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織技術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 方法。
背景技術:
聚酯纖維是合成纖維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纖維品種,商品名叫滌繪, 它的強力、耐磨性、回彈性和尺寸穩(wěn)定性均能較好滿足各種最終用途的需要。
但聚酯纖維是一種典型的疏水性纖維,吸濕率只有O. 4%,作為貼身服用材料, 它的穿著舒適性很差,尤其當人體出汗時它排汗困難,給人悶熱不適的感覺。 同吋,聚酯纖維吸濕性很差,也給織造帶來一系列問題,如易積聚靜電、易吸 灰塵,去除油污漬難等。所以,聚酯纖維自工業(yè)化以來,從未間斷進行聚酯纖 維的改性研究。當然,提高聚酯纖維吸水和透濕是各國聚酯纖維生產和科研 部門最為關心的研發(fā)方向。
目前,國內外有關聚酯纖維的改性硏究中,吸濕性聚酯纖維的開發(fā)愈來愈 受到重視,使聚酯纖維具有親水性有多種方法。主要是在紡絲和整理兩個過程 中進行改性。紡絲改性大多是纖維的整體改性,而整理改性則大多是纖維表面 層的改性。紡絲改性指在合成纖維織造過程中使聚酯纖維具有親水性能。目前 情況大致是使聚合物分子結構親水化,或引入親水性單體或經染整加工后能變 成親水性組分的單體,纖維結構的微孔化、異形化,這對聚酯纖維的物理性能 和紡絲技術都有很大的影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 的制造方法。主要是通過在纖維中引入具有快速吸放水份性能的調濕材料,使 聚酯纖維具備高吸水性。
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A)先后將經過250 30(TC焙燒及2.5 3.5h活化的海泡石,人造沸石,明 膠,尿素加入到去離子水中,在溫度50 6(TC下,攪拌反應4 6h;人造沸石的加入量與海泡石等量,明膠的加入量也和海泡石等量,尿素的加入量為海泡
石重量的0.5倍,去離子水的用量為海泡石重量的2 5倍;
B) 先后將重量百分濃度為10% 20%的丙烯酸,重量百分濃度為10% 20% 的聚乙二醇,重量百分濃度為1% 2%的過硫酸銨及去離子水加入到步驟A)的 反應物中,在溫度為50 6(TC下,攪拌反應3 5h;重量百分濃度為10% 20% 的丙烯酸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海泡石等量,重量百分濃度為10% 20%的聚乙 二醇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海泡石等量,重量百分濃度為1% 2%的過硫酸銨加 入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0.01 0.02倍,去離子水的用量為步驟A) 中的海泡石重量的10 20倍;
C) 將步驟B)形成的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形成粘稠狀液體,在溫度為80 9(TC下干燥,研磨后得到粒徑不大于1 y m的高吸濕性材料;
D) 將步驟C)得到高吸濕性材料加入到聚酯熔體中,攪拌均勻后,進行紡 絲,獲得改性聚酯纖維;其中步驟C)制得的高吸濕性材料的加入量為聚酯熔體 的重量的2% 15%。
所述的海泡石的粒度為100目,人造沸石的粒度為20 40目,聚乙二醇是 聚乙二醇200,或者聚乙二醇400。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有1)本聚酯纖維具有高吸水性;2)吸 放水份響應快;3)對人體、環(huán)境,無毒、無害、無污染,產品符合綠色紡織品 的要求。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
A) 先后將經過25(TC焙燒及2.5h活化的海泡石,人造沸石,明膠,尿素加 入到去離子水中,在溫度5(TC下,攪拌反應4h;人造沸石的加入量與海泡石等 量,明膠的加入量也和海泡石等量,尿素的加入量為海泡石重量的0.5倍,去離 子水的用量為海泡石重量的2倍;
B) 先后將重量百分濃度為10%的丙烯酸,重量百分濃度為10%的聚乙二醇, 重量百分濃度為"/。的過硫酸銨及去離子水加入到步驟A)的反應物中,在溫度為5(TC下,攪拌反應3h;重量百分濃度為100/。的丙烯酸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 海泡石等量,重量百分濃度為10Y。的聚乙二醇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海泡石等 量,重量百分濃度為P/。的過硫酸銨加入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O.Ol 倍,去離子水的用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10倍;
C) 將步驟B)形成的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形成粘稠狀液體,在溫度為80 X:下干燥,研磨后得到粒徑不大于1 li m的高吸濕性材料;
D) 將步驟C)得到高吸濕性材料加入到聚酯熔體中,攪拌均勻后,進行紡 絲,獲得改性聚酯纖維;其中步驟C)制得的高吸濕性材料的加入量為聚酯熔體 的重量的2%。
實施例2:
—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
A) 先后將經過30(TC焙燒及3.5h活化的海泡石,人造沸石,明膠,尿素加 入到去離子水中,在溫度6(TC下,攪拌反應6h;人造沸石的加入量與海泡石等 量,明膠的加入量也和海泡石等量,尿素的加入量為海泡石重量的0.5倍,去離 子水的用量為海泡石重量的5倍;
B) 先后將重量百分濃度為20%的丙烯酸,重量百分濃度為20%的聚乙二醇, 重量百分濃度為2M的過硫酸銨及去離子水加入到步驟A)的反應物中,在溫度 為6(TC下,攪拌反應5h;重量百分濃度為20M的丙烯酸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 海泡石等量,重量百分濃度為20y。的聚乙二醇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海泡石等 量,重量百分濃度為2n/。的過硫酸銨加入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0.02 倍,去離子水的用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20倍;
C) 將步驟B)形成的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形成粘稠狀液體,在溫度為卯 。C下干燥,研磨后得到粒徑不大于1 U m的高吸濕性材料;
D) 將歩驟C)得到高吸濕性材料加入到聚酯熔體中,攪拌均勻后,進行紡 絲,獲得改性聚酯纖維;其中步驟C)制得的高吸濕性材料的加入量為聚酯熔體 的重量的155^。
實施例3:
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A) 先后將經過28(TC焙燒及3h活化的海泡石,人造沸石,明膠,尿素加 入到去離子水中,在溫度55t下,攪拌反應5h;人造沸石的加入量與海泡石等 量,明膠的加入量也和海泡石等量,尿素的加入量為海泡石重量的0.5倍,去離 子水的用量為海泡石重量的4倍;
B) 先后將重量百分濃度為15%的丙烯酸,重量百分濃度為15%的聚乙二醇, 重量百分濃度為2。/。的過硫酸銨及去離子水加入到步驟A)的反應物中,在溫度 為55'C下,攪拌反應4h;重量百分濃度為15n/。的丙烯酸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 海泡石等量,重量百分濃度為15M的聚乙二醇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海泡石等 量,重量百分濃度為2。/。的過硫酸銨加入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0.02 倍,去離子水的用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15倍;
C) 將步驟B)形成的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形成粘稠狀液體,在溫度為85 "C下干燥,研磨后得到粒徑不大于1 u m的高吸濕性材料;
D) 將步驟C)得到高吸濕性材料加入到聚酯熔體中,攪拌均勻后,進行紡 絲,獲得改性聚酯纖維;其中步驟C)制得的高吸濕性材料的加入量為聚酯熔體 的重量的9%。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A)先后將經過250~300℃焙燒及2.5~3.5h活化的海泡石,人造沸石,明膠,尿素加入到去離子水中,在溫度50~60℃下,攪拌反應4~6h;人造沸石的加入量與海泡石等量,明膠的加入量也和海泡石等量,尿素的加入量為海泡石重量的0.5倍,去離子水的用量為海泡石重量的2~5倍;B)先后將重量百分濃度為10%~20%的丙烯酸,重量百分濃度為10%~20%的聚乙二醇,重量百分濃度為1%~2%的過硫酸銨及去離子水加入到步驟A)的反應物中,在溫度為50~60℃下,攪拌反應3~5h;重量百分濃度為10%~20%的丙烯酸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海泡石等量,重量百分濃度為10%~20%的聚乙二醇加入量與步驟A)中的海泡石等量,重量百分濃度為1%~2%的過硫酸銨加入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0.01~0.02倍,去離子水的用量為步驟A)中的海泡石重量的10~20倍;C)將步驟B)形成的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形成粘稠狀液體,在溫度為80~90℃下干燥,研磨后得到粒徑不大于1μm的高吸濕性材料;D)將步驟C)得到高吸濕性材料加入到聚酯熔體中,攪拌均勻后,進行紡絲,獲得改性聚酯纖維;其中步驟C)制得的高吸濕性材料的加入量為聚酯熔體的重量的2%~15%。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泡石的粒度為100目,人造沸石的粒度為20 40目,聚乙二醇是聚乙二醇200, 或者聚乙二醇400。
全文摘要
一種高吸濕改性聚酯纖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A)將海泡石,人造沸石,明膠,尿素加入到去離子水中,在溫度50~60℃下,攪拌反應4~6h;B)將丙烯酸,聚乙二醇,過硫酸銨及去離子水加入到A)的反應物中,在溫度為50~60℃下,攪拌反應3~5h;C)將B)形成的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經干燥,研磨后得到高吸濕性材料;D)將C)得到高吸濕性材料加入到聚酯熔體中,攪拌均勻后,進行紡絲,獲得改性聚酯纖維。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有1)本聚酯纖維具有高吸水性;2)吸放水份響應快;3)對人體、環(huán)境,無毒、無害、無污染,產品符合綠色紡織品的要求。
文檔編號D01F6/92GK101613891SQ20091010149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10日
發(fā)明者楊海亮, 胡智文, 黃小芳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