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布料的處理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吸濕排汗功能的整理織物的制作 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眾所周知,聚酯織物有良好的強(qiáng)度和穩(wěn)定性,但是,其吸濕性差,織物透過皮膚排泄的 高熱汗氣的能力差,容易在纖維上積累靜電,從而影響了人們穿著的舒適性,目前已有技術(shù) 解決了聚酯纖維的親水性問題,如異性截面滌綸纖維紡絲加工技術(shù)和滌綸親水整理技術(shù),通 過改善滌綸織物的親水性能來實(shí)現(xiàn)滌綸服裝的吸濕排汗功能,但是這種吸濕排汗技術(shù)主要是 用于合成纖維織物,而不適合面纖維。棉纖維本身就具有親水性,可棉纖維的保水性也是非 常強(qiáng)的,棉纖維在吸入了汗水之后, 一旦為汗水所飽和,干燥速度慢,從濕潤狀態(tài)到水分平 衡所需時(shí)間非常長。此外,浸潤水份的棉織物重量加重,對人體皮膚有粘粘糊糊的不快之感 ,衣服纖維貼在皮膚表面時(shí),往往妨礙身體的活動(dòng)。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天然纖維織物或再生纖維織物提供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 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順序的步驟 A織物的選擇選擇棉或麻或毛或絲等天然纖維織物或再生纖維織物;
B織物的煮漂將織物放入由lg/1的精煉劑、5g/1的雙氧水以及2g/1的燒堿組成工作液 中在浴比為l: 8 12、溫度為90 10(TC條件下煮40 50分鐘,然后水洗一道;
C織物的絲光將織物在濃度為13 31 Be'、溫度為15 22。C的燒堿中用開幅或圓筒型 絲光機(jī)以18 25m/min進(jìn)行絲光,然后水洗一道;
D織物的染色將織物在由lg/l的均染劑、50 100g/l的無名粉、15 25g/l的純堿組成 染色液在浴比為l: 8 12、溫度為55 65。C的條件下進(jìn)行染色40 50分鐘,水洗一道,接著 用皂洗劑在90 10(TC下皂洗10 20分鐘,然后用固色劑在50 6(TC下固色洗10 20分鐘;E織物的柔軟整理用3 5%的有機(jī)硅柔軟劑在浴比為1: 8 12、溫度為45 5(TC的條件 下進(jìn)行手感整理加工10 20分鐘,然后脫水、烘干;
F織物的中檢檢測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耐水性;
G織物的吸濕排汗處理將粘度為30000 50000mPa . s的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使織物的反面的拒水面積達(dá)到30 60%,然后在100 15(TC的溫度下烘干;
H織物的培烘定形將織物在150 17(TC的溫度下培烘1 2分鐘,以鞏固織物防水效果 的耐洗性、織物的平整性和尺寸的穩(wěn)定性。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jìn) 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其最佳的順序步驟如
下
A織物的選擇選擇棉或麻或毛或絲等天然纖維織物或再生纖維織物;
B織物的煮漂將織物放入由lg/1的精煉劑、5g/1的雙氧水以及2g/1的燒堿組成工作液 中在浴比為l: 10、溫度為95。C條件下煮45分鐘,然后水洗一道;
C織物的絲光將織物在濃度為13 31 Be'、溫度為2(TC的燒堿中用開幅或圓筒型絲光 機(jī)以18 25m/min進(jìn)行絲光,然后水洗一道;
D織物的染色將織物在由lg/l的均染劑、50 100g/l的無名粉、15 25g/l的純堿組成 染色液在浴比為l: 10、溫度為6(TC的條件下進(jìn)行染色45分鐘,水洗一道,接著用皂洗劑在 95。C下皂洗15分鐘,然后用固色劑在6(TC下固色洗15分鐘;
E織物的柔軟整理用3 5%的有機(jī)硅柔軟劑在浴比為1: 10、溫度為5(TC的條件下進(jìn)行 手感整理加工15分鐘,然后脫水、烘干;
F織物的中檢檢測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耐水性;
G織物的吸濕排汗處理將粘度為30000 50000mPa . s的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使織物的反面的拒水面積達(dá)到30 60%,然后在12(TC的溫度下烘干;
H織物的培烘定形將織物在17(TC的溫度下培烘l分鐘,以鞏固織物防水效果的耐洗性 、織物的平整性和尺寸的穩(wěn)定性。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進(jìn)一步改進(jìn)在所述D織物的染色的步驟中,在染色液中加入活性 染色劑。在所述G織物的吸濕排汗處理中,利用圓網(wǎng)印花將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制作的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能夠?qū)⒑顾?br>
速吸收并輸導(dǎo)到織物的外表面,而貼身面仍能保持相對的干爽,出再多的汗,衣服也不至于 粘在皮膚上,保持一個(gè)相對干爽舒適的微觀穿著環(huán)境。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能夠廣泛應(yīng)用于 緊身衣褲、襯衣、女式外衣、運(yùn)動(dòng)服、西褲、襯里、等使得服裝有了會(huì)"呼吸"的特性。
具體實(shí)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shí)施例對本發(fā)明進(jìn)一步說明。 實(shí)施例一
挑選克重在150 220之間的棉織物10kg,將織物放入80kg的由lg/l的精煉劑DMG-1361、 5g/l的雙氧水以及2g/l的燒堿組成工作液中,在溫度為9(TC條件下煮50分鐘,然后水洗一道
接著將織物在濃度為13 31 Be'、溫度為15。C的燒堿中用開幅或圓筒型絲光機(jī)以 18m/min進(jìn)行絲光,然后水洗一道。
接著取上述處理后的織物10kg放入80kg的由lg/l的均染劑DMG-3、 50 100g/l的無名粉 、15 25g/l的純堿組成染色液中,在溫度為55。C的條件下進(jìn)行染色50分鐘,水洗一道,接 著用皂洗劑DMG-5232在90。C下皂洗20分鐘,然后用固色劑DMG-5233在50。C下固色洗20分鐘。 在染色過程中,為了染色進(jìn)行順利,在染色液中加入任意濃度的活性染色劑。
接著取上一步驟處理后的織物10kg,放入80kg的3 5。/。的有機(jī)硅柔軟劑DMG-6302中、在 溫度為45。C的條件下進(jìn)行手感整理加工20分鐘,然后脫水、烘干。
接著進(jìn)行織物的中檢,檢測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耐水性。親水性要求30分鐘毛效不低 于12cm,家庭水洗20次仍保持良好的親水性。
接著將粘度為30000 50000mPa . s的吸濕排汗劑DMG-3419印制在織物的反面,使織物的 反面的拒水面積達(dá)到30 60%,然后在10(TC的溫度下烘干。為了將吸濕排汗劑很好地印制在 織物的反面,采用圓網(wǎng)印花的方式將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接著將織物在15(TC的溫度下培烘2分鐘,以鞏固織物防水效果的耐洗性、織物的平整性 和尺寸的穩(wěn)定性。最后進(jìn)行成品的檢驗(yàn),檢測織物正面的耐洗親水性和反面的耐洗防水透濕 性。
實(shí)施例二
挑選克重在150 220之間的棉織物10kg,放入120kg的由lg/l的精煉劑DMG-1361、 5g/1 的雙氧水以及2g/l的燒堿組成工作液中,在溫度為10(TC條件下煮40分鐘,然后水洗一道。
接著將織物在濃度為13 31 Be'、溫度為22'C的燒堿中用開幅或圓筒型絲光機(jī)以 25m/min進(jìn)行絲光,然后水洗一道。
接著取上述處理后的織物10kg放入120kg由lg/l的均染劑DMG-3、 50 100g/l的無名粉、 15 25g/l的純堿組成染色液中,在溫度為65。C的條件下進(jìn)行染色40分鐘,水洗一道,接著 用皂洗劑DMG-5232在10(TC下皂洗10分鐘,然后用固色劑DMG-5233在6(TC下固色洗10分鐘。在染色過程中,為了染色進(jìn)行順利,在染色液中加入任意濃度的活性染色劑。
接著取上一步驟處理后的織物10kg,放入120kg的3 5。/。的有機(jī)硅柔軟劑DMG-6302中,在 溫度為5(TC的條件下進(jìn)行手感整理加工10分鐘,然后脫水、烘干。
接著進(jìn)行織物的中檢,檢測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耐水性,親水性要求30分鐘毛效不低 于12cm,家庭水洗20次仍保持良好的親水性。
接著將粘度為30000 50000mPa . s的吸濕排汗劑DMG-3419印制在織物的反面,使織物的 反面的拒水面積達(dá)到30 60%,然后在15(TC的溫度下烘干。為了將吸濕排汗劑很好地印制在 織物的反面,采用圓網(wǎng)印花的方式將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接著將織物在17(TC的溫度下培烘l分鐘,以鞏固織物防水效果的耐洗性、織物的平整性 和尺寸的穩(wěn)定性。最后進(jìn)行成品的檢驗(yàn),檢測織物正面的耐洗親水性和反面的耐洗防水透濕 性。
實(shí)施例三
挑選克重在150 220之間的棉織物10kg,放入100kg放入由lg/l的精煉劑DMG-1361、 5g/l的雙氧水以及2g/l的燒堿組成工作液中,在溫度為95'C條件下煮45分鐘,然后水洗一道
接著將織物在濃度為13 31 Be'、溫度為2(TC的燒堿中用開幅或圓筒型絲光機(jī)以 20m/min進(jìn)行絲光,然后水洗一道。
接著取上述處理后的織物10kg放入100kg的由lg/l的均染劑DMG-3、 50 100g/l的無名粉 、15 25g/l的純堿組成染色液中,在溫度為6(TC的條件下進(jìn)行染色45分鐘,水洗一道,接 著用皂洗劑DMG-5232在95。C下皂洗15分鐘,然后用固色劑DMG-5233在60。C下固色洗15分鐘。 在染色過程中,為了染色進(jìn)行順利,在染色液中加入任意濃度的活性染色劑。
接著取上一步驟處理后的織物10kg,放入100kg的3 5。/。的有機(jī)硅柔軟劑DMG-6302中,在 溫度為5(TC的條件下進(jìn)行手感整理加工15分鐘,然后脫水、烘干。
接著進(jìn)行織物的中檢,檢測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耐水性,親水性要求30分鐘毛效不低 于12cm,家庭水洗20次仍保持良好的親水性。
接著將粘度為30000 50000mPa . s的吸濕排汗劑DMG-3419印制在織物的反面,使織物的 反面的拒水面積達(dá)到30 60%,然后在12(TC的溫度下烘干。為了將吸濕排汗劑很好地印制在 織物的反面,采用圓網(wǎng)印花的方式將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接著將織物在17(TC的溫度下培烘l分鐘,以鞏固織物防水效果的耐洗性、織物的平整性 和尺寸的穩(wěn)定性。最后進(jìn)行成品的檢驗(yàn),檢測織物正面的耐洗親水性和反面的耐洗防水透濕性。
采用本發(fā)明處理的織物正面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反面具有良好的耐洗防水透濕性,特別 適合應(yīng)用于貼身的運(yùn)動(dòng)服裝,能夠大幅度提升衣服的檔次和品位,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滌綸 織物。對于與棉具有相近性能的麻、毛、絲、竹纖維等天然纖維織物或再生纖維織物,本發(fā) 明同樣適用。
在上述三個(gè)實(shí)施例中用到的精煉劑、均染劑、皂洗劑、固色劑、有機(jī)硅柔軟劑、吸濕排 汗劑等可以用其他型號的同類產(chǎn)品代替,所有的這些產(chǎn)品都是從市場上購買得到的。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順序的步驟A織物的選擇選擇棉或麻或毛或絲等天然纖維織物或再生纖維織物;B織物的煮漂將織物放入由1g/l的精煉劑、5g/l的雙氧水以及2g/l的燒堿組成工作液中在浴比為1∶8~12、溫度為90~100℃條件下煮40~50分鐘,然后水洗一道;C織物的絲光將織物在濃度為13~31Be’、溫度為15~22℃的燒堿中用開幅或圓筒型絲光機(jī)以18~25m/min進(jìn)行絲光,然后水洗一道;D織物的染色將織物在由1g/l的均染劑、50~100g/l的無名粉、15~25g/l的純堿組成染色液在浴比為1∶8~12、溫度為55~65℃的條件下進(jìn)行染色40~50分鐘,水洗一道,接著用皂洗劑在90~100℃下皂洗10~20分鐘,然后用固色劑在50~60℃下固色洗10~20分鐘;E織物的柔軟整理用3~5%的有機(jī)硅柔軟劑在浴比為1∶8~12、溫度為45~50℃的條件下進(jìn)行手感整理加工10~20分鐘,然后脫水、烘干;F織物的中檢檢測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耐水性;G織物的吸濕排汗處理將粘度為30000~50000mPa.s的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使織物的反面的拒水面積達(dá)到30~60%,然后在100~150℃的溫度下烘干;H織物的培烘定形將織物在150~170℃的溫度下培烘1~2分鐘,以鞏固織物防水效果的耐洗性、織物的平整性和尺寸的穩(wěn)定性。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最佳 的順序步驟A織物的選擇選擇棉或麻或毛或絲等天然纖維織物或再生纖維織物;B織物的煮漂將織物放入由lg/1的精煉劑、5g/1的雙氧水以及2g/1的燒堿組成工作液中在浴比為l: 10、溫度為95。C條件下煮45分鐘,然后水洗一道;C織物的絲光將織物在濃度為13 31 Be'、溫度為2(TC的燒堿中用開幅或圓筒型絲 光機(jī)以18 25m/min進(jìn)行絲光,然后水洗一道;D織物的染色將織物在由lg/l的均染劑、50 100g/l的無名粉、15 25g/l的純堿組 成染色液在浴比為l: 10、溫度為6(TC的條件下進(jìn)行染色45分鐘,水洗一道,接著用皂洗劑 在95。C下皂洗15分鐘,然后用固色劑在6(TC下固色洗15分鐘;E織物的柔軟整理用3 5%的有機(jī)硅柔軟劑在浴比為1: 10、溫度為5(TC的條件下進(jìn)行 手感整理加工15分鐘,然后脫水、烘干;F織物的中檢檢測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耐水性;G織物的吸濕排汗處理將粘度為30000 50000mPa . s的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使織物的反面的拒水面積達(dá)到30 60%,然后在12(TC的溫度下烘干;H織物的培烘定形將織物在17(TC的溫度下培烘l分鐘,以鞏固織物防水效果的耐洗性 、織物的平整性和尺寸的穩(wěn)定性。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D織 物的染色的步驟中,在染色液中加入活性染色劑。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G織 物的吸濕排汗處理中,利用圓網(wǎng)印花將吸濕排汗劑印制在織物的反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吸濕排汗型整理織物的制作方法,包括A織物的選擇、B織物的煮漂、C織物的絲光、D織物的染色、E織物的柔軟整理、F織物的中檢、G織物的吸濕排汗處理、H織物的培烘定形。本發(fā)明能適用于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織物或再生纖維織物,采用本發(fā)明制作出的整理織物具有持久耐洗的吸濕排汗效果,能夠大幅度提升服裝的檔次和品位,在很大程度上能取代滌綸織物。
文檔編號D06C7/02GK101591846SQ200910303778
公開日2009年12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何漢沛 申請人:何漢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