿著所述鎖緊方向(8)施加到所述突出卡鎖元件(2)時,所述突出卡鎖元件退讓。
文檔編號E05C19/10GK1949130SQ200610141158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13日
發(fā)明者理查德·賽博爾德 申請人:富士通西門子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