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聚酯全牽伸絲的紡絲油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聚酯纖維的紡絲油劑,其有效成份中含有多種酯、酯鹽、脂肪醇、脂肪酸無規(guī)聚醚等有機化合物。
由于聚酯纖維本身的疏水性,要在其表面形成均勻的油劑膜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直接紡絲牽伸工藝中紡拉速度達到3000米/分以上時,由于上油過程瞬間完成,極易發(fā)生纖維油劑附著斑,造成纖維起毛、斷頭。因此,聚酯全牽伸絲的紡絲油劑必須具備很好的上油均勻性。此外,近年來隨著服裝面料的更新?lián)Q代,為了賦予纖維良好的織造性能,必須進行高溫牽伸定型。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為了達到提高耐熱性的目的,大多采用提高油劑組份分子量的手段,但這樣也同時提高了油劑的整體粘度,從而反過來影響了上油纖維的平滑性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聚酯全牽伸絲的紡絲油劑,它不僅要使聚酯全牽伸絲在紡絲、牽伸以及后加工生產(chǎn)過程中的摩擦特性、抗靜電性、集束性調(diào)整在合適的范圍,而且具有非常好的潤濕性能和耐熱性能,特別適用高速紡直接紡絲牽伸工藝和高溫牽伸定型工藝。
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聚酯全牽伸絲的紡絲油劑其有效成份中含有以下組份組份A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或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或其混合物;組份BPEG5十二醇醚或月桂酸聚氧乙烯醚9或其混合物;組份CPEG264油酸酯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或其混合物;組份D取自40℃運動粘度為24~28mm2/s的礦物油、癸二酸二辛酯、棕櫚酸辛醇酯、硬脂酸丁酯或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組份E一般式(I)表示的脂肪酸無規(guī)聚醚R1COO(C2H4O)a(C3H6O)bR2(I)其中,R1為C5~C20的烷基或烯基;R2為C1~C3的烷基或H;a為5~12,b為2~8;組份A、B、C、D的重量比為
A∶B∶C∶D=1∶(2~5)∶(3~7)∶(10~17) ,組份E在有效組份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4~24%。
上述組份E一般式(I)中R1最好為C7~C17的烷基或烯基;a最好為6~10、b最好為3~6;組份E在有效組份中的重量百分含量最好為8~20%。
通常上述聚酯全牽伸絲紡絲油劑在使用時為所述的有效成分與純水調(diào)配制成的乳化液,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一般為5%~20%。
本發(fā)明提供的油劑中,組份A、B、C、D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是被通常采用的,其關(guān)鍵在于組份E的引入。組份E是一種脂肪酸無規(guī)聚醚,在25℃溫度下,其1%濃度的水溶液表面張力可小于30dyn/cm,這就大大改善了油劑的潤濕性能。另外,它的分子結(jié)構(gòu)中存在鍵能較高的酯鍵及酯鍵的區(qū)域化作用,增加了該化合物的熱分解難度。實際上組份E是一種平滑劑,在加入了組份E,并同時減少其它熱分解溫度較低的平滑劑組份含量,這就提高了油劑的耐熱性能。
組份E的含量在有效組份中的重量百分含量通常應該在4~24%,小于4%時油劑的潤濕性能和耐熱性能提高不明顯,超過24%時,對后加工的上漿會有一定的影響。而發(fā)明人推薦的最佳的重量百分含量為8~20%。油劑的上油式可以是噴嘴上油,也可羅拉上油,纖維的上油率通??刂圃跒?.3~1.5%。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聚酯全牽伸絲的紡絲油劑具有更好的潤濕性能和耐熱性能,特別適用高速紡直接紡絲牽伸工藝和高溫牽伸定型工藝。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 8 份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 2 份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2 份PEG(5)十二醇醚 8 份以及無規(guī)聚醚C11H23COO(CH2CH2O)10(CH2CHOCH3)3H,在總的有效成分中為12%(wt.)上述有效成分用純水配制100%的乳化液。實施例3以重量計的礦物油(運動粘度40℃,24-28mm2/s) 15 份癸二酸二辛酯25 份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12 份PEG(264)油酸酯 20 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 2 份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 4 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醚(9) 12 份以及無規(guī)聚醚C7H15COO(CH2CH2O)6(CH2CHOCH3)4CH3,在總的有效成分中為10%(wt.)上述有效成分用純水配制10%的乳化液。實施例4
以重量計的礦物油(運動粘度40℃,24-28mm2/s)20 份癸二酸二辛酯 15 份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 10 份PEG(264)油酸酯20 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 6 份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3 份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 1 份PEG(5)十二醇醚15 份以及無規(guī)聚醚C15H31COO(CH2CH2O)10(CH2CHOCH3)5H,在總的有效成分中為12%(wt.)上述有效成分用純水配制10%的乳化液。實施例5以重量計的礦物油(運動粘度40℃,24-28mm2/s)25 份癸二酸二辛酯 15 份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 12 份PEG(264)油酸酯22 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 2 份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1 份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 3 份
PEG(5)十二醇醚10 份以及無規(guī)聚醚C17H33COO(CH2CH2O)8(CH2CHOCH3)3H,在總的有效成分中為12%(wt.)上述有效成分用純水配制10%的乳化液。實施例6以重量計的礦物油(運動粘度40℃,24-28mm2/s) 27 份棕櫚酸辛醇酯 20 份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 12 份PEG(264)油酸酯 10 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 5 份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 1 份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 3 份PEG(5)十二醇醚 12 份以及無規(guī)聚醚C11H23COO(CH2CH2O)10(CH2CHOCH3)3H,在總的有效成分中為12%(wt.)上述有效成分用純水配制10%的乳化液。實施例7以重量計的礦物油(運動粘度40℃,24-28mm2/s) 18 份硬脂酸丁酯35 份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 8 份PEG(264)油酸酯10 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 7 份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3 份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 1 份PEG(5)十二醇醚 8 份以及無規(guī)聚醚C11H23COO(CH2CH2O)10(CH2CHOCH3)3H,在總的有效成分中為18%(wt.)上述有效成分用純水配制10%的乳化液。實施例8以重量計的礦物油(運動粘度40℃,24-28mm2/s) 25 份癸二酸二辛酯 15 份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 12 份PEG(264)油酸酯 20 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 2 份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 3 份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 1 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醚(9)12 份以及
無規(guī)聚醚C11H23COO(CH2CH2O)10(CH2CHOCH3)3H,在總的有效成分中為10%(wt.)上述有效成分用純水配制10%的乳化液。
上述各實施例的油劑用于75dtex/36F的聚酯全牽伸絲紡絲工藝,紡拉速度為4300米/分,牽伸輥溫度分別為90℃和140℃。以噴嘴上油方式進行上油,纖維上油率為0.8%。
在牽伸的穩(wěn)定性、牽伸過程中毛絲的發(fā)生、斷頭率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現(xiàn),牽伸區(qū)產(chǎn)生的油劑煙霧極少。在進行整經(jīng)、上漿、織造等后加工時,通過性良好。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聚酯全牽伸絲的紡絲油劑,其有效成份中含有以下組份組份A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或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或其混合物;組份BPEG5十二醇醚或月桂酸聚氧乙烯醚9或其混合物;組份CPEG264油酸酯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或其混合物;組份D取自40℃運動粘度為24~28mm2/s的礦物油、癸二酸二辛酯、棕櫚酸辛醇酯、硬脂酸丁酯或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組份E一般式(I)表示的脂肪酸無規(guī)聚醚R1COO(C2H4O)a(C3H6O)bR2(I)其中,R1為C5~C20的烷基或烯基;R2為C1~C3的烷基或H;a為5~12,b為2~8;組份A、B、C、D的重量比為A∶B∶C∶D=1∶(2~5)∶(3~7)∶(10~17),組份E在有效組份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4~24%。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全牽伸絲紡絲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份E一般式(I)中R1為C7~C17的烷基或烯基。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全牽伸絲紡絲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份E一般式(I)中a為6~10,b為3~6。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全牽伸絲紡絲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份E在有效組份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8~20%。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聚酯全牽伸絲紡絲油劑,其特征在于使用時它為由所述的有效成分與純水調(diào)配制成的乳化液,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5%~20%。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聚酯全牽伸絲的紡絲油劑其有效成份中含有以下組份A十二醇聚氧乙烯2磷酸酯鉀鹽或辛醇聚氧乙烯4磷酸酯鉀鹽或其混合物;BPEG5十二醇醚或月桂酸聚氧乙烯醚9或其混合物;CPEG264油酸酯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油酸酯或其混合物;D取自40℃運動粘度為24~28mm
文檔編號D06M15/555GK1428480SQ01139240
公開日2003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朱學文 申請人: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