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棕櫚藤材的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棕櫚藤材的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的方法。
技術背景棕櫚藤藤材是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產(chǎn)品。以藤為原料制作的 藤家具,享有工藝美術家具的美譽,是傳統(tǒng)的出口創(chuàng)匯商品之一,具有很高的 經(jīng)濟價值,對于山區(qū)人民的發(fā)展尤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球棕櫚藤的年貿(mào)易總額達70億左右。我國藤制家具每年進出口貿(mào)易總額達2億美元,并以每 年10%的速度增長。藤家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顏色與人們的視覺和心 理感覺緊密相關,藤材顏色是決定藤材印象的重要因子,是家具和室內(nèi)裝修設 計中最生動、最活躍的因子,是評價其商業(yè)價值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其銷售 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藤材在采伐后的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特別是在潮濕 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真菌變色,并且速度很快,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 只要幾天時間,就可以使整根藤材的內(nèi)部和外部發(fā)生嚴重的真菌變色。雖然變 色和發(fā)霉對力學強度影響不大,但卻嚴重影響其外觀,大大降低其使用價值。 而且,由于霉菌和變色菌的感染也會給腐朽菌的侵染提供條件,從而引起藤材 腐朽。真菌在藤材上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條件,采取一定的措施抑制或切斷 真菌賴以生存的條件,便可預防藤材的真菌變色。如迅速干燥控制藤材的含水 率在20%以下。使用防菌殺菌藥劑,破壞真菌賴以生存的養(yǎng)分,或引起霉菌在 生理上發(fā)生變化而殺滅。受環(huán)境條件等限制,藤材難以迅速干燥并保持其含水 率在20%以下。研究表明從變色黃藤材中分離得到的最具代表性的8種真菌, 其中包含青霉菌、擔子菌、毛殼菌、可可球二孢菌、曲霉菌和鐮刀菌。從文獻 報道中,尚無同時防止這幾種真菌在棕櫚藤材上生長繁殖的有效藥物和方法。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棕櫚藤材的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的方法,該方法 能有效抑制和切斷各種真菌在棕櫚藤材上的生長繁殖,并且該方法具有簡單易行,增效抑菌效果明顯,藥劑用量少和使用成本低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方法如下(1) 配制防霉防真菌液,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0.50 2.00%、多菌靈0.05 1.00%、苯菌靈0.05 1.00%、余量為水,用少量的水先將苯菌靈、多菌靈和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溶解后,再加入 剩余量水,攪拌均勻,制成防霉防真菌液;(2) 去除待處理棕櫚藤材表面的污物,清理干凈,45 55"C低溫鼓風干 燥,使其含水率為10 15%;(3) 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將干燥處理后的棕櫚藤材用上述配置好的防 霉抑菌液在浸槽中進行浸漬處理,時間1 2分鐘;或用涂抹或噴灑的方法在干燥處理后的棕櫚藤材的表面涂灑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灑2 3遍;(4) 干燥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后,45 55'C低溫鼓風干燥或自然氣干。 所述的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0.9 1.50°/。、多菌靈0.15 1.00%、苯菌靈0.15 1.00°/。、余量為水。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通過抑菌圈試驗進行化學防治藥劑配方和濃度的初步篩 選,再將藥效良好的藥劑的配方和濃度進行黃藤材的室內(nèi)真菌變色防治試驗, 從而篩選出有效防止黃藤材生物變色的藥劑和配方。本發(fā)明中的藤材防護劑可 用于生物質資源木質材料防護領域,對青霉菌、曲霉菌、擔子菌、毛殼菌、可 可球二孢藍變菌、鐮刀菌等變色菌和腐朽菌,都具有十分有效的防止作用,具 有高效、廣譜、低毒性的防霉、防腐、防變色等效果。本發(fā)明中的研究表明,在用量較少的情況下,單一殺菌劑或其它復配殺菌 劑在棕櫚藤材上的抑菌效果較差,如單一的多菌靈或苯菌靈對黃藤材的一種擔 子菌的生長沒有抑制作用,而百菌清和8-羥基喹啉銅復配,對黃藤材的各種真 菌的生長均無明顯的抑制增效作用。本發(fā)明對各種變色菌都有較好的抑制作用,且配方簡單,使用方便快捷,藥劑復配增效,大大減少了藥劑用量,用藥量僅是傳統(tǒng)殺菌劑的30%,比傳統(tǒng) 殺菌劑成本低75%,抑菌效果明顯。具有高效、廣譜、低毒性的防霉、防腐、 防變色等效果。本發(fā)明的效果檢驗如下先對棕櫚藤材主要變色真菌的抑菌圈直徑大小進行了分級,將其劃分為0 5級,共6個等級,具體分級情況見表l。表1抑菌圈直徑(DIZ)的分級[含濾紙直徑,單位毫米(mm)]分級DIZ (■)分級DIZ (腿)分級DIZ (mm)0(無抑菌圈)210《DIZ<20430《DIZ<401DIZ<10320《DIZ<305D^IZ40將棕櫚藤材在防霉防變色室內(nèi)防治試驗中,遭受真菌侵染或變色的程度也劃分為0 5級,共6個等級,具體分級情況見表2。表2藤材室內(nèi)防治試驗的侵染或變色程度分級分級侵染或變色程度0試樣表面無菌絲生長,藤色正常1試樣表面菌絲侵染或變色面積小于5%2試樣表面菌絲侵染或變色面積達5% 20%3試樣表面菌絲侵染或變色面積達21% 50%4試樣表面菌絲侵染或變色面積達51% 99%5試樣表面全部被菌絲侵染或變色,接近腐朽本發(fā)明中的抑菌圈直徑大小的分級情況,能很好地反映棕櫚藤材在室內(nèi)防 治試驗中的侵染或變色程度。本發(fā)明擬定的抑菌圈直徑分級標準(表1),和藤材被真菌侵染的分級標準(表2),兩者存在著良好的對應關系,如表3所示。表3抑菌圈試驗的分級及效果抑菌圈直徑分級012345室內(nèi)防治實效分級 抑菌效果無效4 低效3 較低效2 中效1 較高效0 高效通過抑菌圈試驗,本發(fā)明的防霉抑菌劑的效果,可對青霉菌、曲霉菌、擔子菌、毛殼菌、可可球二孢藍變菌、鐮刀菌等變色菌和腐朽菌,均達到4級以 上;在室內(nèi)防治實驗中,抑菌效果表現(xiàn)為l級以上,即較高效或高效。而其它種類的殺菌劑,在相同或更多用量的情況下,對上述菌種在棕櫚藤材上的抑菌效果均為中效以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選用70%的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水溶液1.5kg, 50%的多菌靈 可濕性粉劑0.5kg, 50%的苯菌靈可濕性粉劑0.5kg。加水配成100kg的防霉防 真菌液。配制時,先用少量水將苯菌靈、多菌靈和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溶解, 再加入余量水,攪拌均勻。用水或刀刮除待處理棕櫚藤材表面的污物,清理干 凈,5(TC鼓風干燥,使其含水率為10 15%;將干燥處理后的棕櫚藤材放入裝 有防霉抑菌劑的液槽中進行浸漬處理,時間1 2分鐘,之后,將棕櫚藤材通 過鼓風干燥機低溫干燥或在大氣中自然干燥,達到長期防霉抑菌效果。實施例2:所述的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為二葵基二甲基 氯化銨1.50%、多菌靈0.15%、苯菌靈1.00%、余量為水。去除棕櫚藤材表面 的污物,清理干凈,5(TC鼓風干燥,使其含水率為10 15%;在干燥處理后的 棕櫚藤材的表面用涂抹或噴灑的方法涂灑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灑 2 3遍;將棕櫚藤材自然氣干或通過鼓風干燥機低溫干燥,達到長期防霉抑 菌效果。實施例3:所述的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0.5%、多菌靈0.8%、苯菌靈0.5%、余量為水。去除棕櫚藤材表面的污 物,清理干凈,5(TC鼓風干燥,使其含水率為10 15%;在干燥處理后的棕櫚 藤材的表面用涂抹或噴灑的方法涂灑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灑2 3 遍;將棕櫚藤材自然氣干或通過鼓風干燥機低溫干燥,達到長期防霉抑菌效果。 總之,本發(fā)明能有效抑制和阻止各種真菌在棕櫚藤材上生長繁殖,且該方 法簡單易行,用藥量少,有抑菌效果明顯和成本低的優(yōu)點。
權利要求
1.一種棕櫚藤材的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配制防霉防真菌液,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0.50~2.00%、多菌靈0.05~1.00%、苯菌靈0.05~1.00%、余量為水,用水將苯菌靈、多菌靈和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溶解后,再加入剩余量水,攪拌均勻,制成防霉防真菌液;(2)去除待處理棕櫚藤材表面的污物,清理干凈,45~55℃低溫鼓風干燥,使其含水率為10~15%;(3)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將干燥處理后的棕櫚藤材用上述配置好的防霉抑菌液在浸槽中進行浸漬處理,時間1~2分鐘;或用涂抹或噴灑的方法在干燥處理后的棕櫚藤材的表面涂灑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灑2~3遍;(4)干燥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后,45~55℃低溫鼓風干燥或自然氣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棕櫚藤材的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的方法。該方法依次為配制防霉防真菌液,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銨0.50~2.00%、多菌靈0.05~1.00%、苯菌靈0.05~1.00%、余量為水,去除待處理棕櫚藤材表面的污物,防霉防真菌變色處理,干燥,本發(fā)明能有效抑制和阻止各種真菌在棕櫚藤材上生長繁殖,且該方法簡單易行,用藥量少,有抑菌效果明顯和成本低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7K5/04GK101219549SQ200810057710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5日
發(fā)明者劉杏娥, 呂文華, 江澤慧, 蔣明亮, 覃道春, 費本華, 馬星霞 申請人: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