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壓踏步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可以同時進行手部和腳部訓練的運動健身機,屬于健身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大多數(shù)人缺乏足夠的運動,很多人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F(xiàn)在很多白領、藍領上班期間很少走動,甚至不用走動,一天絕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辦公椅上,這種長時間地伏案工作或長時間盤腿坐著,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因此患有頸椎酸痛、腰疼、背部肌肉僵硬、腿疼等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德國醫(yī)學專家提出,久坐不動的人更易患癌,因為人體中免疫細胞的數(shù)量隨著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不動使人體缺少足夠的免疫細胞。而且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很多人更偏向于漢堡等快餐類飲食方式,大大加大了肥胖、心臟病發(fā)作或死亡的風險。所以在工作休閑之余適當?shù)卦黾舆\動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康復訓練器械。患者可以通過醫(yī)師的指導,利用這些康復訓練器械在家中自行完成肢體的康復訓練,在節(jié)省康復費用的同時也保證了一定的康復訓練強度。但是現(xiàn)有的康復訓練器械,很多存在自由度多、體積大、價格較高等缺點,并且不能一臺器械同時實現(xiàn)上肢和下肢的綜合康復訓練,而很多使用者的上肢和下肢均需要運動健身訓練。目前市場上現(xiàn)有的液壓踏步機還存在著使用時噪音較大,老齡人及患者獨自使用不便,使用功能單一等諸多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液壓踏步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提供一種多功能液壓踏步器,不僅正常人可以用本發(fā)明模擬登山,進行有氧運動,增強心、肺功能,而且老年人或者腿腳不便者也可以利用本發(fā)明鍛煉腿部肌肉,以恢復正常的行走能力和功能。另外,本發(fā)明還可以同步進行上肢肌肉的鍛煉,充分適應了使用者的訓練需求;同時,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對使用者的關節(jié)僵硬、肌肉酸痛具有良好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液壓踏步機,包括支架裝置、聯(lián)動裝置和傳動裝置;
所述支架裝置包括扶手、底座、固定設置于扶手與底座之間的連桿;
所述聯(lián)動裝置包括拉環(huán)、拉繩、滑輪組、踏板、液壓阻尼器,拉繩的一端與拉環(huán)相連,另一端經(jīng)過滑輪組與踏板的后部相連,踏板的前端可轉動地與底座相連,液壓阻尼器的一端與踏板的后部鉸接,另一端與底座的前部鉸接;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固定支架、換向板、支撐墊柱、連接桿、連接腳,換向板通過支撐墊柱固定在固定支架上,連接桿的一端與換向板活動連接,使換向板能夠以連接部位為轉動軸在水平面上轉動,連接桿的另一端與連接腳活動連接,使連接桿能夠以連接部位為轉動軸在豎直面上轉動,連接腳固定于踏板前部的下壁。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輪組包括固定于扶手上的第一滑輪、固定于底座前部的第二滑輪以及固定于底座后部的第三滑輪。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滑輪固定于扶手兩端,所述第二滑輪固定于底座前部的兩端,所述第三滑輪固定于底座后部的兩端。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座包括前橫桿、后橫桿、連接前橫桿和后橫桿的中間連桿,三者呈工字型排列,所述底座還包括直徑大于支架裝置的連桿的前豎桿,前豎桿的一端與支架裝置的連桿的下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前橫桿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前豎桿的上部還設置有轉軸,踏板的前端通過轉軸與底座相連。
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采用的一種液壓踏步機,其液壓阻尼裝置安裝與底座上;接組件的一端與踏板相連,另一端與手部訓練裝置的兩個手環(huán)相連實現(xiàn)使用者手部和腳部的運動訓練,提升使用者的健身效果和健身強度,上方的扶手還可以幫助使用者保持平衡,避免了訓練中摔傷的可能,安全性能高。
(2)本發(fā)明采用的一種液壓踏步機,其手部訓練裝置包括左拉環(huán)、右拉環(huán)、左拉繩、右拉繩,左拉繩的一端與左拉環(huán)相連,另一端經(jīng)過滑輪組與踏板相連;右拉繩的一端與右拉環(huán)相連,另一端經(jīng)過滑輪組與踏板相連;腳部訓練裝置包括踏板、傳動裝置、液壓阻尼裝置,踏板通過一轉軸與底座相連;液壓阻尼裝置一端通過一轉動軸與底座相連,另一端通過一轉動軸與踏板相連;聯(lián)接裝置一端與手環(huán)相連,另一端通過滑輪組與踏板相連,可以實現(xiàn)手部和腳部的同時同步訓練,充分適應了使用者的訓練需求。
(3)本發(fā)明的一種運動液壓踏步機,其底座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中間連桿,前豎直支架,左水平轉軸、右水平轉軸。前后支架和中間連桿呈工字型排列,結構簡單可靠,占地空間小,便于液壓踏步機的運輸和存放。
(4)本發(fā)明的一種液壓踏步機,其液壓阻尼裝置兩端分別與底座和踏板相連,液壓阻尼裝置可以更換阻尼大小不同的液壓桿,以適應不同力量的使用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液壓踏步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聯(lián)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扶手;2、踏板;3、連桿;4、后橫桿;5、液壓阻尼套筒;6、液壓阻尼桿;7、轉軸;31、固定支架;32、換向板;33、第一螺栓;34、支撐墊柱;35、連接桿;36、第二螺栓;37、連接腳;71、拉環(huán);72、繩固定點;73、滑輪A;74、滑輪支架A;75、滑輪支架B;76、滑輪B;77、拉繩;78、滑輪C;79、滑輪支架C;8、前豎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一種液壓踏步機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支架裝置、聯(lián)動裝置和傳動裝置。
上述支架裝置包括扶手1、底座、固定設置于扶手1與底座之間的連桿3;
上述聯(lián)動裝置的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拉環(huán)71、拉繩77、滑輪組、踏板2、液壓阻尼器。拉繩77的一端與拉環(huán)71相連,另一端經(jīng)過滑輪組固定于踏板2后部的繩固定點72上。踏板2的前端可轉動地與底座相連。液壓阻尼器的一端與踏板2的后部鉸接,另一端與底座的前部鉸接。液壓阻尼器包括液壓阻尼套筒5和套設于液壓阻尼套筒5中的液壓阻尼桿6。液壓阻尼裝置可以更換阻尼大小不同的液壓阻尼桿6,以適應不同力量的使用者。聯(lián)動裝置為左右對稱結構,即,拉環(huán)71包括左拉環(huán)和右拉環(huán),拉繩77包括左拉繩和右拉繩,左拉繩的一端與左拉環(huán)相連,另一端經(jīng)過滑輪組與左踏板相連,右拉繩的一端與右拉環(huán)相連,另一端經(jīng)過滑輪組與右踏板相連。
上述傳動裝置的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固定支架31、換向板32、支撐墊柱34、連接桿35、連接腳37。換向板32通過支撐墊柱34固定在固定支架31上。連接桿35的一端與換向板32通過第一螺栓33相連,使換向板32能夠以連接部位為轉動軸在水平面上轉動;連接桿35的另一端通過第二螺栓36與連接腳37相連,使連接桿35能夠以連接部位為轉動軸在豎直面上轉動。連接腳37固定于踏板2前部的下壁,換向板套在支撐墊柱上,支撐墊柱的上端通過固定支架固定,下端抵住底座或與底座固定連接,固定支架固定在底座上。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滑輪組包括固定于扶手1上的第一滑輪78、固定于底座前部的第二滑輪76以及固定于底座后部的第三滑輪73。第一滑輪包括滑輪A78和用于固定滑輪A78的滑輪支架A79,第二滑輪包括滑輪B76和用于固定滑輪B76的滑輪支架B75,第三滑輪包括滑輪C73和用于固定滑輪C73的滑輪支架C74。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第一滑輪78固定于扶手1兩端,第二滑輪76固定于底座前部的兩端,第三滑輪73固定于底座后部的兩端。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底座包括前橫桿、后橫桿4、連接前橫桿和后橫桿4的中間連桿,三者呈工字型排列。底座還包括直徑大于支架裝置的連桿3的前豎桿8,前豎桿8的一端與支架裝置的連桿3的下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前橫桿的中部固定連接。前豎桿8的上部還設置有轉軸7,踏板2的前端通過轉軸7與底座相連,安裝于傳動裝置的上方,傳動裝置安裝于底座的上方,且左踏板與右踏板之間通過傳動裝置相連。
本發(fā)明的液壓踏步機,其液壓阻尼裝置安裝于底座上,拉繩的一端與踏板相連,另一端與手部訓練裝置的兩個拉環(huán)相連,實現(xiàn)使用者手部和腳部的運動訓練,提升使用者的健身效果和健身強度。上方的扶手還可以幫助使用者保持平衡,避免了訓練中摔傷的可能,安全性能高;手部訓練裝置可以實現(xiàn)手部和腳部的同時同步訓練,充分適應了使用者的訓練需求;底座包括前橫桿、后橫桿、中間連桿,前豎桿,左水平轉軸、右水平轉軸,前后支架和中間連桿呈工字型排列,結構簡單可靠,占地空間小,便于液壓踏步機的運輸和存放;本發(fā)明通過腳步運動訓練帶動手部同時動作和柔性化訓練,具有安全、綠色等特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