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的驅動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的驅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在四針六線縫機上直接配
置伺服馬達的結構配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外表穿著合宜逐漸受到重視,造成人們崇尚流行與時尚;因 此,紡織工業(yè)技術成熟及材料科技的發(fā)展,配合服裝設計師多樣復雜的設計,當然車縫方法 亦必須跟著進步。 早期縫紉機內部上方的轉動結構,一般皆是以設于縫紉機外部且于工作桌面下方 的傳統機械控制式馬達藉由皮帶來帶動;但至今因受限于工作空間的壓縮及工作講求時效 的影響,該傳統機械控制式馬達因其體積過大、以及使用者的操作需經常以手來操控手輪 而幾乎皆改為設置于縫紉機上能方便操控手輪的伺服馬達。至于目前市面上已知的伺服馬 達縫紉機,如圖1所示的縫紉機1,該伺服馬達10是以反向固定于縫紉機固定座60上;然 而,該伺服馬達10另以一個馬達皮帶輪3與一個對應至縫紉機1的縫紉機皮帶輪5并以一 皮帶4連接來帶動該縫紉機1的;但已知縫紉機l在生產制造中或用戶實際操作上,卻出現 了以下有待改進的問題 —、組裝不易且易造成故障的問題,由于馬達軸心帶動縫紉機主軸是以皮帶4為 傳動媒介,故組裝時必須考慮皮帶4組裝后的松緊度,若太緊則皮帶4容易造成損耗或長久 使用導致馬達軸心產生偏心而無法使用,而若太松則皮帶4便無法傳動縫紉機1 ; 二、維修不易的問題,由于其組裝不易,故若發(fā)生故障,往往在更換其中任何組件 時,組裝時即很難調整皮帶4的松緊度; 三、使用者不便的問題,由于縫紉機1在使用者操作上往往調整車針位置,故用戶 常以手直接觸及伺服馬達10軸心所延伸的手動轉輪11,因此當伺服馬達仍在高速運轉下, 若使用者不慎觸及到同步高速轉動的手動轉輪時極容易造成其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傳統伺服馬達需通過皮帶及皮帶輪來間接 驅動縫紉機的缺陷,本實用新型使伺服馬達可直接驅動縫紉機主軸,讓伺服馬達能順暢驅 動縫紉機運行,以提升傳動效率,并減少機械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使裝配者在組裝伺服馬達時不需上螺絲而較為方便 快速,且使維修者拆卸維修后更容易裝回,達省時、省序的目的。 為達上述兩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縫紉機的驅動結構,所述縫紉機具有一 縫紉機主軸,該縫紉機固設于一縫紉機固定座上,且具有一帶動該縫紉機車縫的伺服馬達; 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主軸的一端沿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而該伺服馬達具有一馬達 軸心,該馬達軸心的一端沿軸向也具有至少三個平面;該縫紉機主軸的軸向具有至少三個 平面的一端與該馬達軸心的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的一端相對設置,且于相對設置處套設有一分別相配套接的轉接套件。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手動轉輪操作不便的缺陷,藉由在靠近用 戶處設置控制伺服馬達寸動的開關,以提供使用者在控制縫紉機車縫寸動的操作便利性。 為達上述次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縫紉機的驅動結構,所述縫紉機具有一 縫紉機主軸,該縫紉機固設于一縫紉機固定座上,且具有一帶動該縫紉機車縫的伺服馬達; 其中,該縫紉機主軸的一端沿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而該伺服馬達具有一馬達軸心,該馬 達軸心的一端沿軸向亦具有至少三個平面;該縫紉機主軸的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的一端 與該馬達軸心的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的一端相對設置,且于相對設置處套設有一分別相 配套接的轉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馬達具有一控制該伺服馬達轉速或方向的馬達 控制器;該馬達控制器電性連接一已經默認有電壓輸出值的控制電路,而該控制電路具有 一啟閉該控制電路輸出電壓的開關。 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相較于已知技術具有下列實質有益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不會造成該縫紉機主軸與該馬達軸心產生偏心而導致震動及噪音 的問題,亦不會造成伺服馬達有不當受力的情形產生,因此本實用新型不易發(fā)生故障; 二、本實用新型以伺服馬達直接驅動縫紉機的配置,不但可以提升傳動效率,因不 需另以鎖固件將該縫紉機主軸與該馬達軸心鎖固即可保持同軸心,此更讓裝配者在組裝上 更為省時、省序,如此更可減少縫紉機運作時因偏心而震動所造成的噪音或機械損壞,同時 亦令維修者拆卸維修后易于裝回; 三、由于使用者的手不再需要直接觸及手動轉輪,因此不會因伺服馬達仍在高速 運轉下,而不慎觸摸同步高速轉動的手動轉輪造成傷害; 四、由于控制縫紉機車縫寸動的開關,可就近設于使用者方便操作處,因此解決了 已知技術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而實質提供了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利性。
圖1為已知縫紉機的驅動結構的平面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的組裝外觀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的分解外觀示意圖;[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3的另-一視角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剖面局部示意圖;[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車縫寸動控制第一實施例的方塊圖;[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車縫寸動控制第二實施例的方塊圖。[0024]附圖標號說明1縫紉機2縫紉機主軸3馬達皮帶輪4皮帶5縫紉機皮帶輪10伺服馬達ll手動轉輪12馬達軸心20馬達控制器30控制電路31無線收訊器40開關41無線發(fā)訊器50開關座[0032] 60縫紉機固定座 70馬達固接板 81滾珠軸承
61開關安裝槽 80轉接套件 90馬達外罩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附圖說明如下具體實施方式請同時參閱圖2 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的組裝、分解外觀示 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縫紉機的驅動結構,所述縫紉機1具有一縫紉機主 軸2,該縫紉機1固設于一縫紉機固定座60上,且具有一帶動該縫紉機1車縫的伺服馬達 10 ;其中,該縫紉機主軸2的一端,在其表面上軸向設置了四個平面,而該伺服馬達10具有 一馬達軸心12,該馬達軸心12的一端,亦在其表面上軸向設置了四個平面;并藉由該縫紉 機主軸2在其軸向上所設置的四個平面的這一端與該馬達軸心12在其軸向上所設置的四 個平面的那一端相對地設置,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所述的相對設置處,分別相配套接同一個 轉接套件80,即可不需另以鎖固件將該縫紉機主軸2與該馬達軸心12鎖固即可保持同軸心 而固定,使該伺服馬達IO可直接驅動縫紉機l,如此,不但可以提升傳動效率,更可讓裝配 者在組裝上更為省時、省序,以及可減少縫紉機1運行時因偏心而震動所造成的噪音或機 械損壞,同時亦使維修者拆卸維修后易于裝回,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示的 轉接套件80設計成四方形穿孔,是為了配合上述縫紉機主軸2的形狀且亦可同時配合上述 馬達軸心12的形狀,因此若該縫紉機主軸2的形狀或該馬達軸心12的形狀改變時,則該轉 接套件80的穿孔形狀亦會配合改變,然而,于該轉接套件80外圍可另套置一滾珠軸承81, 使該轉接套件80可更加穩(wěn)定;另外,該縫紉機1與該伺服馬達IO之間固接有一馬達固接板 70,以增加該伺服馬達IO鎖固于該縫紉機1的鎖固接觸面積;而該馬達軸心12的另一端設 有一手動轉輪11,以加強使用者在車縫后以手來驅動調整車針位置的機動性;最后,該伺 服馬達10外圍罩設有一馬達外罩90,該馬達外罩鎖固于該縫紉機1上,以提供馬達及使用 者的雙重保護功效。 再請同時參閱圖3及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的分解外觀示 意圖及車縫寸動控制第一實施例的方塊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縫紉機的驅 動結構,由于所述的縫紉機1固設于一縫紉機固定座60上,且于該縫紉機1后方設置一帶 動該縫紉機1車縫的伺服馬達10,因而該伺服馬達10的手動轉輪11距離使用者較遠,然
本實用新型為了不再讓用戶在該伺服馬達io仍高速運轉下,而有不慎伸手直接觸及同步
轉動的手動轉輪11造成傷害的情形發(fā)生,故于該伺服馬達10設置一控制該伺服馬達10轉 速或方向的馬達控制器20 ;其中,該馬達控制器20電性連接一個已經默認有電壓輸出值的 控制電路30,由于該伺服馬達10的轉速是以所輸入的電壓大小來控制的,故當輸入該伺服 馬達10的馬達控制器20的電壓越小,則轉速越慢;然而本實用新型輸入該伺服馬達10的 電壓主要是能讓縫紉機1具有較慢且固定的轉速,故默認電壓輸出值即可控制該伺服馬達 10具有較慢且固定的轉速,故本實用新型該伺服馬達10的轉速相對可被預設在每分鐘1 500轉(1 500rpm)的范圍內;另外,該控制電路30具有一啟閉該控制電路30輸出電壓的 開關40,然而此開關40可設置至少一個,也就是說亦可設置二個, 一個為產生正電壓回路 的開關,另一個則為產生負電壓回路的開關,因為該伺服馬達10的馬達控制器20,除了可判斷所輸入的信號(電壓值大小)來決定該伺服馬達10的轉速以外,亦可判斷所輸入的信 號為正電壓或負電壓來決定該伺服馬達IO的旋轉方向,故當該馬達控制器20接收到由該 控制電路30所輸入的信號(正電壓)判斷為正轉信號時,則此時該馬達控制器20就控制 該伺服馬達10正轉(順時針旋轉);反之,當該馬達控制器20接收到由該控制電路30所 輸入的信號(負電壓)判斷為反轉信號時,則此時該馬達控制器20就控制該伺服馬達10 反轉(逆時針旋轉);當然,該開關40可為按壓式開關或旋轉式開關等,舉例來說,若為按 壓式開關,當持續(xù)按壓該開關40時,則該控制電路30將持續(xù)輸入信號(電壓)至該馬達控 制器20,即可使該伺服馬達10持續(xù)依所預設的轉速而旋轉帶動該縫紉機1達寸動車縫的目 的。值得注意的是,該縫紉機固定座60凹設有一開關安裝槽61,而該開關40以一開關座 50設于該縫紉機固定座60的開關安裝槽61上;如是,由于使用者的手不再需要直接觸及 手動轉輪,因此不會因該伺服馬達10仍可能還在高速運轉下,而使用者不慎觸摸到同步高 速轉動的手動轉輪11而造成傷害;另外,由于該開關40可就近設于使用者方便操作處(但 不限于本實用新型圖4所示的位置,尚可設置于桌面、桌緣等靠近用戶方便操控的位置), 因此解決了已知技術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而實質提供了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利性。 再請參閱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車縫寸動控制第二實施例的方塊 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亦可藉由如圖7所示的無線方式實施,如圖所示,該開關40還具 有一無線發(fā)訊器41,且該控制電路30具有一接收該無線發(fā)訊器41的訊號而啟閉該控制電 路30的輸出電壓的無線收訊器31 ;然而,該無線發(fā)訊器41與該無線收訊器31之間的傳輸 方式,皆可利用藍芽、射頻、雷射光、無線電、微波等可行的無線技術來傳輸數據。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 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范疇。
權利要求一種縫紉機的驅動結構,所述縫紉機(1)具有一縫紉機主軸(2),所述縫紉機(1)固設于一縫紉機固定座(60)上,且具有一帶動所述縫紉機(1)車縫的伺服馬達(10);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主軸(2)的一端沿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而所述伺服馬達(10)具有一馬達軸心(12),所述馬達軸心(12)的一端沿軸向也具有至少三個平面,所述縫紉機主軸(2)的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的一端與所述馬達軸心(12)的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的一端相對設置,且于相對設置處套設有一分別相配套接的轉接套件(80)。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1)與所述伺服 馬達(10)之間固接有一馬達固接板(70)。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軸心(12)的另一端設有一手動轉輪(11)。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套件(80)外圍套 置有一穩(wěn)定所述轉接套件(80)的滾珠軸承(81)。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馬達(10)外圍罩 設有一馬達外罩(90)。
6.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馬達(10)具 有一控制所述伺服馬達(10)轉速或方向的馬達控制器(20);所述馬達控制器(20)電性連 接一已經默認有電壓輸出值的控制電路(30),而所述控制電路(30)具有一啟閉所述控制 電路(30)的輸出電壓的開關(40)。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路(30)輸出默 認電壓至所述馬達控制器(20)而控制所述伺服馬達(10)的轉速為每分鐘1 500轉。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路(30)默認輸 出使所述伺服馬達(10)順時針轉動的正電壓,或所述控制電路(30)默認輸出使所述伺服 馬達(10)逆時針轉動的負電壓。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40)設于所述縫 紉機固定座(60)上。
10.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的驅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40)還具有一無 線發(fā)訊器(41),且所述控制電路(30)具有一接收所述無線發(fā)訊器(41)的訊號而啟閉所述 控制電路(30)的輸出電壓的無線收訊器(31)。
專利摘要一種縫紉機的驅動結構,所述縫紉機具有一縫紉機主軸,該縫紉機固設于縫紉機固定座上,且具有一帶動該縫紉機車縫的伺服馬達;其中,該縫紉機主軸的一端沿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而該伺服馬達具有一馬達軸心,該馬達軸心的一端沿軸向亦具有至少三個平面,該縫紉機主軸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的一端與該馬達軸心軸向具有至少三個平面的一端相對設置,且于相對設置處套設有一分別相配套接的轉接套件;如此,該伺服馬達直接順暢地驅動縫紉機主軸,以提升傳動效率并減少機械損壞;更使裝配者在組裝伺服馬達時不需上螺絲而較為方便快速,且使維修者拆卸維修后更容易裝回,達省時、省序的目的。
文檔編號D05B69/30GK201473729SQ20092016629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5日
發(fā)明者廖金旺, 林春祥 申請人:名匠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