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柔性飾面磚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柔性飾面磚是以改性無機礦物粉料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經過特定的工藝制成的具有柔韌性的輕質建筑裝飾,其相比于傳統(tǒng)的瓷磚等裝飾磚塊,柔性飾面磚質量小,從而運輸、施工均更加便利;成本低,柔性飾面磚的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均要低于傳統(tǒng)瓷磚;柔性飾面磚具有一定的柔性,其在墻體上粘貼時更加貼合、平整,又因為其質量輕,所以其很難從墻體脫落,避免了傳統(tǒng)瓷磚因從墻體上脫落而造成的危險;另外,傳統(tǒng)瓷磚不具備一些諸如隔熱、抗紫外等特性?,F(xiàn)有的一些柔性飾面磚,其組分和結構單一,并且采用單塊逐一粘貼的形式粘貼到墻上,不僅增加勞動強度,同時其綜合性能不夠好,磚縫性能取決于粘接劑而非柔性材料本身。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傳統(tǒng)瓷磚運輸、施工不便、成本高、具有脫落危險以及不具有隔熱、抗紫外等性能,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柔性飾面磚,其質量輕、柔軟并具有隔熱、抗紫外線等效果;并且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柔性飾面磚的生產工藝,包含以下步驟:
(1)將柔性飾面基材表面噴涂一層40~120μm抗堿封閉底漆,并在85℃下烘干;
(2)在經烘干的抗堿封閉底漆表面噴涂一層400~2000μm彈性乳膠漆,并在95℃下烘干;
(3)在經烘干的彈性乳膠漆表面放置磚紋模具,在磚紋模具內上噴涂1000~5000μm真石漆或外墻乳膠漆,形成真石漆荔枝面磚紋或乳膠漆平面磚紋以及未噴涂真石漆或乳膠漆而形成的彈性乳膠漆的磚縫,取下模具進行清洗后,并在110℃下烘干;
(4)在真石漆荔枝面磚紋或乳膠漆平面磚以及彈性乳膠漆的磚縫表面噴涂一層40~200μm罩光漆,并在85℃下烘干;
(5)將步驟(4)中得到的柔性飾面磚在100℃左右的烘道中烘干,再進行風冷,并剪裁成需要的尺寸。
進一步地,步驟(1)中的柔性飾面基材為MCM軟瓷材料。
進一步地,步驟(4)中的罩光漆為外墻用抗紫外線罩光漆。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質量輕、質軟,運輸和施工便捷,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低廉;同時具有隔熱、抗老化、抗紫外線等優(yōu)異性能;與墻體貼合牢固,并且質量小,不易脫落,減少墜落危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工藝制作出的柔性飾面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柔性飾面磚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1)將MCM軟瓷材料表面噴涂一層40μm抗堿封閉底漆,并在85℃下烘干;
(2)在經烘干的抗堿封閉底漆表面噴涂一層400μm彈性乳膠漆,并在95℃下烘干;
(3)在經烘干的彈性乳膠漆表面放置磚紋模具,在磚紋模具內上噴涂1000~5000μm真石漆或外墻乳膠漆,形成真石漆荔枝面磚紋或乳膠漆平面磚紋以及未噴涂真石漆而形成的彈性乳膠漆的磚縫,取下模具進行清洗后,并在110℃下烘干;
(4)待真石漆荔枝面磚紋或乳膠漆平面磚以及彈性乳膠漆的磚縫表面經過在100℃左右的烘道內烘干后,再噴涂一層40~200μm罩光漆,并在85℃下烘干;(5)將步驟(4)中得到的柔性飾面磚進行風冷,并剪裁成需要的尺寸。
實施例2:一種柔性飾面磚的生產工藝,包含以下步驟:
(1)將柔性飾面基材表面噴涂一層100μm抗堿封閉底漆,并在85℃下烘干;
(2)在經烘干的抗堿封閉底漆表面噴涂一層2000μm彈性乳膠漆,并在95℃下烘干;
(3)在經烘干的彈性乳膠漆表面放置磚紋模具,在磚紋模具內(上)噴涂1000~5000μm真石漆或外墻乳膠漆,形成真石漆荔枝面磚紋或乳膠漆平面磚紋以及未噴涂真石漆而形成的彈性乳膠漆的磚縫,取下模具進行清洗后,并在110℃下烘干;
(4)在真石漆荔枝面磚紋或乳膠漆平面磚以及彈性乳膠漆的磚縫表面噴涂一層40~200μm罩光漆,并在85℃下烘干;
(5)將步驟(4)中得到的柔性飾面磚在100℃左右的烘道中烘干,再進行風冷,并剪裁成需要的尺寸。
本實施例中,柔性飾面基材為用于墻面裝飾的柔性飾面材料,例如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具有柔韌性的復合裝飾材料及其生產工藝”( 公告號CN102383561A,公告日:2012年3月21日)中公開的柔性飾材。
圖1為通過本發(fā)明所述工藝生產的柔性飾面磚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柔性飾面基材,2為封閉底漆,3為彈性乳膠漆,4為真石漆或外墻乳膠漆磚紋,罩光漆層在圖中未標示。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