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皮革面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性合成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昂貴的真皮面料一般人消費不起,應市場需求,仿冒真皮的人造革逐漸流行起來,被廣泛應用于制衣、制包。在我國,習慣將用pvc樹脂為原料生產(chǎn)的人造革稱為pvc人造革(簡稱人造革),人造革以聚氯乙烯為涂覆材料,以傳統(tǒng)織物為基布;用pu樹脂與無紡布為原料生產(chǎn)的人造革稱為pu合成革(簡稱合成革),合成革以聚氨酯樹脂為涂覆材料,以非織造布為基布。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復合人造革(合成人造革),即由pvc與pu互配,或pvc、pu分別與其他材料互配進行改性,從而獲得具有一定性能要求的人造革。
其中,以水性聚氨酯樹脂為皮革涂飾層的成為水性合成革。水性聚氨酯樹脂是指以水代替有機溶劑作為分散介質的新型聚氨酯體系,具有無污染、安全可靠、機械性能優(yōu)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優(yōu)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水性合成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該水性合成人造革具有無污染、耐磨性好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水性合成人造革,包括由外到內的涂飾層、粘接層和基布層,
所述涂飾層按重量份數(shù)包括水性聚氨酯40-50份、聚氯乙烯樹脂35-40份、輔助添加劑10-13份、碳酸鈣5-8份、氧化鋅5-8份、蓖麻油2-5份、硬脂精1-4份、硅油組合物4-6份;
所述粘接層按重量份數(shù)包括氯丁橡膠5-8份、氫化丁晴橡膠4-8份、多異氰酸酯2-5份、丙烯酸丁酯1-4份、萜烯樹脂2-4份、苯乙烯1-3份、七氧化二錳2-5份、硅微粉2-4份、促進劑3-5份;
所述基布層由交織綾和海島型超細纖維制成的無紡布組合而成。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涂飾層按重量份數(shù)包括水性聚氨酯45份、聚氯乙烯樹脂38份、輔助添加劑12份、碳酸鈣6份、氧化鋅6份、蓖麻油4份、硬脂精3份、硅油組合物5份。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粘接層按重量份數(shù)包括氯丁橡膠7份、氫化丁晴橡膠6份、多異氰酸酯3份、丙烯酸丁酯3份、萜烯樹脂3份、苯乙烯2份、七氧化二錳3份、硅微粉3份、促進劑4份。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輔助添加劑包括著色劑、穩(wěn)定劑、發(fā)泡劑、塑化劑和殺菌劑。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硅油組合物由環(huán)氧基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醇輕基改性硅油組成。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環(huán)氧基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醇輕基改性硅油之間的重量比為2:2:1。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促進劑選自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檸檬酸三乙酯、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一種水性合成人造革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上述比例準備涂飾層原料,將原料放入高速攪拌機中攪拌呈漿狀,并控制攪拌溫度在105℃-115℃,然后將涂飾層漿料的粘度調至1200cps-1300cps后,將涂飾層漿料涂到勻速傳動的離型紙上,并用105℃烘干得到皮質層,冷卻至常溫備用;
s2、按上述比例準備粘接劑原料,將原料放入高速攪拌機中攪拌成漿狀,并控制攪拌溫度在82℃-85℃,然后將粘接劑漿料放入流延機中流延成膜,流延溫度控制在140℃-150℃,形成皮膜面層備用;
s3、將步驟2制得的皮膜面層放在步驟1制得的皮質層上面,再蓋上基布層,120℃下熱壓貼合20s;
s4、熱壓貼合結束后放在140℃下烘干,檢驗合格后制得水性合成人造革。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水性聚氨酯和聚氯乙烯樹脂相結合的材料,具有無污染、耐磨性好的優(yōu)點,同時加入了蓖麻油、硬脂精和硅油組合物,使制成后的皮革色澤更加鮮亮,富有油質感,增加皮革的柔軟性,改進其回彈性、柔軟性、撕裂強度、耐磨耗性、耐熱性。另外,采用新型的粘接劑和制造方法,使產(chǎn)品更加牢固,表面更加均勻。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水性合成人造革,其包括:
涂飾層,由水性聚氨酯40份、聚氯乙烯樹脂35份、輔助添加劑10份、碳酸鈣5份、氧化鋅5份、蓖麻油2份、硬脂精1份、硅油組合物4份;
粘接層,由氯丁橡膠5份、氫化丁晴橡膠4份、多異氰酸酯2份、丙烯酸丁酯1份、萜烯樹脂2份、苯乙烯1份、七氧化二錳2份、硅微粉2份、促進劑3份;
基布層,由交織綾和海島型超細纖維制成的無紡布組合而成。
實施例2
一種水性合成人造革,其包括:
涂飾層,由水性聚氨酯45份、聚氯乙烯樹脂38份、輔助添加劑12份、碳酸鈣6份、氧化鋅6份、蓖麻油4份、硬脂精3份、硅油組合物5份制成;
粘接層,由氯丁橡膠7份、氫化丁晴橡膠6份、多異氰酸酯3份、丙烯酸丁酯3份、萜烯樹脂3份、苯乙烯2份、七氧化二錳3份、硅微粉3份、促進劑4份制成;
基布層,由交織綾和海島型超細纖維制成的無紡布組合而成。
實施例3
一種水性合成人造革,其包括:
涂飾層,由水性聚氨酯50份、聚氯乙烯樹脂40份、輔助添加劑13份、碳酸鈣8份、氧化鋅8份、蓖麻油5份、硬脂精4份、硅油組合物6份制成;
粘接層,由氯丁橡膠8份、氫化丁晴橡膠8份、多異氰酸酯5份、丙烯酸丁酯4份、萜烯樹脂4份、苯乙烯3份、七氧化二錳5份、硅微粉4份、促進劑5份制成;
基布層,由交織綾和海島型超細纖維制成的無紡布組合而成。
上述各實施例中的輔助添加劑包括著色劑、穩(wěn)定劑、發(fā)泡劑、塑化劑和殺菌劑。
上述各實施例中的硅油組合物由環(huán)氧基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醇輕基改性硅油組成,且環(huán)氧基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醇輕基改性硅油之間的重量比為2:2:1。
上述各實施例中的促進劑選自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檸檬酸三乙酯、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上述各實施例均采用以下步驟制備而成:
s1、按上述比例準備涂飾層原料,將原料放入高速攪拌機中攪拌呈漿狀,并控制攪拌溫度在105℃-115℃,然后將涂飾層漿料的粘度調至1200cps-1300cps后,將涂飾層漿料涂到勻速傳動的離型紙上,并用105℃烘干得到皮質層,冷卻至常溫備用;
s2、按上述比例準備粘接劑原料,將原料放入高速攪拌機中攪拌成漿狀,并控制攪拌溫度在82℃-85℃,然后將粘接劑漿料放入流延機中流延成膜,流延溫度控制在140℃-150℃,形成皮膜面層備用;
s3、將步驟2制得的皮膜面層放在步驟1制得的皮質層上面,再蓋上基布層,120℃下熱壓貼合20s;
s4、熱壓貼合結束后放在140℃下烘干,檢驗合格后制得水性合成人造革。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