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染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染液可回收再利用的染缸。
背景技術:
印染又稱之為染整,是一種加工方式,也是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總稱,古代印染不僅顏色多,色澤艷麗,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有人曾對吐魯番出土的唐代絲織物作過色譜分析,共有24種顏色,其中紅色的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紫;黃色有鵝黃、菊黃、杏黃、金黃、土黃、茶褐;青、藍色有蛋青、天青、翠藍、寶藍、赤青、藏青;綠色有胡綠、豆綠、葉綠、果綠、墨綠等。
現(xiàn)有印染行業(yè)發(fā)展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紡織印染生產大國,企業(yè)普遍看重的是色彩以及產品功能的開發(fā),卻忽略了印染對于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的影響;染印缸在染印產品時大多將經過使用的染液直接傾倒掉,因為染液都是化工產品,大量的傾倒,這樣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對于大自然環(huán)境也是一種污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染液可回收再利用的染缸,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染液可回收再利用的染缸,包括缸體,缸體的右側開設有與內壁相連通的第一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導管,所述導管遠離缸體的一端設置有抽液箱,所述抽液箱的左側并對應導管的位置開設有第二連接孔,所述導管遠離缸體的一端與第二連接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抽液箱的內底壁固定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遠離抽液箱內底壁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輸出管,所述抽液箱的右側并對應輸出管的位置開設有第三連接孔,所述輸出管遠離水泵的一端貫穿第三連接孔并延伸至抽液箱的外部,所述輸出管遠離抽液箱的一端設置有集液箱,所述集液箱的左側并對應輸出管的位置開設有第四連接孔,所述輸出管遠離抽液箱的一端與第四連接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集液箱的內底壁開設有與底部相連通的開孔,所述集液箱的頂部開設有與內底壁相連通的開口,所述集液箱的左右兩側內壁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過濾層,所述集液箱的左右兩側內壁之間并位于第一過濾層的下方固定連接第二過濾層。
優(yōu)選的,所述缸體的底部兩端均固定連接有腳墊,兩個腳墊以缸體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抽液箱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墊塊。
優(yōu)選的,所述集液箱的底部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兩個支撐腿以集液箱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抽液箱位于缸體與集液箱之間。
(三)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染液可回收再利用的染缸。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染液可回收再利用的染缸,通過導管與抽液箱的配合,達到將使用過后的染液吸收起來的作用,解決了使用過的染液直接傾倒的問題,通過水泵、輸出管和集液箱配合,達到將使用過的染液抽出并輸送至集液箱收集起來的作用,解決了使用過的染液傾倒的危害,最后通過第一過濾層和第二過濾層配合,達到過濾使用過的染液,解決了使用后的染液不可再利用的問題,從而也徹底解決了染液排放造成浪費和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正視圖。
其中,1缸體、2腳墊、3導管、4第一連接孔、5第二連接孔、6墊塊、7抽液箱、8固定桿、9第三連接孔、10水泵、11輸出管、12支撐腿、13開孔、14第四連接孔、15開口、16第一過濾層、17第二過濾層、18集液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染液可回收再利用的染缸,如圖1-2所示,包括缸體1,缸體1的底部兩端均固定連接有腳墊2,兩個腳墊2以缸體1的中軸線對稱設置,缸體1的右側開設有與內壁相連通的第一連接孔4,連接孔4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導管3,導管3遠離缸體1的一端設置有抽液箱7,抽液箱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墊塊6,抽液箱7的左側并對應導管3的位置開設有第二連接孔5,導管3遠離缸體1的一端與第二連接孔5的內壁固定連接,抽液箱7的內底壁固定連接有固定桿8,固定桿8遠離抽液箱7內底壁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水泵10,水泵10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輸出管11,抽液箱7的右側并對應輸出管11的位置開設有第三連接孔9,輸出管11遠離水泵10的一端貫穿第三連接孔9并延伸至抽液箱7的外部,輸出管11遠離抽液箱7的一端設置有集液箱18,抽液箱7位于缸體1與集液箱18之間,集液箱18的底部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12,兩個支撐腿12以集液箱18的中軸線對稱設置,集液箱18的左側并對應輸出管11的位置開設有第四連接孔14,輸出管11遠離抽液箱7的一端與第四連接孔14的內壁固定連接,集液箱18的內底壁開設有與底部相連通的開孔13,集液箱18的頂部開設有與內底壁相連通的開口15,集液箱18的左右兩側內壁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過濾層16,集液箱18的左右兩側內壁之間并位于第一過濾層16的下方固定連接第二過濾層17。
使用時,使用結束后的染液經過導管3流入抽液箱7,水泵抽動抽液箱7內部的染液,將染液通過輸出管11排放至集液箱18,最后這些染液經過第一過濾層16和第二過濾層17過濾儲存在集液箱內部。
綜上所述,該染液可回收再利用的染缸,通過導管3與抽液箱7的配合,達到將使用過后的染液吸收起來的作用,解決了使用過的染液直接傾倒的問題,通過水泵10、輸出管11和集液箱18配合,達到將使用過的染液抽出并輸送至集液箱18收集起來的作用,解決了使用過的染液傾倒的危害,最后通過第一過濾層16和第二過濾層17配合,達到過濾使用過的染液,解決了使用后的染液不可再利用的問題,從而也徹底解決了染液排放造成浪費和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