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它是由控制柜、前立柱、后立柱、操作器、載車平臺、停車限位器和防護欄組成,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平衡鏈和平衡軸解決了載車平臺前后及左右的平衡問題,并通過設置停車限位器和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可能性失誤,保證車庫及車輛的安全,立體式車庫既保證了車輛的停放又節(jié)約了空間,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利說明】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立體機械停車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
【背景技術】
[0002] 車輛無處停放的問題是城市的社會、經濟、交通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結果,立體 停車設備的發(fā)展在國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Γ40年的歷史,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經驗上 均已獲得了成功。我國也于90年代初開始研究開發(fā)機械立體停車設備,距今已有近二十年 的歷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區(qū)內住戶與車位的配比為1:1,為了解決停車位占地面積與住戶 商用面積的矛盾,立體機械停車設備以其平均單車占地面積小的獨特特性,已被廣大用戶 接受。目前現(xiàn)有的立體機械停車設備中,對于解決載車平臺的前后平衡和左右平衡的問題 以及解決依靠人工操作容易造成失誤等問題還有待提高。
【發(fā)明內容】
[0003] 本發(fā)明根據(jù)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
[0004]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是由控制柜、前立柱、后立柱、操作器、載車平臺、停車限位 器、防護欄、驅動電機、聯(lián)軸器、驅動軸、驅動鏈輪、驅動鏈條、上行程極限開關、上行程到位 開關、下行程極限開關、下行程到位開關、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前平衡鏈輪、后平衡鏈輪、 平衡鏈和平衡軸組成,所述的控制柜安置在后立柱的外側并與操作器電氣連接,前立柱有 2根固定安置在地面,后立柱有2根固定安置在地面,后立柱中間留有間隙,操作器安置在 前立柱的外側,載車平臺活動連接前立柱和后立柱,防護欄固定連接前立柱和后立柱,停車 限位器固定安置在地面并與后立柱保持一個車頭或車尾的距離,后立柱的上端固定安置有 驅動電機,連接驅動電機的聯(lián)軸器,連接聯(lián)軸器的驅動軸,連接驅動軸的驅動鏈輪,連接驅 動鏈輪的驅動鏈條,驅動鏈條安置在后立柱的間隙中并與載車平臺連接,后立柱的上部兩 側分別固定安置有上行程極限開關、上行程到位開關、下行程極限開關、下行程到位開關, 后立柱的下部內側固定安置有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載車平臺靠近前立柱的一端固定設置 有前平衡鏈輪,載車平臺靠近后立柱的一端固定設置有后平衡鏈輪,并有平衡軸將后平衡 鏈輪連接,使其同步轉動,載車平臺內還設置有平衡鏈,平衡鏈繞過前平衡鏈輪和后平衡鏈 輪,一端固定安置在前立柱頂端,另一端固定安置在地面。
[0005] 所述的后平衡鏈輪通過平衡軸連接,平衡軸與后平衡鏈輪通過平鍵連接。
[0006] 所述的后立柱的間隙的上端設置有鏈條調節(jié)螺栓,驅動鏈輪和鏈條調節(jié)螺栓分別 位于停車位左右兩側后立柱的上端,并通過驅動鏈條連接。
[0007] 所述的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為紅外線檢測開關。
[0008] 所述的載車平臺將空間分為上層停車位和下層停車位。
[0009] 所述的操作器分別連接驅動電機和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
[0010]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平衡鏈和平衡軸解決了載車平臺前后及左 右的平衡問題,并通過設置停車限位器和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可能性失 誤,保證車庫及車輛的安全,立體式車庫既保證了車輛的停放又節(jié)約了空間,并帶來良好的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具體說明。
[0013]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是一種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是由控制柜1、前立柱2、 后立柱3、操作器4、載車平臺5、停車限位器6、防護欄7、驅動電機8、聯(lián)軸器9、驅動軸10、 驅動鏈輪11、驅動鏈條12、上行程極限開關13、上行程到位開關14、下行程極限開關15、下 行程到位開關16、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17、前平衡鏈輪18、后平衡鏈輪19、平衡鏈20、和平 衡軸21組成,所述的控制柜1安置在后立柱3的外側并與操作器4電氣連接,前立柱2有2 根固定安置在地面,后立柱3有2根固定安置在地面,后立柱3中間留有間隙,操作器4安 置在前立柱2的外側,載車平臺5活動連接前立柱2和后立柱3,防護欄7固定連接前立柱 2和后立柱3,停車限位器6固定安置在地面并與后立柱3保持一個車頭或車尾的距離,后 立柱3的上端固定安置有驅動電機8,連接驅動電機8的聯(lián)軸器9,連接聯(lián)軸器9的驅動軸 10,連接驅動軸10的驅動鏈輪11,連接驅動鏈輪11的驅動鏈條12,驅動鏈條12安置在后 立柱3的間隙中并與載車平臺5連接,后立柱3的上部兩側分別固定安置有上行程極限開 關13、上行程到位開關14、下行程極限開關15、下行程到位開關16,后立柱3的下部內側固 定安置有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17,載車平臺5靠近前立柱2的一端固定設置有前平衡鏈輪 18,載車平臺5靠近后立柱3的一端固定設置有后平衡鏈輪19,并有平衡軸21將后平衡鏈 輪19連接,使其同步轉動,載車平臺內還設置有平衡鏈20,平衡鏈20繞過前平衡鏈輪18和 后平衡鏈輪19, 一端固定安置在前立柱2頂端,另一端固定安置在地面。
[0014] 所述的后平衡鏈輪19通過平衡軸21連接,平衡軸21與后平衡鏈輪19通過平鍵 連接。所述的后立柱3的間隙的上端設置有鏈條調節(jié)螺栓,驅動鏈輪11和鏈條調節(jié)螺栓分 別位于停車位左右兩側后立柱3的上端,并通過驅動鏈條12連接。所述的下層有無車檢測 開關17為紅外線檢測開關。所述的載車平臺5將空間分為上層停車位和下層停車位。所 述的操作器4分別連接驅動電機8和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17。
[0015]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控制柜1接通電源,電氣控制操作器4進行工作,操作器4 發(fā)出指令,驅動電機8開始工作帶動聯(lián)軸器9轉動,聯(lián)軸器9帶動驅動軸10轉動,驅動軸10 帶動驅動鏈輪11轉動,驅動鏈輪11帶動驅動鏈條12對載車平臺5的后部進行升降運動, 由于平衡鏈20兩端分別固定安置在后立柱3下端和前立柱2上端,因此,載車平臺5的后 部進行升降運動的同時載車平臺5的前部依靠平衡鏈20的牽引亦作升降運動,從而保證了 載車平臺5前后的平衡;載車平臺5在升降的過程中,平衡軸21帶動左右兩側的后平衡鏈 輪19,由于平衡軸21的兩端有平鍵設計,因此,左右兩個后平衡鏈輪19的旋轉是同步的,從 而保證了載車平臺5左右的平衡;當車輛駛入本發(fā)明下層停車位時,將車輪??吭谕\囅?位器6上,此時,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17的紅外線檢測處于斷開狀態(tài),操作器4無法發(fā)出指 令使載車平臺5作升降運動,當下層停車位沒有車輛??吭谕\囅尬黄?上時,下層有無車 檢測開關17處于接通狀態(tài),操作器4可以發(fā)出指令使載車平臺5作升降運動。因此避免了 人工使用操作器4帶來的失誤,起到了雙保險的作用。
[0016]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 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據(jù)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 圍;凡是根據(jù)本
【發(fā)明內容】
的實質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 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是由控制柜、前立柱、后立柱、操作器、載車平臺、停車限 位器、防護欄、驅動電機、聯(lián)軸器、驅動軸、驅動鏈輪、驅動鏈條、上行程極限開關、上行程到 位開關、下行程極限開關、下行程到位開關、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前平衡鏈輪、后平衡鏈 輪、平衡鏈和平衡軸組成,所述的控制柜安置在后立柱的外側并與操作器電氣連接,前立柱 有2根固定安置在地面,后立柱有2根固定安置在地面,后立柱中間留有間隙,操作器安置 在前立柱的外側,載車平臺活動連接前立柱和后立柱,防護欄固定連接前立柱和后立柱,停 車限位器固定安置在地面并與后立柱保持一個車頭或車尾的距離,后立柱的上端固定安置 有驅動電機,連接驅動電機的聯(lián)軸器,連接聯(lián)軸器的驅動軸,連接驅動軸的驅動鏈輪,連接 驅動鏈輪的驅動鏈條,驅動鏈條安置在后立柱的間隙中并與載車平臺連接,后立柱的上部 兩側分別固定安置有上行程極限開關、上行程到位開關、下行程極限開關、下行程到位開 關,后立柱的下部內側固定安置有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載車平臺靠近前立柱的一端固定 設置有前平衡鏈輪,載車平臺靠近后立柱的一端固定設置有后平衡鏈輪,并有平衡軸將后 平衡鏈輪連接,使其同步轉動,載車平臺內還設置有平衡鏈,平衡鏈繞過前平衡鏈輪和后平 衡鏈輪,一端固定安置在前立柱頂端,另一端固定安置在地面。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平衡鏈輪通過 平衡軸連接,平衡軸與后平衡鏈輪通過平鍵連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立柱的間隙的 上端設置有鏈條調節(jié)螺栓,驅動鏈輪和鏈條調節(jié)螺栓分別位于停車位左右兩側后立柱的上 端,并通過驅動鏈條連接。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層有無車檢測 開關為紅外線檢測開關。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載車平臺將空間 分為上層停車位和下層停車位。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立體式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器分別連接 驅動電機和下層有無車檢測開關。
【文檔編號】E04H6/06GK104110145SQ201410257092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1日
【發(fā)明者】孫傳清, 周濤, 周忠民, 侯春麗 申請人:徐州安華立體車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