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抑菌膜的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抑菌膜的制備方法,通過高壓靜電紡絲將包括聚偏氟乙烯、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抑菌劑的原料組分制成抑菌膜。所述方法操作簡單,制得的抑菌膜能夠有效阻止細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時滅殺植入材料周邊的細菌,有效地阻止大面積感染的發(fā)生,對于火器傷等外傷急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一種抑菌膜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用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有效阻止細菌穿透,阻止細菌在材料表面定植同時滅殺材料周邊細菌的抑菌膜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傷道內(nèi)經(jīng)常聚積有大量失活或壞死的組織、血塊、異物和污染的細菌,這是戰(zhàn)傷的特征。這些物質(zhì)是血液循環(huán)所不能達到的地方,也是細菌生存、生長和繁殖的適宜場所,因此不利于傷口的愈合,也使傷部抗感染能力下降,此類傷口都是被感染的且多為混合感染。國外資料統(tǒng)計,此類感染的細菌菌種主要有:糞源性芽孢桿菌(比如產(chǎn)氣厭氧菌和破傷風桿菌等);非芽孢細菌,主要是革蘭氏陰性菌(比如變形桿菌屬、大腸桿菌屬、克雷白桿菌屬和假單孢菌屬等);化膿性球菌(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溶血性鏈球菌和厭氧鏈球菌等)。組織對細菌的敏感性有差異,受傷的皮膚對細菌抵抗力強,但皮下組織和間質(zhì)結(jié)締組織則是感染的良好培養(yǎng)基;血供不良的肌肉對組織毒的梭狀芽孢桿菌尤為敏感;完整骨膜對感染有很強的抵抗力,如發(fā)生骨感染,則難以處理,關節(jié)更容易感染,因為清創(chuàng)比之生物易感傾向更困難。這些都導致緊急開放性外傷的處理十分困難,臨床急救措施中一般會采取臨時處理縫合,轉(zhuǎn)移到有醫(yī)療條件的地方后完全抑菌處理后,在四天到八天之間延遲縫合傷口。
[0003]對于感染傷口,包括延遲處理的開放性創(chuàng)傷、膿腫切開和手術感染等,有滲液、濃液和壞死組織等。傷口需經(jīng)過換藥,切除壞死組織才能逐漸達到二期愈合。一般的清潔傷口如果超過12小 時未處理,也應按感染傷口處理,即清創(chuàng)換藥,不予一期縫合,可行延期縫合;若傷口污染嚴重,即使在早期,也應按感染傷口處理。因此,在緊急救助情況下,如臨時的腹膜修補、撕裂縫合、阻止開放性傷口部位大面積感染及減少因感染引起的阻止壞死是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的,尤其對于急救醫(yī)學及戰(zhàn)傷處理來說。
[0004]火器型傷口處理的目的在于迅速控制感染和促進傷口愈合,阻止其轉(zhuǎn)變?yōu)閲乐鼗撔愿腥荆虬l(fā)生特殊感染如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等?;鹌鱾捎趽p傷范圍大,損傷及污染嚴重,常有異物存留,在早期清創(chuàng)時組織壞死界限不清楚,因此清創(chuàng)很難徹底,感染發(fā)生率高。對傷口一般化膿性感染的措施包括:①局部休息、制動、理療全身應用有效抑菌素,開始時使用廣譜抑菌素,待傷口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后再行調(diào)整;③傷口處理主要是保持引流通暢,如引流不暢應將傷口擴大以利引流。
[0005]傳統(tǒng)的外傷處理均是抑菌劑沖洗傷口,寬松式脫脂棉固定,等待轉(zhuǎn)移處理;如果遇腹膜損傷,則采用補片臨時縫合處理;此類處理方法均不能有效地阻止大面積感染的發(fā)生,傷員在轉(zhuǎn)移過程中因并發(fā)癥面臨生命危險的幾率大大上升。目前我們亟待發(fā)明一種能夠有效阻止細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時滅殺植入材料周邊細菌的纖維膜;能夠有效隔絕外界細菌入侵,同時能夠快速持續(xù)釋放抑菌劑,阻止傷口內(nèi)感染的大面積發(fā)生,材料具有較低的生物毒性,本身強度韌性均易于縫合固定,便于做引流處理。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菌膜的制備方法,通過該方法制備的抑菌膜能夠有效阻止細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時滅殺植入材料周邊的細菌,有效地阻止大面積感染的發(fā)生。
[0007]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抑菌膜的制備方法,通過高壓靜電紡絲將包括聚偏氟乙烯、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抑菌劑的原料組分制成抑菌膜。
[0009]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主要是指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與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單體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樹脂和通用樹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學腐蝕性、耐高溫性、耐氧化性、耐候性和耐射線輻射性能外,還具有壓電性、介電性和熱電性等特殊性能。有人以PVDF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其用作疝修補材料時的各種性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PVDF具有良好的生物穩(wěn)定性、彎曲僵硬度和極小的組織毒性。
[0010]本發(fā)明對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不作特別限定,但是優(yōu)選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為5萬~50萬,例如5萬、6萬、8萬、10萬、12萬、15萬、18萬、20萬、24萬、25萬、27萬、30萬、32萬、35萬、38萬 、40萬、42萬、45萬、48萬、49萬或50萬。
[0011]乙丙交酯共聚物,又稱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_glycolic
acid), PLGA),是由兩種單體-乳酸(Lactic acid, LA)和羥基乙酸(glycolic acid, GA)
隨機聚合而成,是一種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毒、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已被廣泛應用于制藥、醫(yī)用工程材料和現(xiàn)代化工業(yè)領域,在美國PLGA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認證,被正式作為藥用輔料收錄進美國藥典。兩種單體——乳酸和羥基乙酸的比例不同可以制備出不同類型的PLGA,例如:PLGA75:25表示該聚合物由75%乳酸和25%羥基乙酸組成。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乙丙交酯共聚物中乳酸單體與羥基乙酸單體的重量比為90:10~50:50,例如85:15、80:20,75:25,70:30、65:35、60:40、55:45 或 50:50 等,優(yōu)選 80:20 ~70:30。
[0012]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又稱乙交酯-ε -己內(nèi)酯共聚物(poly(glycolide-co- ε -caprolactone),PGCL),是乙交酷(glycolIide, GA)和 ε -已內(nèi)酷(ε -caprolactone, CL)的共聚物,作為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在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開發(f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手術縫合線、人造皮膚及血管、骨骼固定及修復、藥物控制釋放、組織工程等許多領域得到了應用。通過控制乙交酯單體和ε-已內(nèi)酯單體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重量比的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中乙交酯單體與己內(nèi)酯單體的重量比為 80:20 ~50:50,例如 80:20、75:25、70:30、65:35、60:40、55:45 或 50:50 等,優(yōu)選70:30 ~60:40ο
[0013]本發(fā)明中,乙丙交酯共聚物和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混合使用兩種,所述聚偏氟乙烯與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的重量比為95:5 ~75:25,例如 90:10、85:15、80:20 或 75:25 等,優(yōu)選 90:10 ~80:20。
[0014]本發(fā)明中,所述抑菌劑可以是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醇類抑菌劑或金屬類抑菌劑等抑菌劑,優(yōu)選為金屬類抑菌劑,更優(yōu)選納米銀、納米鋅、磺胺嘧啶銀和磺胺嘧啶鋅中的一種或多種,“多種”的典型但非限定性的實例比如:納米銀和納米鋅,納米銀和磺胺嘧啶銀,納米鋅和磺胺嘧啶鋅,等等。
[0015]磺胺嘧啶銀,化學式為C10H9AgN402S,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jié)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熱易變質(zhì)。用于治療燒燙傷創(chuàng)面感染,除控制感染外,還可促使創(chuàng)面干燥、結(jié)痂和促進愈合。
[0016]磺胺嘧啶鋅(Sulfadiazine Zinc),化學式為C2tlH18N8O4S2Zn,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jié)晶性粉末;無臭,無味;遇光或熱易變質(zhì)。
[0017]上述納米金屬形式的抑菌劑具有廣譜抑菌效果,通過調(diào)節(jié)乙丙交酯共聚物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中具有一定親水性能的羥基乙酸的含量,能夠有效控制抑菌劑的釋放。
[0018]本發(fā)明的抑菌膜是通過高壓靜電紡絲得到的。
[0019]利用高壓靜電紡絲制備成復合抑菌纖維膜,具有多重優(yōu)點:其孔隙較小能夠阻止外界細菌入侵;釋放的抑菌劑能夠有效防止嚴重感染發(fā)生;高的拉伸強度及扯斷伸長率使得其也可作為臨時的腹膜修補材料;高的孔隙率可使腹腔積水自引流;對于火器傷等外傷急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0020]具體地,本發(fā)明抑菌膜的制備方法包括:
[0021](I)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與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溶于有機溶劑中,配成濃度為5-20% (W/V)的溶液,加入抑菌劑,超聲分散,室溫攪拌,得到混合溶液;
[0022](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注射器中,加上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10~30KV高壓電源,溶液流速為I~5mL/h,接收距離為5~25cm,進行高壓靜電紡絲,然后干燥得到所述抑菌膜。
[0023]優(yōu)選地,聚偏氟乙烯與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溶于有機溶劑中得到的溶液濃度可以是 6% (w/v)>8% (w/v)> 10% (w/v)> 12% (w/v)> 14% (w/v)> 16% (w/v)、18% (w/v)或19% (w/v),其中重量(w)以單位克(g)計,體積(V)以單位毫升(mL)計,重量/體積(w/v)以單位克/毫升(g/mL)計。
[0024]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1)中`,有機溶劑為N,N_ 二甲基甲酰胺(N, N-Dimethylformamide,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劑。但不限于上述混合溶劑,也可以是DMF和四氫呋喃的混合溶劑或其他有相似效果的混合溶劑。
[0025]優(yōu)選地,所述N, N-二甲基甲酰胺與丙酮的體積比為5:1~1:1,例如4.5:1、4:1、
3.5:1、3:1,2.5:1、2:1 或 1.5:1 等。
[0026]優(yōu)選地,所述混合溶液中抑菌劑的重量含量為以高分子聚合物總重量計0.1%_2%,例如 0.2%、0.4%、0.6%、0.8%、1.0%、1.2%、1.4%、1.6%、1.8% 或 2.0%,優(yōu)選 0.5%-1.5%。
[0027]優(yōu)選地,所述超聲時間為10-20分鐘,例如12分鐘、14分鐘、15分鐘、16分鐘、18分鐘或19分鐘。
[0028]優(yōu)選地,所述攪拌時間為2-5小時,例如2.5小時、3小時、3.5小時、4小時或4.5小時。
[0029]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中干燥為室溫真空干燥。
[0030]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中干燥時間為24-48小時,例如25小時、27小時、30小時、35小時、38小時、40小時、42小時、44小時、46小時或47小時。
[0031]優(yōu)選地,高壓電源的電壓可以是121^、151^、181^、221^、251^、271^或291^;溶液流速可以是 1.5mL/h、2mL/h、2.5mL/h、3mL/h、3.5mL/h、4mL/h 或 4.5mL/h ;接收距離可以是6cm、7cm、9cm、11cm、13cm、15cm、17cm、19cm、21cm、23cm 或 24cm。
[0032]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抑菌膜的制備方法包括:[0033](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與乙丙交酯共聚物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按重量比為95:5~75:25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混合溶劑中,配成濃度為5-20% (W/V)的混合溶液;加入抑菌劑,抑菌劑的重量含量為以高分子聚合物總重量計0.1%-2% ;超聲分散10-20分鐘,室溫攪拌2-5小時,得到混合溶液;
[0034](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注射器中,加上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10~30KV高壓電源,溶液流速為I~5mL/h,接收距離為5~25cm,進行高壓靜電紡絲,然后室溫真空干燥24-48小時,得到所述抑菌膜。
[003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通過高壓靜電紡絲將包括聚偏氟乙烯、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抑菌劑的原料組分制成抑菌膜,按照本發(fā)明的方法制備的抑菌膜能夠有效控制抑菌劑的釋放,從而有效阻止細菌在植入材料表面定植同時滅殺植入材料周邊的細菌,有效地阻止大面積感染的發(fā)生。
[0036]實驗證實,按照上述方法制備的抗菌纖維膜,斷裂伸長率在300%以上,有縫合韌性,質(zhì)輕柔軟,拉伸模量>200MPa ;當抑菌劑含量在0.5%以上時,材料表面進行細菌培養(yǎng)3天后,表面無可檢測活菌數(shù);溶液菌落培養(yǎng)抑菌率可達99.99%以上。此外,其在37°C的磷酸鹽緩沖液(PBS溶液)中的釋放曲線由PLGA或PGCL中GA含量決定,GA含量達到總聚合物含量的10%時,3天可釋放抑菌劑的80% ;當GA含量低于總聚合物含量的2%時,3天可釋放抑菌劑僅為20%。細胞培養(yǎng)實驗中,材料表面細胞毒性I級,浸提液細胞毒性II級;即說明釋放抑菌劑具有一定細胞毒性,但屬可接受范圍。
[0037]本發(fā)明操作簡單,抑菌效果確切,能夠有效抑制菌群再生,易于縫合操作,生物相容性良好,在急救外傷特別是火器傷手術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不但能夠替代傳統(tǒng)的外傷敷料,也可用做抗感染型補片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將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因而不應視為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所用的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自常規(guī)生化試劑廠商購買得到的。
[0039]實施例1
[0040]按照如下方法制備抑菌膜:
[0041](1)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丙交酯共聚物(GA/LA=25/75)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劑(DMF/丙酮的體積比為2/1),配制成濃度為20% (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1%的磺胺嘧啶銀溶液,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計算,抑菌劑重量含量為以聚合物總重量計1% ;超聲10-20分鐘后使其均勻分散,室溫攪拌2-5小時。
[0042](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號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25KV高壓電源,溶液流速為2ml/h,接收距離為18cm ;靜電紡絲60min,膜材料厚度為120微米,最后將材料室溫真空干燥24小時,除去殘留溶劑,并在4°C干燥箱中保存。[0043]對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實驗儀器為Series IX AutomatedMaterials Testing System(Instron C0.,美國),實驗參數(shù)為:負載100N、拉伸速率為10mm/min,實驗方法參照說明書;得到按照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的斷裂伸長率為370%,有縫合韌性,質(zhì)輕柔軟,拉伸模量為420MPa。
[0044]按照IS011737 (2009)進行抑菌實驗,材料表面進行細菌培養(yǎng)I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換新的細菌培養(yǎng)液),表面均無可檢測活菌數(shù);溶液菌落培養(yǎng)48h抑菌率仍可達99.99%以上。此外,其在37°C的磷酸鹽緩沖液(PBS溶液)中的釋放曲線顯示3天可釋放磺胺嘧啶銀約為40%。
[0045]按照GBT16886.5(2003)中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5部分進行體外細胞毒性試驗,細胞培養(yǎng)實驗中,材料表面細胞毒性I級,浸提液細胞毒性II級。
[0046]實施例2
[0047]按照如下方法制備抑菌膜:
[0048](I)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丙交酯共聚物(GA/LA=50/50)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劑(DMF/丙酮的體積比為2/1),配制成濃度為5% (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0.1%的磺胺嘧啶鋅溶液,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計算,抑菌劑重量含量為以聚合物總重量計0.1% ;超聲10-20分鐘后使其均勻分散,室溫攪拌2-5小時。
[0049](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號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30KV高 壓電源,溶液流速為5ml/h,接收距離為25cm ;靜電紡絲30min,膜材料厚度為150微米,最后將材料室溫真空干燥48小時,除去殘留溶劑,并在4°C干燥箱中保存。
[0050]對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實驗儀器為Series IX AutomatedMaterials Testing System (Instron C0.,美國),實驗參數(shù)為:負載100N、拉伸速率為10mm/min,實驗方法參照說明書;得到按照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的斷裂伸長率為310%,有縫合韌性,質(zhì)輕柔軟,拉伸模量為380MPa。
[0051]按照IS011737 (2009)進行抑菌實驗,材料表面進行細菌培養(yǎng)I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換新的細菌培養(yǎng)液),表面均無可檢測活菌數(shù);溶液菌落培養(yǎng)48h抑菌率仍可達99.9%以上。此外,其在37°C的磷酸鹽緩沖液(PBS溶液)中的釋放曲線顯示3天可釋放磺胺嘧啶鋅約為28%。
[0052]按照GBT16886.5(2003)中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5部分進行體外細胞毒性試驗,細胞培養(yǎng)實驗中,材料表面細胞毒性I級,浸提液細胞毒性II級。
[0053]實施例3
[0054]按照如下方法制備抑菌膜:
[0055](I)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GA/CL=80/20)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劑(DMF/丙酮的體積比為2/1),配制成濃度為10% (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2%的納米銀,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計算,抑菌劑重量含量為以聚合物總重量計2% ;超聲10-20分鐘后使其均勻分散,室溫攪拌2-5小時。
[0056](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號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10KV高壓電源,溶液流速為lml/h,接收距離為5cm ;靜電紡絲lOOmin,膜材料厚度為100微米,最后將材料室溫真空干燥36小時,除去殘留溶劑,并在4°C干燥箱中保存。
[0057]對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實驗儀器為Series IX AutomatedMaterials Testing System (Instron C0.,美國),實驗參數(shù)為:負載100N、拉伸速率為10mm/min,實驗方法參照說明書;得到按照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的斷裂伸長率為350%,有縫合韌性,質(zhì)輕柔軟,拉伸模量為400MPa。
[0058]按照IS011737 (2009)進行抑菌實驗,材料表面進行細菌培養(yǎng)I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換新的細菌培養(yǎng)液),表面均無可檢測活菌數(shù);溶液菌落培養(yǎng)48h抑菌率仍可達
99.99%以上。此外,其在37°C的磷酸鹽緩沖液(PBS溶液)中的釋放曲線顯示3天可釋放納米銀約為60%。
[0059]按照GBT16886.5(2003)中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5部分進行體外細胞毒性試驗,細胞培養(yǎng)實驗中,材料表面細胞毒性I級,浸提液細胞毒性II級。
[0060]實施例4
[0061]按照如下方法制備抑菌膜:
[0062](I)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PVDF)和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GA/CL=50/50)溶于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劑(DMF/丙酮的體積比為2/1),配制成濃度為20% (W/V)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入0.5%的納米鋅,按照抑菌有效成分計算,抑菌劑重量含量為以聚合物總重量計0.5% ;超聲10-20分鐘后使其均勻分散,室溫攪拌2-5小時。
[0063](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5ml注射器中,加上5號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20KV高壓電源,溶液流速為3ml/h,接收距離為15cm ;靜電紡絲60min,膜材料厚度為180微米,最后將材料室溫真空干燥42小時,除去殘留溶劑,并在4°C干燥箱中保存。
[0064]對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實驗儀器為Series IX AutomatedMaterials Testing System (Instron C0.,美國),實驗參數(shù)為:負載100N、拉伸速率為10mm/min,實驗方法參照說明書;得到按照本實施例制備的抑菌膜的斷裂伸長率為355%,有縫合韌性,質(zhì)輕柔軟,拉伸模量為410MPa。
[0065]按照IS011737 (2009)進行抑菌實驗,材料表面進行細菌培養(yǎng)I天、3天和5天后(每天替換新的細菌培養(yǎng)液),表面均無可檢測活菌數(shù);溶液菌落培養(yǎng)48h抑菌率仍可達
99.99%以上。此外,其在37°C的磷酸鹽緩沖液(PBS溶液)中的釋放曲線顯示3天可釋放納米鋅約為80%。
[0066]按照GBT16886.5(2003)中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5部分進行體外細胞毒性試驗,細胞培養(yǎng)實驗中,材料表面細胞毒性I級,浸提液細胞毒性II級。
[0067] 申請人:聲明,本發(fā)明通過上述實施例來說明本發(fā)明的詳細特征以及詳細方法,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詳細特征以及詳細方法,即不意味著本發(fā)明必須依賴上述詳細特征以及詳細方法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發(fā)明的任何改進,對本發(fā)明選用組分的等效替換及輔助成分的添加、具體方式的選擇等,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和公開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抑菌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高壓靜電紡絲將包括聚偏氟乙烯、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抑菌劑的原料組分制成抑菌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O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與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溶于有機溶劑中,配成濃度為5-20% (W/V)的溶液,加入抑菌劑,超聲分散,室溫攪拌,得到混合溶液; (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注射器中,加上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10~30KV高壓電源,溶液流速為I~5mL/h,接收距離為5~25cm,進行高壓靜電紡絲,然后干燥得到所述抑菌膜。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有機溶劑為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混合物; 優(yōu)選地,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與丙酮的體積比為5:1~1:1 ; 優(yōu)選地,所述混合溶液中抑菌劑的重量含量為高分子總重量含量的0.1%-2%,優(yōu)選0.5%-1.5% ; 優(yōu)選地,所述超聲時間為10-20分鐘; 優(yōu)選地,所述攪拌時間為2-5小時。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干燥為室溫真空干燥;·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中干燥時間為24-48小時。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為5萬~50萬。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劑為金屬類抑菌劑; 優(yōu)選地,所述金屬類抑菌劑選自納米銀、納米鋅、磺胺嘧啶銀和磺胺嘧啶鋅。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與乙丙交酯共聚物和/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的重量比為95:5~75:25,優(yōu)選90:10~80:20。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丙交酯共聚物中乳酸單體與羥基乙酸單體的重量比為90:10~50:50,優(yōu)選80:20~70:30。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中乙交酯單體與己內(nèi)酯單體的重量比為80:20~50:50,優(yōu)選70:30~60:40。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O配制高分子聚合物和抑菌劑的混合溶液:將聚偏氟乙烯與乙丙交酯共聚物或乙交酯己內(nèi)酯共聚物按重量比為95:5~75:25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混合溶劑中,配成濃度為5-20% (W/V)的混合溶液;加入抑菌劑,抑菌劑的重量含量為以高分子聚合物總重量計0.1%-2% ;超聲分散10-20分鐘,室溫攪拌2-5小時,得到混合溶液; (2)制備復合抑菌纖維膜:將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注射器中,加上不銹鋼針頭,采用電壓為10~30KV高壓電源,溶液流速為I~5mL/h,接收距離為5~25cm,進行高壓靜電紡絲,然后室溫真空干燥24-48小時,得到所述抑菌膜。
【文檔編號】D04H1/4382GK103705978SQ201310594353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韓志超, 許杉杉 申請人:無錫中科光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