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輔助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腳手架固定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搭建腳手架是建筑施工中的必備程序。通常使用的鋼管腳手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支撐管之間連接節(jié)點的性能。目前,建筑施工中普遍使用連接件實現(xiàn)支撐管的固定連接,此種固定連接方式存在的問題是:連接固定操作復雜,費時費力,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連接扣件易損壞;安裝精確度低,安裝后的腳手架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松動,易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用于腳手架固定連接裝置,以滿足安裝效率高并且安裝牢固性安全性好,已經(jīng)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迫切要求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用于腳手架固定連接裝置,效果好。
一種用于腳手架固定連接裝置,至少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一限位單元,第二限位單元,其中:
第一連接件的截面為u型,第一連接件包括兩個連接板、彎曲部,一個連接板、彎曲部、另一個連接板依次連接;彎曲部的截面為半圓形;
第一限位單元包括支撐板、兩個第一螺桿,限位板,支撐板置于兩個連接板之間,支撐板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支撐板上設有兩個第一螺紋孔,兩個第一螺紋孔沿彎曲部的中心線方向依次分布;兩個第一螺桿與兩個第一螺紋孔一一對應設置,第一螺桿置于第一螺紋孔內(nèi)并與第一螺紋孔相配合;限位板置于支撐板靠近彎曲部的一側,限位板與第一螺桿轉動連接;
第二限位單元包括過度管、第一限位環(huán)、限位臺,過度管的一端與彎曲部連接并與彎曲部同軸設置,過度管的外周向表面設有第一外螺紋;第一限位環(huán)為環(huán)形,第一限位環(huán)的內(nèi)周向表面設有與第一外螺紋相配合的第一內(nèi)螺紋;限位臺為圓臺狀,限位臺置于第一限位環(huán)內(nèi)并與第一限位環(huán)連接,限位臺與第一限位環(huán)之間形成容納空間,限位臺與第一限位環(huán)之間的間距自第一限位環(huán)靠近過度管的一端向第一限位環(huán)遠離過度管的一端逐漸減小。
優(yōu)選的,還包括第三限位單元,第三限位單元包括第一安裝板、連接部、第二安裝板、緊固件,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均為弧形,第一安裝板安裝在過度管上,第一安裝板的中心線方向與過度管的中心線方向垂直,第一安裝板、連接部、第二安裝板依次連接;連接部由可變形材料制成;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相對設置;緊固件用于將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連接。
優(yōu)選的,第一安裝板上設有第二螺紋孔;第二安裝板上設有通孔;緊固件包括第二螺桿,第二螺桿置于通孔內(nèi)并與通孔轉動連接,第二螺桿與第二螺紋孔相配合。
優(yōu)選的,第一限位環(huán)靠近限位臺的一側設有橡膠層。
優(yōu)選的,限位臺的外周向表面設有橡膠層。
優(yōu)選的,限位板為弧形,限位板朝向彎曲部的中心線方向設置。
優(yōu)選的,還包括第四限位單元,第四限位單元包括第一支撐管、第二支撐管、第二限位環(huán),第一支撐管置于彎曲部遠離過度管的一側,第一支撐管與彎曲部連接并與彎曲部同軸設置,第一支撐管的外周向表面設有第二外螺紋;第二支撐管置于第一支撐管的外側,第二支撐管的內(nèi)周向表面設有與第二外螺紋相配合的第二內(nèi)螺紋;第二限位環(huán)為環(huán)形,第二限位環(huán)由彈性材料制成,第二限位環(huán)置于第一支撐管遠離彎曲部的一側,第二限位環(huán)的一端與第一支撐管連接,第二限位環(huán)的厚度自靠近第一支撐管的一端向遠離支撐管的一端逐漸增大。
本發(fā)明中,將鋼管置于彎曲部的內(nèi)側,轉動第一螺桿,利用第一螺桿帶動限位板移動,利用限位板配合彎曲部將鋼管夾持定位。
在鋼管置于彎曲部內(nèi)時,將第一限位環(huán)套在鋼管的一端,讓鋼管置于第一限位環(huán)、限位臺之間,讓鋼管置于容納空間內(nèi),轉動第一限位環(huán),讓第一限位環(huán)、限位臺向彎曲部的方向移動,利用第一限位環(huán)、限位臺將鋼管夾持、固定。
本發(fā)明通過利用第一限位單元、第一連接件等能夠有效的將鋼管夾持固定,安裝后的腳手架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發(fā)生松動,杜絕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一連接件等的放大后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結合;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
參照圖1、2: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用于腳手架固定連接裝置,至少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一限位單元,第二限位單元,其中:
第一連接件的截面為u型,第一連接件包括兩個連接板1、彎曲部2,一個連接板1、彎曲部2、另一個連接板1依次連接;彎曲部2的截面為半圓形。
第一限位單元包括支撐板3、兩個第一螺桿4,限位板5,支撐板3置于兩個連接板1之間,支撐板3與連接板1固定連接,支撐板3上設有兩個第一螺紋孔,兩個第一螺紋孔沿彎曲部2的中心線方向依次分布;兩個第一螺桿4與兩個第一螺紋孔一一對應設置,第一螺桿4置于第一螺紋孔內(nèi)并與第一螺紋孔相配合;限位板5置于支撐板3靠近彎曲部2的一側,限位板5與第一螺桿4轉動連接。
第二限位單元包括過度管6、第一限位環(huán)7、限位臺8,過度管6的一端與彎曲部2連接并與彎曲部2同軸設置,過度管6的外周向表面設有第一外螺紋;第一限位環(huán)7為環(huán)形,第一限位環(huán)7的內(nèi)周向表面設有與第一外螺紋相配合的第一內(nèi)螺紋;限位臺8為圓臺狀,限位臺8置于第一限位環(huán)7內(nèi)并與第一限位環(huán)7連接,限位臺與第一限位環(huán)同軸布置,限位臺8與第一限位環(huán)7之間形成容納空間,限位臺8與第一限位環(huán)7之間的間距自第一限位環(huán)7靠近過度管6的一端向第一限位環(huán)7遠離過度管6的一端逐漸減小。
本實施例還包括第三限位單元,第三限位單元包括第一安裝板9、連接部10、第二安裝板11、緊固件,第一安裝板9、第二安裝板11均為弧形,第一安裝板9安裝在過度管6上,第一安裝板9的中心線方向與過度管6的中心線方向垂直,第一安裝板9、連接部10、第二安裝板11依次連接;連接部10由可變形材料制成;第一安裝板9、第二安裝板11相對設置;緊固件用于將第一安裝板9、第二安裝板11連接;在具體實施時,可以讓彎曲部2、過度管6水平設置,讓第一安裝板9、連接部10、第二安裝板11豎直設置;將另一個沿豎直方向設置的鋼管置于第一安裝板9內(nèi),將第二安裝板11蓋在鋼管上,利用緊固件將第一安裝板9、第二安裝板11連接,進而將該鋼管夾持、固定。連接部10可以為橡膠件、軟金屬等,通過增加連接部10,能夠讓連接部10與該鋼管很好的貼合,增大接觸面積,能夠有效的增大摩擦,更好的夾持;同時,通過增加連接部10能夠夾持固定不同尺寸的鋼管,適應性更好,擴大使用范圍。
本實施例中,第一安裝板9上設有第二螺紋孔12;第二安裝板11上設有通孔;緊固件包括第二螺桿13,第二螺桿13置于通孔內(nèi)并與通孔轉動連接,第二螺桿13與第二螺紋孔12相配合;將第二安裝板11蓋在第一安裝板9上,讓第二螺桿13的一端置于第二螺紋孔12內(nèi),轉動第二螺桿13,進而利用第二螺桿13將第一安裝板9、第二安裝板11連接起來,進而夾持、固定鋼管。
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環(huán)7靠近限位臺8的一側設有橡膠層;增大摩擦,更加有利于夾持鋼管,能夠有效避免鋼管轉動,杜絕安全隱患。
本實施例中,限位臺8的外周向表面設有橡膠層;增大摩擦,更加有利于夾持鋼管,能夠有效避免鋼管轉動,杜絕安全隱患。
本實施例中,限位板5為弧形,限位板5朝向彎曲部2的中心線方向設置;增大摩擦,更加有利于夾持鋼管,能夠有效避免鋼管轉動,杜絕安全隱患。
本實施例還包括第四限位單元,第四限位單元包括第一支撐管14、第二支撐管15、第二限位環(huán)16,第一支撐管14置于彎曲部2遠離過度管6的一側,第一支撐管14與彎曲部2連接并與彎曲部2同軸設置,第一支撐管14的外周向表面設有第二外螺紋;第二支撐管15置于第一支撐管14的外側,第二支撐管15的內(nèi)周向表面設有與第二外螺紋相配合的第二內(nèi)螺紋;第二限位環(huán)16為環(huán)形,第二限位環(huán)16由彈性材料制成,第二限位環(huán)16置于第一支撐管14遠離彎曲部2的一側,第二限位環(huán)16的一端與第一支撐管14連接,第二限位環(huán)16的厚度自靠近第一支撐管14的一端向遠離支撐管的一端逐漸增大;將第一支撐管14套在鋼管,轉動第二支撐管15,讓第二支撐管15向遠離彎曲部2的方向移動,利用第二支撐管15擠壓第二限位環(huán)16,讓第二限位環(huán)16與鋼管緊密貼合,讓第二支撐管15、第二限位環(huán)16將鋼管壓緊,能夠有效避免鋼管轉動,杜絕安全隱患。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