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停放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汽車停放裝置及立體車庫。
背景技術:
在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的消費水平成倍的增長,其中我國居民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與自主式停車位不足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得“停車難”已經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
傳統(tǒng)停車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無論是別墅、住宅、酒店、商場,還是學校、醫(yī)院、企事業(yè)單位,停車難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機械式立體車庫開發(fā)和建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占地面積相同的停車場,立體車庫能夠停放更多的車輛,以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車停放裝置及立體車庫,以緩解了現在汽車停放困難,普通停車場占地面積廣,停車數量少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停放裝置,包括支撐底板和安裝軸;在所述支撐底板與所述安裝軸之間設置有連接件;
在所述支撐底板一側設置有用于汽車駛入的開口。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
且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在所述開口處,所述第二連接件設置在遠離開口一端的支撐底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件上設置有第一旋轉輪,在遠離開口一側的支撐底板上設置有第二旋轉輪。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立體車庫,包括支撐架、驅動裝置和驅動軌道;
在所述驅動軌道內設置有傳動鏈條,所述傳動鏈條上設置有用于安裝上述所述汽車停放裝置的安裝板。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驅動軸;所述驅動軸上設置有兩個驅動齒輪;
所述驅動齒輪與同步齒輪嚙合,且同步齒輪設置在主動旋轉輪上,
在所述支撐架上還設置有從動旋轉輪;所述主動旋轉輪通過所述傳動鏈條帶動從動旋轉輪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左輔助軌道和右輔助軌道,且所述汽車停放裝置的第一旋轉輪在所述左輔助軌道內轉動,所述第二旋轉輪在所述右輔助軌道內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軌道包括上軌道和下軌道;所述上軌道設置在調節(jié)板;
在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固定板,所述調節(jié)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調節(jié)長孔,所述調節(jié)板上設置有固定孔,所述調節(jié)板通過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下支撐座,在所述調節(jié)板上設置有上連接座,且所述下支撐座和上連接座之間設置有調節(jié)件。
進一步地,還包括蓄電池和減速機,所述減速機驅動所述驅動電機,且所述蓄電池為所述減速機提供能源。
本發(fā)明提供的汽車停放裝置及立體車庫,能夠將汽車進行立體的停放,從而相比于現在的停車場,在相同占地面積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汽車停放的數量;這樣能夠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停放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驅動軌道安裝在支撐架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將左輔助軌道和右輔助軌道安裝在支撐架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b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4中c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立體車庫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中d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圖7中e的局部放大圖。
圖標:100-支撐架;200-驅動裝置;300-上軌道;301-下軌道;400-傳動鏈條;500-安裝板;600-左輔助軌道;700-安裝軸;800-主動旋轉輪;900-從動旋轉輪;110-同步齒輪;120-驅動齒輪;130-驅動軸;140-上連接座;150-下支撐座;160-調節(jié)件;170-第一連接件;180-第二連接件;190-支撐底板;210-第一旋轉輪;220-第二旋轉輪;230-開口;240-調節(jié)板;241-固定孔;250-固定板;251-調節(jié)長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停放裝置,包括支撐底板190和安裝軸700;在所述支撐底板190與所述安裝軸700之間設置有連接件;
在所述支撐底板190一側設置有用于汽車駛入的開口230。
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底板190通過連接件安裝在安裝軸700上;汽車需要停放在支撐底板190上的時候,汽車從支撐底板190的開口230駛入在支撐底板190上。在支撐底板190的開口230的另一端有擋板,防止汽車從另一端滑落。
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件170和第二連接件180;
且所述第一連接件170設置在所述開口230處,所述第二連接件180設置在遠離開口230一端的支撐底板190上。
在支撐底板190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170和第二連接件180,第一連接件170和第二連接件180均為倒u型,這樣汽車能夠從第一連接件170下端穿過,駛入到支撐底板190上。
如圖1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件170上設置有第一旋轉輪210,在遠離開口230一側的支撐底板190上設置有第二旋轉輪220。
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底板190上設置第一連接件170和第二連接件180,在第一連接件170和第二連接件180安裝在安裝軸700上,當汽車停放裝置在旋轉的時候,第一旋轉輪210和第二旋轉輪220能夠保證汽車停放裝置在旋轉的時候保持平衡,防止汽車從汽車停放裝置上滑落。
如圖2-圖9所示,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立體車庫,包括支撐架100、驅動裝置200和驅動軌道;
在所述驅動軌道內設置有傳動鏈條400,所述傳動鏈條400上設置有用于安裝上述所述汽車停放裝置的安裝板500。
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軌道安裝在支撐架100上,驅動裝置200使傳動鏈條400轉動,從而使安裝在安裝板500上的汽車停放裝置隨著轉動,這樣實現汽車不斷的駛入不同的汽車停放裝置上,傳動鏈條400將汽車停放裝置從下端移動,這樣實現汽車停放在支撐架100的汽車停放裝置上,從而實現立體停車。
支撐架100的占地面積不會大于現在停車場的兩個車位的面積,但是立體車庫的停車能力成倍的增加,從而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立體車庫可以包括多個支撐架100,多個支撐架100橫向排列來實現能夠停放更多車輛的立體車庫。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200包括驅動電機和驅動軸130;所述驅動軸130上設置有兩個驅動齒輪120;
所述驅動齒輪120與同步齒輪110嚙合,且同步齒輪110設置在主動旋轉輪800上,
在所述支撐架100上還設置有從動旋轉輪900;所述主動旋轉輪800通過所述傳動鏈條400帶動從動旋轉輪900轉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立體車庫上有支撐架100,在支撐架100上安裝驅動軌道,驅動電機帶動驅動軸130轉動,驅動軸130上的驅動齒輪120使同步齒輪110轉動;
同步齒輪110與主動旋轉輪800安裝在一起,這樣主動旋轉輪800也隨著同步齒輪110轉動;主動旋轉輪800通過傳動鏈條400帶動從動旋轉輪900轉動。
如圖4、圖5和圖6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100上設置有左輔助軌道600和右輔助軌道,且所述汽車停放裝置的第一旋轉輪210在所述左輔助軌道600內轉動,所述第二旋轉輪220在所述右輔助軌道內轉動。
支撐架100上設置有左輔助軌道600和右輔助軌道,汽車停放裝置上在跟隨傳動鏈條400轉動的時候,第一旋轉輪210在左輔助軌道600內轉動,第二旋轉輪220在右輔助軌道內轉動。
在支撐架100上的左輔助軌道600和右輔助軌道是設置在支撐架100兩側的,左輔助軌道600是第一旋轉輪210跟隨汽車停放裝置運動的軌跡,右輔助軌道是第二旋轉輪220跟隨汽車停放裝置運動的軌跡。
左輔助軌道600和右輔助軌道限定了第一旋轉輪210和第二旋轉輪220的運動軌跡,這樣有效的保證了汽車停放裝置在跟隨傳動鏈條400運動時候的
如圖2、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軌道包括上軌道300和下軌道301;所述上軌道300設置在調節(jié)板240;
在所述支撐架100上設置有固定板250,所述調節(jié)板240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50上。
驅動軌道是下軌道301和上軌道300組成,上軌道300是能夠調節(jié)的,上軌道300到設置在調節(jié)板240上,調節(jié)板240在固定板250上的上下方向的移動,實現驅動軌道周長的調節(jié)。
參照圖7、圖8和圖9,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250上設置有調節(jié)長孔251,所述調節(jié)板240上設置有固定孔241,所述調節(jié)板240通過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50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板250上有調節(jié)長孔251,調節(jié)板240上有固定孔241,將螺栓穿過固定孔241和調節(jié)長孔251后固定;螺栓在調節(jié)長孔251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實現調節(jié)板240在固定板250上的位置的改變。
當傳動鏈條400在驅動軌道內轉動的時候,長時間使用以后,傳動鏈條400的長度會改變,為了使傳動鏈條400能夠更吻合的在驅動軌道內轉動,避免傳動鏈條400從驅動軌道內移出,通過調節(jié)上軌道300與下軌道301之間的距離,是驅動軌道的周長變長;這樣使傳動鏈條400的松緊度調節(jié)到最佳。
同時通過改變調節(jié)板240在固定板250上的位置,也能方便將傳動鏈條400安裝在驅動軌道上。
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100上設置有下支撐座150,在所述調節(jié)板240上設置有上連接座140,且所述下支撐座150和上連接座140之間設置有調節(jié)件160。
為了更好的支撐和調節(jié)調節(jié)板240,在調節(jié)板240上設置有上連接座140和下支撐座150,上連接座140和下支撐座150之間有調節(jié)件160相連,調節(jié)件160可以采用螺栓,這樣上連接座140和下支撐座150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和調節(jié);下支撐座150通過螺栓支撐上連接座140,從而起到支撐調節(jié)板240的作用。
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還包括蓄電池和減速機,所述減速機驅動所述驅動電機,且所述蓄電池為所述減速機提供能源。
驅動裝置200的驅動電機能夠驅動驅動軸130轉動,驅動電機和驅動軸130可以采用十字傳動,也可以驅動電機直接通過聯軸器與驅動軸130連接。
蓄電池給減速機提供能源,減速機可以采用渦輪蝸桿減速機,減速機帶動驅動電機轉動,在立體車庫停電的情況下,也能將汽車停放裝置上的汽車移動下來,使立體車庫不會由于停電而停止工作。
在一般情況下,通過驅動電機實現整個立體車庫的運行,驅動電機驅動驅動軸130轉動,驅動軸130上有兩個驅動齒輪120,每一個驅動齒輪120驅動一個設置在支撐架100上的同步齒輪110,同步齒輪110上固定設置主動旋轉輪800,兩個主動旋轉輪800帶動兩個傳動鏈條400轉動。
兩個傳動鏈條400上的安裝板500是對應的;汽車停放裝置的安裝軸700兩端分別安裝在兩個傳動鏈條400的安裝板500上,這樣驅動裝置200帶動兩個傳動鏈條400轉動,傳動鏈條400上設置的安裝板500上設置的多個汽車停放裝置跟隨著傳動鏈條400的轉動而轉動。
左輔助軌道600和右輔助軌道設置在支撐架100的兩側,多個汽車停放裝置設置在左輔助軌道600和右輔助軌道之間;汽車停放裝置上的第一旋轉輪210在汽車停放裝置跟隨傳動鏈條400轉動的時候,第一旋轉輪210在左輔助軌道600內移動,第二旋轉在汽車停放裝置跟隨傳動鏈條400轉動的時候,第二旋轉輪220在右輔助軌道內移動;由于汽車從第一連接件170處進入支撐底板190,第一旋轉輪210設置在第一連接件170上端,這樣左輔助軌道600下端比右輔助軌道高。
本發(fā)明提供的汽車停放裝置及立體車庫,能夠將汽車進行立體的停放,從而相比于現在的停車場,在相同占地面積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汽車停放的數量;這樣能夠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在支撐架100可以設置多個汽車停放裝置,多個汽車停放裝置在傳動鏈條400的帶動下實現旋轉轉動,每一個汽車停放裝置均能夠轉動到最下端,汽車駛入汽車停放裝置內進行停放汽車或者汽車從汽車停放裝置中開出實現取車。
多個汽車停放裝置能夠停放多輛汽車,從而相比于現在的停車場大幅度提高汽車停放的數量。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